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召唤系统 第九章 原来这样也能涨声望
作者:隐于深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九章原来这样也能涨声望

  马子建握了握拳头,不由为自己刚才的那种冷酷状态感到了一丝惊讶。不过,在邓羲和李严都没有察觉的时候,他旋即又放开了拳头——因为,他对自己刚才的决定并不后悔。

  前日的战场,让马子建深切感受到了他已不再是那和平年代的人。汉末三国乱世,说起来让前世之人魂牵梦绕,可当真到了乱世,他才知道在这人吃人的世道里,有多么悲惨和无助。

  在这样的时代里,残忍往往突破人的道德底线:母亲将孩子扔在草丛里,以免双双饿死;父亲将女儿送给别人吃,又从他人手里换回另一个女孩子来裹腹;千里平原上,只有白骨累累!土狼将肚皮贴在地上爬行,空中飞舞着等食腐肉的鹰隼……这些场景,马子建虽然还未看到,但前日黄巾的暴行,已让他窥一斑可知全豹。

  由此,当马子建听闻李严那言辞激烈的控诉时,他便知道李严口中的‘鱼肉百姓’,真的是指将百姓当做了鱼肉。他们的那些行径,可远不是前世社会的坑蒙拐骗那么温柔简单。

  在这样的世道里,人命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也由此,马子建决定设法取走那些作恶之人的命,也属天经地义。

  平复了一下心情,马子建才回头打消这冷厉的气氛,向一旁的李严和邓羲问道:“前日我收拢的那些百姓,如今状况怎样?”对于府衙里的大事小情,马子建也基本看出来了,以前那个秦颉也就是个甩手掌柜,全由这些郡吏操持。也幸好南阳乃大郡,有邓羲和李严这样的能吏,才使得秦颉能这样胡来。

  之所以问百姓那事,一来马子建也的确关心,二来便是他只能想到这事了。

  李严和邓羲听闻马子建竟然记得此事,面色不由又欣愉了一丝。不过,两人脸色很快就又忧愁起来:“郡守,如今战乱纷繁,各处民不聊生……”

  “打住,”马子建一听邓羲也要四个字,当即就觉得头大,干脆说道:“子孝、正方,你也知本郡守就是个武夫,不过粗识墨而已,真若装模作样与二人贤士畅谈,便恐贻笑大方了。二位不知能否那个……体谅一番?”

  邓羲和李严被马子建这么一打断,不由对视一眼,莞尔又矜持地微微一笑。这个动作,表明二人对马子建已经不怎么见外了。随后,邓羲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道:“郡守,属下之意是说眼下黄巾大乱,各地流民纷纷涌入大郡寻求庇护。郡守大人有仁义之心,乃是好事儿。可南阳一地如今又要供给乡勇粮草辎重,又要收拢数万流民,已然捉襟见肘……”

  邓羲话音刚落,李严在一旁也忍不住接嘴道:“况且,各地流民皆以宗族、地域划地而居,人心动乱下,彼此相互侵攻争夺之事便更加常见。加之那些民壮乡勇又……”说到这里,李严意识到眼前就是那些民壮乡勇的头儿,不由赶紧解释道:“属下非有置喙郡守之意,事实上,郡守手下那三千乡勇,倒是从未侵扰过流民百姓。”

  马子建当然知道李严刚才住口不言的话是什么,无非便是苏代、贝羽、赵慈这些家伙手下的兵非但不帮忙,还带头作乱鱼肉百姓,使得南阳本地百姓更加排斥这些乡勇。

  至于说马子建手下的兵没做到这事儿,他就有些汗颜了。因为这事儿根本不是马子建的功劳,而是那位韩信大将军。

  那时马子建刚穿越过来,而韩信一同跟来时,便穿越到马子建手下一位叫做韩行的马仔身上。那位韩行以前做的好像也真的还行,反正当马子建任命韩信为校尉,统御手下所有将士,那些乡勇都没出声反对。

  起初韩信统御这支军伍的时候,手下那些乡勇也跟苏代、贝羽、赵慈手下差不多。但韩信闻听此事后,当即将兵勇都召集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提出跟那些带头鱼肉百姓的兵痞性命相搏。随后韩信一连斩杀十三人的头颅,一举在军中建立了绝对的地位。

  在军中,对于那些刺头儿,韩信的做法无疑是最立竿见影的。只不过,一想起这点,马子建忽然便又疑惑起来:韩信大将军打仗的确是很牛掰的,可他的个人技击水平,什么时候也那么厉害了?

  虽然统御大军的韩大将军,不可能是不通武艺的智将,但那些在沙场上敢于贼寇以命相搏的兵痞刺头儿,也不是纸糊的啊?更何况,马子建可知道,那些人不少都是江湖豪侠,手下的武艺不见得就比二三流的武将差多少。

  不过,这些疑惑在马子建脑中也就是一闪而过,谁知道韩信在地府用千年的时间干了些什么。眼下,马子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李严提出的那些。

  但马子建几乎没怎么想,便开口说道:“这还不都是因为闲的?百姓们没了心气儿和盼头儿,自然就守着最原始的本能来保障他们的生存。”

  “郡守这话?”面对马子建口中轻松且怪异的口吻,李严和邓羲脸色不由又沉凝且疑惑起来。

  “嗯,我的意思是百姓之所以如此,就是对政府的公信力……就是对我们还不信任,我们又这等放任百姓自求活路,他们自然免不了会那样。这样,你们二人想办法,号召百姓搭建茅舍,预备过冬房屋。再将他们都编户下来,允诺可依其劳苦入住宛城,百姓有了事儿干,便不会担惊受怕,也就有了盼头儿和归属感。”

  马子建这番在李严和邓羲两人耳中听来,也算是闻所未闻了。好在,两人都不是固执又迂腐的家伙,略一思忖便觉这个办法说不定真的能缓解宛城甚至整个南阳的难题。尤其李严还年轻,也敢想,不由就又向马子建问道:“郡守,可那粮草、辎重一事?”

  “实在不行,就屯田吧。反正后来老曹……呃,我的意思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这屯田一事,我记得三国之前……嗯,我记得以前汉朝就有吧?”

  “郡守所言极是!”邓羲闻听这话,那表情就不一样了,看马子建这时都有些看偶像的激动:“孝景帝时,晁错上《守边备塞疏》就主张过屯田自给,中兴开国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曾在陇西屯田。这屯田当时只限于边塞之地,主要解决军粮供应。而眼下郡守活学活用,当真乃济世大才!”

  邓羲还稳重的人都激动了,李严此刻更是都兴奋起来,补充说道:“不错,如今天下混战,民籍杂乱,更兼蝗旱灾害频繁。大部分地方有荒田而无民耕,而有民的安定之地又田亩不够,更限于流民籍贯不能官府授田。单以宛城为例,自战乱以来百姓逃亡,十室九空几无产出,可垦之地何止万顷?郡守此策,当可谓六月及时之雨……”

  ‘及时雨?我还豹子头林冲呢。’见两人如此褒扬自己,马子建不由心中调侃一番,受用不尽。并且,就在此时,他脑中那沉寂的系统,忽然清脆发出了一声动人的提醒声:获得汉末三国时知名之人崇敬,声望增长150点,目前总声望632点。

  ‘咦?原来这声望还可以靠忽悠得来?真可惜李严和邓羲同志没有看过穿越,没有穿越千年中外的知识啊。我刚才说的那些‘以工代赈’,分明都是其他穿越众玩儿剩下的……’

  嗯,从这150点当中,马子建猜测那100点应该是李严的。毕竟李严日后的名气,可比邓羲厉害多了。

  想到这里,马子建不由又给这两人说了些如何种植的科学方法。因为他第七世的时候,可是全国人民大种地的时候,他懂得虽然不多,却也比一千八百年前的这二位多不少。

  而且,马子建毕竟九世的人精儿,大多时候都是提纲建瓴、点到即止,剩下的全由李严和邓羲两人自动脑补发挥,反倒显得马子建亲和善任,更加让李严和邓羲归心不已。

  可惜的是,不知是人的崇拜也有边际效应,还是系统只认可一次。反正马子建感觉唾沫都快要喷干了,那声望点也没有再次见涨。于是,这便逼得马子建不由动起了别的心思。

  于是,话音一转,马子建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问道:“子孝、正方,你二人乃南阳本地人士,可曾听闻过聘仲业此人?嗯,还有魏延魏长以及韩嵩韩德高……对了,还有黄忠黄汉升,我记得也是南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