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燕秘史之一汉宫凶案 第三十六章 皇帝的故人是谁
作者:辉梓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听李姑姑(李月华)说,宫里有张名唤凤凰的好琴。虽然我没见过凤凰琴,但从李姑姑的描述来看,感觉凤凰琴应比眼前的良玉琴好一些。如今皇上问我,我不如就报上凤凰琴的名字吧。”飞燕想到此,便欲启齿,但话到嘴边,脑海里忽地闪过一个念头:连我这宫外人都知道凤凰琴的名气,为何皇上却仍然要问我哪张琴比良玉琴更好呢?究竟是皇上一时忘了他有那张凤凰琴,还是有意地避而不谈呢?若是后者的话,那么他为何故意不提及凤凰琴?莫非凤凰琴牵涉到什么难言之隐或是忌讳之处?呃,不管有什么原因,我都不要贸然提及凤凰琴的名字。皇上这人疑心很重,我要是一句话不对,说不定就得惹祸上身。

  飞燕打定主意,便道:“妾闻工于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妾以为,要想弹出双凤离鸾曲这样高难度的曲子,就需要更好的琴。”

  “朕会不知道好琴才能弹好曲的道理吗?大萝卜还用得着屎浇?”刘骜不屑地想道:“还有,朕是要问你有什么琴比朕的琴更好,你却给朕来一个答非所问,又是什么道理?”

  他想着,便凉声道:“赵姑娘,难道没听清朕的问话吗?朕是问你,哪张琴比朕的琴更好?”

  飞燕心道:你居然盯着这个问题不放……让我想想看,该这么回答你。

  俄闻刘骜语带讥诮地道:“赵姑娘,怎么又不说话了?难道又变哑巴了吗?”

  “你别得意,就算我不提凤凰琴,那我也能说出比良玉琴更好的琴来。”飞燕想到此,便冲着刘骜微微一笑。

  她本就生得极美,这一笑更是灿若迎风绽放的艳艳碧桃。

  看着她娇艳如花的模样,刘骜不由地心旌神摇。他一动情,心便软了几分,暗自寻思道:朕对她是否太凶了点?她又没犯什么错,不过就是想要用更好的琴来弹曲……

  正想间,蓦闻清润如流水的女声缓缓响起:“妾闻皇上提及瑶琴,倒是想起本朝光禄大夫刘向有赋云‘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妾想问一下皇上,刘大夫赋中所提及的号钟琴,与皇上所用琴相比,到底是谁更好一些呢?”

  飞燕所言的号钟琴乃是天下第一名琴。此琴音色之清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故得名为号钟。相传此琴为春秋时代著名琴师俞伯牙所制。后来辗转落入一代霸主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得了号钟,爱如至宝。每逢亲征,桓公都要奏响号钟,来激励士气。桓公薨后,齐国发生内乱,号钟琴便在战乱中失踪,不知去向。

  飞燕虽早知号钟琴下落不明,但仍提及此琴,用意自然是想告诉刘骜,世上还有更好的琴。

  当然,极懂说话技巧的她,并不会把自己想法直截了当地告诉刘骜,而是采用提问方式让刘骜领会其意。

  她认为这种说话方式能更好的顾及刘骜的脸面,不让他感到难堪。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骜听她提及号钟,神色竟然一黯。

  只听刘骜脸色黯淡地道:“号钟琴自然要远胜于朕所弹的琴。不过,你看不到号钟了……号钟已随朕的故人长眠于地下了。”

  飞燕愕了一愕道:“原来号钟琴已随陛下故人……呃,陛下所言的故人是否就是创作双凤离鸾曲的……”

  “就是她。”刘骜的声音凄楚无比。他的眸中又如着了朱墨似地,眼圈立时通红了起来。

  飞燕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了。她心道:想不到,这么巧,我提及号钟琴,竟然又勾起他对故人的哀思。对了,他的故人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能让皇上这么念念不忘呢?

  思及此处,飞燕便道:“皇上,妾想问一下,那位创作双凤离鸾曲的高人的尊姓大名?还有,那位高人又是怎么得到号钟琴的?”

  话犹未了,只听刘骜凉声道:“朕不想把她的名字告诉你。”

  “你为何不能告诉我?”飞燕默默想道:“看来,你终究还是不信任我。呵,你要我对你说真心话,可你……你又何时对我说过真心话?”

  在那一刻,她觉得有一股子酸楚直撞心扉。要是换了别人不信任她,那她倒也能坦然接受。可是眼前那个不信任她的人,却是她应该托付一生的男人……

  俄闻刘骜又道:“至于号钟琴,本是朕的琴。”

  “想不到号钟琴竟然落到了皇上的手中。”飞燕闻言,心中不由地暗道。

  随后又听刘骜续道:“当年齐国发生战乱,号钟琴流落于民间……十多年前,朕有幸购得此琴。因故人极爱弹琴,朕就将号钟琴转赠于她。”

  说到此,他顿了顿又道:“虽然号钟琴不能再重见天日,然而朕倒想起,宫里还有一张很好的琴。”

  飞燕听了这话,禁不住心中念转:陛下所言之琴,莫非就是我知道的凤凰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