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霍汶希之路 另一篇:北京腕儿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查资料才知道霍汶希小姐居然是1972年的!印象中以为她和谢霆锋年纪差不多。

  霍汶希小姐和富商交往生女后,并没有选择结婚,那位五十几岁的富商据说很爱霍小姐的女儿。两人性格不合没有选择结婚,但为了孩子相处愉快。霍小姐就像亦舒笔下的香港女子,精明现实。会谈条件,但也知道适当守自己的尊严。譬如霍小姐,富商选择和她生孩子。必然不是因为霍小姐年轻漂亮,必定有霍小姐身份的因素,那位富商是大陆的,大陆的富商们对女明星情有独钟。

  霍小姐为女儿选了金靠山。却没让自己沦为金丝怨妇。当然。我更欣赏陈慧珊,敢担当。能在男人落魄时支撑一个家。

  其实结不结婚,有那么重要么?我不确定。反正我还是选择结婚,相信爱的最高礼赞。我们终于结婚。

  爱不是那么多,才有怀疑,才有无法容忍。所以,性格不合。

  我的同学今年33。年初生下女儿。我们从头到尾不清楚她的孩子爸爸是谁。她没有结婚。也没听说谈了恋爱,传闻对方很有钱,是位出名的浙商,如果那是真的,有点儿不好,因为那个男人有老婆。但也有传闻,孩子的父亲只是一个很难拘束自己的文化人,不婚主义。

  孩子的满月酒上没有出现父亲以及爷爷奶奶那一干人,以同学的条件,不大可能给婴儿买保姆车,所以,那个不曾到场的男人,一定在经济上让同学得到了补偿。只是同学没有霍小姐的身份,那个孩子的父亲,始终没有出场。

  有些事情没必要猜疑,别人有自己的理由,但求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欣赏霍小姐聪明独立,但不觉得她这样的方式特别好,毕竟对孩子和她自己,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嫁给富商要承受进门后的种种矛盾,或许不断迎接小三、二奶,霍小姐看透了娱乐圈,一个杨受成足以让她清楚什么是有钱男人。但她还是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有钱人做爸爸。

  我的女同学尚不能断言,毕竟都不清楚谁是孩子爸爸,听来的都是传闻,因为这个孩子她得了一套房子,价值400万可是孩子的父亲一直没有现身,不知道今后怎样,如果永远只是账户往来,孩子的心灵感受又会是什么?

  商人讲求互利,所以,刘銮雄包养了若干情妇,依旧对李嘉欣“情有独钟”,终归是因为李大美人更有名气。

  霍汶希小姐孩子的父亲,应该也有另外的孩子,但是霍小姐的女儿一定是受到足够重视,因为她的母亲是霍汶希。当然,那位宋姓富商远不是李泽楷,李泽楷就无所谓了,三个孩子丢给梁洛施,他照样花丛里乱飞。

  当感情和物质做了捆绑,就必然要遵从平衡原则。姓宋的需要霍小姐的名气,李泽楷,他可以挑选太多太多的名女人。

  另一篇:北京腕儿

  也许应该叫“北京范儿”?我对北京了解不多,一共就去过四次,最近的一次还是在07年,杭州离上海近嘛,什么事儿离了杭州到上海就能解决,当然,我跟整治无关。

  认识的北京人也有限,关系都谈不上密切,倒是有为客户,八十年代初离开杭州去北京发展,一晃二十几年,又回到杭州,人是一口京腔了,穿布鞋,看上有有那么几分老派。

  这人,唉,还是说这老板吧,打北京回来就四十岁了,第一任妻子还在杭州,第二任离了,应该在北京,现在这位是第三任第四任拿不准,因为我见过他麾下四个孩子,每一个长得像!估算年龄,各有各妈。

  这么个人吧,很有些谱子,个儿挺高,长相也就一般,人到中年,前额盯上头发稀少,不过是个文化人,一开口总有指点江山的味道。他跟我师傅是发小,相比这位,我师父就平庸太多,我师父祖籍绍兴,也就天然有几分绍兴师爷的干枯凋败,没事儿,我这么说他不会生气,就一个瘦老头儿。

  我师父和这位京城腕儿在一起,就像是说相声的一对儿,其实我师父打官司很厉害,但平素不怎么言语,他说省着点儿,嫌累。

  这位京城回来的不一样,确切的说,你怎么也看不出他是南方人,言谈举止无一不透着“京都气派”,其实我也不知道北京人到底什么样,反正这位,浑身透着那么一股子优越感,怎么看都像电视剧里的满清王爷。

  哎呀,还珠格格啊、夏雨荷、皇阿玛,我对京城的了解太肤浅。

  男人、有钱男人,有文化且有钱的男人,也都没少见过,律师嘛,一半儿耍嘴皮子,一半儿揣摩人心思,这么说吧,我二十七的时候,基本上比一般三十二的精明老成,就是靠看人吃饭嘛。

  这位京城腕儿吧,这么称呼比较顺口,其实就是“派”,那“派”老让我想到麦当劳的苹果稀糊甜品,一咬,满口汤汁儿。

  京城腕儿真有钱,住的讲究,老城区买了别墅,独栋,小院精致,四周法国梧桐,院里还有些个花花草草,都有些来头,据说那株桂花十几万——这可是07年的事儿!

  京城腕儿在杭州安顿好了,就招呼老亲故旧,师傅来了,师傅估摸了,这要是带着师母,师母认识这发小的原配,心里不一定痛快,就干脆带着我来了,也等于让我见识见识。师傅待我如子女,他自己儿女在美国,终年没空回来,节假日都是我陪师母逛街买便宜东西。

  当时正是盛夏,07年的8月可没今年这么暴热,但也是大热的天。一进小院,满目翠绿,知了的声音分外悦耳。别墅一楼大厅居然没开空调,可也不是特别热,毕竟是老宅啊,透着那么一股子看不见的阴气。

  落座,北京腕儿开口了,先说这天跟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了,二十几年前的杭州,夏天是不用开空调。——废话,二十几年前,八十年代,有几家能弄到空调呢?但我只管听着,没吭声。

  说着说着,就到了北京,腕儿端着茶盏,手搁在腿上,“这北京人吃东西,讲究时节,讲究四季分明,口感分明。热的就要吃热的,不能温吞,凉的就要凉的,最好带冰。酷夏时节,柏油路上、房顶上似有似无一层烟气薄雾,喉咙干渴难受,这时候最好来上一碗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奶酪或者杏仁豆腐,单看那洁白如玉,嫩滑爽润,就叫人心头一阵清凉啊!”

  这个啊,用了个叹声,跟京戏尾音似的,还真不能说不特别,我还从没接触过这样的主儿,那言谈,都能出书了。闲聊间,一旗袍美妇从厨房里端出精美磁盘,几个小碗,碗里正是白玉似的杏仁豆腐,另有三杯青花瓷器装着的酸奶,我以为那就是酸奶,结果腕儿又说了,那是奶酪,“奶酪,并非洋人那种闻着作呕,吃上去像发馊的干酪,北京的奶酪从元代开始流行,起源于中国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传统食品。传统的老北京奶酪原料必须有牛奶、醪糟与糖,到后来也会添加一些干果进去。”

  “奶酪在元、明、清三代宫廷,是皇家御膳的珍品,工艺手法从不外传,即便是有千万金的官宦巨富也难得一尝。后来帝制取消,手法才传到民间,号称出了北京城就吃不到了,就算老北京,也只有专门的奶酪店才有,到现在,没几处能吃上咱这么正宗的,我这夫人啊”

  于是品着奶酪,顺带知道了这位美貌夫人的出处。

  我对那个奶酪勉强消受,杏仁豆腐还成,杭州习惯西湖藕粉,撒上桂花,街边一块钱一碗儿,他家里这杏仁豆腐,又有来头,说是“从市井小吃摇身变成宫廷御品,更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珍品,要说讲究,内人这个做得更为精致。”

  一边享用朝廷美食,一边听“京华奇闻、秘闻”,熬了一个多小时,师傅领着我我告退,一走出那处阴郁的宅院,大太阳都让人格外喜悦!

  据说,这位现任夫人,原是私房菜主厨,往三代前说,还是八旗后裔,可能干过御厨,这位余杭镇出生的“北京大腕”,为了拥有正宗皇室享受,也不知丢弃了第二任还是第三任夫人,找了个样貌厨艺俱佳的满清后裔,回杭州延续他的京华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