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 第六十章 公孙与刘
作者:夜炯炯而不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渐渐破晓,薄雾朦胧,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惧寂,院内隐隐然传来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划破了这寂静。

  毕竟不是睡在自己床上,一夜下来,刘谟也没能熟睡,只是憩了一会儿。听到这声音,他便起身披衣一观,想看看是什么声音,出门一看,色尚暗,距离破晓还有一段时间,刘谟料想此时最多不过卯时。

  刚入前院,便见薄雾之中有两人皆着黑色深衣,仔细一看,却是刘备、公孙瓒二人正在练剑。只见两人手握长剑,互相打斗,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反正也睡不着,刘谟索性便坐在一旁的石台上看二人练剑。

  刘备与公孙瓒二人却是越练越起劲儿,即使满头大汗却也不做片刻停歇。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东方际方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地光亮了起来。

  又过了许久,童子叫了一声:“师兄,寒具好了,吃吗?!”

  二人剑势才缓,只听“咚”的一声,两把长剑齐刷刷的扎到一旁的木板上,恰似一招仙人送酒。

  公孙瓒招呼刘谟道:“刘兄弟,走,吃早饭了。昨的酒喝得胃疼,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刘谟道:“伯珪兄、玄德兄二人真是好剑法,刚才我都看呆了!你们每日都早起练剑吗?”

  公孙瓒道:“师父要求的,无论风雨,每日卯时都要练上两个时辰。”

  刘谟道:“卢尚书真乃严师,不愧是海内大儒,两位兄长想必在这缑氏山上学得不少东西。”

  刘备道:“卢师文自己武兼备,所以对我们要求也是如此。他虽然喜欢钻研儒家经典,但却又不喜欢做辞赋,常教导我们要多学济世之道。”

  “我听刘兄弟才学甚高,在太学卿竹亭会上大放光彩,做得一手好辞赋?这点我们倒是不如你!”

  刘谟想不到刘备也知此事,苦笑不已,道:“刘兄谬赞了。”

  秦汉以前,百姓一日两餐。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大概在九点钟左右;第二顿称铺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汉代以后,一日两餐才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开餐开始有了早、中、晚的分称。

  早饭,在汉朝被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的食,大多是一些点心之类的东西,起来跟后世的早点倒有点像。

  刘谟随二人吃了早饭,稍作休息。刘备、公孙瓒二人便换了衣服,抱着竹简去“上课”。刘谟无事,便也跟二人同去,去“蹭课”。

  汉代有休沐制度,十一休。卢植身为尚书台尚书每次都是直接当值一个整月,然后三假期放在一起休息。平时当值时他都是住在雒阳城内朝廷提供的官署之内,每月也只有这三假期会呆在缑氏山别院教导刘备二人。

  到了前院一亭子处,卢植已经在亭内等候。地上铺着几个蒲垫,刘备、公孙瓒二人向卢植行礼过后便自行落座。

  刘谟也跟着向卢植行礼,昨夜卢植已经看过了郑玄的书信,知刘谟是良实之人。卢植面带微笑,示意刘谟也入座。

  三人入座后,郑玄道:“伯珪、玄德,上月让你们做得日食策论做得如何了?你们两个都有什么建议?”

  卢植所提日食是今年年初的一次日全食,古人相信神灵灾异之,认为重大的自然现象是上在降罪于统治者。看来他是打算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

  公孙瓒首先开口道:“回老师,针对此事,我有三策。其一,用良,所谓用良便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其二,原禁,党锢日久,下士子积怨已久,若想用良便不可不解除党锢。其三,备寇,如若解除党锢,则必先优待侯王之家,修养兵事,以防变乱。”

  卢植听完,面带笑容,似乎十分满意:“甚好!甚好!伯珪近来进步不,有理有据,环环相扣!为师甚为欣慰!”

  公孙赞听得夸赞,亦满面笑容,道:“为了这个问题我可是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月!”

  “懂得思考,这是好事。”卢植道:“玄德,你也。”

  “回老师,备亦有三策。其一,尊尧,我以为郡守刺史乃地方百姓之父母官,职责不可谓不重,因此应当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择其贤良爱民者而用。其二,御下,近年来,朝廷奢靡之风渐起,官员贪墨者、剥削民脂民膏者,不在少数。因此应严惩恶官,责成地方官员办好爱民荐贤之事。其三,散利,近年来不光日食,其它灾祸亦是连发,今年就有河东大旱、关陇地震,官府却不加体恤,依旧横征暴敛,百姓流离失所不在少数。因此,学生以为朝廷应当颁发文书,传令各地,减轻赋税,散粮施粥,妥善安置流民。”

  “备以为,若此三策可行,百姓定当奔走相告以念圣恩!”

  卢植道:“大善!这次策论你们都做得很好,也不枉我这几年的教导。”

  “好了,开始我们今的学习。今我给你们讲讲农桑之事。《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古之时,便有神农为耒耜,以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是故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由此可见,若要安民必知农桑之事!”

  卢植一边着,一边用毛笔在一大块木板上画起平平整整的几块农田。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因此农事之要,首在秣饲牛畜,择选良种,提前准备便可事半功倍,切不可偷懒耍滑。

  其次,凡耕高下田,必先观其地势。乾湿得所,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次耕馀地。务遣深细,不得趁多。看乾湿,随时盖磨著切。若能如此,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矣!若冬乏水,则......”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卢植声情并茂的讲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关于如何处理农桑的课。不知刘备二人如何,但是刘谟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汉代精通儒学的人倒是不少,但是像卢植这般博学多识,并且济世务实的人却不多见。刘谟在太学几月,终日都是吟诵儒家经典,从未有人言及农桑二事。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士子官员其实是有很大的不足的。

  尤其是在当今下饥荒不断,流民遍地的情况下,两种教学方式孰优孰劣,毋庸置疑!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文学小说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