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传之秦汉 八十二章 吕雉保太子求计 魏林五人护刘盈
作者:一阵风儿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上回道萧何治理关内多年,遭到刘邦猜忌,萧何采取自毁名声的方法,导致锒铛入狱,经张良之子张辟疆和吕雉的求情,才勉强释放。汉朝的异性王经过7年,基本被刘邦铲除,刘邦杀白马为盟,非刘不封王。吕雉担心其子刘盈太子之位不保,找来樊哙来商量。

  樊哙一介武夫,对于太子废立之事,哑口无言,无计可施,只得推荐陈平。

  吕雉对陈平并不熟悉,犹豫不决,问道“陈平乃陛下心腹,恐怕节外生枝啊。”

  樊哙坦率的道“自从韩信、彭越、英布被杀,张良、萧何隐退,陈平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稍不合陛下之心,引来杀生之祸。所以近一年,陈平与我来往密切,经常表示如果吕后有用的上的地方,陈平愿意效犬马之劳。”

  吕雉很清楚,太子废立,事关重大,就凭一个樊哙很难有所作为,的确需要陈平这样的智谋,便让樊哙召陈平入宫。

  陈平入宫觐见吕雉,知道是太子废立之事,陈平觉得自己人卑言微,让吕雉请教萧何和张良。

  吕雉犹豫的道“陛下起兵沛县之时,的确对萧何和张良二位言听计从。但是如今萧何和张良已经不论朝政多时,恐怕陛下未必会还会听取他们二人的意见了。”

  陈平道“虽然萧何和张良已经退出朝堂,但是他们二人始终是陛下心目中最重要的谋臣,而且朝廷之中文武百官都以他们二人马首是瞻,如果能得到他们二人的支持,此事必定能够迎刃而解。”

  吕雉无奈只得先去拜访萧何。萧何因之前入狱,吕雉在刘邦面前有情之恩,不好推辞。但太子废立之事,事关重大,萧何也不敢妄言,觉得还是需要找张良商量。

  萧何陪同吕雉拜访张良,张良托病不肯相见。萧何劝吕雉先行回宫,他单独去见张良。

  张良让萧何一人进入内堂相见,萧何简单的阐述是为了太子废立之事而来。

  张良对萧何道“陛下在战争困难的时候确实能够听我的意见,但是如今废长立幼乃是陛下的家事,这已经不是我能劝诫的了。但是,陛下非常看重魏林、赵银、齐冰、楚炎、魏林五人,白马之盟,陛下几次召见,他们却始终不肯入朝觐见,因为魏林五人认为陛下对臣民态度一贯傲慢,不够仁义。如果你们想办法把魏林五人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表面态度支持太子,特别宴会或者上朝之时陪伴太子,陛下一定会看见。陛下知道魏林五人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

  萧何问道“但是魏林五人消声灭迹已经多时,如何寻找他们五人?”

  张良道“我最后一次见到魏林五人,是陛下在代地平叛陈豨之时,当时魏林提起过,如果有急事,可以去竹林海,在巨石边的紫竹上刻上这个图案。”完,张良从袖中拿出了一张纸,纸上有个图案。

  萧何接过纸张,答谢张良后。萧何找到吕雉,将张良之言回复给吕雉。

  吕雉立即付诸实施。吕雉将魏林五人之事迹简单的告知了太子刘盈,希望刘盈能亲笔书写信件,邀请魏林五人前来辅佐。太子刘盈觉得魏林五人德高望重,应该亲自前往竹林海,吕雉坚决反对,但是太子刘盈坚持前往,在陈平和萧何的支持下,吕雉只得答应太子刘盈。

  萧何将纸张交予太子刘盈,并将竹林海巨石边紫色竹子画上图案之事交代清楚。吕雉安排几个随从,与太子刘盈前往陈县竹林海,并要求太子刘盈快去快回。

  虽然吕雉安排隐秘,但还是有人偷偷告密刘邦。刘邦发现太子刘盈私自离宫,未曾禀报,觉得这是一个废黜太子,废长立幼的机会。

  第二日,刘邦在朝堂之上,先质问群臣是否知道太子私自离宫失踪之事。樊哙、陈平面面相觑,不敢应答。刘邦见无人应答,便指责太子刘盈擅自出宫,失德不孝,不具有太子应有的德行,要改立赵王刘如玉为太子。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听到后,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刘邦大怒,以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为由,有协助太子私自出宫的嫌疑,要将周昌、叔孙通等人拉出去斩首。

  这时,有人报道“太子回宫。”

  刘邦心一横,招太子上殿,准备将太子刘盈一并处理。

  只见太子刘盈身后跟着头戴斗笠的五人一同上殿,刘邦指着太子大骂道“身为太子,本应留守宫中,帮朕处理国家事务。但是你却没有谨守本分、尽忠职守,擅自离宫,不顾国家安危,不思百姓疾苦,有失太子德行,朕对你大失所望,朕今日要废了你这个太子。”

  太子刘盈低头不语,刘邦继续道“太子有失德在先,今日谁再为太子求情者,立斩不赦。”

  这时,一个带着斗笠之人问道“今日一旦废了太子刘盈,陛下将改立哪位皇子为太子?”

  刘邦脱口而出“当然是赵王刘如玉。”

  刘邦这时才反应过来,看着带着斗笠的五人,大声斥责道“你们五人是什么人,为何带着斗笠上殿,还敢在此议论朝政。来人,将这五人拖下去斩了。”

  刘邦着,指挥士兵将这五人拖下去斩首。

  五个带着斗笠之人,摘下斗笠,刘邦撇了一眼,居然是魏林、赵银、齐冰、楚炎、燕圭五人。满堂文武百官包括刘邦都很惊讶。秦国统一之时,魏林五人时值十岁;如今应该三十有六,但观魏林五人英姿飒爽,仙风道骨,与上次代地平叛陈豨之时显得更加年轻,如同二十多岁的轻壮少年。

  楚炎走向樊哙身旁问道“我们五人为大汉江山,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今日在朝堂之上,是否有资格议论朝政,是否应该被问罪斩首?”

  樊哙看了一眼刘邦,道“各位军功显著,当然有资格议论朝政了。”

  齐冰走到周勃旁边问道“陛下要新立赵王刘如玉,我等五人久不问朝政,不知赵王刘如玉有何过人之处?有功于国家?有劳于百姓?”

  周勃思考了一会,摇摇头道“暂无任何功绩。”

  赵银走到蒯通面前,问道“请问,太子刘盈平日德行如何,是否可以担当太子之位?”

  蒯通直接答道“太子刘盈自幼经历战乱,深知百姓疾苦,待人谦逊有礼,处事宽厚仁德,不失为一位优秀的储君。”

  燕圭走到灌婴身边,问道“白马之盟,陛下邀请我等五人,我们没有前来。这次,太子代父亲自登门拜访,礼贤下士,邀请我等五人。此等行为是否有失太子之德行?”

  灌婴急忙道“太子刘盈心系陛下,为陛下分忧解难,亲力亲为,盛情邀请五位,彰显陛下爱贤纳才,此乃太子孝顺陛下,爱戴臣下之美德。太子之名实至名归,太子之位不负众望啊。”

  魏林走近陈平,问道“那太子刘盈平日并无过失,赵王刘如玉也没有功劳于社稷,此次太子刘盈出宫也只是替陛下分忧。如今陛下为此要废长立幼,群臣进谏劝阻,却要招来杀生之祸。敢问一声,陛下是否有失帝皇之德行。”

  陈平看了看刘邦,为难的回答“此次,陛下不知太子刘盈是亲自邀请五位,所以有些鲁莽,失了分寸。但是如今误会已经清楚了,陛下必定不会责怪太子刘盈,以及那些为太子求情的大臣。”

  魏林五人手持五把忠义之剑,走到刘邦面前。

  楚炎道“上次代地平叛陈豨之时,陛下曾经过,这五把忠义之剑,可以下斩乱国臣子,上斩无道昏君。”

  刘邦看了看陈平等人,道“不错,朕是过。”

  齐冰道“今日之事,满朝文武百官评论,太子刘盈并无过错,陛下以为如何?”

  刘邦忍气吞声的道“是朕没有了解清楚,错怪了太子刘盈。”

  赵银道“那陛下是否还要废长立幼?”

  刘邦压着自己的怒火,道“从今日往后,只要太子刘盈没有过错,朕不会再提废长立幼之事。”

  燕圭道“还有那些为太子刘盈求情的大臣呢?”

  刘邦低头不语,指挥樊哙,下去传令,将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无罪释放,

  魏林道“太子刘盈与我等五人相处几日,我们觉得太子刘盈仁孝谦逊,体恤百姓,爱护下贤才,下有德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我们五人会辅佐太子刘盈,保卫大汉江山,如果有人想要谋害太子刘盈,我等五人必定会帮陛下铲除那些居心不良之人。”

  刘邦面部僵硬,很不情愿的了声“有劳各位操心了。”

  刘邦对于今日满朝文武百官皆袒护太子刘盈,而且太子刘盈还得到了魏林、赵银、齐冰、楚炎、燕圭的支持,很是不满,只得草草退朝,怒气冲冲的挥袖离朝。

  刘邦来到后宫,找到戚夫人道“今日,我想更换太子,满朝文武百官全都反对,还有魏林、赵银、齐冰、楚炎、燕圭五人维护太子刘盈,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

  戚夫人听后,立即失声痛哭,刘邦道“你为我跳一曲楚舞,我为你唱一首楚歌吧。”

  戚夫人落泪起舞,刘邦歌词唱道“鸿鹄高飞啊,一飞千里。羽翼已成啊,横渡四海。横渡四海啊,还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还有什么用呢。”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文学小说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