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第五十二章 【张信报信】
作者:弋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燕王朱棣病危的消息传到京师,世子朱高炽匆匆忙忙地带着两位弟弟进宫辞行。新皇朱允炆碍于少年时与朱高炽的情分,也不愿阻挠,只得驳了兵部尚书齐泰,放归朱高炽兄弟三人。

  岂料朱高炽等人前脚刚走,听了消息的魏国公徐辉祖便进宫建言:“万岁既已决定要放归高炽兄弟三人,臣自当奉命。只是臣的三个外甥中,惟有高煦最为勇悍无赖,不但不忠,还将叛父。臣料定他日必为后患。万岁不如将其留在京中,以免日后胡行。这不也是圣人所谓的仁道么?”

  对朱高炽兄弟三人,朱允炆也是见了的,确也觉得老二朱高煦倔傲不逊了些,常有失人臣之礼处。此时听徐辉祖说起,越发觉得朱高煦日后恐为患大明,便要派人去追。偏巧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张玉也在宫外请见,召见来一说,竟与徐辉祖不谋而合。朱允炆常闻张玉的名头,洪武晚年张玉也在边疆立了不少战功。朱允炆不及细想,便遣了张玉带领辖下人马出城,要去追回燕王的二王子朱高煦。

  朱允炆却哪里想到,这张玉与燕王朱棣素来交厚,在朱棣名声不显的时候二人便常有走动,暗地里张玉乃是最忠心燕王的一个人了。张玉是从纪纲口中得了消息,这才主动请缨出城追击。其实这只是张玉寻的脱身之法罢了。张玉真正想要的,是为王子解困、也为去北平追随燕王寻个借口。

  一连十数日,朝廷不见张玉的回音,情知有变。再去打探,才知朱高炽一行一路快马疾驰、过关杀吏,此时眼见已是要入北平的境内了,想再追回也是无望。朝廷想要发难,却因派往北平的谢贵、宋忠尚且立足不稳,且并无燕王的把柄,只能作罢。齐泰等人计议一番,也仅能下旨斥责燕王二子朱高煦而已,并召燕王府的长史葛诚进京问训。

  朱高炽兄弟三人匆匆赶回北平,才知燕王朱棣病危乃是为了召回自己兄弟而使的诈,这才放下心来。父子四人数月之后重新团圆,自是一番高兴。偏在长史葛诚被召入京一月过后,在北平为燕王暗调人马、打造兵器的校尉于谅和周铎忽然没了踪影,不知去向。又过半月,朝廷邸报下来,方才知道这二人竟被谢贵和宋忠悄悄捕拿送往了京师刑部审讯。

  刑部尚书陈瑛与燕王乃是旧交,担心事情牵扯出燕王,故而稍一审讯,见这二人推说是自己所为、并无主使之人,便草草结案,以谋反罪将二人给匆匆杀了。朝廷一番谋划也就再次落了空。

  可事情传到北平,是人都看得出朝廷正在对燕王步步紧逼。燕王朱棣又是气又是恨,却苦于手中无兵,只得再次装病。却在这一日正午,门下忽然来报:“北平都指挥张信求见”。

  张信乃是原永宁卫指挥佥事张兴之子。张兴又是原魏国公徐达手下提拔起来的悍将。燕王就藩北平之后张兴曾多次随朱棣出征,与燕王府素来交好。张信因此与朱棣相识,与邱福、朱能、柳升等人也都交好。待张兴去世,张信便承袭了父职,却被调入京师五军都督府,渐受朝廷重用。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之后,张信因齐泰举荐返回北平任都指挥,与谢贵一起在暗地里谋划燕王朱棣。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么一个新皇帝的宠臣、燕王府的死敌,怎么会无缘无故来拜门子呢?朝廷先是召回长史葛诚,又偷偷拿了自己手下两名得力的校尉送到京城杀了,如今张信却忽然入府来拜,只怕也不会安什么好心吧?!

  想着,朱棣不耐烦地摆了摆手:“不见,就说本王病了,不见客!”

  门房依言诺诺退出。片刻之后又折回,怯生生地道:“张大人说有要事与殿下商量,请殿下务必相见。”

  朱棣眉毛一挑,咬了咬细牙,冷笑道:“哼哼,本王不是说了么?本王病了,不能见客。莫不成他张信要到我燕王府来打擂台不成?”

  门房无奈,更不敢说半个不字,匆匆出得门去跟张信回话。岂料张信竟是铁了心要见朱棣,眼见日到正午、四下无人,一把推开门房竟闯了进去。

  朱棣听着门外喧闹,情知张信在硬闯燕王府,心下震怒,却碍于先前称病,只得上塌假寐起来。

  张信闯入正堂,见了朱棣的模样儿,皱了皱眉,忽然冷笑起来:“殿下,燕王殿下?莫非殿下当真病了不成?”

  朱棣心下恨极,却只做没听见。

  张信绕着朱棣的塌前踱了两个来回,忽然停住步子:“大变在即,若是昔日战无不胜的燕王真是一个只知装病躲避的懦夫,那就算下官看走眼了罢,下官这就告辞便是”,言罢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刚踱在门口,张信回头见朱棣仍是毫无动静,只得停了步子,无奈地叹了口气,重新折了回来,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家父在世时,常言帝王之气在燕,而不在金陵。哼哼,北平府的百姓也常如此说法。因而下官自幼便对此深信不疑。待见了殿下,方知个中真意。殿下,这些事儿,您可知晓么?”

  朱棣闭门静听,一边不住思忖这此人的来意。待听至此,朱棣眉棱骨不禁一跳,已是暗暗起了杀意。

  张信却不察,继续自语道:“哼哼,这些事,燕王殿下不知道尚且罢了。可是有些事儿,殿下却不可不知啊。殿下可知,燕王府的长史葛诚在京师已经招供了,而且还言及了殿下不少谋逆之举。朝廷已下令葛诚将功折罪,回燕王府探听消息,以为内应.......下官日前也得了朝廷的密旨,只怕这几天便要对殿下下手了。这些事儿,殿下不知么?事情如此紧急,殿下尚卧榻而眠,哼哼,莫非下官真的看走了眼?莫非家母也看走了眼?”

  说着张信竟已哽咽。

  朱棣闻言心里一惊,葛诚自从京师回来之后,确多有异常处,如今看来,竟是因为有了异心了。可这张信又为何要来通风报信,将这些事告诉自己呢?莫非他真是好心?

  想着,朱棣再也按捺不住,挺身坐了起来,眼睛却眨也不眨地直盯着张信。

  张信见状大喜,顿时拜倒在地:“殿下,我张家与殿下素来交厚。日前下官得了朝廷密旨,心神不宁。家母问及,下官便将事情原委一一禀知。岂料家母听后将下官怒斥了一番,言及殿下乃是皇气所在,万不可伤及殿下,否则必有天谴。下官也因此特来相告.......还望殿下早做准备才是啊.......下官话已至此,殿下还请珍重!”

  说话间张信已是黯然落泪。

  朱棣此时再无疑心,翻身下塌,一把扶起张信,眸子也闪过一丝泪光:“你张家对本王如此,本王还有什么可说的?自今日起,你张家一门,便是本王的恩人了。”

  说着朱棣拱手而拜!

  张信也自感动,忙摆了摆手:“殿下,切勿如此。事情紧急,下官在府里迁延已久,不可多留了,否则必会惹出嫌疑。信已传到,还望殿下快些预备。但有吩咐,下官必唯殿下之命是从便是”,言罢张信拱了拱手,转身匆匆离去。

  望着张信的背影,朱棣稍一沉吟,恨恨地咬了咬牙,已是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