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拯救地府计划 第53章 番外
作者:清明鬼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四)继位

  大理寺少卿在下朝之后坐着轿子回了家。:3w.し

  家里,他那个总是上蹿下跳吵着要争什么从龙之功的昏了头的儿子正焦急地等在门口,在看到他的轿子出现之后,赶忙靠近,替他掀开了轿帘。

  “父亲,今日如何?”

  儿子问的“如何”,不是问他这个做父亲的今天身体怎么样,而是问他,今日皇上有没有说清楚究竟选了谁当太子。

  比起皇家前几任皇帝平均寿命在五十,当今圣上到如今都到耳顺之年,可以说是高寿了。

  然而即便寿命再长,也有到尽头的时候,自今年开春,他们的陛下便龙体欠安,先是一场风寒,让这位老皇帝喝了不少日子的苦药汁,浑浑噩噩了一月,虽然最后病是好了,可接下来便是各种大病小病,头疼发热的……

  不论是太医,还是他们这些朝中大臣都知道,这是他们的皇上老了,上天在暗示他快点把新的继承人选出来。

  而新的继承人,其实也不过是二选一。

  去年,四皇子一系因私吞赈灾银两被九皇子一派抓住了把柄,没几天就落得与当年的大皇子一个下场,而新入朝的年轻皇子们要么就是与十三皇子交好,一力支持他,要么就是有心无力,无法从九皇子与十三皇子的手中抢到一丝的资源,被迫放弃……

  到头来,真正的继承人,就只能从九皇子与十三皇子之间进行选择。

  而直到今天,他们的皇帝陛下也依旧没有表态。

  大理寺少卿看着自己的儿子,沉默着摇了摇头。

  他那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儿子又开始上蹿下跳:

  “那趁着皇上还没选好,爹,儿子带着你去投奔信王爷啊!”

  投奔个屁!

  大理寺少卿顶着一张严肃的脸,内心默默吐槽。

  还以为是九皇子么?来者不拒。

  人家十三皇子当初哪怕接手大皇子和四皇子手里的人,那都是经过筛选的。就凭自家儿子到现在还是个秀才,考了多年的科举也没能中进士,人家十三皇子怎么可能看得上……

  大理寺少卿虽然官职上有个“少”字,但实际上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家中的大儿子早已到地方赴任,只剩下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正经的读书不会,尽想些歪点子,要争什么从龙之功。

  当年九皇子“神仙入梦”之时,他的这个小儿子就想要拖着他背叛大皇子去帮九皇子,现在看到十三皇子露了锋芒,就又吵着要投十三皇子……

  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好。

  当初他投了自认为最保险的大皇子,却险些在大皇子倒台的时候被殃及,全靠十三皇子惜才才留得性命。照理,那个时候他完全可以改投十三皇子,可他不还是选择了婉拒,就怕自己第二次再投错,那到时候就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二个“十三皇子”来救他了……

  这么重要,甚至重要到一个不注意就会丢掉性命的事情,却被这小子随随便便地说出口……

  少卿老大人觉得自己的心口有些抽抽。

  “你小子还以为是上戏园子里点出戏么?说一出是一出,谁会是太子,那是陛下说了算的,若是选错了人,那可是要赔上全家的性命的!”

  老大人严厉地告诫着自己的孩子不要想这些花花肠子,今年正是九皇子与十三皇子斗得最凶的时候,这一次的科举就不要参加了,压一压,等下一次新帝登基了再考也不迟。

  可显然,他的这位小儿子并不这么想。

  “老爹你别看你儿子我年纪轻就觉得我不懂~”

  他一边说话浑身还一股嘚瑟劲儿,看得人眼睛疼。

  “如今表面上,这皇位就是十三皇子和九皇子之间打擂台。”

  “九皇子入朝早,且这些年层出不穷的点子让他身边网罗了一圈的官员大臣,在民间的口碑也好得不行,特别是他上月呈上的种什么杂交水稻的法子,更是惠及万民,使得他声名远扬……”

  “十三皇子虽然入朝晚,前些年一直在礼部,直到大皇子倒台了才从礼部这个旮旯儿里出来进了刑部,可他办事能力强,虽不及九皇子鬼点子多、在朝中的势力广,但架不住此人做事稳,且心怀天下,不论朝堂之中谈论何事,皆以国家的得失为出发点,所提出的意见颇得陛下的重视,那一干心系百姓的官员也都围拢在他的身边……”

  大理寺少卿端坐在上首,拿起茶杯假装在专心数着手里这杯茶中茶叶数量的模样,耳朵却竖起,听着自己这位精通旁门左道的小儿子的“高见”。

  “表面上双方似是势均力敌,可实际上这皇位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老大人听到这里,停下了数茶叶的动作,看向自己那个比刚才显得还要嘚瑟的儿子,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而他的小儿子却不打算接着说下去,反而拿起桌上的水果啃了起来,一边啃,一边问自己的父亲:

  “父亲设想,若您是当今陛下,有这样两个儿子,您会选谁来接替自己的位子?”

  老大人一边想要揍自家这个没大没小的儿子,一边却又忍不住按照自己儿子的思路往下想了起来。

  若是他的话……

  他会选谁?

  九皇子天资聪颖,有奇思妙想,国家若交到他的手里,未来说不定就能更上一层楼。

  十三皇子虽不像九皇子那般聪明,却胜在脚踏实地,且心怀天下,国家在他手里会变成什么样子难说,但百姓的日子绝不会差……

  他选谁?

  老大人陷入了一个怪圈,小儿子却啃完了水果,用袖子胡乱擦着嘴指点道:

  “这二人,若说未来对国家的益处,那是各有长处,说不清谁好谁坏,可父亲不要忘了,陛下选的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也是皇家未来的主人啊……这是一个父亲,一个父亲对接下来继任的儿子会是什么要求?”

  “您对我大哥是什么要求?”

  ……自然是希望你的大哥心胸能宽广点,能够容忍你小子作死,分家的时候不要为了他多分点银子给小儿子就骂骂咧咧,你小子未来真的作死的时候,他能拉一把手,能一家和睦……

  “九皇子虽然聪慧,但看他对大皇子和四皇子那恨不得啖其肉嗜其血的架势,和对年幼皇子的不闻不问,敢问父亲,若此人生在我们家,父亲可安心把家交给这样一个人管?”

  当然不放心。

  老大人条件反射。

  ……

  大理寺少卿的小儿子看着自家老爹那沉思的模样,知道自己已经把老爹说服了大半了,心中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皇帝不会选择九皇子的原因不止这一个。

  其中一个最致命的原因,其实是当年那场让九皇子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天花。

  不论是儒学亦或是道家墨家法家,没有一家的言论是信奉鬼神的,九皇子当初在经历了天花之后拿出个方法说是老神仙托梦传授他的,能够杜绝天花,实际上朝中大臣只相信了后一句,至于前面那句神仙之类的,大家都默认这不过是个托词。

  而他相信,不仅仅是大臣们这样认为,当今圣上怕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样一来,当初那场天花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就未可知了……更不要说那场天花害死了圣上的四个儿子,甚至包括他最喜欢的五皇子……

  作为官二代的小儿子相信,这一点他能够想到,皇帝陛下也一定可以,而他之所以没有因此发怒,说到底,不过是预防天花的这个方子影响力太大,百姓们和朝臣都称赞九皇子,使得陛下不愿违背民意罢了,真要说他有多赏识自己的这个儿子,怕是没有。

  而这种情况发生了还不止一次。

  山西闹出了饥荒,九皇子突然向皇上献上了两种可以食用的农作物,玉米和番薯,又一次推说是神仙托梦。

  皇上表面上称赞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但一向擅长揣测人心的官二代小儿子觉得,此时的皇帝陛下怕是气得不清呢——

  山西饥荒是因为玉米和番薯的到来给解了,可在此之前的西南大旱,西北饥荒呢?

  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早一点拿出来?

  偏偏要等自己官员负责的地界发生了饥荒才拿出来?

  若是早一点,那可以少死多少的百姓,救多少的灾民啊?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位九皇子殿下的每一次“好点子”,其初衷都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他自己的势力。

  这样一个目无百姓目无兄长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为皇帝呢?

  他还是趁着皇帝没有宣布结果,赶快拉着自己的老爹投奔十三皇子吧……要知道这位十三皇子可是个小心眼的,他父亲当初拒绝了他的拉拢,谁知道未来会不会给自己的父亲穿小鞋?

  而就在大理寺少卿父子二人的对话过后没多久,年迈的皇帝终于宣布了他的选择——

  十三皇子,

  继位。

  (五)后续

  新皇继位这种事情,对于大臣们而言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无外乎铲除异己、朝堂大换血与大赦天下再开科举,再加上有太上皇,大概还有从太上皇处□□,这几样事情罢了。

  不论是曾经的十三皇子一脉,九皇子一脉还是不站队的中立党,朝堂上的大臣与后宫众皇子、妃子,甚至太上皇,都做好了这位新登基的陛下“新皇上任三把火”的准备。

  然而等到这位新皇帝真的登基之后,众人们才发现,他们似乎全部都把这位皇帝想得太简单了些。

  他不像以前的皇帝那样,一上来就让自己的心腹大臣顶了上一任的位置以期把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反,他虽然罢免了部分九皇子一脉的官员,但更多的官员却依旧待在他原先的位置上,并没有因为站错了队而被拉下去。

  作为皇帝第一天上朝,这位新登基的皇帝便下旨将他那几个被圈禁在府邸的兄弟放了出来。

  将大皇子安排到了吏部,这是当年大皇子刚入朝时老皇帝为他挑选的部门,也是大皇子干到现在做得最出色的部门,将四皇子封了将军,许他兵权,更是将除了九皇子之外剩下的成年皇子全部派到了各个部门,让他们发光发热,丝毫不在意这些兄弟会不会在未来夺他的皇位。

  没有大换血,自然朝廷也不缺官员,新皇更是没有在当年开科举的打算,只是将自己早已考察好的地方官员划拉到了京城,再重新把考中了进士却待业在家的那批官员候补下放,就算完成了自己当政的基础官员班底。

  这样平稳的过度让所有人都诧异了许久,却也忍不住在心底里松了一口气,更是让一直期待着新老皇帝政权交接国家产生动荡的外族部落恼恨了一番。

  朝臣们摸索着新皇的执政思路,却发现这位在生活中很是小心眼的皇帝在朝堂大事方面颇放得开,对于朝堂内的斗争也好,相互陷害也好,结党营私也好,都看得十分之淡,对于兵权不在自己手里这件事也并不在意。

  久而久之,官员们也在试探中慢慢放开了手脚,做下级官员,依旧眼睛盯着自己的上级,就盼着对方私德破败,好捅到皇帝面前让自己升官,做平级官员,为了能够抢到升官的位置,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托人托关系装孙子无所不用其极。

  也因为这位新皇极为重视百姓与外族,把这二者当作禁区一样地在意着,大臣们也都明白,不论怎样斗争,都不能触碰这两个底线,所以即使朝堂在这位皇帝的放任下每日上朝都是吵吵嚷嚷鸡飞狗跳,国家却没有因此而糜烂弱小,反而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外族入侵,遇上天灾,他们的皇帝就火急火燎地派人赈灾,百姓们的生活比起先皇时候要好上许多。

  正如当年的大理寺少卿预言的那般,在新帝的执政下,整个国家比起其他国家,不能够说是强盛了多少,也没有多大的变化,但百姓生活之安逸,却是当时,乃至后世,都极为罕见的。

  史官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将其称之为“中兴”。

  后世学者虽然因为这段历史的波澜不惊而极少去研究它,但所有人都一致认为,正是这位皇帝,让这个国家得到了长久的休息,积累了大量的人口和粮食,为其子和其孙灭外族、开疆土打下了基石。

  而这位皇帝生前吩咐后世子孙必须要照看好的那棵移种在养心殿后的树,则一直保留着,在千百年后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所有高考学生考前必去的旅游景点。

  作者有话要说:提示一下:

  秦萌萌曾经告诉过十三,后宫的宫女太监死后是不能留尸体的,所以在十三间接害死了贤妃娘娘的大宫女的时候,她就领着他种了一棵树,所以这两棵树的其中一棵就代表着那个大宫女,至于另一棵是谁……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大家意会。

  这个故事唯一不太圆满的大概就是十三和秦小弟的年龄线了233,毕竟按照时间线,十三当皇帝那都三十了吧,秦小弟那都四十估计了,两个老男人啧啧啧

  ……

  这个故事就算结束啦,萌萌这个故事死得比较惨,过得也比较辛苦,下个故事她会轻松一下。

  下个故事:请叫我掌门版萌鬼。

  ……

  感谢名单:

  谢谢婠倾魄给鬼的一个雷雷~

  谢谢薇妮、毛豆,饭团和辣条、小冰块、水色、花夭夭给鬼的营养液~

  最后欢迎新天使:

  天谴派来的小白眼、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薇妮、三甲、啊嗷嗷、子愚、千秋岁寒、水色、六级还没考、小兰兰,好多新天使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