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395.垄断半个中国的脚下生意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一群阿拉伯后裔,何以垄断半个中国的“脚下生意”?

    经济之声笑傲江湖2018-05-15

    高掌门讲述晋江鞋的故事

    来自经济之声笑傲江湖

    01:2621:30

    笑傲江湖,我是高莉

    大宋年间,一群阿拉伯人沿“海上丝路”漂到福建泉州。这群阿拉伯大叔在中国开枝散叶,孕育出赛典赤·赡思丁这位杰出元朝政治家。

    元末明初,江山易主,赡思丁的后人流落到晋江陈埭。他们隐姓埋名,只求避祸,又不忘先祖,取其名尾音“丁”字为姓。这成为今天福建晋江“丁氏”一族的由来。

    600年后,“丁老板”们占据了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半壁江山。

    1

    “晋江板块”成为“中国鞋都”的产业名片

    晋江陈埭镇,以前就是个穷得冒泡的地方。贫瘠的盐碱地使得“山上长石头,地里种地瓜”,干什么都不灵……

    偏偏这里又激荡着荷尔蒙过剩的蓬勃气息:因为人多地少,所以械斗成风。如今的晋江,有“中国武术之乡”的美名。“爱拼才会赢”正源自于此。这么猛的劲头用来做生意,有什么买卖做不成?

    1979年3月,一位叫林土秋的陈埭村民无意间创造历史。他召集14位海内外亲友,凑钱办了家鞋帽作坊,敲出第一双“晋江鞋”。重要的是,很快赚到了大钱。

    △晋江早期制鞋工坊

    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惊着了。“他能赚,我也能!”制鞋声“叮当”就此响起,鞋作坊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靠种地、打鱼、吹唢呐过活的丁建通,也凑了2000块,整了个鞋作坊,还把“别克”汽车的牌子拿来用了好多年。20年多年后,曾经“吹唢呐的阿通”,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惹得通用汽车找上了门。

    △丁建通

    “别克”自然不能用了,于是改叫361°,公司交给了女婿丁伍号。

    1987年,初中没念完的丁水波刚好17岁。靠着卖冰棍攒的500块,又在山上砍倒棵大树、自制了张鞋台,丁水波和两位拜把子兄弟成立了“三兴”。丁水波狠劲十足,批发商一分钱没给,他就敢把全部家当发到成都荷花池代销,最终一炮而红。

    △丁水波

    但2018年初,一位阿里码农穿了丁水波造的鞋去相亲,结果惨遭拒绝,轰动全国。这家公司,正是“特步”。

    和丁水波同岁的丁世忠,17岁那年却离开了晋江,背着父亲手制的600双鞋独自到北京闯荡。他一无所有,唯有少年的坚韧和锐气,成功把晋江鞋摆进了富丽堂皇的王府井商场。4年后,少年大赚20万荣归故里,在三兴鞋厂的河对岸开基创业,表示要“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发展。谁也没料到,彼时的“安踏”,会成长为中国第一的体育品牌。

    △丁世忠

    起家时,大家全是一穷二白的泥腿子,谁也没想到能做这么大。集体致富的背后,是几乎全球制鞋业向中国实施的超大规模产业转移。这是一场延绵40年的超级趋势,3000多家鞋服厂拔地而起,数百亿计的运动鞋从此诞生。福建晋江,由此谱写出“中国鞋都”的旷世传奇。

    90年代的晋江,堪称“鞋都”的黄金时代。

    国际买家蜂拥而至,海外订单雪片飞舞。整体产业链更是高效完善:工厂差几十万个鞋扣、鞋带,一个电话就送来。哪种鞋在市面畅销,几天内,它必定出现在“丁老板”们的面前。

    靠着这波代工潮,有人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人则对此忿忿不平。毕竟,早年代工每双还能赚上10-15元;但鞋厂越多、竞价越烈,终于把代工利润杀到仅有1-2元。

    这是深植于晋江人血液中的“火拼性格”,“胆大骑龙骑虎,胆细骑猫骑兔”、哪怕拼得血流成河也绝不退缩。可惜这种惨烈内斗,让耐克、锐步等国际品牌大赚美元;晋江鞋的利润,却低得连汇率波动都抗不住。

    凭什么?“漂”过北京、见过世面的丁世忠,早早认清了“代工没前途,必须创品牌”的道理,毕竟国内市场比海外贴牌市场加起来还大。为此,安踏一边代工攒钱粮,一边创品牌开*店。看不懂的人说,安踏就是瞎折腾。

    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袭来,代工厂说倒就倒,丁世忠却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安踏的生意岁月静好,不安分的丁世忠却决定再赌一把。1999年,丁世忠在家族会议上力排众议,以80万代言费签下世界冠军孔令辉,再豪掷300万在央视体育频道打广告,把全年的利润扔了个干净。

    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勇夺男单冠军、实现大满贯,全国的经销商奔着晋江涌来。当年,安踏横扫中国,销售额突破3亿。

    △安踏签下孔令辉一战成名

    但在“丁老板”们看来,安踏小丁不就请了个孔令辉嘛!谁还不会啊?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就此掀起。

    金莱克请王楠,喜得龙就签蔡振华;德尔惠请吴奇隆,贵人鸟就签刘德华。到后来,周杰伦、郭富城、张柏芝、孙燕姿、TWINS、F4……国内外明星统统遭遇哄抢。巨星不够用了,“求星若渴”的小鞋企甚至把二三流明星都搬了出来。

    仅2003年,晋江就鞋业聘请了30多位明星代言,登陆电视荧屏“广告轰炸”。每年订货会上,代言明星更是到现场助阵,谁请的明星多、牌子大,谁就风光有面子。这种“输人不输阵”、“砸钱才会赢”的奇怪心理,在“造牌时代”显得格外疯狂。

    安踏和德尔惠之间,就爆发过“周杰伦争夺战”。2002年之前,德尔惠请“中国足球先生”宿茂臻代言,结果不温不火。重挑代言人时,丁明亮发狠决定“要请就请最火的”,目标锁定周杰伦,没想到与安踏丁世忠撞在一起。

    两强相争富者胜,周杰伦的代言费被抬至天价。但丁明亮最后决定以诚动人:他坦言与安踏有差距,但愿意与周杰伦共成长。这番“表白”情真意切,双方竟实现10年之久的长情合作,“德尔惠,onmyway”的广告词从此红遍大江南北。

    这是一段“开店就赚钱”的美好时光,“丁老板”们表面上一掷千金,实际都在打肿脸充胖子。鞋企利润微薄,天价代言费、广告费耗光企业老本,好景不长,一连串的清算危机席卷而来。

    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让“丁老板”们一时“明星在手,天下我有”。但2005年开始,银根紧、用工荒、原材料涨价……一连串降维打击接踵而来。疯狂苦撑两年多,晋江鞋企还是从3000家降到只剩2300家。

    2005年11月,鸿星尔克突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了茫茫苦海中的一盏明灯。作为晋江第一家上市鞋企,鸿星尔克仅募资2亿、市盈率7倍。无数人认为它“贱卖”了,但凄风苦雨时有了笔“保命钱”,鸿星尔克觉得——值!

    这年国庆,安踏丁世忠也把财务叫来:“我想通了,我们要上市。”丁世忠把上市的好处想透了:民营企业家族控制,只能越做越小;系统化运营、正规化上市,才能越做越大。很快,他在狂飙晋江话的高管会上警告亲戚们: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迅速飙至200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五的体育品牌。

    2008年,特步在港交所上市,丁水波身家直上50亿港元;2009年,喜得龙的林水盘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站上人生巅峰;同年,匹克在香港成功上市……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德国等国资本市场,也都闪耀着“丁老板”们的身影。

    今天,拥有40余家上市公司的“晋江板块”,已成为“中国鞋都”的产业名片。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让所有体育运动品牌极度亢奋。2010年,李宁超越阿迪达斯、成就中国第二大运动品牌的佳绩,更把“爱拼才会赢”的“丁老板”们刺激得热血沸腾。刚刚或即将四处敲钟的晋江鞋企重金在手,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安踏率先宣布,2011年*店要突破“10000”家,营收要“冲击百亿”;特步、匹克、361°、喜得龙等迅速跟进“万店计划”。晋江顿时成了一部疯狂转运的造鞋机器:政府鼎力支持,官方随时排名,比着谁有更多的厂、更多的店、更多的鞋。

    实际上,连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公司也都没hold住。结果2012年,中国所有的运动品牌——集体爆仓了!

    很快,耐克、阿迪达斯启动“清库存模式”,通过网络电商和“工厂店”,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倾销,折扣力度高达3~4折;李宁公司则以18亿巨资“刮骨疗毒”,以彻底清理渠道库存。

    这场库存危机的规模究竟多大,晋江鞋企皆讳莫如深。有人调侃,晋江鞋多到足以大卖3年;欧洲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则大胆估算:这场超级库存危机,货值或超1000亿。

    覆巢之下,喜得龙、德尔惠、金莱克的命运成为某种必然。残喘的某些鞋企,要么向童装童鞋、运动时尚转型,要么重回代工老路。库存鞋更催生无数“工厂店”,以“打骨折”的姿态,流入乡村甚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市场。

    2017年底,特步宣布斥资1.5亿、回购2015年前渠道库存的消息,意味着清库存迎来收官之战。消息一出,特步股价惨跌11%。但与挣扎破产的“晋江兄弟”们相比,特步2017年净利润仅降23%,已属幸运。

    库存阴云笼罩晋江10年,却吹尽狂沙始到金,催生出中国体育品牌真正的王者——安踏。

    2018年3月4日,美国旧金山Nice鞋店前,上千球迷早早排起长龙,只为抢购限量版KT3-Rocco篮球鞋。令人惊喜的是,这双轰动美国的球鞋竟由中国安踏打造,在业界引发震动。

    安踏的态度傲娇又欣喜:“不好意思,今天我们让美国人排起了长队。”2017年,安踏的业绩也着实惊艳:30.9亿的净利,占据中国四大顶级运动品牌利润总和的70%;49.4%的毛利率,令彪马汗颜;旗下万家门店熠熠生辉。强劲的业绩刺激市值冲破1200亿港元,让安踏无可争议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运动品牌。

    惨烈的库存危机下,安踏不但毫发未损,还把溃败的“晋江兄弟”的市场空间吞噬殆尽。

    2

    中国制造,路漫且长

    安踏凭什么?一靠品牌远见,二靠科研专利,三靠强大执行力。

    作为晋江体育品牌老大,安踏的确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别人在忙代工,安踏已经押宝孔令辉;别人抢明星代言,安踏却把钱砸进了CBA、NBA和中国奥委会;别人追着赞助赛事,安踏又把FILA(斐乐)、KingKow(小笑牛)、KolonSport(可隆)等国际高端品牌收入囊中,构筑起全球品牌矩阵。

    实际上,生猛的安踏也曾被公然打脸。2005年,安踏赞助CBA后,要求球员穿安踏上场,竟遭球员集体抵制。丁世忠气得几宿没睡,却也明白是吃了科技水平不够的亏,就此开始奋发图强。

    如今,安踏的科研投入成本比率为5.7%(中国第一),仅2017年研发投入就高达4.8亿;建有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和“脚型”数据库,专利数量418项,并在美日韩建成全球设计中心。可见想让美国球迷来抢购,没两把刷子是办不到的。

    但安踏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像“高压锅”一样的丁世忠本人。

    2012年库存危机爆发时,安踏在“万店计划”中明显冲得更远,注定将陷入一场败局。但丁世忠却敏锐产生“不转型就得死”的危机感。与别人不分青红皂白、蒙眼关店不同,丁世忠耗时两年、走遍全国500个地级市,实地考察、精心剔除那些能力、评估不佳的*店,再将经销商统统接入安踏的ERP、SAP系统,实现对门店销售数据的实时监测,将“批发订货”彻底转型为“以销定产”。

    如此强悍的执行力,令安踏仅用两年就走出危机,逆势而上。这令热爱跟风的“丁老板”们已无从模仿:收购国际品牌耗资巨大,科技研发非一日之功,精细管理、以销定产更需极强的管理能力。以巡店为例,丁世忠和安踏高管们一天就要狂奔三四万步,仅此一点,已无人能及。

    历经40年大浪淘沙,鞋都晋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生动的一个缩影。连续24年名列福建县域经济总量第一、第1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晋江的繁荣就是“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写照。

    但放宽视野,即便中国在制鞋领域早已世界第一,即便晋江鞋比耐克鞋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全世界消费者仍然不太认可你的牌子。中国制造,路漫且长,千难万阻,唯有创新。好在,安踏们已经站在了全球品牌争霸的竞技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