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62.避免冲突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氏家族大会没有制服王烁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盼望着好消息的氏族不禁失望。但王烁在家族大会上的言论也流传了出来。

  氏族富户们毕竟有条件饱读诗书,其中不乏明理之人。不久,他们当中许多人不仅不反对新法,反而开始研究新法,继而觉出这新法的深意来,甚至有些聪明人,从这新法里看到了另一个崭新的帝国,看到了一代明君。

  安定不少的所谓名士主动来找王烁,愿意为王烁效劳。王烁一概收留,量才而用。他的军队大多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太缺识字的文化人了。

  不过,在正式使用这些人之前,他要对他们进行洗脑培训,让他们真正了解他的军队和他的指导思想,成为坚定的支持者,才把他们派到军队和民事部门里去。

  还有些人则无师自通,研究透了新法,主动参加各层民事官员的竞选,争取通过竞选来证实自己的实力,王烁更是欢迎。毕竟,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是干不好工作的,这些人肯干,正合他的心意。

  刘宗敏率二十万大军进入宁夏的消息是真的。这一年十月,闯王大军攻陷潼关,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崇祯怀疑孙传庭没有死,不予赠荫。十一日,西安守将王根子打开城门投降,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等人自杀身亡。

  占领陕西后,李自成兵分三路,开始追剿官军残余势力,肃清陕北并收取西北固原、宁夏、甘肃三边军事重镇。

  在此两个月之前,建立满清的那位天聪汗皇太极突然死了,至于怎么死的,众说纷纭。之后,他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巧妙地利用了各亲王、贝勒之间的矛盾,轻松让本该继承皇位的大贝勒豪格失去了继承权,改立只有四岁的福临继承皇位,而他则以摄政的名义,把大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中华面临那个以后的百年耻辱,又近了一步。

  放下满清不提,单说闯王大军进攻甘肃。

  刘宗敏率二十万大军占领宁夏,下一个主要进军目的地是兰州,安定只是他进军路线上的一个节点,他不可能把主力派到安定这个方向。不然,王烁早就打算跑路的事了。

  别说二十万大军,就是十万,他也抵挡不住,他在家族大会上说,刘宗敏会率二十万大军来安定,纯粹只是吓唬他的族人。

  只要王烁不在安定折腾的太厉害,不去主动阻挡大顺军的进军路线,引起刘宗敏的注意,他就不会把安定做为主要攻击目标,顶多也就会派个偏将来。

  对这一点,王烁早有考虑。从漳县出发时,他就一再嘱咐留守的梁敏和张二猛、方大楚他们,漳县今年的新粮已经下来,只要百姓和军队够吃,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再去抢劫顺军的粮草,以免引起已经到达陈仓、天水一带的贺锦的注意,增兵陇中,给自己带来压力。他一路赶到安定,也是暗中发展,极力避免和顺军直接冲突,暴露实力,引起顺军注意。

  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会组织起更大的力量,直至能够和顺军对抗、自保。

  他一面四面派出工作队进入乡村,搞土改,征集粮草,募集兵源,一面穷思极虑地设法改进武器。

  他的兵少,最好是依靠他的先知先觉,制造更先进的武器,来抵销兵力不足的缺憾。

  可是,安定毕竟只是个小城,实在是缺乏制造火器的资源。

  新法令施行以后,各世家的收入大为降低,养不起守城的家兵了。王烁将各家的家兵经过教育之后,编入了自己的军队。

  从家兵中,他得到了一员猛将,喀尔喀人哈克什。此人生的高大健壮,弓马纯熟,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先是侯氏家族的家将,敬佩王烁的勇猛,更从心里喜欢新法令,不顾侯氏的再三挽留,毅然投奔了王烁的新军。

  有哈克什这员虎将在王烁身边,一直跟随左右的王小二放心了,安心去训练他的骑兵。

  步军王烁交给了老家将王平统领。王平多次跟随王烁的父亲上战场杀敌,指挥经验十分丰富,由他统领步军王烁是放心的。哈克什则接任了王烁的亲兵队长,率领二百骑兵保护王烁和中心指挥系统的安全。

  哈克什不仅打仗勇猛,而且会制造硝石火药。虽然安定自然硝石稀少,但他会用人的尿液提取硝石,积少成多,再加上王烁提供的新的火药配比和制造方法,每天制造十几斤高能火药不成问题。

  火药是有了,但是还是和在漳县似的用抛石车抛陶罐的办法是不行的,火药的数量远远不够那样去消耗。

  如何才能制造出消耗火药少的合格枪枝来呢?眼看着顺军的进攻时间临近,这个成了王烁最头疼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