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八十六章 群魔伏法
作者:冰翼之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松坡!”曹锟“扑通”一声跪倒在蔡锷脚下,声泪俱下地说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弟手握重兵,虎视京畿,卧榻之旁怎容他人酣睡石铮是什么人,就连胡铁那样的大将他也能痛下杀手,又岂会顾念你和他那点私情松坡啊!共党必欲除我等而后快,你若再犹豫,那就是灭顶之灾啊!”

  蔡锷伸手去扶他,曹锟用力将他推开,大呼道:“大祸就在眼前,今日若得不到答复,曹锟宁愿跪死在老弟面前,也好过被共党生吞活剥了!”

  蔡锷悠悠长叹,欲言又止,曹锟瞧在眼里,心知他已有些意动,赶紧趁热打铁:“此事若成,松坡当居护国首功,全国兵马大元帅一职绝不作第二人想。这是我等早已议决的,老弟你也是知道的——”

  良久,蔡锷用力一摆手,断然道:“这些都是后话,不提也罢。如今国难当头,最要紧的是应付目前的危局,你们打算怎么办曹兄请起来说话。”这番话就像一针强心剂,曹锟一骨碌从地上爬起,紧握着蔡锷双手,颤声道:“有松坡千金一诺,大事成矣!”脸上泪痕未干,便已笑成了一朵花。

  蔡锷在心中冷笑,他岂不知曹锟、段琪瑞之流是什么人物。先前之所以一再犹豫,甚至躲进妓院,主要是出于作为国民党员内心的挣扎以及对国家前途的迷茫。在凝香院中与王啸飞打了一架后,头脑反而彻底清醒了。所谓的党争根本就是革命党与旧官僚之间的斗争,军阀篡权,议会乱政,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粉碎这一切,国家的富强无从谈起。这个认识促使他在思想上最终突破了党派和意识形态的枷锁,坚定地站在了共和党一方。

  曹锟激动地说道:“总统对陆少阳言听计从,石铮挟天子以令诸侯,必欲置我党于万劫不复。曹锟冒死进言,当此危难时刻,我等除了兵谏,别无他途!”

  蔡锷全身剧震,他虽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兵谏”二字时,仍禁不住脸上变色,沉声问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段琪瑞的意思”

  “北京的警备部队都在共和党手中,我不过是个挂名的军政长官,那些石铮一手带出来的部队,难道会跟着我们造石铮的反”

  曹锟哈哈一笑,凑到他耳边低语道:“松坡不要忘了,我们南边还有人。”

  ——

  蔡锷转入内室,小凤仙上前握住他的手,担心地说道:“松坡,你的手好凉,脸色也不好。”蔡锷淡淡一笑,低沉的嗓音中却藏着说不尽的疲惫和苍凉:“这些人无可救药了——国民党,完了。”

  小凤仙静静地凝视着他,柔声道:“你们的事我不懂,可是我懂你的心,我也弄不明白你是什么党,他是什么党,我只知道,什么党都比不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有安生日子过,比什么都强。你是个做大事的人,可是也别太委屈了自己,就算国民党完了,你还有我。”

  蔡锷一把将她搂入怀中。“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段琪瑞一党将全部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蔡锷身上,实是万般无奈之选。所谓“兵谏”,实际上就是联合蔡锷、陈炯明等国民党将领起兵叛乱,企图一举攻占北京,进而挟中央篡政夺权。蔡锷“投靠”后,一场“兵谏”闹剧不顾一切地上演了。

  叛军主力自然是陈炯明的南方军了,与蔡锷取得联系后,陈炯明信心倍增,即命心腹大将孙传芳率两万精锐秘密北上,直扑北京。陈炯明本人仍大张旗鼓地缓缓北行,以掩人耳目。

  7月21日凌晨,叛军先头部队顺利抵达北京南郊的廊坊,一路上无惊无险。孙传芳心中窃喜,根据此前的谋划,天津有蔡锷坐镇调度,驻扎在密云、丰台两地的警备部队都在其亲军的监视下,北京城内的警察则在北京市长曹锟掌控下,可以为内应。而他手下的这支奇兵,只需集中力量拿下市区为数不多的中央警卫团。一旦攻进中南海,就什么都好说了。

  正踌躇满志,天空中传来低沉的轰鸣声。孙传芳吃了一惊,抬头望去,十几架飞机从北而来,几分钟后便飞临部队上空,雪片般的传单铺天盖地地飞洒下来。

  一名军官惊慌失措地从远处奔近,将一张刚拣起的传单交到他手中。孙传芳一看之下,立时魂飞天外,只见那上面写着:“中华共和国总统孙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石铮、华北军政长官蔡锷敬告孙传芳等诸同志,缴械投降者既往不咎,胆敢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刚瞧了小半截,惊天动地的枪炮声就在四面八方响起——

  天津

  南站月台上,一列拖着浓烟的火车姗姗来迟。陈炯明迈出车门,与前来迎接的蔡锷紧紧相握,大笑道:“松坡啊!看来兄弟我要提前称你一声大元帅啦,哈哈!”蔡锷也是笑容满面:“陈兄面前,蔡锷岂敢放肆。”

  两人并肩走向停在一边的汽车,蔡锷亲自为他拉开车门,极尽礼数。陈炯明毫不客气地坐了进去,回头看时,蔡锷已“彭”的一声关上了车门,人却还留在外头。陈炯明讶道:“松坡为何不上车”

  蔡锷隔着车窗答道:“这就叫做,请君入瓮。”

  北京

  座落于东交民巷的国务总理官邸,突然涌入了大队全副武装的中央警卫团战士。庭院中,段琪瑞神情木然地站立着。

  “你就是段琪瑞”一名青年少校将逮捕令在他眼前晃了晃。

  “不错,我就是段琪瑞。”段琪瑞平静地回答道,仿佛说的只是一个陌生人。

  “带走!”少校一挥手,立刻有人上前给他上了手铐。

  段琪瑞忽然笑了。“我是国务总理。”

  “那就不会错了,段总理,对不起了。”

  中南海

  三人座谈,陆少阳向孙中山递上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名单,说道:“这上面总共有中央政府官员69人,高级军官11人,国会议员58人,个个有案可查,证据确凿。请先生过目。”

  孙中山粗略扫了几眼,便随手放在茶几上,淡淡问道:“都是国民党员”陆石两人对望一眼,都默不作声。

  “该抓就抓,该杀就杀。”孙中山面容憔悴,眼眶中布满了血丝,嘴角浮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我孙文也该知进退了。”

  石铮全身剧震:“先生!——”孙中山伸手截住他话头:“先听我说完。”

  “党争不除,国无宁日,只要我孙文在位一天,国民党就是他们的老虎皮,今天杀一个陈炯明,明天还会冒一个李炯明出来。所谓国民党,那就是要为国民办事的党,但是国民党没有把事情办好,此皆孙文之过。一个不能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不论它曾有过多少辉煌,都应该主动下台,总好过被国民赶下台去吧。”——

  这一天的廊坊战场上,京津附近的野战部队源源不断开到,将孙传芳叛军重重围困了起来,直如关门打狗。经过整整一个白天的激烈战斗,这支南方军中的精锐之师已折损近半。待王啸飞的骑5师从山海关赶来时,战斗已接近尾声,陷入绝望的孙传芳饮弹自杀,残余的叛军斗志尽失,集体缴械投降。

  段琪瑞、陈炯明、曹锟等直接参与兵变者全部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陆少阳名单上的国民党要员120余人。以至于当夜孙中山召集国民党中央紧急会议时,与会者已寥寥无几。

  次日,一连串命令从中南海发出。全国各大城市实行戒严,抓捕反革命分子。自即日起撤销军政长官公署,撤销各省督军府和军管会,还政于省府,各省督军、军管会主任就地解除一切职务,必须于15日内进京任职,凡于期限内到京者,既往不咎,违者以叛国罪论处。在中央的雷霆手段下,督军们的最后一丝幻想破碎了,纷纷就范。

  此次事件被定性为“七二一反革命政变”,国民党高层中有超过半数的党员被牵连其中。对于中底层党员,中央采取的惩办原则是“首恶必惩,胁从不究”;对于南方军队中的各级将领,只要不曾直接参与策划,皆可以赦免其罪,调职使用。

  8月1日,石铮主持全军正军级以上干部会议,公布全国军队整编计划。该计划将全国陆军分为中央军和警备军两类,中央军直属于解放军总司令部,为各野战军中的精锐之师;警备军则隶属于地方军区,将全国划分为北京、沈阳、西安、济南、武汉、南京、广州、昆明、成都九大军区,警备军为常驻地方的军区卫戍部队。

  中央军编制上升为8-10个师级单位(相当于集团军),全国共编制8个中央军,番号为第1军到第8军,总兵力约100万人。

  警备军编制2-4个师级单位,番号从第51军开始,总兵力约40万人,原四野、五野的部队战斗力较弱,大部分被编进了警备军中。

  正式确立义务兵役制及军官退休制度。全国范围内每年征兵一次,陆军士官以下服役期三年,海军、空军以及各技术兵种服役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超过十年。征兵工作统一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负责,各级政府机构、团体、个人不得私自征兵,并限期解散地方士绅以各种名目募集的武装组织(如团练)。校官以下退休年龄为45岁,准将至中将退休年龄为60岁,上将至元帅70岁。

  这两项制度的确立,影响非常深远,为中国军队逐渐摆脱数千年以来沿袭的私家军制度奠定了基础,最终目的是,使军队只忠于国家,而不是效忠于某将军或个人。

  局面初定,但国民党已大伤元气,国会议员逮捕过半,也没法开了,最迫切的问题莫过于重建宪政了。此时的孙中山已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五权宪法”并不是万试万灵的,把这些制度简单地移植到中国来,后果只能是为封建势力抬头提供土壤。

  陆少阳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西方的封建王朝中,臣民觐见国王时只需要鞠躬或者单跪行礼,然而在中国的封建官场上,即便只是拜见上级官员,下级也必须行跪拜之礼。儒家礼法的完善程度更加是全球之冠。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民主自由观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普及。还有,民族资本家的实力没有壮大到足以形成社会要求的程度,教育落后,农村人口的比例过高等等因素。这一切制约因素都意味着,中国宪政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陆少阳进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建国草案,要点是:1召开国共两党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中华共和国宪法,而无需经过全民公决。2行政方面以党治国,共和党当仁不让,以共和党主席为当然国家元首(共和国总统),共和党中央政治局集体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3立法方面,训政期满后,由全国普选产生参众两院,但是其只拥有内政方面的立法权,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国会无权立法。4司法权方面,最高法院设九名大法官,由国共两党协商推举产生。

  这套方案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以代表进步潮流的两大政党直接确立宪法;二是“以党治国”,在广大民众尚未觉醒的前提下,以共和党中央集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三是削弱了议会的权力,国家在军事、外交上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往往不是普通民众所能了解的,由代表民意的议员们来行使往往会成为掣肘,把这些重大权力交给共和党中央来集体裁决,其实是一种民主与集权的平衡。

  孙中山基本上认可了这一草案精神,经国共两党充分协商,几经修改,1915年1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共和国宪法》。孙中山于同日宣布辞去一切党政职务,共和党主席陆少阳成为继任总统。其后,应孙中山本人要求,陆少阳任命其为全国铁路总督办,专心致力于筹划修建中国铁路。随着孙中山的离任,中国国民党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