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乱 第249章 先北后西
作者:漂流的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是!”张邦昌双手高捧过奏章,交到了大太监梁师成的手里,张邦昌明显能够感觉到周围同僚们的那一股股炽热的目光,然而,张邦昌却完全显得有些不以为意,只是耸了耸肩,便复又退了回去。

  “这个张邦昌,又在搞什么鬼?”群臣的心中纷纷的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事实上,也由不得群臣不害怕,这位大人乃是一位实打实的雷厉风行的主儿,谁知道这一下为了扳倒蔡太师,又会整出什么幺蛾子起来?

  蔡京面陈如水,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端倪。

  然而,张邦昌所上得那道奏疏,却再次大大的出乎了群臣的意料之外!

  张邦昌所上的那道奏疏,竟然是请求徽宗皇帝斩杀辽国使者,进而向辽国开战,尽起宋国百万精兵,挥军北上,全面收复当年石敬瑭割给辽人的燕云十六州,开创自太祖以来所从未有过的百年基业!

  说实话,当徽宗看见了那封奏疏的时候,宁奕很明显的看到,徽宗皇帝的眉头都猛地跳动了一下!

  开创自太祖以来所从未有过的百年基业,要知道,就连太祖在世之时,都对收复燕云十六州毫无办法,直至宋太宗赵匡义,临死时都还不忘淳淳嘱咐群臣,一定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保全大业!

  然而,此时此刻,张邦昌所上的这道奏疏,却是顿合徽宗皇帝的胃口的。

  只听张邦昌沉声说道:“启禀皇上,自太宗皇帝以来,朝廷上下,认燕云十六州之百姓为支体,所谓支体者,化外之民也,并非我大宋顺民,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然而,臣认为,支体之疾也根于心腹矣,苟支体未宁,则心腹安得无患?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选求将帅,精炼卒伍,况且,燕云十六州自晋起便是我汉人疆土,若非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双手奉于辽人,我汉人子民又怎会落得个化外志民的下场?”

  张邦昌的这一席话,徽宗皇帝听的却是颇有些意动,谁不想收服燕云十六州,开创大宋百年来就连太祖皇帝也没有做到的大事?只听张邦昌缓缓地继续道:“臣特请,斩杀辽国使者,收服燕云十六州,尔后转攻西夏,彻底收复我汉人疆土!”

  好大的野心!群臣纷纷惊讶了起来。

  还没等徽宗皇帝发话,首先走出来的,便是户部尚书刘昺,只听刘昺沉声禀奏道:“启禀皇上,臣以为,不可在此时与辽人开战,其一,我大宋府库空虚,连连天灾,我大宋府库中所拨出款项十之六七,所余者也不过寥寥可数。其二,臣以为,应当继续与辽人保持友好关系,应以合大宋上下之力进攻西夏为主要国策。”

  “先燕云,后西夏,这是我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张邦昌顿时怒了起来,“你这竖儒,口口声声称没钱,我且问你,我大宋府库中的钱,究竟哪去了?”

  刘昺脸涨的通红,叫道:“我大宋府库每一项开支和进库都有明确记录,张邦昌,你这样说分明是含血喷人!”

  “够了够了,都住嘴!”徽宗皇帝不胜烦恼的扔下了手中的奏折,张邦昌和刘昺二人顿时俯首认罪,只听徽宗皇帝冷冷地道:“群臣之中,还有什么意见,尽管一一到来!”

  虽然刘昺说的是事实不假,神宗时期对西夏的那一次用兵险些就使得大宋朝廷破产,至今也还没有恢复过来力气,然而,朝廷中却依然还是不缺乏有志之士,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热血之气也顿时是大大的高涨了起来,一时间众说纷纭,纷纷地议论了开来。

  宁奕一直冷眼旁观,什么话都没有多说,看着群臣吵吵闹闹的,险些瞌睡都快打上来了,可不是,宁奕心中清楚的很,攻辽之战,毕竟是以惨败而收场,历史上的走势早已在宁奕心胸之中烂熟无比,只是此时此刻,正值辽人使者在京之际,张邦昌将这个事情提上了议程,很显然…张邦昌这一次本就没有安什么好心!

  不然怎么解释,偏不巧的,辽人使者在京之际,攻辽之事却被提上了议程的古怪事实呢?

  群臣吵吵闹闹的,动辄搬来上古圣人之言,扰的徽宗烦不胜烦,冷不防一眼看见了宁奕,只见宁奕微微地闭着眼睛,一副就快要睡着了似得表情,徽宗忽然冷不防地道:“宁奕,你来说说,这燕云十六州,究竟是该收复,还是不该收复!”

  宁奕正站在群臣之中神游之际,猛地听见徽宗皇帝叫自己的名字,顿时一个机灵被惊醒了过来,连忙出班道:“臣在。”

  “哼!”徽宗皇帝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宁奕,只见宁奕冷汗都被吓了出来,还有些六神无主的模样,徽宗皇帝顿时颇有些开心,徽宗皇帝自从登极大典以来,就还没见过有人敢在朝会上打瞌睡的,顿时冷冷地道:“宁奕,你来说一说,这燕云十六州,朕究竟是该收复还是不该收复呢?”

  “这…”宁奕顿时鼻息一窒,转眼看了看两班的同僚们,全场的人的眼光已经齐刷刷地盯着自己了,宁奕心念微微一动,皇上,这是要拿我的顶班啊。

  所谓顶班,就是皇帝在有意愿,而群臣之中又有不少反对意见的时候,皇帝不得不向着某一个大臣问话。对于徽宗皇帝的态度,宁奕是心知肚明,皇上又何曾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开创自太祖时期以来的意向大业?倘若此事若是成功在了徽宗皇帝的手上,那岂止又是大功一件,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文成武功,效仿那汉武帝,唐太宗一般的千古明君了!

  宁奕想了一想,这才猛然说道:“回皇上话,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乃是我太祖皇帝亲自定下的国策,微臣认为,燕云十六州,必须得打,而且必须得收复,必须重新将燕云十六州,复划为我大宋的疆土之内!”

  “噢?”徽宗显得极为开心,忍不住问道:“宁爱卿的意思是,燕云十六州,是非取不可的了?”

  “没错,非取不可。”宁奕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然后忽然间复又缓缓地说道:“然而,微臣认为,取,虽然必须得取,然而却不可急于一时。”

  “你且慢慢说来。”这个时候,徽宗皇帝终于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就连脸上刚才出现的那一抹的喜悦之色也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深深的忧虑之情。

  “启禀皇上。”宁奕在心中急忙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急忙欠了欠身,向前一步奏道:“微臣以为,太祖,太宗之时,尚且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不得返,是因为何故?是因为咱们宋人打仗不如辽人么?非也!”

  见徽宗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向着宁奕淡淡地投入了一个勉励的颜色,宁奕顿时仿佛有些感激般的一笑,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太祖、太宗皇帝在位之时,麾下兵马何止百万?太祖皇帝携天兵于一隅之地奋起反抗,此后辗转中原,在确定了中原北方的地方以后,便携天兵南下江南,大破金陵,并同时打败了南唐后主李昱的军队,紧接着又打败了北汉,终于确立了我大宋的疆土之基业,而却反而并没有取下燕云十六州,是为何故?是兵不强,将不勇么?”

  宁奕的这一番疑问,恰如中医点穴,打到了关节之上了,这场的所有官员这时脸上也纷纷露出了些许的凝重之情,就连老而成精的蔡京也开始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也露出了些许思索的表情。

  宁奕说的没有错,太祖时,麾下的精兵强将何止百万,况且尚有曹彬、潘美等一干将门名宿,文有宰相赵普等一班群臣,可以说是名臣云集,更何况当时上下主仆人心一致,内外一心,又怎么有理由被辽国打的大败而归?

  提起了这些成年往事,关于宋国开朝时期的这些些许事情,在场的众位臣等皆不陌生,只是,因为宁奕的这一席话所受的启发,却是意义深远的一件事情。

  “只因为…”宁奕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只因为,我大宋当时刚刚立业,休养生息,已不可在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决战,否则这又与唐末时百姓的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太祖皇帝才会亲自定下了先北后西的国策,以牺牲燕云十六州以及西夏晚几十年归还宋国的时间,也要全力将我大宋经济提升到一个太平盛世的层次,等到国富明强之时,才真正的有实力对北辽展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决战,务必以一战靖全功!收复燕云十六州,真正解决隐患在大宋北边那个长期隐患——北辽,契丹人的威胁!”

  宁奕的声音低沉,听在徽宗皇帝的耳里,却不由得微微有些激动了起来。

  热血,这是热血的感觉,徽宗皇帝只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没错,宁奕所说的,就算是徽宗皇帝自己,也从来都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想过这个问题,太宗皇帝赵匡义就算是在临终弥留之际,也不忘淳淳善诱自己的继承者,不要忘记先北后西的国策,不要忘记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过去了这么多年以来,这往后的继承者,早已忘记了这一切罢了。

  而此时此刻,这一切的一切,又终于再一次的被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北辽,这个长期的心腹大患,与这样的邻居为伍,简直就是与虎同眠。话说天无二日,人无二君,大宋身边总是睡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大辽,又怎能不叫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危险的存在?

  张昌邦已经完成了他想要得到的目的,静静的退回了群臣之中,张昌邦想要的,并不是辽国使者耶律大石的命,而是北伐!

  北伐,这让张邦昌这样的一位民族主义思想如此高亢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减少他的热情?可能就向张母所说的那般,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当然了,咱们的这位张大人,同时也坚定不移的认为,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也同样是我大宋的子民罢了。

  这一次,主管钱粮的户部尚书刘昺也终于没有在跳了出来,而是静静的站在一边,仔细地思索着这一番话语。

  “那么,假若我大宋现在出兵北伐,攻克燕云十六州,重新将燕云之地归纳入我大宋的版图,现在是否已是时机?”徽宗皇帝皱着眉头,最终终于还是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来。

  还在找”宋乱”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