南园梦华 第二百四十章 东 西 两 柱 石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毕将军驰骋沙场

  赵知府固守襄阳

  书接上回,接着叙写胡沙虎兵围楚州之事。

  邱宗卿考虑到兵力不足,防线又长,孤守泗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便命令毕再遇部放弃泗州,驻扎淮河南岸的盱眙。此前朝廷提拔他为镇江中军统制兼知盱眙军,他属下的军队,不到两万。

  十一月初,胡沙虎的军队包围楚州,毕再遇受命救援,留段政、张贵守卫盱眙。所部刚离开盱眙,金人趁机进攻盱眙,段政等惊慌溃逃,盱眙沦陷。毕再遇听到消息,为避免后顾之忧,立刻回军收复盱眙,分兵防守。然后以主力再次东上楚州。

  这时,以凤凰山大捷的功劳,毕再遇擢升为达州刺史、镇江副都统,仍兼知盱眙军。当时围楚州的金军约有五万,毕再遇知道敌众我寡,难以力胜,於是决定出奇计,焚其粮草。

  经侦探得知,金军将粮草存于淮阴小营,有三千兵士守卫。还有三千艘粮船泊于大清河。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毕再遇决定派敢死军携带火种,夜半偷袭。

  统领许俊将敢死军分为五十余队,衔枚急进,潜伏于金营粮车之间。以哨声为号,同时纵火。敢死一军,多为豪侠亡命之士。这些勇士,本素不相能,为乌合之众,却为毕再遇胆气所摄服,忠义所激励,军法所约束,供其驾驭,成为当时宋军劲旅。

  黑夜里,一支宋军猛击大清河守军,胡沙虎得知,以为要抢船毀船,忙派兵增援,宋军见金援兵来到,迅速后撤,胡沙虎怕中埋伏,不再追赶。

  三更时分,早已潜伏于粮仓的敢死军听到号令,将粮车点着,看守的金兵刚睡下不久,就发现粮车着火了,天色黑暗,辨不清虚实,毕再遇率两千精兵奋勇杀来,只得抱头鼠窜,粮草大营被焚烧一空,生擒金副将乌古伦帅勒等三十人,死伤无数。

  胡沙虎得知是毕再遇所为,仗着自己年轻气盛,带着一班人马追杀过去,却一无所获。

  有一次,宋军袭击胡沙虎所部,边战边退故意示弱,到傍晚的时候,毕再遇突然转过身子挥起大刀,大喊:“大宋毕将军来也,”奋不顾身杀入敌阵,砍死多名金军。胡沙虎见部下非死即伤,提刀拍马,追杀过来,毕再遇临危不惧,二人混战,你来我往不相上下,突然,毕再遇大喝一声,金贼,拿命来!

  胡沙虎连忙举刀相挡,哐铛铛,两刀撞在一起,震得双方都后退了两丈开外,见毕再遇已气喘吁吁,便提起十二分精神,猛冲过来,这时,一支箭正中其马腿,马受伤扑地,胡沙虎也摔了下来,身边的副将带人冲了上来,将其救走。

  毕再遇知道对方实力强大,苦战无益,遂引军撤退,途中,大撒以香料煮过的豆子,金人战马已经饿了一天,闻到豆香,埋头就吃,金人骑兵如何鞭打都不管用。宋军趁机反攻,金军只有挨打的份,死伤众多。

  十二月,布散揆大军一支五千兵行进到六合瓦梁河,威胁扬州。六合,有六朝古都建康的京畿屏障之称,两淮安抚使司命毕再遇回兵支援。

  楚州城被围多天,但城坚兵多,加上金军断粮,城池暂时无虞。毕再遇决定,夜里悄无声息地率军南下,前往六合迎敌。为迷惑敌人,临行之前,遍插旗帜于营中,命人绑住几只羊,把羊前腿放在鼓上,群羊挣扎,鼓声不断,一连几天,金人都不知道宋军已经拔营而去!

  毕再遇大军刚进入六合城,金先头部队已经到达竹镇,离六合仅二十五里。

  宋军偃旗息鼓,一支伏于六合城南门内,数百名弓弩手伏于城上,金军以为宋军已逃,城了空虚,正好乘此机会攻城,大摇大摆地直扑南门,岂知,刚靠近城濠,万弩齐发,正在诧异之时,城门大开城门,宋兵举刀呼啸而出,城上旗帜尽举,金军将官以为遭遇埋伏,大惊失措,带兵撤退。

  第三天,纥石烈子仁率部到达城外,把六合团团围住。企图焚烧濠沟边上的木桩,决开濠水的上游放水淹城,宋军神臂弓万箭齐发,此起彼伏,根本无法接近。一天下来,宋军箭矢所剩无几。

  副将请示怎么办,毕再遇让副将近前面授机宜。次日,城外的金军发现,城墙上,张开了青盖,一个将帅在卫兵的护卫下,在城上巡视。宋制,帝王将相出行,有固定的仪仗,这青色的车盖,应是三品以上的宰相所用。纥石烈子仁出使过宋都,这一点他很熟悉。他判定,这青盖下的人定是宋军统帅,便下令弓箭手瞄准射击,走到哪射到哪。于是箭如飞蝗,不住射向走动的青盖。待到纥石烈子仁发现有假,喝令停止时,宋军得箭十万多支。

  纥石烈子仁见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做了几十个盛水的大水柜。毕再遇将计就计,在夜里以衣甲草人数千,罗列成阵,在黎明时鸣鼓佯攻,金军惊以为真,急忙放水冲击,得知受骗后意气沮丧。而毕再遇趁机率军进攻,金人大败。

  金将完颜都又率军上万人,与纥石烈子仁所部汇合,共五六万人,将包围了六合城围得水泄不通,四周营帐达三十余里。毕再遇镇定自若,让士兵在城门口吹拉弹唱,金军见状,误以为是城内闲暇,便疏于防备;正当此时,毕再遇骑黑大虫率数百精兵,悄悄地接近金营进行偷袭,待金将组织反击时,又迅速撤离。就这样神出鬼没声东击西,弄得城外的金兵昼夜防备,不得休息,纥石烈子仁下令撤营,率兵北去。

  毕再遇告诫部将,金将这是佯退,必将卷土重来,命令三千军士在六合城东野新桥设伏,当晚,金军后队三千人果然回攻六合。哪知,宋军早有准备,出其不意,突然出击,打得金兵狼狈而逃。金军损失惨重,士卒疲乏,丧失了卷土重来的信心,于是向淮河撤退。毕再遇军追击到滁州,下起了大雪,只得回师。这次追击,缴获骡马一千五百三十一匹,马鞍六百,衣甲旗帜等量。

  如果说,毕再遇是以英勇善战而名扬古今的话,那么赵淳却以守城而享有盛名。

  出征后半个月,完颜匡被任命为右副元帅,兵出唐邓,三路推进,至十一月初七,金军已攻陷枣阳、光化和神马坡,兵锋直指襄阳。

  古城襄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以“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池”的美誉而著称。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建于汉,初为土墙,宋时改为砖墙。墙体高约10米,厚1.5米左右,宽10至15米,周长7.4公里,据山临水,蔚为壮观。东南西三面人工掘开了护城河,城河平均宽度20米左右。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襄阳守将为鄂州都统制、京西北路招抚使兼襄阳知府赵淳。攻打襄阳的金兵号称二十万,而赵淳的守军不足一万,赵淳决定弃守江北,并下令在江北地区实施坚壁清野。将樊城内外数万军民撤入主城,而后放火烧了樊城,并斩断浮桥。

  金兵到达樊城,见已坚壁清野,没有任何收获,就将两路军马聚在一起,在汉江上来回耀武扬威。

  赵淳沿江察看敌情。完颜匡邀请赵淳隔江对话,劝赵知府识时务,献城出降,赵淳让人回答:赵某与金贼无话可说,决心以西魏名将韦效宽为榜样,坚守到底,与襄阳共存亡。

  几天后,金兵开始由襄阳以西的安阳滩过江,在付出很大伤亡后,攻破襄阳外城,包围襄阳城。城中军民为之惶恐,赵淳为稳固人心,便命人将四门用土填塞,展示了死守的决心。

  十多万虎狼之师陈兵城外,数十万民众困在城内,襄阳城虽固若金汤,但经不住天长日久,如何赶走劲敌,保住古城,这是摆在赵淳和其他文武官员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集议,在守军中选出五百人,组成敢勇军,分队分批,出城袭击敌军,使之不得安宁。

  十二月初二,金兵开始全面攻城,赵淳亲临城墙上指挥,用火药箭射烧竹木、草牛和炮木等攻城器具,霎时,浓烟火焰四起,浓烟滚滚。城上弓弩炮石一齐射出,金兵非死即伤,只得后撤。这时,城内的敢勇军出城乘胜追杀,金军难以阻挡,狼狈逃窜,尸体遍野。第二天,金军拔营撤退。

  赵淳虽是文臣,也知道双方兵力悬殊,敌众我寡,所以只能打游击战,不能打阵地战。白天宋军坚守不出,敌人来攻城,就用大炮猛轰;到了晚上,则派敢勇军偷袭金兵营寨,骚扰敌军,烧掉他们的粮草和攻城器具。

  最初的偷袭出现了意外,由于战乱,城外十室九空,家畜无人喂养,到处都是野狗,敢死队偷袭,金兵毫无察觉,野狗却吠叫起来,众多野狗无意中当了哨兵。要想偷袭成功,必杀掉野枸。一经号召,襄阳城内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打狗队,专门捕捉那些野狗。每当夜色降临,打狗队在少量士兵护卫下悄然出城,捕杀野狗,打死后带回城里宰杀,而狗肉则成为守城兵民的一道美食。野狗捉完以后,敢勇军继续偷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襄阳城在金兵包围之中迎来了新年。大年初三,金兵再次组织攻城。宋军用弓弩及霹雳炮进行还击,初四夜里,弓弩手在城墙上预先埋伏,敢勇军一千八百余人潜伏在城下羊马墙内。初五早晨,金兵攻到城下护城河边时,潜伏在羊马墙内敢勇军突然杀出,出敌不意,先杀退攻到护城河边的金兵,接着放火烧掉了金兵的攻城器械。金将急令骑兵攻击出城之宋军。危急之时,城上弓弩手一齐放箭,轰轰轰,霹雳炮及时响起,打向城外的骑兵,金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这时突然,城门开了,上百名敢勇军手举钢刀,如狼似虎杀向金兵,杀得金兵横尸遍野。此次连续三天的攻城作战,金兵损失数千人,攻城实力大为削弱。

  见强攻不成,金兵在襄阳城东南面大教场内垒起土山,企图垒至与城墙齐平,并逐步向城墙推进。有矛就有盾,你白天垒,我晩上毀,不消几日,所垒土山全部被摧毁。

  而后,金兵又想增高和扩宽城东北南的一座古堤,试图借此攻击城楼。赵淳又想方设法挖断古堤,使金兵的计划再一次落空。

  金兵久围襄阳,始终未能攻克这一孤城。早春二月,军中疾病流行,完颜匡再也无力组织攻城了。

  金军主帅布散揆暴毙,调完颜匡接任。二十三日,金兵撤退北返。

  被围三个多月的襄阳城终于大开城门,自由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