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五十章 兵礼相济
作者:冰翼之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一

  1月30日黄浦销烟后,国际舆论大哗。全球各大报纸几乎同时在头版发表了措辞愤慨的社论,英国报界甚至直指南中国政权为“流氓政权”、“非理性组织”。

  短短两日内,各国外交部及商会等组织的抗议信雪片般飞向南京。皆措辞强硬,或以经济威吓,或以兵事相胁。

  南京总统内,孙中山将十几份抗议信逐一完毕。始觉份份雷同,毫无新意。唤来秘书道:“把这些送档案室。另外告诉梁部长,再有类似的就不必给我看了,直接归档。”

  秘书走后,孙中山又粗略扫了一遍“雪崩”新近整理出的各国剪报,其中一段节选自《纽约世界报》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中国太大,太无法管理,不管是被猴子,被天使,还是被**或者同盟会统治着,中国将需要工业国的援助以改善生活,这样的援助只能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文明国家。南中国政权的短视行为必定会遭致全世界的长期孤立,并且最终走向崩溃。据可靠消息,昨天晚间,总统已经和国会领袖们取得了一致意见,一份关于无限期、全面、对华禁运的提案即将——中国赢得了东海海战,却失去了整个世界——”

  阅毕,孙中山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忽然心中一动,文兴大起,取过一张稿纸,奋笔疾书。立就洋洋数千言,胸怀遂畅。

  再次唤来秘书,道:“把《纽约世界报》的这篇文章全文转载到明天的《中央日报》头版,再附上我的这篇评论。”

  次日,遍布南京城内大街小巷的茶馆中,议论最烈的就是这篇建国后孙大总统首次亲自执笔的评论,标题为《没有列强的施舍,中国人能不能生存下去》,其次便是发表在《新华日报》头版的卫青署名文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这两篇评论在两大党报上同时发表,向民众传达了共和政府维护民族利益的果断决心,直接动摇了士子阶层中存在的妥协思潮,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震动,进而引起了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激烈争论。

  二

  上海,40多名最大最有名的民族资本家同时接到了共和国副总统陆少阳的请柬,邀请他们前往位于外滩的中央银行三楼喝茶。

  众人虽都想见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型总统风采,但依照前朝经验,举凡行政大员主动发起的会议,不是要钱,就是要物。再说政府缺粮缺饷的事实早已不是秘密,这种时候召他们开会,除了摊派军饷,还能为什么事。

  但政治人物的邀约又是万万不敢推辞的,自古就有“民不与官斗”的训诫。否则,还没见上一面就先把人家得罪了,以后在上海滩上还如何立足。

  各自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来到会场。心中盘算的几乎都是如何应对即将面临的摊派场面,以及如何利用最巧妙的言辞减少自身的份子。

  一名貌相儒雅、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准时步入会场,身后跟着一名青年将官,和名满天下的前朝第一官商、如今的中华总商会会长盛宣怀。

  那人居中而坐,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开口说话。声调虽然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人陆少阳。我左手这位是上海军管会主任王啸飞,盛宣怀先生我想大家都是认识的,就不必我多费口舌了吧。”

  这时所有商贾都站了起来,垂手恭立。按前朝例,无论什么人,见了这种级别的朝廷官员岂有不下跪之理。如今共和国虽早已废除跪拜礼,宣扬人人平等,但行为恭敬总不会错的。

  同时他们也在留心观察这位国家元首级的大人物,以及王啸飞这位本市新任父母官——威震江浙皖战场的少年将军。把原本在任何场合都应摆在主角地位的盛宣怀也抛开了。只因这个明星阵容实在太强大了。

  然而一看之下,无不为之愕然!两人面光无须,既没有北洋官员们的衣服笔挺,皮鞋锃亮,胸前挂着一排丁当响的勋章,手戴白手套的做作;也没有前清大官横坐太师椅的排场;而是布衣布鞋,装束简洁,神态从容、随和,带着自信而沉稳的笑容,看上去令人亲切而又肃然起敬。

  陆少阳举起双手,向下虚按,道:“各位工商界的朋友,大家快请坐下!不然我们三个就都要站起来和大家说话了。”

  “朋友”二字从他口中一出,会场气氛顿时轻松了几分。这个名词既陌生又亲切,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不觉纷纷依言而行,坐定。

  陆少阳继续道:“我们到上海没几天,大家见个面,认识一下。我知道大家是怕见官的。为什么怕呢那是因为当官的见财主,不是要粮,就是要饷。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政府今天不会、将来不会、永远也不会,以任何名目向我们的国民摊派任何税收以外的科目。我还要告诉大家,不管哪一级的官员,只要胆敢向老百姓伸手要一分钱,国法必惩。”

  如此直截了当的表白一出,立刻在众人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有人不由自主站起,瞪目结舌。这些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工商业巨子,脑海中一时间涌上同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朝廷、什么样的政府虽然共和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可是在他们的习惯逻辑中,历史上每一支有志改朝换代的起义军,无不如此做作。哪里有过对富豪巨绅们也这么客气的

  坦率的说,即使真的要摊派,许多人是心甘情愿的。由于上海军管会一系列针对外国势力的果断举措,使得这些数十年来一直在外国列强夹缝中痛苦挣扎的民族实业家们,在短短几天之中,痛快得无法形容。随着外国势力的极大削弱,一个本国资本家梦寐以求的井喷式发展机遇立刻摆在面前了。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的梦想了没有人说得清楚,却那样真实地摆在眼前。这样利国利民的政府都不支持,除非真是个傻子。不过话说回来,真正掏自己腰包的时候难免是有点肉痛的。这也是会前共通的群众心理。

  陆少阳的讲话在继续,语调变得轻松有趣起来:“我听说还有不少工商界的朋友怀念前清的,怀念前明天子的,怀念袁世凯这个北洋大帅的,想走,去江北,去东北。”

  “走也可以,如果以后后悔了,要回来,我们还是欢迎!我相信产业界的大多数是愿意和政府合作的,但是——”

  他突然提高音量,道:“也有少数人反对我们,反对共和!”扫视全场,眼中射出冷电,话锋一转道:“孙总统把我派到这里来,不是开玩笑的,我们对斗争也是有准备的。”

  用一种极犀利的目光威视全场,冷冷道:“我们也完全有办法、有信心对付那些违法乱纪、破坏共和的人!”

  全场凛然

  众人心中一时只剩下一个念头:这位陆总统真是有“礼”有“兵”啊。

  “兵”很快就真的来了,王啸飞忽然从座位上起立。“啪”,一圈标准的军礼。

  “各位都是工商业巨头,想必也都是爱国的。我想大家也清楚,财政改革、发行纸币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利国利民利大家的。政府的法令如果得不到贯彻执行,那么政府就没有了威信,那么我这个执行委员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是个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国家正处于军管时期,所以呢,国法就是军法,军法也就是国法。”

  王啸飞这段话虽然是以极平和的语调说出,但听在每个人耳中,却字字如炸雷。没有人会怀疑这位手握雄兵的青年将军说话的分量。句句紧扣一个主题:币制改革。同时语带威胁:国法即军法,服从的给糖吃,不听话的上军法。而所谓“币制改革”,其中心自然就是政府严令私人不得持有的金银外汇了。在座的没有一个糊涂人,第一反应就联想到家中那些私藏的金银财宝了。

  正心惊胆战间,一直默不作声的盛宣怀开口说话了,语调温和。

  “各位同仁,在座各位都是宣怀的老朋友,有的还是宣怀的前辈。宣怀现在担任的这个中华总商会会长,并非官方机构,而是一个协调官方与工商界的合作组织。”

  盛宣怀在中国工商界享有无可比拟的威望,且一口一个“宣怀”,气氛顿时又轻松了下来。

  “政府对工商界的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政府愿与产业界共同协商,帮助大家解决困难——”

  此时与会者个个竖起耳朵听他这段话,恨不得把每个字都吞到肚子里去。只因这段话无一不关系到各自的切身利益。言下之意似乎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说:政府对私人企业不但不会横征暴敛,甚至还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提供便利。虽半信半疑,但心中也起了些波澜。

  只听他续道:“宣怀不才,然担此大任,当上为国解忧,下为民请命。如今政府对洋人采取的雷霆手段虽已收效,但洋人于本埠苦心经营数十载,盘根错节。要说把他们连根拔起只怕还为时尚早吧。不知各位同仁前辈可有什么计较了”

  这番发人深省的言语一出,人人神情凝重,陷入深思。列强虽失去了特权,但不论从资金、技术、人才、经营渠道等方面,都非本国企业所能相抗的。同时渐渐开始相信这个政府是真正在为本国工商业振兴保驾护航的了。

  这些共和国的官员直率坦荡,字字千钧,开诚相见,绝无满清、北洋政客那份阴险、诡诈,不顾民生。当时在座的许多人士在几十年后仍由衷感慨道:“陆少阳先生真正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共和,什么才是真正的救国之道。我们认识**,就是从认识陆少阳先生开始的。”十几年后的中国纺织大王陈家驹先生会后回到家中,一进门便对满屋子等待着他消息的家人及各厂厂长们大声吼叫道:“明天就开工!跟他娘的洋人干!哈哈!”

  会场上落针可闻,盛宣怀忽然问出一个很突兀的问题:

  “大家听说过峰青集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