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第四十四章 【召见燕王】
作者:弋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在秦王、晋王和原太子三方势力联手上折子的保荐下、加之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说,洪武皇帝朱元璋终还是打消了要立燕王朱棣为太子的念头,转而要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可朱允炆毕竟年仅十六,太过年轻,也太过柔弱,如何能镇得住群臣、如何能守得住大明的万里江山呢?

  一连数日,燕王朱棣进宫请见没见着洪武皇帝,心里已隐隐地觉得不妙。几方势力联起手来举荐朱允炆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朱棣更觉心慌。直到第七日,久不见人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却突然下诏,召见了燕王。

  朱棣料想是事情有了结果,按耐折心头的慌乱赶赴奉天殿。因有旨意在身,加之燕王的威名在外,一路上并没受什么阻碍便到了奉天殿外,由梁民引着入得殿内。但见奉天殿内至高无上的须弥座上,洪武皇帝正伏案读着章奏,不时凝眉沉思,不时又提笔写着什么批复。朱棣看着似乎有些发愣,梁民忙趋步至朱元璋跟前小声赔笑提醒:“皇上......皇上?”

  “嗯?”朱元璋眯着眼,有些诧异地抬头看了看梁民。

  梁民见他似乎忘了召见朱棣这回事儿似的,呆了呆,又赔笑道:“燕王来了。”

  “燕王来了?”朱元璋有些愕然似的,揉了揉有些发昏的眼睛,不住在殿内寻找。朱棣见状忙跪了,唤了一声:“父皇,儿臣奉旨见驾!”

  朱元璋循声这才看见朱棣,由梁民搀扶着起了身来到跟前。朱元璋神情似乎有些恍惚,又似乎是在想什么心事,呆看了许久方挥手梁民出去,弯腰一把扶起朱棣:“你来了,来来来,坐吧。朕原想让你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可是最近朝中有些事儿,还是得找你过来商量商量。”

  哪里有皇帝有事还要跟臣子商量的?眼见洪武皇帝颜色出奇的好,朱棣心里却有些惴惴,反身扶住朱元璋坐了,方赔笑道:“父皇但有什么事儿,吩咐儿臣去办就是。儿臣自幼就喜动不爱静,是个劳碌命。”

  朱元璋听了也是一笑,指着身边的瓷敦儿示意朱棣坐了,方揉了揉手腕长叹了一声:“哎,你说你是劳碌命,朕又何尝不是呢?都说做皇帝好,朕看呐,却是一个苦差事”,说着指着须弥座前的奏章:“你看看,这才几天功夫,就送进来这许多折子。也不知六部衙门做什么吃的,大事小事统统都送进来,光看这些奏章就看得朕眼花了。”

  朱元璋瞟了一眼朱棣一边又侃侃道:“朕平生最恨贪官污吏,如今治国也有数十年功夫了,可吏治呢,仍旧是不可救药。想来真是没法子的事。朕就不明白,这些人多是出身穷苦,以前也受过许多赃官的腌臜气。怎么自己做了官了,也是这副模样呢?难道当官真能让人泯灭人性,只知金银珠宝?”

  眼见朱元璋不耐烦地唠叨、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朱棣虽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也只能笑着劝慰:“父皇,吏治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能尽绝的问题。我大明一朝算是好的了。想要天下无贪官,用心之真之切如父皇者,虽尧舜之君,怕也是难做到的。”

  朱元璋听了这奉承话,不禁一笑,摇了摇头道:“哎,吏治是国之根本,是第一等的大事,不可不慎啊。所以,朕想了许久,已经命户部备录了文武大小官员的岁给俸米之数,又以米计其用谷之数,计其田亩出谷之数与其用力多寡,编辑成书。朕看,这部书......就取名《醒贪简要录》吧。希望食禄者读到此书,能知恤民之重。”

  将天下官吏的俸禄治成书颁布天下,令为官者无所遁形,这也可谓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奇招了。朱棣听了也为之一振,喜道:“父皇此法端的好,《醒贪简要录》不仅可以绝了一些贪墨的路子,更能给天下官吏以警示,又能告知天下父皇的拳拳爱民之心,可说是一举三得了。好,好啊。”

  朱元璋不料朱棣举一反三,竟能在瞬间窥探出自己的为政之心,治国之能看来也是有的,心下不禁越发黯然。如此一个勇武、善政、威名赫赫的皇子,却不能立为太子,真真是可惜了。可有这么一个叔叔在,长孙朱允炆能弹压得住吗?

  想着朱元璋心里也是一激灵,暗悔自己不该三心二意,便蠕了蠕嘴,接着说:“治国若只在治官那就好了。一国之大,事情千头万绪,要打理好,谈何容易?这不,都匀和毕节等地听说又有暴民反叛了。眼见夏天将至,黄河决口只怕又是在所难免,到时候陈州、中牟、原武、封丘、祥符、兰阳、陈留、通许、太康、扶沟这些地方只怕都得被大水淹了。一条黄河,历朝历代都肆虐成灾,却从不能根治,想想都觉头疼。还有周舍(沐英小名,朱元璋养子)前些日子也上折子,说是身体不行了,想最后见朕,要朕预备着西边防务,哎......”

  沐英乃是大明西边的屏障,才四十来岁的年纪,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若是沐英薨逝,那这西南边陲,又该交给谁去镇守呢?

  想想朱棣也觉棘手,正待要说,朱元璋已是又絮絮道:“哎,建昌降将月鲁帖木儿也已经反叛了。朕原派了四川都指挥使瞿能去征讨。可这瞿能呢,不禁让月鲁逃遁入了漠北,还有脸上折子说俘了五百余人,要给手下的将佐请功,讨要朕的封赏。哼哼,真以为朕老糊涂了,好欺么?朕看他是打了败仗怕朕责罚,便抓了五百个百姓冒充叛军,还有脸来请功?朕真恨不得杀了他!”

  冒领军功在军营里确是常有的事,朱棣也知之甚详。可这些事,历朝历代都有,也不好明说。想了想,朱棣已是起身请旨道:“父皇,月鲁一个降将罢了,父皇就派儿臣去。十日之内,儿臣定能将他生擒了回来,听父皇发落。父皇大可不需为区区一个建昌降将忧心!”

  见朱棣请战,朱元璋欣慰地一笑,却摆了摆手:“区区一个月鲁,不需我们家燕王出手。朕听说月鲁已经逃至了柏兴。蓝玉正在征讨罕东,朕随后便下旨让他转战柏兴。”

  说着朱元璋眼角闪了一眼朱棣,话锋已是一转:“朕说这许多,只是想说为政之苦罢了。先前太子还在时,这些琐碎事都交给了他。可朕呢,哎,当时并不能体恤他的苦啊。如今他去了,朕要独自操心这些事,才知他的功劳......”

  见朱元璋黯然落了泪,朱棣心下也是一酸,正待要说,朱元璋摆了摆手,拭了泪又道:“先前太子还时,也只有你,还能时常帮衬他。这一条,朕心里明白,也稍感欣慰。”

  朱棣没想到朱元璋会突然说起这些事来,想起曾经朱标的音容笑貌,也自感伤,带着哽咽道:“父皇,没来由说这些做什么?先前太子在时,他既是半个君,也是我的大哥。我这个做弟弟的,无论于公于私,为了大明江山,为了我们朱家天下,都理应为太子分忧才是。”

  “好,朕就喜欢你这样识大体,朕甚感欣慰,朕甚感欣慰”,朱元璋忽然起身,激动地来回踱着步子。朱棣忙也跟着起来,却站在原地不敢挪动,心里揣猜着老皇帝的心思。

  朱元璋抑制着满面通红,转身来到朱棣跟前,抚着朱棣的肩膀,神情有些严肃:“燕王,你帮过太子。朕现在要你再帮一个人。”

  “谁?”朱棣有些愕然。

  朱元璋咬着细牙,盯着朱棣的眸子,沉声道:“先前太子的长子,朕的皇长孙,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