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拯救地府计划 第52章 番外
作者:清明鬼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三)谋士

  十三皇子作为王爷的宫外生活开始了。

  虽然他的府邸位置被放置在了一个好的地段,但整个府邸内的陈设比起周围那一圈的达官显贵来讲就显得普通很多。

  如果用已经去世的秦萌萌的话来讲,这个府邸所有的摆设和设计,从心形花瓶到门口的石狮子,简直都是“淘宝爆款”的范儿。整个府邸没有一丝的特色,也没有一处景致能够让“名为参观实则打探”的皇子和他们的手下们去真心实意地赞叹……

  所有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于这位一向“不争”的皇子王爷没了兴趣,也重新把投向十三皇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比如说,如今正在朝堂上斗得如火如荼的大皇子一派和九皇子一派。

  大皇子与九皇子的斗争,真的就像是一出精彩的大戏。

  大皇子作为皇上最年长的儿子,最早进入朝堂为他的父皇分忧,同时也意味着他是所有皇子中最早经营自己的势力的。

  多年的经验与朝堂经营,让他对于怎样给对手挖坑,怎样拉拢大臣,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怎样稳妥的处理,以及怎样把握住自己父皇的执政思路都有一个明确成熟的方案,深受大臣与皇帝的信赖。

  而九皇子,作为这些年冒出来的“新贵”,凭借着令人目不暇接的花样点子,大力扶持工商业的发展拉拢商人敛财,又拿出什么水泥方子讨好了古板的工部尚书,拉拢了一波大臣,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与大皇子形成势均力敌的情势,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皇子在政治方面的卓越资质。

  朝廷六部中除了十三皇子所在的礼部因为属于养老人群的聚居地,没有人插手之外,其余的五部之中都分别有他们各自的人明争暗斗。

  今天潜伏了许久的下属收集好了证据举报了上官贪污受贿,然后自己一跃翻身成老大,明天某个受命于某皇子的御史又义正言辞弹劾了某位尚书大人私德有亏,逼得对方不是辞官归故里就是下狱等诏令……大戏一出接着一出,让人又是惶恐会不会有一天轮到自己,又觉得这出戏码精彩至极,恨不能在朝堂之上手里拿把瓜子一边嗑一边看。

  十三皇子一直冷眼看着这场闹剧,他无所谓这群人在朝堂之上要闹得多厉害,也无所谓这群人要把这朝廷的水搅和得多么混浊,在他眼里这群人也都是半斤八两,狗咬狗一嘴毛,只要争吵的事情不涉及百姓,不涉及国家大事,他也放任这些人作。

  他只做两件事,一是看戏,二是把这出戏当中令他觉得满意的那些人全部都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毕竟,戏总有唱完的一天,而当戏唱完之后,一方倒台,由谁去接手那倒台之人的台子,又怎么接手,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两个月后的皇后寿辰,一位从西北偏远地区千里迢迢赶来的灾民,手里拿着一份自家乡亲们摁了血手印的状纸,敲响了已经二十年无人敲的皇宫门口的登闻鼓,状告当朝大学士放任族人欺压乡里,其弟弟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位官员,与边境的外族部落勾结,欺骗朝廷谎报军情发战争财,搞得西北地区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此时,已经年迈最爱惜自己名声的皇帝龙颜大怒,无视了那一天是皇后生辰,不应大开杀戒这件事,当天就派人抄了大学士的家,把一干阻止抄家的奴仆屠了个干净后,抄出了远高出他俸禄的钱财。

  一场以贫民状告大学士为起点的政治动荡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拉开了帷幕。

  十三皇子很清楚,这个事件的背后一定有一方人手在推动,大学士是他大哥的人,那么很显然,最有可能也最后实力做这件事的,就是九皇子。

  不然一个身无分文的平民百姓,怀里还揣着这么一张状纸,一路乞讨,怎么可能那么快赶到京城,又能那么轻易地不被路过的县城门口的守卫给放进城里来?

  然而即使他知道,十三皇子也不打算把这件事背后的这点阴谋给揭露出来,相反,他还顺便暗中做了个推手——

  毕竟,他这位九哥把这件事揭露出来,虽然是为了一己私欲,可这位大学士的所作所为,以及作为幕后之人的大皇子的不闻不问和推波助澜,让他觉得更加的不齿。

  于是,在九皇子一脉那打了鸡血一般的打压和十三皇子暗地里的推动下,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件案子便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连带着大学士一案被一同挖出来的参与其中的大皇子一脉的官员纷纷落马。

  之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午门广场洒在地上的鲜血任凭众人如何去清洗,也无法清洗干净。往往上午刚洗干净,下午就又是血污一片,令人叹息。

  大皇子一脉一月之内尽数倒下,曾经风光无限意气风发的大皇子也在此之后称病不再上朝,气得老皇帝摔了他递上来的请病假的折子就是一句“这病既然见不得人以后就不要见人了”的话,变相地被囚禁在府中。

  而此时,一向默默无闻的十三皇子,为了保下他手上那份名单里那些惊艳才绝的人物,则突然在朝堂上公然与正兴奋着痛打落水狗的九皇子一脉开撕……

  “审案判案,讲究真凭实据,如今仅凭一封问候大学士的信件,就说大理寺与大学士有所勾结……张大人任刑部尚书也多年了,审结的案子不下万件,难道都是这般无凭无据倒打一耙么?”

  “……王爷不要强词夺理,前任大学士结党营私,人证物证具在,试问一个并没有与大学士勾结在一起的人,又何必在这非年非节的日子里写信问候大学士呢?这分明就是大理寺少卿勾结前任大学士的证据!”

  “尚书大人莫不是忘了自己指控大理寺少卿的罪名是与前任大学士一起通敌卖国?这个罪名与结党营私有何关系,结党是一回事,卖国是另一回事,还请老大人不要忘记自己究竟在审什么案子才是!”

  十三皇子轻描淡写地几句话,让站在大殿中央的刑部侍郎,以及他身旁的九皇子等人眉头皱紧,脸色很是不好看,一副恨不得扑上来绞杀他的架势。

  不过十三皇子也不在意,他在面对着刑部尚书一顿痛斥之后,转身面向了一直坐在上首一言不发的自己的父皇,行了个大礼道:

  “大学士一案,至今已历时一月有余,这些日子以来,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百姓也都担惊受怕,儿臣不相信凭借着刑部几位老大人的能力,一月有余的时间内都无法把真相查清,为何将此事拖延至今,儿臣不懂,但儿臣相信父皇懂……”

  “如今,西北地方官员近半数下狱,边境地区无人维持通商秩序,与西北地区官员私下联络共分战款的外族部落朝廷也还未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儿臣以为,此内外混乱的局面,实在不宜将此案的结果再次扩大了……”

  朝堂之上,十三皇子细数国家此时遭遇的危险与困扰,露出担忧的神情,让上首一直保持困倦神情的皇帝睁开了眼,朝中大臣的神情也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如此……”

  终于,从上朝开始就一言未发的皇帝陛下终于开口了。

  “朕记得上月,柳爱卿向朕举荐了一位断案高手,朕将他派到了刑部,好像叫……秦门?”

  队列里,站出来一个年近四十身穿官服一身正气的男人,他低着头,不卑不亢向着上首行礼,惹得众人侧目。

  “臣,刑部侍郎,秦门,叩见陛下。”

  十三皇子看着那位大人脑中回忆着这位新入朝的大人的履历。

  秦门,家境贫寒,自幼好读书。幼时没听说有什么天才之举,两次科举不中后,终于在第三次科举中榜上有名。

  在考中之后,此人立刻向朝廷请旨外放,从北方一名小小的县官开始做起,靠着他颇有一手的断案本领和不贪财不好色不在乎功名利禄的清官之举,一路升到了四品地方官,更是在近三十五岁时得了三朝老臣的柳大人的亲眼,被这位大人在辞官的奏折上举荐,一跃从一名地方官变成了一名京官……

  年仅三十五,没有后台也不站队,居然从县官做到了京官,甚至还在皇帝面前留了名号……

  在这个平均年龄近五十的朝堂之上,也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了。

  十三皇子在心底里默默为这个大臣打了个高分后,侧耳听着父皇与这位大臣的对话。

  “柳爱卿在奏折里称赞你是不论多复杂的案子都能够抽丝剥茧最终找出真相,你是刑部侍郎,这次的大学士案你也有份参与,你且来看一看,这大理寺少卿,究竟有没有参与到这次的卖国通敌的案子中来?”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谁也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的决断交给一位刚入京还未懂朝堂规则的“菜鸟”,只是如今这般情势,也轮不到他们去反对了……

  所有人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或是哀求或是审视或是威胁地看着这位年轻的大人。

  只听这位大人不慌不忙道:

  “微臣以为,此案已结,一干犯案人等已尽数擒获。”

  ……也就是委婉地表达了这一次他的上司刑部尚书老大人抓错人了么?

  十三皇子觉得这位侍郎大人说话很是有意思,心中偷偷拿了支毛笔把这人的名字记在自己的小本子里面。

  “众爱卿都听到了吗?”

  一句话,十三皇子知道,大理寺少卿的命,他算是保住了。

  ……

  ……

  下了朝之后,十三皇子站在殿外,看着一位位大臣或喜或忧地迈出门离开了大殿,然后等到了自己想要等的那个人,而恰好,那位大人似乎也正想找自己谈谈。

  “秦大人。”

  他看着这位大人,微微颔首,本想要学着自己的那几位哥哥的模样说些什么理想抱负再许个高官厚禄拉拢下这位颇对自己胃口的大人,却不想这位大人看着自己就是眉头紧皱,一句话就道破了自己的心机。

  “殿下是想让下官助一臂之力?”

  十三皇子愣在那里还不知该做出什么反应,就见那人抬了抬下巴自问自答道:

  “下官应了。”

  紧接着,他又像是想要撇清什么似的解释:

  “下官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也无所谓未来殿下是否能登上大宝。下官愚钝,也不知殿下心中究竟有何想法……”

  “下官只是……”

  “相信家姐教出来的孩子绝不会是一个目无百姓的人罢了。”

  十三皇子浑身一震,突然想起这位大人的姓氏是秦……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位眉眼间与自己那位已经离世的嬷嬷颇有几分相像的男人,心中涌现出无数的想法不知道该怎么说……

  对不起我没能护住你的姐姐?

  还是谢谢他和他的母亲教养出嬷嬷这般绝世的人才?

  抑或是羞愧自己在秦嬷嬷去世后居然不曾有一次想过要去照拂她的家人?

  “……家姐,是个哪怕天上下了一场雨,淋湿了自己的衣服,都会高兴道‘今年京城不会出现旱灾’的人……”

  “……她教出来的孩子,哪怕有再多的不好,也不会对百姓不好的。”

  那位姓秦的大人没有等他发话,便径直下了台阶离开了大殿。

  只留下他一个人,看着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多可怕啊……

  他的嬷嬷一下子教出了两个厉害的学生。

  多幸运啊……

  他是其中之一。

  而另一个成了他……的第一位谋士。

  作者有话要说:我发现我低估了大家的脑洞……

  你们到底是怎么想这个故事的1.0版和2.0版的?

  ……

  1.0版,最后当皇帝的是十三,虽然就像当初设计了欺负他嬷嬷的宫女一般,他心狠手辣把所有哥哥弟弟包括后宫的皇帝的妃子都干得差不多了,朝堂之上也把当初瞧不起他的那几个怼死了,但他的本性注定他对百姓不坏,所以这个人成为了一个把朝堂杀了一大半但最后却受百姓爱戴的皇帝。

  2.0版,最后的皇帝成了原本在天花中就死去的九皇子,他属于任人唯亲的人,十三在夺位过程中成为了反派被炮灰,而朝堂变成了九皇子的后宫亲戚的天堂,再加上此人那什么“不分大小、不分贵贱”的言论,最后后宫和朝堂一起混乱,自己把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一起作死了。

  好了,补充了下故事背景……不知道多少人脑补过多了……

  ……

  不要嫌我啰嗦,我解释个可能被当作bug的点:

  关于结尾处十三说萌萌教出了两个学生的意思,萌萌死前的回忆里有说她这些年一直没有放下和弟弟的通信,然后这一章秦小弟也在言语里透露出自己深受姐姐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好官,所以他相信一直在接受着姐姐教导的十三皇子会是个好皇帝酱紫的话……所以可以推理得出,萌萌当初给秦小弟的信里面应该有包括为人处世这方面的教导。

  ……

  最后是感谢名单:

  谢谢婠倾魄、暖冬、小生嫁到给鬼的雷雷~谢谢用脸滚个名字出来的懒人给鬼的火箭炮~爱你们~看到了几个好久没出现的id呢~亲亲亲

  谢谢花夭夭给鬼的营养液~花夭你真的是每天都给呢233

  欢迎新天使:伏子扶上蔓盏灯、安洛安、吹花公子、小生嫁到、似水流年、22561334、七城,可能有几个被重复欢迎了,请自动把自己归类为新天使哈~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