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韵 第六十二章 情迷心乱夜漫长
作者:牧然的小说      更新:2017-11-23

  沈洁茹把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找到自己购买的停车位。原想停进去应该没什么难度,可倒车进车位时,却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反反复复不知移动了多少次,沈洁茹才把车勉强就位。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熄火下车,沈洁茹便感觉后背有些发凉,用手一摸,才发现后背全湿透了。一时心里奇怪,考驾照时,不是一次就顺利通过了吗?

  乘电梯到10楼,出了电梯,走到门前,沈洁茹从包里掏出钥匙开门。

  一走进房间,沈洁茹便突然感觉客厅显得很空旷,心里顿时涌上了一股强烈的孤独感。呆呆地在客厅站了好一会,沈洁茹才进了卧室,把包扔到床上,找了换洗的衣服,进了洗手间。

  站在喷头下,温暖的水流,从头顶一泄而下,包裹了沈洁茹的全部身躯,像有无数只手在温柔地抚摸她白皙细腻的肌肤。

  对面的镜面里,是一幅美女沐浴图:

  迷人的面容,白皙的脖胫,丰满挺拔的双峰,平坦光洁的腹部,曲线优美的纤腰,匀称修长的双腿。举手投足间,魅力无穷。

  眼前的这一切,连沈洁茹自己看着都动心。想想,如果让张学丰看到这一幕,他会有什么反应呢?一想到张学丰,沈洁茹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双手开始在全身游动起来,嘴里发出了……

  洗完澡,穿上睡袍,沈洁茹走进了客厅。郁郁地打开电视,沈洁茹窝进了沙发里。直到这时,全身放松下来,沈洁茹才感觉到真的有点腰酸腿痛。

  沈洁茹用手轻轻地捶着大腿,眼睛看着电视屏幕。屏幕上,是一档选秀赛的决赛直播,一个女生正在台上放声高歌。

  一看就知道,这是江南卫视和一家传媒公司举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这档选秀栏目,规定参赛者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女性公民。

  看了一会,沈洁茹便想到,从开赛以来,网络上对这一期的栏目关注度很高,似乎它不再是一个娱乐节目,而成了具有标签化的流行文化符号,成了人们对90后评判的一个平台。

  沈洁茹知道,本来这类节目,是由一家地方电视台仿照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选秀节目加以创新而成的。由于节目收视率高,创收能力强,很快就引起了众多地方卫视的竞相模仿,在国内风靡一时,非常火爆,几乎占据了所有省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在《云滨晚报》做记者时,沈洁茹曾经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调查显示,喜爱这一类栏目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上了些年纪的人并不欢喜,甚至很是反感。

  沈洁茹明白,这一类节目,之所以得到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不仅仅是因为节目的新奇、浪漫、搞笑特色,迎合了青年人的生理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一类节目,实现了许多青春梦想。

  她也注意到,由于这类节目越办越滥,国人不满的声音也越来越强。两年前,国家广电总局就发文规定,选秀节目,除总决赛以外,比赛不允许在黄金时间播出。正是这个规定,才让这一类选秀节目渐渐冷淡了下来。

  但与其他电视台相比,江南卫视的选秀栏目,并没有因为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而衰落。沈洁茹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它不仅有编排独特的优势,还因为有几个很会搞笑的主持人,节目办得很活跃,互动性强,收视率一直很高。

  对于江南卫视,沈洁茹比较熟悉,因为她有两个大学同学就在台里。沈洁茹几乎每次到省城雍州出差,都要聚一聚。

  沈洁茹由此得知,江南卫视创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如果按照时间排序,江南卫视在国内的排名并不靠前。

  但江南卫视上星播出之后,出手不凡,相继推出的几档娱乐栏目独具创意,很快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收视记录不断被刷新,获得了引领时尚潮流的地位。不仅如此,江南卫视选出的一批歌手,在华语乐坛非常活跃。

  由此,江南卫视很快就进入了频道运营和品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广告创收能力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前茅,确立了娱乐传媒的强势品牌地位,成长为一个全国性强势电视平台。

  沈洁茹注意到,这一届的选秀栏目,观众给予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舞台上的歌艺展示,延伸到了这些女孩的精神气质层面,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新闻。

  沈洁茹认为,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超女”到“欢女”,尽管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并无多大变化,但主角已经从80后延伸到了90后。这一变化,让人从中感觉最强烈的,是青春的流逝竟然这么无情。

  沈洁茹曾经在《云峰文化报》上看到过李德民发表的一首诗词,其中有这样的词句:

  “二十年后重相聚,两鬓渐白人憔悴,毕业之后可如意?都道是,还好,还好,只是青丝少,岁月无情催人老!”

  当时,对于李德民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和无奈,并没有引起沈洁茹的特别感怀,她曾经为此笑话过李德民的自作多情。可这一期的选秀节目,给了沈洁茹强烈的震撼,让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开始变老了。

  的确,在她们这些80后都渐渐成为人妻和人母后,“青春无敌”的旗帜,正在顺其自然地过渡到90后的身上。

  一想到青春的流逝,沈洁茹的思绪就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张学丰身上。心想,连张学丰都看不上自己了,自己真的老了吗?

  这样想着,沈洁茹便再也没有情趣接着往下看。接连换了几个台,也都提不起兴趣,便索性关了电视,进了卧房。

  躺到床上,沈洁茹越想心里越乱,便想找人喝酒,于是拿起手机拔号。

  接电话的是陶湘玲。陶湘玲问:

  “阿茹,什么事?”

  沈洁茹说:

  “烦,陪我去喝酒吧。”

  陶湘玲立即叫了起来:

  “毛病,搞没搞错,这么晚了还去喝酒?”

  沈洁茹说:

  “才十点多钟,很晚吗?”

  陶湘玲支吾道:

  “阿茹,我……我正在做……做要紧的事呢,走不了!”

  沈洁茹心里一怔:

  “做事,做什么事?”想想,明白了。陶湘玲的老公这两天出差去了,怪不得陶湘玲说话的声音怪怪的。

  挂断陶湘玲的电话,沈洁茹心里更烦了,想喝酒的念头更加强烈。想了想,又给纪小川打电话。纪小川说:

  “姐,什么事?”

  沈洁茹说:

  “没什么事,到路易十三来陪姐喝酒。”

  纪小川一听,心里吃了一惊。虽然他知道路易十三酒吧通宵营业,但沈洁茹的声音听起来好像不太正常,于是关心地问道:

  “姐,你没事吧?”

  沈洁茹没好气地说:

  “啰嗦什么,快过来。”

  纪小川不敢再说什么,怯怯地说:

  “姐,我在雍州出差呢,下午过来的。”

  沈洁茹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吼道:

  “出差怎么不告诉我一声,真是的……”

  其实,此时不止是沈洁茹因为张学丰而烦躁,张学丰自己也正苦闷不堪。

  下车离开沈洁茹,大步离去的张学丰,看似潇洒,其实他迈出的每一步都很沉重,心里很乱、很痛,也很纠结。

  刚才,沈洁茹在车里的示爱,确实让他的心里冲动不已。有那么一会,他差点就要突破心里的防线了。可就在此时,他的脑子里突然跳出了另外一个女人的身影。她是一个年龄已经永远定格在花季年华的女人——张学丰早逝的亲妹妹。

  二十多年前,妹妹张燕为了让张学丰有足够的时间读书,能够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每天上山砍柴卖钱,想攒钱为哥哥张学丰买一辆自行车,节省张学丰每天从家里到学校来回奔波在路上耽误的时间。结果,在一个下雨天失足掉落山崖摔死了。

  从此,在张学丰的心中,就埋下了深深的悔恨和愧疚,一份难以弥补的情感。

  说起来,从张学丰见到沈洁茹的第一眼起,沈洁茹的模样、身姿、音容笑貌,特别是沈洁茹那双美丽的大眼中无意间透出的一丝凄凉与哀怨,就让张学丰的脑子里不断闪过妹妹张燕的影子,让他产生了妹妹宛若就在身边的幻觉。

  在以后的接触中,张学丰心中的这种感觉就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清晰。

  张学丰心里明白,自己之所以对沈洁茹特别好感,给予她特别的关爱,实际上是把沈洁茹当成了二十年来一直挂念在心中的一个影子,一个自己为之忏悔、赎罪和补偿的对象,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爱。这种爱,当然不能突破男女之情。

  虽然张学丰十分清楚,沈洁茹与妹妹张燕毫无瓜葛,但张学丰无法摆脱沈洁茹身上影射出的妹妹李燕的影子和一种不容亵渎的情感。

  张学丰当然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男人和女人之间,要么是情人,要么是仇人,要么是路人,根本没有哥们儿一说。

  对于这种说法,张学丰并不敢否认,因为男女之间的情感世界确实太复杂,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破道德的底线。因为这种突破,是情致深处的生理现象,往往猝不及防。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现实中,人们赞美爱,却鄙视性。殊不知,在男女之间,爱和性往往是难以割裂的——情至深处便生爱,爱至深处岂无性。无爱的性是动物式的需求,而无性的爱却是无法长久的。

  但这种逻辑,张学丰认为并不适用于他和沈洁茹的感情。或者说,在张学丰的心灵深处,他无法接受两人突破道德的底线。

  张学丰明白,沈洁茹想奉献自己,除了两情相悦,还有一种回报的心理。心里苦笑,沈洁茹显然误解了自己对她的关爱。

  “看来,只有找机会把这个故事说给沈洁茹听,她才会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张学丰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