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93.出乎意料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梁敏的部下从安定赶回漳县,将王烁要梁敏去安定主持政务的书信交给梁敏。

  自鲁文彬去青海后,梁敏带领军民下了基地,重新占领了漳县。

  辛思忠再没有和新军发生战斗,也不到新军的地盘上来。

  梁敏似乎明白他的意思,也严格约束部下,轻易不到顺军控制的范围以里活动,不与顺军发生摩擦,是以陇中反而宁静了。

  梁敏看完王烁的书信,坐在那里沉思许久,接着就开始问那部下安定的情况,城里和乡村发展如何,新法施行的如何,如何和顺军发生的战斗,双方损失,甚至如何排兵布阵,问的十分详细。

  那部下在安定呆的时间不长,只是竭尽所能的把见到的和听说的都对梁敏讲了。

  知道再也问不出新情况,梁敏才要那部下回去休息,自己回了内房,嘱咐亲兵无论是谁都不许打扰她,然后就关了内房的门,一天没再出来。

  她俨然有了三军统帅的威严,没有人敢违抗她的命令。

  说了不准别人打扰,就是阿依古丽,亲兵也不敢放她进去。

  得知信使从安定回来,大家当然关心大将军在安定的安危,争相去找他打听。

  对别人,那信使当然只是说些大将军安然无恙的话糊弄,对阿依古丽和方大楚,他可不敢,只得将王烁要进军青海,要梁敏带他们去安定的事如实讲了。

  于是,很快许多将领就知道了这消息,纷纷等在将军府议事厅里,等待梁敏做出发的决定。

  梁敏却是一天没露面,直到第二日早上,才召集所有千总以上军官开会。

  会上,她将王烁信上关于让她放弃漳县,带领大家去安定的部分念了给大家听。

  念完了,她问大家道:“大家对大将军的这个命令是怎么看的现在可以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啥大不了的。”

  王烁在这些人心里,几乎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既然大将军下了命令,那就执行吧,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料,在大家纷纷说完之后,梁敏却说道:“我不赞成大将军放弃漳县这个办法。我决定,按兵不动,不去安定。”

  这个决定完全出乎所有人预料,大家全都惊呆在那里。

  议事大厅里一下显得格外寂静。

  许久之后,方大楚迟疑着问道:“夫人,这可是公然违抗大将军的将令啊”

  梁敏冷冷回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沉默一下,对众将领道,“大将军已经许久不在这里,对这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大将军的这个命令,跟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

  公然指出王烁的错误,除却梁敏,恐怕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个胆量。

  见大家不言语,梁敏又往下说道:“其一,咱们在漳县已经很久,地形熟悉。漳县的百姓都和咱们一条心,便于咱们作战,消灭敌军。如今,突然放弃这个地方和这些已经和咱们分不开的百姓,如何对这些百姓乡亲交代这个决定是不是真的对咱们有利

  其二,我们去安定,能对安定起到多大的帮助牛方亮已经不敢进攻安定,安定最大的敌人不是他,而是贺锦。一旦贺锦平定甘肃回军,十万闯王的精锐,安定的守军就是再加上我们也是白白送死,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倒不如我们守住漳县,给安定守军和大将军留条后路。

  这只是被动的办法。主动的办法,就是大将军在西宁击败鲁文彬,贺锦必然知晓,他就不会回军安定,而是要进军青海和大将军决战。如此看来,安定能不能保住,不在于安定自身,而在于大将军能否击败鲁文彬,占领西宁。

  我相信,大将军一定会击败鲁文彬,在青海等待贺锦的大军。到那时,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去向。是北上安定,袭击兰州,让贺锦无法安心和大将军决战,还是西去西宁,和大将军汇合,共同抗击贺锦。

  所以,我要留在这里,等待最后的结果。大家以为如何?”

  梁敏声音朗朗,侃侃而谈,看来昨日她是思考了一天,才有了今天早上的这个决定。

  所有军官都不出声。

  有人觉得,梁敏这是在为不离开漳县做辩护。

  她在漳县已经有了根基,漳县的老百姓见过她的比见过王烁的多得多,大部分人都仅仅知道漳县的最高首领是这位夫人,而并不了解王烁是谁。可以说,梁敏在漳县以及周边的威信,已经远远超过了王烁。

  不遵将令,不去守卫安定,安定失守了,大将军就没有了后路,将来只能来漳县投靠梁敏,那时候主仆易势,大将军恐怕就要看梁敏的眼色了。

  这女人大概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至于贺锦,谁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怎么就会那么确定他会去青海而不攻安定?这分明就是说词,要断了大将军的后路。

  大将军攻不下青海怎么办?到时候安定也丢了,漳县则归了梁敏,大将军可就真成了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