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老生常谈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社区工作人员小朱最近跟我联系,小区有位孙姓老人想跟儿孙住一起,却遭到拒绝。老人非常生气,想请律师告他们。

  把儿子一家告上法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老人在遭受拒绝后不是伤心。而是非常生气!通常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关爱,甚至遭致子女的拒绝。首先是伤心失望,除非走投无路。这样的状况下一般不会非常生气并计划把儿女告上法庭。

  我们的小区环境还是不错的,能住在这里,通常经济条件中等以上,这个小区据我了解对外出租的不多。老人拥有一套房产。经济上应该没多大问题。

  我问小朱具体情况,小朱说。这位孙婆婆前几年老伴过世,有段时间她和另一个老头居住。后来,那个老头的老伴找了上来。打起来,孙阿姨没能占上风,还闹得病了一场。住了大半个月的院。

  之后,孙阿姨身体就不怎么好了。于是住儿子家。不过孙阿姨儿子从去年开始调去了北京。这套房子就是儿子一家的的。儿媳领着孙子住到学校附近的租的房子了,儿媳拒绝孙阿姨的理由是那边房子太小,老太太过去没地方住,何况中餐孩子在学校吃,家里不烧饭。老太太要求儿媳住回这边,儿媳说离学校太远,没时间接送孩子,孙阿姨认为这都是借口,摆明了不想赡养老人。

  小朱才二十四岁,热心单纯,估计想不到这里面的现实和难处,没弄清具体情况,没准帮倒忙。又过了两天,小朱说调查我列的内容,小区这套房子是孙阿姨儿子一家投资的,户主是儿媳妇,孙阿姨原先住在上城区,上次出院后,儿子安排她住在了这里,儿子一家在临近小区还有一套房子,他们以前一直住在那里。照这样,儿子也没打算让妈和自己老婆孩子住一起。

  经过深入打听,又得知孙阿姨一直是个很晓得自在的人,孙子出生时,儿子媳妇正是最忙的时期,孙阿姨害怕被带孩子拖累,竟然在孙子出生第二天就去了海宁妹妹家,一住两个月,弄得儿子媳妇请得保姆还要照顾公公吃饭,那时候小两口经济条件有限,孙阿姨既不出钱也不出力,满月酒也不回来,倒是晓得托侄女帮自己收好自家亲戚的红包,酒宴是儿子媳妇出,这笔红包,落回孙阿姨腰包,因为孙阿姨满月酒没到场,回来的还礼,也都成了儿子媳妇自费。

  孙阿姨的精明令人耳目生辉,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儿子媳妇条件好了,她也老了,就想去儿媳家享福,儿子自己又不在家,不好直接表明态度,儿媳肯定是不愿意接受,孙阿姨受挫,就想起“法律维权”!

  孙阿姨自己是有退休工资,老伴过世房屋存款也都在她手里,这次被上门的原配老太打了,身体是伤了元气,可也不至于无法正常生活,去法院提起赡养义务诉讼,法院未必受理。

  小朱择日找到了孙阿姨儿媳,人家倒是礼貌周全,就是讲他们给婆婆安排了房屋,安排了保姆定期打扫,别的真做不到了,媳妇本来就忙,工作单位离学校来回近两个小时,现在只能顾孩子,老人的事儿,钱上他们出,别的方面,还是请社区多多关注。

  皮球踢回来了,既然保姆费都是儿子一家出的,更无法构成遗弃罪,但是孙婆婆铁了心死要“维权”,最近说是要到区里上访,现在她不但指责儿媳,连同小朱也要被投诉,因为小朱没能“耐心妥善解决社区矛盾”,按社区规范管理制度,这是要被投诉的一项内容,现在整天提心吊胆的,竟成了热心的小朱。

  另一篇:一个男人的归宿

  老吴走了,在退休七年以后,在他的母亲过世三年后。六十七,在这个年龄小部分男性仍在工作,大多数在家帮忙照顾孙辈,老吴没有子女,母亲过世,日子就彻底清冷,曾想过再找个人作伴,但老吴最近几年身体不好,家里又不是多么有钱,见了几个全都没成。

  要说老吴在这世上除了母亲或许不是再无血亲,三十几年前,老吴曾结过婚,婚后不久妻子怀孕,因为母亲一再挑唆,当时的小吴还无从分辨母亲是否过于强势变态,有几次下手打了妻子,妻子最后一次哭哭啼啼带着包裹走了,吴母立马让儿子离婚,离婚协议送到女方单位,很快就签了,反正那时也没什么家财可分,吴家也没考虑四个月的胎儿的去留,趁年轻再找一个,总有让母亲满意的妻子。倒是离婚几年后,听说前妻大着肚子和桐庐的一个什么人结了婚,不过到底是传闻,前妻也一早离开杭州,老吴就没再想这事儿。

  离婚后,两年轻快了一阵儿,转眼小吴三十了,母亲整天张罗给儿子介绍对象,也有两三个看着中意的,只是没交往多久,又让母亲不满意,渐渐地,儿子意识到母亲其实一直在抗拒自己恋爱结婚,也许孤独半生的母亲把自己当成了全部,母亲的世界只有自己一个男人,他不能放开自己,让位给别的女人。

  再看母亲四处为自己“找对象”,老吴心里就有说不清的厌恶,是的,这个从儿子三岁开始守寡的女人,对儿子有种霸权主义的“爱”。她不会允许别的女人插足他们的家庭生活,甚至不惜儿子没有后代!

  但是,另一方面,母亲对儿子又特别关心,特别细腻,天底下找不出能像母亲对自己这般悉心照顾的女人,他们母子没有矛盾,没有争吵,只有在老吴和某个女人关系比较紧密时,母亲才会变得挑剔、暴躁,母亲会把情绪直接爆发在那个无辜的女人身上,而其实一直受伤害的,是她的儿子。

  四十岁以后,母亲已经六十出头,精神状态依旧年轻,但老吴知道,有一天,母亲会走,那时候,孤独的世界,只有自己。他开始关心桐庐那边,听闻前妻已经有两个子女,大儿子上中学了,老吴想去看看那个孩子,或许,那真是自己的希望?

  但是,这事儿竟然被母亲察觉,母亲暴怒,大妈老吴没出息,想替别人养野种!这还不算完,母亲亲自去了桐庐,找到老吴前妻,让她自己写个书证,证明她那个儿子和吴家毫无关系。

  老吴前妻本来就不是爱生事儿的人,吴母的出现让她惊讶,好在丈夫出头,拦住了前婆婆的无理。但是,老吴母亲却因此不虚此行,回来告诫老吴,别再胡思乱想,那个女人早就和别的男人暗通渠款,肚里那个本来就不是他们吴家的,不然哪有那么傻替人家养儿子的冤大头?!

  老吴深受打击,母亲的话,确实有理有据,于是他放下了这门心思。仍有朋友熟人介绍对象,多数是二婚女人,老吴知道自己的条件,人到中年,也就是个副科,单位、福利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更何况,未婚的大姑娘母亲都看不上,二婚带孩子的想都不用再想。

  后来老吴还真遇上一个人,街口开饭馆的老板娘,女人三十七、八岁,长得讨人喜欢,人又聪明,老吴性格温和,也没多少花花肠子,毕竟还是事业单位,女人也看好了,两个人一度走到了一块儿,老板娘以为凭借自己的活络,笼络一个老太太不是问题,哪知道,等到上门见面,老太太死死逼问老板娘历史细节,在老太太堪比侦查预审的连珠炮似追问,让这个江湖阅历丰富的饭馆老板娘及时调整了思路,这不是个能安生过日子的人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立马走人。

  老太太赶走饭馆老板娘,还没算完,花了心思,四处打听老板娘历史,还真有收获,一个三十七、八岁单身开饭馆儿的女人,多多少少会有些故事,传来传去,总有不好听的。

  “你看看,你带回来的是什么人?!妈不是不希望你找个老婆,咱们家的门风,怎么能毁在这种女人手里?!妈这是为你好。”老太太教训了儿子,也彻底让儿子对梅开二度死了心。

  老吴并非坏人,一生说起来还是清白本分,但拧不过命,拧不过这样一个妈。

  老吴在退休后第四年送走了母亲,母亲最后拉着儿子的手,充满温情,眷恋,她居然没说一句关于儿子今后的担忧,这样老吴在失去母亲后,郁闷了很久。

  因为母亲过世,桐庐的亲友又悄悄告诉他,其实前妻的长子,真的是老吴的骨血。老吴在母亲过世一年后,还是忍不住去了桐庐,甚至在亲友的鼓动下见到了那个早就做了爸爸的儿子,从第一眼,老吴就知道那是自己的骨血,母亲骗了自己,母亲明明说见到了男孩,一脸土气贼胚胎,完全不是这样,那个已经四十好几的男子,样貌端庄,还保留着几分清秀,根本就是二十年前的自己。

  老吴实在无法理解母亲当时的心情,那是自己的亲孙子,她竟然——无动于衷。

  老吴不仅看见了儿子,还看见了前妻和一个胖男人领着一个长得非常像儿子的小男孩,老吴抑制不住哭了出来,他没有走过去,理性拦住了内心的激动,老吴很清楚,自己突然冲过去,将给这个安稳幸福的家庭,带来多大的麻烦。

  在老吴最后的三年,差不多每月都去一次桐庐,悄悄看看儿孙,从亲友处了解关于儿孙更多情况,儿子对父母很孝顺,孙子是那个胖老头的掌上明珠,前妻一直没有原谅自己和母亲。

  老吴病重后,亲友准备告诉他儿子,老吴不同意,一则医药费都能报销,自己也不缺钱,二则,若让前妻知晓自己一辈子落得孤身,于心于脸,自己都过不去。

  老吴走后,也没留下多少财产,亲友还是告知了他的儿子,那个已经四十多岁的男人完全不相信,除了老吴的遗照,他们拿不出什么证据,遗照中的老吴,由于表情过于严谨,双眼极度抑郁,也实在看不出多么象“自己的亲生父亲”,男人回家单独问了母亲,母亲给他看了一样书证——当年的书证写了两份,白纸黑字,xx系xxx和xxx所生,不是吴家骨肉,和吴家没有任何关系。

  男人原本就不相信那么离奇的情节,何况,男人对父亲感情深厚,只是觉得遗像中那个人看上去有一点点面熟,下次去杭州,顺带去男人的墓地看了看,一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