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二十七章 汉水南北
作者:冰翼之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一

  蔡锷,字松坡。武昌起义爆发时,他已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闻讯立即与革命党人密商响应,在昆明组织武装起义。起义军占领昆明全城后,被推为云南军都督府都督。

  在任何人看来,他已贵为一方督军,手握重权。以这样的名望地位,只需派出一支人马前来相助就算很够意思了。

  可是石铮万没料到他竟会亲自率军赴汉,当下深为感动。

  对视片刻,石铮方才如梦初醒,一把握住他的手,激动道:“蔡将军,太好了!太好了!”面对这位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华名将,石铮几乎不能自持。

  蔡锷虽没料到石铮对他的到来反应如此强烈,但也深受感染,诚恳道:“捍卫共和,蔡锷义不容辞。”

  两人一见如故,坐下详谈。他们都是那种天生的共和志士,言语间自然十分投机。蔡锷对石铮早已神交,此次亲身前来,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结识这位断刃将军。此刻得偿所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石铮心念一动,拉着蔡锷走到沙盘前,诚恳道:“嗯,你看看,咱们这一仗该怎么打”

  蔡鄂调侃道:“总司令面前,小将怎敢胡言乱语”

  石铮故意板起脸。“既然知道我是总司令,为何胆敢不遵将令”两人虽是初识,言语中已如老友般亲密。

  蔡锷收起玩笑,凝神研究起沙盘上的地形部署。这套沙盘做工甚是考究,尤其是准确无误地展现了武汉三镇全貌: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江把武汉从中隔开,江东便是武昌城,蜿蜒的汉水又自西向东把江西的土地一切为二,与大江汇合。汉水南岸是汉阳,北岸则是汉口了。

  一条铁路自汉口镇内出大智门一路向北,经黄陂、孝感、应山等县,与河南信阳州路接,为京汉铁路南段。

  半晌,蔡锷抬起头,凝重道:“其实这个问题我在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手指沙盘上的铁道。“敌人以铁路为依托,行军补给十分便捷,又数倍于我军,可以这么说,武汉北部无险可守。”

  石铮连连点头。“照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蔡锷犹豫片刻,似乎有所忌讳,石铮鼓励道:“蔡将军有何高见,不妨直说。”

  蔡锷眼中射出异样的光芒,挺胸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总司令,我们要想打赢这一仗,唯一的出路是放弃汉口,退守汉阳!”

  二

  石铮屹立山顶,远眺汉水北岸的忙碌景象。

  偌大的汉口城内,各主要建筑、重要通道均已落入北洋军掌控。这些遍布城内的军士队列严整、行动快速。虽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却依然是步步为营地搜索前进,行动之际毫不疏忽大意,庞大的军队渐渐向江岸逼近。

  城内的铁道上,一辆浓烟滚滚的蒸气机车缓缓减速,停靠在站台前。车一停稳,车站立刻一片沸腾。十几节车厢内涌出无数身背巨大包裹的士兵,把一箱箱弹药、一门门笨重的克虏伯加农炮从货厢内卸下——

  冯国璋的大部队终于到了。

  石铮放下那架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高倍军用望远镜,下意识地轻抚黑亮的镜身,似乎是要借此拭去心中愈加厚重的阴霾。这场和北洋精锐的正面交锋,不论胜负如何,都将是一场血战。

  同样一身戎装的李云忽然低呼道:“总司令,有人上来了。”这位一心杀袁报仇的女刺客现在已成为石铮的机要秘书,挺括的黑呢制服衬着她青春健美的身材,散发出一种刚柔兼济的特殊女性魅力。

  石铮凝目望去,山腰一个熟悉的魁梧身影正快速向上移来,正是他的得意门生杨霆。

  杨霆一路奔到近前,匆匆行完礼,就气喘吁吁道:“校长,我!”显然十分激动,一时语塞。

  石铮温言道:“慢慢说,不要急。”杨霆缓过劲来,快速道:“我哪能不急不知是哪个糊涂参谋传的令,竟然把我从先锋营调到了预备队!”脸上一副求助之色。

  石铮淡淡道:“是我直接下的令,有问题吗”杨霆闻言大急,央求道:“校长!我,我想打仗。”

  石铮调转话头。“你和胡铁比,谁厉害”这个问题虽来得突兀,杨霆却毫不犹豫反应道:“那还用比吗,我怎么是胡大哥的对手。”胡铁是湖北革命军中公认的第一勇将,也是杨霆除石铮外最佩服的人。

  石铮转向李云,微笑道:“你来告诉他。”李云立刻意会,接口道:“你听清楚了,总司令已经任命胡铁将军为总预备队指挥员。”

  杨霆一时大脑混乱。“这,这怎么可能”兀自发愣,忽然瞥见李云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猛地醒悟,把胡铁这样的骁将都安排到预备队,这个预备队一定是大大不简单的。立时惊喜交集。“哈哈!我知道了,胡大哥呆的地方肯定最有油水。”

  石铮悠然道:“怎么样,不想去我现在就把你调走。”杨霆干笑道:“呵呵,都定好了还是不要变了吧。”

  李云低笑道:“一会哭一会笑,真是个傻子!”杨霆心情大好,厚起老脸。“傻就傻吧,总比没仗打强!”

  石铮轻拍爱徒宽肩。“这回包管你满嘴流油。”

  三

  冯国璋在一群北洋将官的簇拥下,大步向江边疾行,锃亮的长筒军靴终于踏上了汉水北岸的长滩。

  江面平静无波,并不因这场即将爆发的人类大屠戮而起丝毫波澜。此时天色极佳,对岸景物建筑依稀可辨,不见任何防御工事,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

  冯国璋放下单筒望远镜,大笑道:“这条汉江也不算宽嘛!区区三万人马,何堪我北洋精锐一击!”

  随军参议唐绍仪凝重道:“临行前大帅千叮万嘱,对石铮一定要小心在意。单看他一月之内就踏平了川鄂两省,便不是等闲之辈。冯将军万不可轻视啊!”袁世凯之所以把第一智囊都派到了冯国璋身边,便是此用意。

  冯国璋似有所觉,就地盘膝坐下,低头盘算。“大帅爷的话老冯还是要听的,这个石铮竟然这么快就放弃了汉口重镇,倒是我没想到的,不简单啊!”他虽然性格粗豪,但能够列名北洋三杰、统领一路大军,自然不是只懂逞匹夫之勇的莽汉。

  唐绍仪又道:“最奇的是他竟然留下了大量民船,似乎唯恐咱们不渡江。不知是何道理”

  冯国璋:“嘿!这是明摆着告诉我老冯,他不怕咱过江。”唐绍仪:“我军虽然人多势众,在这江面上却是发挥不出多少优势。看来需得早做计较了。”

  四

  指挥室内,石铮正凝神听取作战参谋王啸飞的汇报。

  桌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李云拎起硕大的老式听筒,“喂”了一声,随即满面惊异地望向石铮。

  “我是石铮。”

  “石老弟别来无恙啊,哈哈!”电话那头传来冯国璋粗豪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