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第三十九章 【后起之秀】
作者:弋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朱棣刚到应天,竟见秦王朱樉领着众皇子、百官在洪武门外迎候自己,稍一见礼,也不敢多做停留,匆匆赶往奉天殿见驾。不妨殿内传来一个清爽的声音正吟诵道:“乘时功易立,处下事少成。君看萧曹才,岂若鲁两生。贤豪志大业,举措流俗惊。循循刀笔间,固足为公卿”。

  朱棣心下诧异,便问殿里出来的庆童里面是何人。庆童撇了撇嘴:“一个书呆子罢了,叫,叫什么方孝孺的”。

  方孝孺乃是洪武朝大清官方克勤的儿子,早年曾拜被贬回乡的明初文宗宋濂为师,学识、人品都极好的一个人。据说此人的才华,就连名重一时的胡翰和苏伯衡也自认不如。世人常将其比作唐末重臣、学问大家韩愈韩退之,故而人称“小韩子”。

  论起来,方孝孺可谓如今士林中的一颗新星,就连身在六合之外的道衍和尚也曾多次提及此人,嘱咐朱棣寻机招揽至北平。不想他竟也进了京师,而且还在奉天殿与洪武皇帝吟诗论文,真真一大怪事。

  正想着,洪武皇帝想是听到了外面的声音,忽然问道:“外面是何人?可是燕王来了?进来吧,进来吧”,语气极为亲昵。

  朱棣忙整了整衣襟,躬身迈入奉天殿,屈膝跪了下去:“儿臣叩见父皇,万岁——”

  “起来吧,起来吧”,朱元璋温言笑着叫起,又指着须弥座下首一张垫着软垫的瓷墩:“老四,你坐那里。从北边一路赶回来,料想定是累着了?!”

  “还好,还好”,朱棣赔笑着起身,踱至瓷墩前就要落座,抬眼看了一下直挺挺站在中央的那名青年男子。但见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褂衫,身材颀长,一对长眉下的虎目炯炯有神,挺鼻下留着八字黑须。想是因为生活拮据的缘故,长得十分瘦弱,脸色也很蜡黄,原本有些尖的下巴就像锥子一样杵在那儿。

  方才念出那么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的,就是这么一个穷酸瘦弱汉子?他会是大名鼎鼎的士林领袖方孝孺?

  朱棣正自沉吟,那人却也在朱棣脸上盯视了半响,躬身行了个礼:“草民宁海人氏方孝孺,参见燕王殿下千岁——”

  “哦?哦,方先生你好,久闻大名了,请起请起。万岁面前,你我都是臣子,不需多礼”,朱棣忙笑着摆了摆手。

  方孝孺点了点头,也自起身,神情间并没有丝毫的怯色。

  朱元璋看了看二人,淡然一笑,朝方孝孺摆了摆手,道:“方希直(方孝孺,字希直)且先去吧,梁民会给你安排住处。你且在京师里住着,朕自有旨意给你”。

  方孝孺料想这父子二人是要说事,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并不多看朱棣一眼。朱元璋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嘴角闪出一丝诡异地笑意。

  朱棣干咳了一声,赔笑道:“父皇,不想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儿臣记得他父亲方克勤便是一位清官能吏,不知道他怎么样?”

  “忠心有余”,朱元璋忽然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迂腐也有余!这一条,跟他父亲方克勤倒是像得很。只是这人的名声极好,在读书人中间很有威望,总是得用起来的。宋濂当年还专门为此人给朕写过一封奏折,为的就是要朕起用此人。后来吴沉、揭框也跟朕推荐过此人,朕也召见了他,见他年纪轻轻、狂傲得很,便没用他,想留一留,磋磨磋磨他再说。后来他好像还被仇家陷害,勾决的名册送到朕这里,朕还是把他放了。原想着,他屡经磨难,性情总会变一些。不想,今日召见他,还是当年的那副模样儿,真是一点儿没变,哈哈哈”,说着朱元璋爽朗地笑了起来。

  “父皇留心天下人才,也是他们的福气,这方孝孺生于大明,算是祖上积德了”,朱棣赔笑着道:“儿臣听说他经常卧病不起,家里绝粮了都不知道,家人四处张罗,竟连一顿饭都支撑不起,方以告之,不想这方孝孺不以为意,且笑道:‘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嘿嘿嘿,这人的风骨倒还硬挺的”。

  “这事朕也听说过”,朱元璋眸子闪过一丝光亮,觑着朱棣道:“朕原以为我们家燕王只知用兵打战呢,不想还知道这些文人里的故事。看来朕是小瞧了你了。啊?哈哈哈。”

  朱棣听朱元璋玩笑,也是莞尔:“这……儿臣自幼不爱读书,当年可少气着师傅**颜,嘿嘿嘿,想起了儿臣也觉惭愧。儿臣自打去了北平,方才觉得读书的要紧,所以这几年方才开始留心这些事的。”

  “这些事不打紧。当年李世民少年时不也不爱读书吗?打战倒是一把好手。人人都以为他知武而不能文。谁曾想他文韬武略,这才成就了贞观盛世啊?”朱元璋稳稳地坐在须弥座儿上,侃侃道:“燕王北征一役,你的武略想来可以跟李世民一争高下,将来要与汉武帝一争高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如今你又知道留心文人,嗯,朕也宽慰了。”

  拿自己跟李世民和汉武帝相提并论,朱棣隐隐地觉察出了一些异样来。看来,这太子人选,十之**是要落到自己的身上了。可话说得如此重的分量,朱棣心里也不禁有些慌乱,忙谦辞着转了话儿:“儿臣北征获胜只是侥幸罢了,父皇如此看重,儿臣如何担得起?只是这方孝孺,万岁要如何安置他呢?”

  “怎么?”朱元璋诧异地眯了一眼朱棣:“燕王对他倒挺感兴趣似的!”

  朱棣想了想,笑道:“不瞒父皇,儿臣在北平一直想找一位老师,教儿臣读书。早听说方孝孺的名头,也几次三番地去打听他的下落,想把他请到北平。不想他竟被父皇召到了京师了。嘿嘿嘿。”

  “哦?哈哈哈”,朱元璋心情少有的齐和,开怀笑了起来,旋即却摆了摆手:“此事先不急。他要不要去北平,还说不定呢。”

  朱棣本是用话撇清嫌疑,以示自己没有觊觎太子之位,却也是激一激洪武皇帝,看他如何措置,也可看出是否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自己真的要坐太子了!如今得了朱元璋这暗含深意的话,朱棣心下已是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