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权臣 第四十四章 廉颇老矣
作者:深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我已听小源和吴坎说了,你是采取放血的办法治病的。这两天来我也按此法治,但是效果不如第一回。”吴坞主仔细地想了想,说道。

  薛正纲长叹一声,知道吴坞主的病情已经病入膏肓,除非手术切除,否则是治不得的。他只是前世时听自己一个学医的堂哥偶然提及此病历,自己压根没学过医,别说是开刀了,就算是配一副简单的药方,他也做不到。一个皮毛不通的江湖郎中把病人推上手术台,无异是给病人宣判了死刑。

  “吴坞主,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你的这个病……已经治不好了。”

  薛正纲犹豫了半响,终于还是说出口。

  人生不是小说,他不能像书里边描绘的不管是格斗、做饭、权谋、医术样样精通,相反的,这一些他都只属于半吊子,格斗不如陈培层、做饭不如青楼厨子、权谋不如吴坞主;至于医术,恐怕随便在路边拉一个赤脚医生的知识水平都不知道比他高到哪里去了。

  吴坞主听后脸色不由得黯淡下来。

  薛正纲心脏突突地跳,暗想我治不好他的病,这贼首不会把我杀了吧?当即又作一副苦态,自言自语道:“倘若吴坞主能在半年前遇到在下,这点儿小病我顺手就能除去,可事到如今,已是药石无灵。”意思自然是说,不是本神医医术不行,而是你命不好,赶不上最佳的挂号时间,现在也只能等着挂掉了。

  吴坞主长叹道:“药石无灵,药石无灵!嘿,其实这病你就是治好了,我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病。这条命呀,已经半只脚踏进鬼门关了,能活到今日已经是托了您薛郎中的福。”

  薛正纲实在是过意不去,说道:“吴坞主,你……你……节哀吧。”

  吴坞主勉强露出笑容,说道:“老夫活了大半辈子,有什么看不开的?只是这坞堡里的4000名男女老少都等着我康复,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人可都是我的牵挂啊。”

  “人生之牵挂,何其之多?”

  薛正纲想起自己跟谢雨轩分隔两地,不也是一份牵挂吗?他深以为然的附和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庄子说得好,生未必乐,死未必苦,也许我们活着的时候其实只是大梦一场,惟有死了才是真正的超脱,或许死亡才能明白真我,到那个时候你还会后悔没有早点‘醒’过来。”

  吴坞主笑了一声,“庄子是圣人,我可不是。”顿了顿,又凝视薛正纲,问道:“薛郎中想必也是读书人吧?谈吐十分不凡。”

  薛正纲自知没本事医好了他,这“薛郎中”三字听在耳里尤为刺耳,忙道:“坞主客气了,您还是不要喊我郎中了,还是叫我的名字吧,鄙人薛士谔。”

  吴坞主点头道:“嗯,士谔,字取得不错,得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个名字不错。”顿了顿,说道:“我活了六十三年有余,即便大限已至也不称夭折。今日死了,我没有遗憾。只是吴家坞的丁口该如何处理?吴坎虽是我的侄儿,却是一个莽夫,没有胸襟和胆识,由他充任坞主,只会把偌大的基业败了个精光。小源胡人出身,饱受吴家坞民众的歧视,可他胆识和头脑都非常机灵,倘若再磨练三四年,统领吴家坞绰绰有余。只可惜呀,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薛正纲道:“吴坞主为何不迁移吴家坞的人下山,回归作为平民,不再隐居山林?”

  “当平民纯粹是找死!这天底下都是士族的土地,我们这些流民走出去,还不是分分钟被啃成骨头?这晋室皇帝,实在是无能。”

  吴坞主脸色涨红,重重地在桌子上一拍。

  薛正纲微微眯着眼睛,一字一句道:“坞主虽然嫌弃大晋皇室,但还是忠于晋室,不是吗?”吴坞主能够在当年率领数千人之众迈过大江,远渡万里抵达南方建寨、设立坞堡,几乎九死一生。虽说有避难和逃亡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对晋帝国充斥着归属之情。

  晋室衰败,仍是天下正统,即使它偏安在东南一隅而已。

  吴坞主神色复杂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是,我若真肯与胡人为伍,在北方亦能生存得好好的。可我中原沦陷为夷狄之手,我辈男儿,岂可与禽兽为伍?只是抵达这儿,又不禁让我失望。”

  薛正纲道:“吴家坞的八百壮丁,在我看来都是精锐的战士,不如去从军?”

  “能从北方跑到南方,跨越江淮的,都不是什么孬种。我们这些流民,出了名的不怕死,又骁勇善战,民风彪悍,胡人作战未必胜得过我们。”吴坞主顺口提了提,言下颇为自豪,随即又黯淡下来,说道:“从军?从谁的军,去当那些权臣的私兵?那也只是成了别人的枪杆子,跟我的初衷相去甚远。”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南下草创,开国大典时,宫殿的一角都是盖着茅草的,京师战士不过数千而已,要维持国家的秩序稳定是远远不够的。像东晋是没有“中央军”一说的,基本军权都是掌握在世族手里,而这些大族的忠诚度则决定了王朝的兴亡。

  他们暴动,则王朝危矣。

  苏峻之乱时,炮火推进了建康,都城被攻破。

  王敦之乱的时候,受元帝重用的刁协被杀,刘隗投了胡人,元帝活活得气死,继位的明帝亲率六军反击,这才把叛军压了下去。

  而到了桓温晚年,也就是七八年前,要不是桓温两度北伐失利丧失了人望,加九锡时被谢安、王坦之两人故意拖延,只怕已经改朝换代了。

  所谓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用在古代翻译成古文就是“帝业皆从兵刃出”。东晋皇帝腰杆子不硬、枪杆子稀缺,敢打敢砸的二杆子又不支持他们,没有这“三大杆子”,东晋的历任皇帝不是被气死,就是窝囊死,还有被废掉的、被贵妃谋杀的,千奇百怪,没几个能得善终。

  薛正纲这下子倒明白这个命在旦夕的老人有怎么样的一种情怀了。

  他真正想要效忠的,是这个同样命在垂危的帝国,而不是甘愿沦落为权臣的私兵。当自己的抱负得不到实现,毅然落草为寇,既彰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者精神,又隐含着“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