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156.投资者说张增继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投资者说】张增继:互联网创业数年转行做投资坚守行业龙头

    原创2018-04-10刘怡乐金淦央视交易时间

    张增继:互联网创业数年转行做投资

    记者:刘怡乐摄像:金淦

    今天的这一位投资者有一些特别。他曾经担任过中企信息网首席运营官,曾创业去做网站,还曾经在一家网络财经媒体担任总监。可以说他在互联网领域里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然而最终他却放弃了在互联网上的积累,转而选择成为一位职业投资者。这是为什么?一起来看。

    初春的杭州,空气仍带着几分凉意。早上九点,张增继走进公司里。召集了所有员工开会,主要讨论随后的宣讲活动。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周日下午一点半,在广银大厦,中银国际证券要路演。路演我们有两个PPT。那么小胡要记一下。宣传一下价值投资,对我们公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时间回到2000年,大学刚毕业的张增继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由于工资较高,很快手上就有了一笔积蓄。正巧身边的几个朋友一直在炒股,于是他开了账户准备试试水。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我的印象里第一只股票应该叫深深房,这股票好像现在不叫这个名字了。那时候投机盛行,一买进去连续三个涨停。

    三天时间,三个涨停,这一笔收益来的毫不费力。然而身边的朋友却很少有在股市里赚钱的,这让张增继觉得自己很特别。他认为凭借着自己的眼光去炒股,收益肯定不错。随后的数年时间里,他依据着K线指标在市场上快进快出,买中的股票三天不涨,就要换掉。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四个小时几乎喝杯水都不愿意去离开电脑。那么晚上这个收盘以后还得复盘一两个小时。所以那个时候其实人还是很好学的,而且就是说,如果你南辕北辙走错方向了,你花再多的时间去学习,可能也是徒劳的。你想想那时候我的投机思想有多严重,银广厦这种票也会去买。

    和大多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一样,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数年时间里,张增继不仅没赚到什么钱,反而将自己的奖金赔了进去。2004年,认清现实的张增继将继续炒股的想法压到心底,开始踏实工作。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那个时候其实我自己还在创办一个互联网企业,是一个B2B的网站。这个网站呢其实内容跟阿里巴巴是几乎是很接近的。我们叫,当年叫114网络黄页,其实马云当年这个做阿里巴巴之前的这个网站的名称也叫黄页,中国黄页。事实上我们做的同样类型的,当然我在国内市场做的更多。但是如你所知,我肯定是最后做失败了。

    2004年,对于张增继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当时由马云所带起的B2B商务模式成为了互联网的热点,嗅觉敏锐的张增继创办了自己的商务网站,试图在国内市场分一杯羹。从2004年开始的一年时间里,张继增的公司增长十分迅速。跻身成为2005年中国互联网最受关注20强企业。在内贸领域甚至于一度成为阿里巴巴的挑战对手。然而就在此时,问题出现了。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我们全国有30多个分公司,每个省会城市几乎都有,除了西藏新疆。那么员工有600多号人,但是我们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两千万,就覆盖不了员工的成本。然后您知道那个时候基本上是要通过融资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是阶段性的融到一些国内的这个少量的资金,一两百万的这个人民币的资金。但是没坚持三年,最后公司仍然是走不下去,所以就倒闭了。

    2006年春,张增继的互联网商业构想终以失败告终。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继续创业或是到其他公司求职。迷茫中的张增继最终选择进入一家名为证券通的网站工作。然而就在这里,他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因为互联网公司,它是做证券内容的。那么正是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欧奈尔的《笑傲股市》这本书。所以有时候一个工作一本书,它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笑傲股市》是由美国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所著,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一个位于行业龙头地位,且公司发展状况好的股票,股价一直会有不错的表现。被这本书激发了炒股兴趣的他做了一个决定——辞职炒股,而这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冒险的一个决定了。

    带着《笑傲股市》这本书,张增继回到了当时开户的营业部里,手里还握着三只他坚定看好的股票:中信证券,三一重工,和天威保变。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中信证券毫无疑问就判断一*牛市,证券股一定是出大牛。而当年的中信证券呢,其实它的这个市值不是很大,那么它是毫无疑问的龙头。像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呢,主要是基于这个房地产行业的整个蓬勃发展。我们知道其实前面的十年其实是房地产,这个中国的黄金年代。那么作为一个机械工程行业,而且三一重工在它起步刚上市的时候,它的市值是很小的。/天威保变很显然,这个它是太阳能的龙头。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太阳能投资这个起步没多久,然后作为龙头呢,它在这个产能过剩之前,它享受了这个行业的溢价,它每年的增长有100%的增长。这个在那个三五年之间,是几乎没有公司跑得过它的增长。这是欧奈尔的这个投资价值的逻辑。其实那个几年正好就是欧奈尔的这个风格很适合在这个市场上生存。

    一边是书中的观点;坚定持有行业龙头股,另一边则是沉稳性格的帮助,张增继抛掉了过去三天不涨就要换股的理念,转而沉住心持有着这三只股票。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我找不出比它更优秀的公司来,这个是最基本的一个判断,找不出比它更优秀的公司了。因为至少那个时候,虽然我还是比较依赖于技术,但我更根深蒂固的东西就是我一定要买入那些最牛的公司,这个成长性最快的公司,那么它们三个都符合我的标准,它的基本面没发生变化,我为什么要抛售它。

    从2005年到2007年,中信证券,天威保变,三一重工这三只股票上涨均超过了600%。虽然有着牛市的助推作用,不过巨大的收益还是让张增继尝到了基本面选股的甜头。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其实股票不是用来做的。股票你真的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生意,一个上市公司对应的就是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好不好是决定了你未来收益的,而不是说靠你短期技术判断你赚,那你只能是赚差价,而不是赚,分享一个企业成长的这这样一个案例。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我觉得做价值投资其实是在分享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

    张增继:波段操作云南白药损失20%

    《笑傲股市》这本书的出现改变了张增继的人生轨迹,让他走到了投资的这条道路上。然而在谈到他最喜欢的书籍时,却不是这一本书。相反,他认为这本书中还有一些在他看来不太准确观点。这是怎么回事?继续来看。

    在2006年的一轮牛市上,张增继获得了数倍的收益,2007年,他在杭州开办了自己的私募公司,专职做投资。就在这时一个绝佳的标的进入了他的视线。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那个时候云南白药的市值还蛮小的。其实我说价值投资其实基于一个常识,云南白药在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爷爷那一辈,对这个药都是耳熟能详。那么我想这么一个国宝级的东西,然后资本市场在中国刚刚起步,然后它又恰好是上市了,那个时候你要找基本面特别优秀的公司,而且能够持续跑赢市场的公司比较难找。那云南白药是比较难得的一个标的,因为它既有品牌优势,又有这个独家配方的优势。

    张增继认为云南白药正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公司。因此他将大部分仓位都买入了云南白药。2007年末,云南白药静态市盈率约为39倍。股价也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点——41.96元。这样的股票对不少投资者来说,绝对是昂贵的。但张继增依照欧奈尔的理论,选中了这只具有成长性的股票。他认为优秀行业的优秀公司股价往往会在新高之后继续创出新高。

    不过,正在他期待着云南白药会带来不错收益之时,金融危机爆发了。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因为那个时候之所以能够回避2008年的这个金融危机,是因为我持有了这个云南白药这只股票。那么毫无疑问,云南白药在这个市场下跌的过程当中,它也是会跟随市场下跌的。那这个时候技术面在我的脑子里就占了上风,觉得这个技术图形怎么看,这都是一轮熊市要来了。所以我会在一个这个下跌的过程当中把这个股票给抛掉。

    欧奈尔的《笑傲股市》里,核心是是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基本面选股,技术分析择时。他的理论中有一个原则,既判断大盘走势,按固定比例止损。而在云南白药上,张增继便遵循着这个原则将股票在下跌之时,逐步卖出。然而2008年6月,在上证指数还在一路下跌之时,云南白药的股价却已经开始缓步回升。一时之间,张增继不知道该不该遵循欧奈尔的原则。一直到2009年3月,上证指数企稳,张增继发现云南白药的股价相比他卖出时已经涨了足足20%。他这才急忙将云南白药买回来。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虽然短期内技术会占上风,可能你的判断会让你这个回避风险。但是你真的在一个下跌的过程当中,其实你是没有勇气去把股票买回来的,你往往还是要等这个,等这个市场走稳了才把它买回来。但是您知道吗?市场走稳了以后,可能你原先看中的基本面非常优秀的股票,已经在不断的创新高了,这就是最后价值这个基本面,这个最后占上风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案例。

    在云南白药上,张增继卖在了低点,买在了高点。他开始对欧奈尔的观点产生怀疑。他觉得技术分析和波段操作也许根本不适合自己。

    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后,他渐渐将技术分析束之高阁。在他看来,优秀公司的股价其实并不一定会和经济波动完全关联,很多时候预测市场的波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坚定的持有或许才是获得最多收益的方法。

    张增继杭州投资者

    其实有时候你去短期判断市场其实是非常愚蠢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其实只有市场发生了,发生崩溃了,你才知道已经崩溃了。这个时候其实为时已晚,我们还不如去认真地研究企业本身的基本面,一个能够穿越周期的这个行业和企业,它其实能够回避这些经济周期的。

    (稿件来源: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本期制作: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