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梦余生 第五十五章
作者:连城三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三日后,武帝下了一道圣旨,不仅让后宫众妃大跌眼镜,也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跌眼镜。

  圣旨通篇洋洋洒洒,出自武帝亲笔,蝇头小楷苍劲有力,字里行间都是对后宫斗殴事件的痛心疾首,对淑妃、贤妃失德之举的失望至极,还有对皇后无力统辖后宫的无可奈何。圣旨的末尾,写着圣旨的主导思想,将贤妃贬为庶人,打入冷宫,拘禁;将淑妃削去封号,逐出皇宫;废皇后骆锦绣为淑妃,赐住颐庆宫;晋德妃萧墨寻为皇后,赐住荣德宫,统辖后宫。

  最关键的是,圣旨之后还附有皇后的亲笔懿旨,大意是说自己身体抱恙,无心无力管辖后宫诸事,遵从帝旨,移居颐庆宫。

  照理,让出后位这样的事,骆锦绣就算死也不会答应。这不仅关系到她的身家性命,还关系到骆氏家族的身家性命,十一月初八那晚,帝后之间究竟发生过何事,或者武帝究竟许了她什么,她才会放弃后位,心甘情愿的附上懿旨移居颐庆宫。这一切唯有帝后二人知道了。

  墨离怎么也想不通,骆锦绣怎么会让出后位?怎么能让出后位?皇后之位可谓是骆家在朝堂之上最后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她究竟得了什么样的许诺,竟会放弃了这条防线,将整个骆氏家族推了出去,此举无疑是同骆氏家族彻底划清界线。墨离忽然觉得,宫里的女人都不是能够轻易揣测的,她虽然对萧家没什么深情厚谊,甚至还有些积怨,这么决绝彻底的舍弃,她自认做不到,否则萧墨寻就不可能进宫。

  两道旨意一出,朝堂之上立刻风起云涌,四大世家各执己见,呈现分庭抗礼之势。紧接着,刘聪在议政殿宣读了武帝的又一道圣旨,遵太医院首檀正德的诊断,停朝三日。

  刘聪前脚刚踏出议政殿,就被两位丞相给截住了,周丞相问道:“刘总管,皇上得了什么病?竟要停朝三日。”

  刘聪看了两位丞相一眼,回道:“檀大人说皇上是旧疾复发,当好生将养几日,皇上吩咐奴才来宣读圣旨时说,两位大人近些日子操劳,也当将养几日。”

  周丞相和赵丞相对视一眼,立刻心领神会,周丞相又道:“烦劳刘总管转告皇上,臣等感激皇上挂念,就算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两位大人请回,咋家这就回去复命。”

  “刘总管请。”“两位大人请。”

  周、赵两位丞相,是一年前新晋升的外姓重臣,二人都刚至不惑之年,二人一文一武、一冷一热、一刚直一圆滑,早几年愣是生生挺住了四大家族的碾压,以一种坚韧不屈的姿态在瞬息万变的朝堂之中盘踞住了一方土地。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打磨,以及八卦卫的兜底调查,武帝于一年前将二人破格提拔为丞相,从一品。

  宏朝的权力机构为三省六部制,皇帝以下设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吏省。尚书省负责政务,最高官员为大丞相;门下省负责军务,最高官员为大司马;内吏省负责查察监督之责,最高官员为大司徒。

  现今的大司徒虽是善礼信,但随着八卦卫的逐年强大,内吏省的权力被削弱殆尽,负责查察监督的事务也多是些无关痛痒的,善家已远不及先帝在位时那般风光,那般不可一世,内吏省实际的最高掌权者是乾卫首领紫杨。作为大司马的檀居正更是可怜,内有镇北王萧统域,外有大都督萧墨离,虽是军务最高官员,却从没掌握过兵权,甚至连虎符的模样都不曾见过。

  只有负责政务的尚书省最高官员大丞相骆延寿切切实实的风光了好几年,两个女儿,一个贵为中宫皇后,另一个贵为德妃。朝中跟随者众多,家中更是门人无数。再加上骆延寿在处理政务方面很有一套,武帝一直也未曾寻得合适的人选来架空他的权力,直至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周、赵两位后起之秀。为了培养、扶植这两位后起之秀,武帝也颇是花了一番心思,动了一番脑筋,好在周赵二人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胆色,丞相之位与其说是武帝的恩赐,不如说是二人的努力更恰当些。这一年来,周赵二人与武帝在朝堂上合演了好几出精彩绝伦的好戏,骆延寿的权力已被迫移交出去一大半。

  今日武帝下旨,后宫突生异变,周赵两位丞相合着他们的一众追随者,有点懵。停朝三日,可大可小。拿捏不准武帝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听过方才刘聪一言,周赵二人已心里有底,回到议政殿,几个官员便围了过来,“周大人,如何?”

  “皇上旧疾复发,调养几日,我等回去静候便是,都散了吧。”周丞相面无表情地说道。一会儿,议政殿里的官员们都陆续走了,离宫的路上一时议论纷纷。

  骆延寿一路脸色铁青,改立新后!这是多大的一件事,武帝竟直接下旨,连朝堂征询这一步都免了,停朝三日,废后一事便毫无转机,那不争气的女儿竟还附旨和议,此刻只觉血气一阵一阵上涌,两个女儿,一个死的不明不白,一个与家族划清界线,他一把年纪如今却要单枪匹马的去和武帝明争暗斗,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此刻,武帝正坐在上书房内殿的蝠榻上闭目养神,三日,是个不错的时机。朝堂之上必有所动,后宫之中也必有所动。

  孝康太后听闻后,气得心气不顺,一下子控制不住,将将喷出一口血来。

  “太后!您可要保重身体。”红拂急忙上前扶住她。

  “宣政比他爹,强多了,他这是在逼哀家。”

  “太后打算怎么办?”

  “你去盯着药炉,容哀家想想。”

  红拂看了太后一眼,退了出去。

  孝康太后坐到铺着羊毛垫子的长椅上,慢慢躺了下去。

  宣政此招极狠,三妃一后,她只能留下一人。朝政之事,看样子他经过多年的运筹帷幄,已胸有成竹,宣政的动作比她预想的要快得多。如今岭南王尚未返京,即便动起干戈,她虽内有帮衬,却无外应,有些凶险。宣政这一步棋,确实妙极,不仅借机除掉了贤妃,放萧墨离出宫,变相拘禁骆锦绣,新后萧墨寻绝不是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浮简单。萧墨离的这个姐姐,怕是无方皇城之中最不好控制的女人,以后必成大患。孝康太后想到此,叹了口气,善子然手中的那把钥匙,必须要弄到手。三妃一后,其实宣政很清楚她一定会出面干涉,而且他更清楚,她最终会留下谁。

  两日后,孝康太后颁下懿旨,语意委婉,用词平顺,大意是皇上的家务事,她本不宜干涉,只是列朝列代都没有逐后妃出宫的先例,纵然淑妃举止失当,削去封号,打入冷宫已是极重的惩罚,望武帝念及多年情分,对淑妃重新发落。

  武帝接到懿旨的时候,刚听完苏秦的奏报,墨离那日虽与二妃扭打,毫发未伤,孩子也很好。武帝想起她当年在北疆热血拼杀的样子,嘴角带出了几分笑意,打架这种事,在墨离眼里,估计根本不值一提。

  “苏大人,你说,朕的第一个孩子,会是个小王爷还是位小公主?”

  苏秦实不愿回答这种十分无聊的问题,漠然道:“孩子尚小,微臣不敢妄下论断。”

  “不是说,从脉象上可窥出一二吗?”

  “脉象之事,宜随母亲的脉象有所变化,淑妃娘娘身体康健,微臣不敢妄下定论。”

  武帝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也是,墨离确实不是个普通孕妇,你下去吧。”

  苏秦走后,武帝才让人宣读懿旨,听完之后武帝面色平静,心里却是笑了的,你终究是管不过来的,除掉了贤妃,朕倒要看看你如何向祁归易交待,你二人往后还如何联手。

  武帝随即拟旨,附议太后懿旨,淑妃削去封号,打入冷宫。

  十一月十六小雪

  自寅时起,下起稀稀落落的小雪,一直到未时也未曾停。

  甘泉宫传出噩耗,慧妃娘娘薨猝,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已传至无方皇城的每个角落。慧妃的薨猝似乎在情理之中,毕竟连裴远清都说过她已是油尽灯枯,但看样子,却又透着些许蹊跷,她双眼圆睁盯着天花板,似是死不瞑目。

  经过太医院首和几位院辅的诊断,慧妃手上脸上都长了极易传染的疮毒,请旨武帝封闭甘泉宫,当日下午便出殡,以免疮毒传染。

  若问甘泉宫何时最风光,怕是谁也记不得了。慧妃是个美丽灵动的女子,有过一段时间,很受宠信。若问甘泉宫何时最凄凉,一定是今日,诺大的甘泉殿内,楠木棺椁做工精良、雕刻精细,灵台也摆的极讲究,却连个哭丧的人都没有,只有飘飘荡荡的一张张灵幡。冬日的刺骨寒风,夹杂着雪花,呼呼的吹进甘泉殿内。满室的凄清、满室的苍凉、满室的落寞昭示着一个如花般女子的凋谢。

  武帝严令之下,内务府只用了三个时辰便办妥了出殡的所有事宜。戌时,出殡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自甘泉宫而出,沿着东六宫长长的廊道一路往北。尊武帝圣旨,慧妃将被安葬在宏益陵的陪葬陵中。之前薨猝的几个后妃都是葬在王朝陵园,慧妃是头一个得以葬入武帝宏益陵中的女子,也算得上寿终正寝。

  子夜,雪已停,月色清亮。

  一人,披着貂皮大斗篷自宏益陵陪葬陵的地宫中往外走,身后跟着守陵人,“大都督,马已备好,在陵园北门,小的送您出去。”

  墨离站定,回头看他,“你不该来送我,我知道在哪里能找着马。”

  “小的奉旨办事,大都督请。”

  墨离听他这样说,便安心了,既然是武帝的旨意,必不会拿他怎样的,她此次借慧妃出殡的机会潜出皇宫,已经牵连了好几个人,虽然武帝并未表态,但她知道,他们必是活不成的,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芷兰,自十一月初八那日之后,她再未露面。

  宏朝守陵人,多是当年受过冤屈的前朝老臣之后,武帝顾念旧情,特准他们留在京都守护帝陵,以免去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如果只因为同她打了个照面而死于非命,委实是个罪过。

  守陵人超前几步,一路领着墨离,直将她送出了北门,“大都督,小的奉旨传话,往后路途艰辛,主子恐帮搭不上,请大都督务必珍重。”

  墨离轻快的飞身上马,“回禀你主子,我萧墨离福大命大,定不负他所望。”一骑轻尘,墨离扬鞭策马而去。

  榕树的阴影下,走出一个人,望着她离去的方向,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久到扛不住这深夜的刺骨寒意,瑟缩的颤抖了几下。

  “主子,回吧,这里寒气太重。”守陵人跪在一边恭敬地说道。

  “如何自处,你晓得吧?”她问。

  “主子请放心。”

  墨离策马,沿着山间小道一路疾奔,她必须在寅时之前赶至城郊九里坡,马超带着一众萧家军的心腹弟兄在那里接应她。跑了约莫十里地,她觉得有人尾随了上来,生死关头,已容不得她有半点心慈手软,她迅速拉弓搭箭,回身就是两箭,来人黑衣黑马,灵巧躲过,若不是今夜月色尚好,那人几乎能与夜色相融。

  墨离一边加快驱策马匹,一边拉弓搭箭,回身又是两箭。

  “还有完没完?”

  竟是苏秦。

  墨离收起弓箭,拉紧缰绳,“吁………吁…………”马儿的速度慢下来,渐渐收住脚,停了下来。苏秦也勒紧马,停在了墨离对面。

  “苏秦,你为什么在这儿?”墨离盯着他,想从他的眼中看出些许端倪。她潜出皇宫的事属于绝密,没几个人知道。苏秦不过一个太医,此刻应该在家中会周公,而他却以这样的打扮,出现在益陵通往无方皇城的路上,不是很奇怪嘛。

  苏秦先前并不知道墨离和武帝的计划,即便那时墨离被拘禁,武帝依然派了刘聪,秘密将他带去崇德宫为她看诊。而且,圣婴的情况也很好,没有不安,没有异样。直至今日酉时,突觉圣婴呼吸急促,似是墨离被掐住喉咙呼吸困难所致,彼时他正在验证将圣婴挪走的法术,仓皇间收势,搅得真气四处乱走,苦不堪言,紧赶慢赶至皇宫,却发现萧墨离躲在甘泉宫的楠木棺椁中,慧妃的尸气笼在圣婴周围妄图吸取圣婴的真气还阳。

  苏秦急怒之下出手将慧妃的魂魄打散,其实他无需出手,圣婴笼在他的金刚罩内,别说是尸气,就算是尸王来了,也奈何不了圣婴。正所谓关心则乱,今日打散了慧妃的魂魄,他日必有果报。

  “你……该不会是岭南王的内应吧?”墨离怒道。

  苏秦从没像此刻这般生气,从没有过,他几十万年的修行竟抵不住眼前这个落入凡世的魔族女子给他造成的情绪冲击,换做别人,他可能直接一掌拍了过去,枉杀一个生灵的业报,他自问还承受的起,无论是雷霆之击,还是业火之灼,都是些皮肉伤痛,强过现在无所适从的百爪挠心。可她是萧墨离,他最为珍爱的圣婴正在她腹中孕育,伤了她倒是不打紧,但圣婴不能有任何闪失。

  墨离猛的拔剑架到了苏秦的脖子上,他一直不答话,墨离觉得,是他心虚的表现,但她不相信他是岭南王的人,苏秦若真是岭南王的内应,她是不可能活着踏出无方皇城的。

  苏秦愣住了,活了几十万年,还从没有人这样对他,也从没有人敢这样对他,伸手拨开剑锋,冷冷道:“既知道是簌簌托世,我总不能由着你们亡命天涯。”

  墨离愣了愣,随即笑道:“果真被我料中了,苏秦,你虽然执意不让簌簌跟我,但她终究是跟了我啊。”

  苏秦额头的青筋跳了跳,他能不能忘了簌簌当年的告诫,善恶一念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万事皆有轮回。如果他强行挪走圣婴,枉杀了萧墨离,他的业报会是什么?他突然有点想知道。萧墨离平了北疆,救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使他们免受战火之苦,功在千秋,他若枉杀这样一个生灵,会承受怎样的业报呢?

  “走吧,时间紧迫。”墨离一拉缰绳,“驾……”马儿撒开蹄子狂奔起来。寅时,城门就会打开,守城的将士有不少人都认得她,而她,从益陵里出来,却是再不能叫人认出来的。

  苏秦不得不跟了上去。

  寅时,她赶到了九里坡,马超带着约莫三千士兵,跪地迎接。墨离在路上便戴上了宣政专门请人打造的一个银质面具,遮去了她的大半张脸,好在面具的表面有很多极细小的孔洞,不至于闷热。宣政将面具交给她的时候还戏称,这特制的面具有养颜护肤的功效。墨离觉得,这纯属扯淡。

  “萧将军,末将马超在此恭候多时了。将军一路辛苦。”

  墨离上前几步将他扶起,“马参领请起。”墨离的声音已经沙哑而富有磁性,这是她离宫前檀正德亲自拿给她的,药性发挥作用了,时间也刚刚好。

  马超上前一步,低声道:“王将军和公孙将军都在燕州等候大将军,安全起见,属下已安排好弟兄护送大将军走水路,末将带领部队走陆路,七日后,末将在凉州恭候大将军。”

  “好。”

  马超看了苏秦一眼,“这位看着有些眼熟……”

  “苏太医,往后随军一同南下。”墨离淡淡回道。

  马超也认出了苏秦,当日他们“请”他去过马场,求他医治萧墨离,那时苏秦不过一介布衣,但他治好了萧墨离,他很仗义。马超双手抱拳一拱手,“苏大人,当日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

  “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马超转而对着墨离道:“大将军,事不宜迟,请上马,我们这就启程。”

  话音刚落,一个士兵牵了马过来,墨离扭头一看,竟是无影。

  无影原是血统纯正的犟族悍马,它的母亲是犟族首领博尔多的战马,博尔多兵败北疆花岩岗,将年幼的无影送给了墨离,以表示自己输的心服口服。回京都的路上,无影让墨离吃了不少苦头,这匹年幼的战马,闹腾了一路,不是逃跑便是寻死。墨离的军营里有很多战马,品种各异、血统各异,像无影这般刚烈到冥顽不灵的却是找不出第二匹来的。刚开始,墨离怜它年幼丧母又背井离乡,对它百般包容照顾,可它一概不领情;更甚者,一次墨离双脚旧疾复发,行走不便,无影冲出围栏将她撞翻,要不是墨离执意不允,无影一早就被宣政宰了。

  墨离眼看无影野性难驯,抵达京都之前,决定还它自由。那晚,墨离趁着大家都已歇下,偷偷摸去马厩,撤去了无影的马鞍缰绳,原以为它会借机撒泼,至少也要踢她几脚,但是很奇怪,那晚无影很平静。墨离与它同行了一段,在山脚分别前,她叹息道:“我最是向往自由,你既不愿留下,就替我自由奔跑吧。”

  回到京都萧府后,武帝的赏赐纷至沓来,道贺巴结的人也纷至沓来,差点把萧府的大门都挤榻了。墨离一边忙着应付送礼道贺的官员门客,另一边忙着将所得的赏赐变卖成现银或者粮食送去军营,分给与她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忙完了这些事,宫里便传出话来武帝要娶她,紧接着又是一阵闹腾,这阵闹腾直把墨离闹的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最后答应入宫为妃。某个夜晚,当看到出现在萧府大门口的无影时,墨离当场就哭了,而且越哭越凶,收都收不住,最后还是萧墨寻捧出了陈氏的牌位才将墨离震住。

  无影哼哧了几声,蹭了蹭墨离。墨离上前伸手抱住它,脸贴在它的鬃毛上,这么多年来的朝夕相伴,原想留你在京都免受战火之苦,想不到你还是跟了来,“马参领,你不该把它带来。”

  “嗯哼,回大将军,不带是真不行。”马超有些尴尬地回道。

  “罢了,启程吧。”墨离可以想象,看着马厩里的马一匹匹被牵走,她又多日未曾去过马场,无影肯定不好安抚,估计把马超闹的够呛。

  墨离踏住马镫,轻松跃上马背,她回头眺望远处笼罩在晨曦中的无方皇城,心里一时感概万千,她从此再不是萧墨离,再不是淑妃,再不是镇北大都督。能不能回到京都都还是个未知数,虽然她郑重向宣政承诺过,她会带着孩子安然无恙的回到京都。但战事一起,又有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又有谁有把握全身而退。墨离叹了口气,再不迟疑,左手一扯缰绳,再一次踏上了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