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窗外有棵树(中篇连载 十五)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淮涛成长于干部家庭,人生大多数时间顺风顺水,虽然遭遇了父母伙同流氓对她强行施暴。作为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升官路上并不清白的成年人,并不能构成致命打击。她对人性的认知,仍缺乏更深层次的警惕。因为每次政途遭遇困境,都有贵人恰当解围。除了qj案,淮涛从十九岁到三十七,经历了六个男人,并不是除了前夫。只有传闻中的一两个男人。

  有些“内涵”单凭表面绝对看不出来。有职场婊,就有官场婊。上来了,除了能力也许还有背后的支撑。那些支撑往往还不止一个两个。

  淮涛看上去没有哪一点像不正派,更看不出是个老江湖。

  就连赵万生也不曾想过淮涛在他之前已经承欢过五个男人。赵万生以为也就两个。

  这些隐藏在黑暗里的经验,只有她自己晓得,并。深以为荣。除了前夫,都是有些权势拿得出手的男人。在她的每个台阶上方。顺手拉她一把。她要做的。并不比娼妓复杂,只是很多女性穷尽一生也找到到恰如其分的机会,勾搭一个上位者,不是单靠美貌。

  那些把手伸向年轻女学生、女干部教授、领导,更看重施舍权势带来的精神满足,这比他们花钱找小姐来的更安全,可容易获得自我膨胀的征服感。

  小姐不会因为你是副厅级就对你充满敬仰,她们很清楚一次头交易,拿钱走人,你不会栽培她们更上一层楼。

  赵万生的厉害在于仿佛能给你更大的“格局”,毕竟他的地位、经历硬得发烫,所有的职位、履历都不是凭空作假,就因为这样,一旦给你虚构一个海市蜃楼,看上去比市民中心的大楼更坚实可靠。

  赵万生对现实也有相当不满,从他无奈离开财政局开始,被算计被挤兑的种种怨愤从来没得到释放,依旧风光无比的社会地位在明眼人眼里就是“给个位置”,“待遇不减”,没有实权,更别提在半个体制以外还能博个光明前程。

  四十七岁,副厅级别,国资机构“高管”,不是“高官”,甚至谈不上严格的“官员”,他能继续淡定到底?

  赵万生把对现实的不满深深埋藏,表面越儒雅平和,内心越粗鄙扭曲。

  淮涛如惊弓之鸟逃离体制的保护,父母对她的背叛让她对周围更加敏感,提拔过程的不清白,刘焱皓之流时时探究,不怀好意的目光,甚至单位另一位副局级干部因为超标准报销差旅费被诫勉,都成了她挥之不去的焦躁,赵万生伸手正是时候,淮涛急需一根爬去泥潭的绳索。

  一拍即合。

  背叛过你的人,不要相信第二次。

  淮涛之于赵万生,除了政治依傍,还有曾经的“爱情”,淮涛不是彻头彻尾的“当官材料”,她仍有正常的情感需求,作为一个女人的性格弱点。就像是恋爱中恋人时常分分合合,婚姻中偶有配偶出轨,回来求和,大多数涛声依旧了,不是么?

  淮涛在职场风生水起,但毕竟没能走出太远,也没能摆脱“女性思维”,无论职场还是官场,通行大道“男性思维”。

  利益永远不要和情感往一块搅和,一不小心步履维艰。

  进入保险企业的淮涛开始频繁发布朋友圈,丁毅吃饭的时候最喜欢看熟人的朋友圈,不是自己的,是斌子、周桐、林安泉、刘敏、范爱全几个的朋友圈。

  “淮处做瑜伽了?怎么着还替瑜伽中心发广告?”

  “接地气啊,做保险都是这个套路,淮局长这角色进入得快!”周桐也凑过来看了看。

  “严重不符合我们淮处的风格,安泉,这是有人没准儿要陷害我们淮局长。”——总有刁民要害朕,习惯性中国式思维,丁圈圈眨了眨眼。

  “是有些奇怪,以前很少发朋友圈,更不会发这个什么打折优惠。”林安泉和淮处仍然是“好友”。

  “我上星期在国金遇上了她,嗯,衣着很奇怪,就那种快拖地的桶装民族风,头发也扎起来,哦,后面好像还盘了一下,完全不是她原来的样子,要不是长相就那么样,常年拉着脸,差点没认出来。”

  “不是说投奔国资机构大佬去了?”周桐用了“大佬”。

  “公开身份就是高管,年薪据说相当于浙江移动老总。”斌子白了周桐一眼,他俩在家没提过淮处啊?!

  “哎,你俩平时都不想念wuli淮局?”

  “想念她干嘛?偶尔听过传闻,没兴趣,不想打听。”斌子消息比我灵通得多,可能从淮处邀请他看戏,他就开启了躲避。

  “wuli淮处毕竟是熟人当中体制内混的最高职位,说起来除了对不起我,她还真没对不起同学当中哪一位,可惜,山高潭子深,以后咱就是想往上贴也没能量帮忙了。”其实上次帮忙抢房产,我也是为林安泉卖力,淮涛大约看透了我们的“居心”,想不“感谢”,就不“感谢”。那忙帮的本意就不地道,就为了有朝一日林安泉麻溜和她两断。

  怀涛没有俯身装亲善的习性,如果她依旧顺风顺水,大有资本坚持她的“情商低”。

  往回掰扯,林安泉欠她的要偿还,周桐和林安泉二十几年的兄弟,我是周桐女性当中关系最好的老铁。

  我帮林安泉做了对淮涛的实质性“扎心”,她凭什么还对我笑脸相迎?没错,我没收她分文,受尽了她妈和她各种脸色,我有权利以后先跟她翻脸就翻脸,纠其竟来,是我自己的上赶子买卖,她又没求我。

  另一篇:老宅

  杭徽老路上原先的一个镇子,九十年代初外出打工的人开始活络,镇上临街的房屋渐渐都成店铺,林焕武对象定了,哥嫂就闹着分家,罗老太太是有些怕大儿媳妇,老二又是个不务正业的,临街的房子老大家独占了,老二从老大手里弄了五千,图得一时快活,心里也有些怵嫂子,随便捡了衣服就跟人去了广州,老太太和老三林焕武,只拿到两千,一时找不到地方住,只好先租下镇子里边族婶林寡妇的一间屋子,且待筹谋。

  林焕武身体不好,心思够用,林寡妇唤称老五婶,又正是本家,住进去没过久,认了干妈,约定今后养老送终,房租也不要了,两老太太一间,另一件林焕武拿来结婚。

  对象却是余杭镇的,也是个简朴人家,嫁过来林五婶依着婆婆身份,老辈衣服上的金扣子拿来打了个戒子,院子里摆了十几桌,连副镇长都来了,婚礼看着倒有些隆重,林寡妇丈夫往上三辈是举人,到后来人丁凋落,却保持了诗书人家的一些礼数,在族里比林焕武祖父那一脉体面。

  新媳妇上门,家里就是两个婆婆,罗老太太根子不好,年纪又大,比那个瘦骨伶仃的林焕武更单薄,一两年,孙子抱上手,人就快散架了,林寡妇倒还好些,日常生活不着儿媳料理,还能帮儿媳照看门户。

  林焕武这新媳妇进门是个辛苦的,头年是个闺女,次年生了儿子,终算完成传宗接代,却从没享受过孕妇待遇,丈夫是个体弱的,婆婆常日生病,又顾忌老五婶这个“正经婆婆”,人家顶着“收干儿子养老”让出屋子,日常又有补贴,实在也并未得到林焕武母子好处,做儿媳岂能不尽心孝顺?!

  到罗老太太过世,孙女六岁了,林焕武从亲妈过了,仿似头顶的阴云也少了,媳妇是个能干的,又有干妈帮衬,他不到三十人却有些发福的意思,也是养好了,跟着货车往潮汕跑,后来就进城专门做“进口配件”,赚的钱都积攒下来,又买了批发市场的商铺。

  这也到了发财换媳妇的档口,店里收钱的小妹成了会计,怀了孩子就要做老板娘,林焕武回镇子里办离婚,林寡妇拦不住,恨得老太太找族长绝了母子关系,林焕武正中心意,本来就没伺候过这老太太,当初也是权益之计,图的也就是结婚没房子,看看这老街里挤的成日里看不到多少阳光的一进两间加院子不到一百平米的房子,卖了还不一定够给老太太养老,脱了关系,倒是正好!

  林焕武媳妇哭哭啼啼却也没个地方说理,镇上的民政助理吃了两餐酒,帮着林焕武讲话,原配什么也没得,带了两个孩子继续跟林寡妇过,只是名不正言不顺,但两个孩子林慈章、林慈孝上了林家的族谱,已经是正宗林家后代,林寡妇不因义子绝情和孙子翻脸,倒安抚这母子三人,家还是家,我死了,也就是你们的!

  儿媳更加愧疚,对老人胜于亲妈,但老娘家哥哥嫂子日子也好了,老街改造,哥哥过来和老五婶商量,由他出钱假面积改建宅子,林寡妇当即同意,主动托人房产证上加了儿媳孙子孙女名字。儿媳娘家出了四万,整个院子大了一倍,房子外面加盖加固,成了四间,里面全新,又买了家居,日子倒更像样了。

  这钱兄嫂也没计较,算娘家送的,离婚证书却因为办事员休产假,拖到年后才下来,只当时谁都没注意这个,林焕武那边一刻也没耽误,这边民政助理说能离了,那边回去就和女秘书兼会计摆了酒席,后面又去了女方老家打了结婚证,却不曾想,这已经是重婚。

  到98年以后,镇子地产兴起,渐渐不得了了,公交车已经不算城乡专线,高速就在镇子上面,林寡妇2000年过世,连房子带整整几箱书籍、古物全给了儿媳孙女,两年前就写了遗嘱,又找了镇里有身份的族人,死后家产、存款全都留给儿媳孙氏,孙子孝慈、孙女孝章,传统手书,落了指纹。

  林焕武听说林寡妇过了,又得知族里没人来抢林寡妇的房产,继而得知林寡妇留下的书籍古物估价竟有几百万!急忙赶回来,葬礼上大哭大跪,他这二房正好也是孙姓,来之前就打算好了,遗嘱内容也清楚了,“家产、存款全都留给儿媳孙氏,孙子孝慈、孙女孝章”,他跟后面这个女人也正好生了两个,找了户籍警察,改了名字,正好孝慈、孝章!

  殇事现场,林焕武摆足了姿态,新老婆两个孩子也都披麻戴孝,镇里人当时就觉得有文章,果然没过头七,杭州城来了厉害律师,要求老宅里的母子让房子,退收藏。

  镇里有权势那个也被收买了,其实“几百万收存”消息一出,早有人惦记了,这时候,族里能扯上关系的林家任也出来挣财产,林举人可不单是她林寡妇的先祖,镇里林举人正宗后代还有好几家!

  伪证歪理抵不住儿媳多年纯孝,又有当初娘家出自建房证明,镇里多数人看不下去林焕武起伏前妻,有人点拨母子三人也去找律师,林焕武的律师声称房屋重建发生在离婚之前,大舅哥就算出了钱,那也是给林焕武夫妇的共同赠予,法律上属于共有财产。

  新《婚姻法细则》出台前,这部分内容确实不够明确,原告强调当初未办理离婚证书,被告律师另辟蹊径,核实林焕武再婚日期,确定所谓再婚实为重婚,林寡妇遗嘱明确注明全部家产留给给她养老的儿媳、孙子孙女,林焕武未取得合法身份的二房孙氏根本没见过活着的林寡妇,两个孩子三天前才改的名字,林寡妇也跟也不知道这两个私生子的存在,何来的养老?!林焕武从头到尾没尽过赡养义务,凭贿赂、伪证谋划老人财产,实在令人不齿!

  最后的争议就是房产证上儿媳妇那个份额,按当时的法律无论谁出资,作为获赠确实属于共有,但法庭考虑林焕武重婚已经严重伤害了妻子,他没有享受妻子获得娘家赠送的合理理由,而林寡妇和他的关系早已断绝,遗产和林焕武没有关系。

  林家族人也没有参与赡养老人,要求继承遗产诉求被法庭驳回。

  财产官司后,林焕武被前妻起诉重婚,获刑半年,老实人逼急了,也会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