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第三十八章 【百官跪迎】
作者:弋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燕王朱棣撇下不等颍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赶赴北平,自带了六万燕山守军冒雪北征,兵不血刃就逼降收伏了北元太尉乃而不花等一干北元军士,天下为之震动。而另一边出征的晋王朱棡率领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却因大雪而畏惧不前,出师三个月竟空手而回。

  两下相比,高下已现。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燕王朱棣凯旋而归,刚刚回到北平,便得了朝廷的旨意,召晋王、燕王回京。燕王得了旨意,料想定然是太子的人选有了着落了。否则又是什么事儿,需要将所有的皇子都召回京师呢?

  朱棣按捺着心头的激动,勉强与前来道贺的北平文武官员、地方士绅应酬过去,刚一散席便匆匆赶赴吟风楼,道衍和尚颠着胖大的身躯早等在里面。见朱棣满面红光地进来,道衍笑吟吟地起身贺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此役过后,声名震于天下。胡人闻殿下之名,只怕也要退避三舍了。”

  朱棣稳稳地一笑,扶着道衍落了座儿,谦虚道:“打了一场战罢了,哪里来的这许多名堂,有什么可喜的?真论起来,那也是大师您的功劳,若不是您定下的‘快’字方略,本王也不可能得了这一场大胜啊。”

  “哎呀,殿下何必过谦呢?”道衍笑着摆了摆手:“这一场大胜,殿下不伤一人,胜得如此漂亮,就是贫僧当时也是不敢想的啊。说起来,能有北征大捷,全赖殿下胆略过人,又有佛心。此真苍天之福也、天下之福也。”

  说着道衍起身给朱棣倒一杯浓茶,闪着眼忽然笑道:“此一役,晋王退缩不前,殿下撇下傅友德等一干老将,独自率军出征,却大胜而归。嘿嘿,高下已现,高下已现啊。想来万岁圣心已有主张。殿下此行京师,只怕要预备着常住下去了。”

  这正是朱棣今夜一直在想的,却又有些不敢相信似的:“这些事儿,本王想也不敢想,大师万不可胡说。”

  见他如此,道衍抿嘴嘿然一笑:“这......嘿嘿嘿,咱们且拭目以待罢”,说完也就不再多话。

  是夜,燕王朱棣一夜不眠,次日稍加收拾,便自带了朱能、柳升等一干人匆匆赶赴京师应天。留下邱福等护卫北平的燕王府。道衍则自回大庆寿寺诵经。所有燕王府的家眷、近臣,燕山的武将,甚至北平的百姓,都若有若无地知道了——燕王此行京师,只怕是要去当太子的了,心下也都暗暗欢喜。此自不必说!

  且说燕王朱棣回到京师,从秦淮河上了岸,刚要入正阳门,便见洪武门至正阳门的甬道上黑压压的站满了人。仔细看去,却都是六部、五寺、各院各司的堂官,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尽皆出了衙门等候在了洪武门外。

  这场面,朱棣哪里见过?正自诧异,从正阳门外便闪过几个人来。

  “四弟,你可回来了,啊?哈哈哈”

  来人挺鼻细嘴,颌下留着三楼长须,柳长眉下一对眸子清亮有神,身上穿着一身暗红色圆领窄袖袍,腰系黑丝带,外套华服披风很随意地披着,浓密黝黑的头发很随意地束在一起,看去十分的俊秀潇洒,竟是当今的二皇子,秦王朱樉。

  “二哥?”朱棣心里就别提多诧异,眼见秦王迎了过来,也不敢立在当地,忙也假作欢喜地快步踱去。直至到了跟前,朱棣方才发现秦王身后迤逦还跟着老五吴王朱橚、老六楚王朱桢、老七齐王朱榑,以及老八朱梓和老十鲁王朱檀等一群皇子。

  “哟,弟弟们怎么也都在这里?”

  朱棣与一母同胞的吴王朱橚眼神一碰,随即闪过,笑着朝众人道。

  这些年幼一些的皇子藩王平日里常听四王爷朱棣的名头,见得却极少,如今见了这敦实威严的燕王,忙都恭敬地躬身唤了声:“四哥”,惹得朱棣心下甚喜,却不敢流露出来,反倒诧异地问秦王朱樉:“二哥,你们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怎得都来了这正阳门了?”

  秦王觑着这位刚刚立下奇功的弟弟,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却忙假作亲近地拉起朱棣的手:“四弟漠北一战,威名播于天下,父皇听了也就甭提多高兴了。这不,父皇专门要我们兄弟几个,会同百官,在这正阳门迎候于你呢。”

  皇子和百官迎候?这算是什么礼数?除了太子和皇上,还没见谁有这份体面了。莫非,洪武皇帝真的已经属意自己来接这个太子位?

  朱棣强忍着心头噗噗乱跳,正要谦辞,不妨正阳门外围观的百姓越积越多。百姓们听说这个敦实威严的短髯汉子就是刚刚在漠北如天兵下凡一样在暴雪中降伏了元兵的燕王,便犹如见了如来转世似的一窝蜂跪了下去,口呼“燕王万岁”。

  当今天下,除了洪武皇帝还有谁可以称万岁的?饶是以前的太子朱标也没受过百姓这般拥戴。这一声声“万岁”只听得朱棣心惊肉跳,便也顾不得其他,忙携了秦王等一干兄弟,匆匆进了宫城。便在此时,百官见他们兄弟进来,竟也一窝蜂地跪了下去:“叩见燕王殿下,千岁——”

  朱棣自幼便不受宠爱,在皇子中也是最不受待见的一个,百官要么围着太子朱标、要么便是跟在秦王和晋王二人身边,便是自己的同胞弟弟吴王朱橚身边也都有一些近臣。只燕王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一人独居宫外,偶尔回来府里走动的也只是少数几个武官罢了。何曾想,十数年后,燕王会有如今这么体面的一天?

  朱棣脸都涨得有些发红,强忍着招呼百官起身,一边却不敢在这是非之地多留,稍加寒暄便匆匆踱过千步廊,穿过承天门和端门,急步赶往午门外求见洪武皇帝朱元璋。

  因朱棣是奉旨回京觐见,一路上的侍卫宫人都畏他威名,也无人拦他。待朱棣来到奉天殿外,却听里面一个清爽的声音吟道:“乘时功易立,处下事少成。君看萧曹才,岂若鲁两生。贤豪志大业,举措流俗惊。循循刀笔间,固足为公卿”。

  朱棣听了不禁皱了皱眉,如今国家多变、西北用兵,竟还有人在这奉天殿吟诗弄文?眼见着庆童捏着步子从里面退出来,便悄声唤道:“庆童,庆童——”

  “呀,是......是燕王殿下”,庆童转脸见是朱棣,又是惊又是喜,便要躬身下拜。

  朱棣与庆童极熟的人了,一把扶住,朝里面奴了奴嘴问道:“父皇正在里面见人?不知是谁这么大的体面?”

  庆童撇了撇嘴,鄙夷地笑了笑:“一个书呆子罢了,叫......叫什么方孝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