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应急思辨力 另一篇:师太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在朋友圈看了一则——“老师说她女儿在学校打人,这妈妈了解真相后把校方痛骂一遍”,事件发生在英国。这位妈妈15岁的女儿在学校因为被男同学弹bra,抗议无效后打了男同学两拳,校方就偏袒被打男同学。急招女生妈妈前来处理、道歉!

  这位妈妈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对校方表明态度:“所以。你们今天叫我过来,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性骚扰罪起诉这个男同学。并且以管理失当的原因起诉学校么?”

  呃,学校的想法是,你女儿打了男同学,你要道歉~~

  这位妈妈从容站稳阵脚。不给校方以及一心偏袒男同学的男老师任何钻空子机会。有理有据,毫不示弱。最终维护了女儿的尊严、权益!

  应急思辨非常重要,我今天深有感受。

  我目前“维二”代理的全案当事人之一昕薇。在整理证据时发现遭遇家暴时出警记录中她居然成了施暴人!警方询问记录最后总结,她糊涂的描述为自己用工具殴打了“被侵害人”。实际是昕薇为阻挠母亲连续被打,临时抓过一个物件撇了过去,误伤施暴者的父亲。

  好在材料前面叙述有记录事出有因。然而这样的结论,还是容易被人钻空子。起码可以断章取义出来造谣。

  以往无数的经验告诉每一位大婆。面对突发事件。在你深受刺激的情况下。头脑冷静异乎寻常的重要。经常有这样的描述——我没有防备,他突然冲过来打我,我明明有防狼喷雾,忘了拿出来。

  他突然就翻脸,我忘了开录音笔~~

  我看见他和那个小

  三一起带着我们的女儿,我当时气晕了,根本想不起来你说的取证,呜呜呜~~

  好吧,你不是特殊材料,每个人都可能情急之下漏洞百出,香港、外国或国内有钱人通常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律师处理。

  临时抱佛脚,不如随时积累。养成具有法律意识的思维习惯,哪怕处理日常事务,尽量考虑在法律框架内,我该如何,其实也就是个习惯问题,就像有人就觉得买菜杀价很麻烦,但是有人每天这么做,不久乐在其中。

  习惯成自然,每天看我的、博客,也都有很多常识性法律普及,你坚持一段时间,每天也就十几分钟,把每一个法律问题读一遍,有个印象,经常更新大脑中的法律常识,尝试活学活用,一个阶段后,很可能一开口就知道什么样的表达对自己有利,能让对方瞬间失去立场。

  情况越紧急,越不能匆忙马虎,尤其是面对出警记录种种状况,你提出更多要求,对警方不够公正的言行,立场明确表示不认同,这样会给自己争取有利条件,毕竟警员不是审判长,他们希望快一点儿结束矛盾,那当然谁好解决先解决谁。

  你放心,现在文明执法,只要你不是故意挑衅,警察不会把刺头怎么样。要知道一只绵羊和狼遭遇,大家认同的结果是绵羊被狼吃掉,所以,遭遇暴力,通常绵羊无法在调解中获得足够保护。

  但是,报警是必须,并且,立案后,你就不用担心今后诉讼时效。

  随着反腐和规范执法,现在很少有公安部门冒险私下销毁出警记录,因为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人家也不愿意随便就违法,被查出来,问题就不是简单的内部处理。

  一般的“关系”,想最后影响司法公正,很有难度。

  警方询问完毕后,一定会变把记录交给你核对,你必须冷静,严格审阅记录是否符合自己的真实表达,有无被诱导或询问故意从简导致可能产生歧义的字句,你既然没有律师,就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慎重再慎重。

  你妈妈在医院里?没问题,你已经把她交给了医护人员,没什么比你稳定情绪,解决当下问题更重要的,签了字,就没有后悔一说。签字后,记得要一份复印件,并且让派出所盖章。

  出警记录如此,离婚协议更加如此!

  我遇到数次“临时起意”离婚的咨询网友,表面上是偶然的一次争吵,导致一方跳起来闹离婚,另一方正处在气头上,立马答应,于是噼里啪啦,一口气签了离婚协议,孩子给男方,房子给男方,什么都不要,立马赶去民政局,半小时后——净身出户啦!

  没等吃午饭就明白过来了,哭了一个晚上,然而,男人告诉她,婚是你要离婚,孩子你不要,房子那是你亏欠孩子!

  傻了啊,孩子都是自己一手带的,男人平时毛都不管啊!

  然后跑来哭诉,求你帮帮我,我好可怜,我被净身出户!

  我看了看协议,没有欺骗、胁迫,只好告知查清你前夫是否有婚外同居、重婚、转移、隐匿财产之行为,查了,没查出来,哦,那完了。

  完了,我也没办法帮你了。

  冲动可以犯错,但是,不可以放弃原则!

  每个人,都不是天然的知识完备,但是社会生活已经活络到你不得不拥有足够防御能力,与其每天沉迷连七八糟的群里八卦抢小红包,不如看看法律相关,公众号,花一点时间,可能给你带来的是后半辈子受益。

  别再为从前的迷糊、失策痛心,人生起码还有大半,现在扎篱笆也还来得及,前夫是个渣,占尽了你的便宜,可他毕竟成了过去,你还没被毁容,没被杀,好好的活着呢,那就有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好的人生,可以是顺带捎上个不错的后夫!

  另一篇:师太

  四十出头的赵医生,医院牌子响当当,自己也混上了副主任,实际上没多少人了解他医术平庸,资历在那里,加上注重外表,收入不错,俨然名医范儿。

  赵医生一年前再婚,妻子二十三,婚前是医院里的护士,婚后,赵医生让她辞职在家安胎,一则为了她肚里的儿子,另一则,赵医生养得起小娇妻,护士最不能做,熬夜几年,再一结婚生子,水灵灵的姑娘马上没样了。

  赵医生前妻师太样貌平庸,又不打扮,常年一副想讨好不得要领的卑微笑脸,赵医生从心底厌烦那个女人,既然生命中爱情光辉得以再来,绝不走从前的路,家里雇保姆,娇妻娇养,带出去也正好人人羡慕。

  赵医生的前任在女儿上大学第一年那个冬季,被起诉离婚。一开始,赵医生回家摊牌,孩子大了,已经上大学了,我和你实在过不下去了,咱们好聚好散?妻子当然不同意,她不明白丈夫怎么会想到离婚?虽然丈夫这些年在家一直高高在上,可毕竟都已经结婚二十年了,好端端凭什么不走下去?

  这时候师太还不清楚赵医生小情人已经怀孕,想当然以为丈夫只是想闹腾闹腾,反而觉得很搞笑,这个男人也太“搞笑”,师太的口头禅就是“搞笑”,虽然她常说,人生平平淡淡,没什么开心的,也没什么不开心的,我对这样很满意了。

  从不为自己不漂亮,为自己越来越老烦恼的师太,四十四岁,碍于丈夫的律师一次次找她劝告,终于面子上hold不住,同意了离婚,师太自己单位不错,父母退休前也都是政府官员,到底还是体面人家出来的,该收场时,还是晓得道理。

  离婚之后,师太变得更絮叨,但还是没丢掉知道讨好领导的习惯,终于又混上了正科,面对满大楼的副科、副主任科员,哦,还有个别正主任科员,师太心理暗自喜欢,毕竟啊,自己还是有些收获。

  但是师太在感情方面就一直空窗,其实工作一直没忙过,孩子也送上高中就没怎么需要自己,现在又在遥远的北方上大学,因为高中三年一直是丈夫在校外租房管教女儿,虽然父母离婚,女儿还是和父亲很亲近,师太和女儿通电话,十有谈的还是赵医生,女儿对父亲娶了年轻护士没有特殊的怨恨,这让师太意难平,但师太一贯的为人又压制了相对女儿发怒——你太没原则!你都不懂维护你的妈妈!

  师太没有发现内里已经扭曲,她只是一边忍,一边安抚自己,就这样吧,都已经这样了,还能

  师太从三十岁就开始羡慕那些不需要工作,靠老公养着,老公又有俯首帖耳的女人,也就是所谓的嫁得好,赵医生朋友圈里一直有这样的夫妻,师太明明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却始终不懂靠人吃饭是多么危险。那些对老婆俯首帖耳的赵医生朋友,其实十有是第二茬,师太只看表面,不深究内里,那些女人基本属于年轻漂亮,那些男人基本比女人老了十几岁。

  还有一点师太绝对想不到,吃惯了野食的男人,哪会因为再婚就不在偷食?只是小

  三转正,对男人的要求有别于原配。当然,师太先前对丈夫的要求,早就有别于很多正常原配。

  师太始终有着莫名其妙的自卑,但她又深谙官场上的阿谀奉迎,来源于家庭的世故精明,和品行里的男尊女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中年妇女。

  师太的日子更多是寂落,在单位她也不属于能力突出的人,只是到了一定资历,又能博取领导一定好印象,混上了一个职位,其他的也等于到头了,她对生活除了“副县或副县级调研员”没有更多期盼,孩子又不怎么听自己的,自己也不想给孩子更大压力。

  师太平静地从周一到周五,常常回忆女儿上高中,周五自己骑着车到校区租屋,篮子里全是买给丈夫女儿的东西,那时候多好啊,现在,女儿只有寒暑假才回来,丈夫?早就成了别人的老公。

  师太听说了丈夫对那个女人心疼得不得了,更知道,那个女人从一结婚就开始做不用早起上班,什么都不操心的全职太太,真是不能多想,越想越觉得自己人生失败。

  离婚两年后,赵医生因为一次“普通的”医疗事故,竟被疯狂的死者家属当场砍死!听闻这个消息,师太吓得不敢去看,等清醒过来才想起要尽快安抚女儿,只好自己跑到前夫和小

  三的家,那一家人正哭哭啼啼,前婆婆一见师太,当成了救星,“你可来了,咱家现在都是女人,这丧事都没人操持你看在孩子的份儿,看在我的份儿上,也别不管”。

  已经做了全职主妇的未亡人除了哭闹,简直不懂道理,师太到底有个体面社会地位,最后她代表赵医生家属和院方谈补偿,到底是惯于向领导讨巧的大好人,医院给的补偿虽然不能让未亡人满意,但前婆婆还是有些分寸,要没有师太帮忙,说不定拖到什么时候。

  儿子已亡,小孙女(这是个宿命,小

  三竟然生下的也不是儿子)幼小,儿媳没工作,医院同意她再回去当护士,她居然不想吃苦,借口没人照顾孩子拒绝,老太太当然知道儿媳打的就是补偿款和遗产的注意,老太太七十多了,今后能靠的还不就是长孙女?!这时候,拉拢好前媳妇才是正路。

  师太的脑子又一次显出独特,她准备接纳老太太跟自己生活,并告诉别人,自己和前婆婆曾经二十年亲如母女,可惜这事儿也终于没成,师太父母绝迹不同意,为防止师太把老太太接回去,师太爸妈干脆主动搬来住了。

  于是师太又告诉别人,我爸妈来了,家里真热闹了

  师太忘了为女儿争遗产,别人提醒她,她就说,我本来就不喜欢争,唉,钱算什么呢也只好这样了。

  未亡人自己带着个孩子,家财被前婆婆打官司弄走了一多半,孩子太小,没帮手,再出来找工作也难,过了两年好日子,又不想吃辛苦,这辈子啊,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找到对自己和孩子好的老男人

  这是师太没想到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