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王之王 第三章、无冕之王
作者:石页文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他是我的大恩人!”说这句的时候,王元天还面带欣喜之色,转瞬间却又突然阴沉了下来。突然,他“噗通”一下跪倒在向隆面前,向隆被他此举一惊,慌忙欲将他扶起,可是却被王元天拒绝了。

  “向兄弟,我对不住你。迄今为止,有件事情我一直瞒着你。虽说在我下山后的那些日子里你对我照顾有加,但当我得知了你的身世之后,我实在不敢面对你——你是我的恩人,而我却是你的仇人!”

  听了王元天的话,所有人都沉默着。没人明白他这话里究竟是什么意思。而就在他说话的同时,有一个人正风尘仆仆地赶到此地打算进茶馆喝杯水再走。可是,当他听到了“向隆”的名字,再一看那光头汉子的模样,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这人正是张熙仁,他正请了假期回家省亲路过此地,谁知竟然看见了向隆与王元天。

  他坐在角落里不做声,想听听王元天究竟会说些什么。

  “当年,是我父亲带人去你们向家府邸,杀了上下老小三十余人……”众人一阵唏嘘,且继续听着王元天的话,“我听说,那是因为丞相看上了那片靠山环水的地,想据为己有,而我父亲王仲衍却做了他的走狗,他们还勾结外贼把那片地化为他有!咳,我当年就是因为此事而出的家。”

  听到此处,向隆并没有激动。他硬是扶起了跪在地上许久的王元天,并还为他拍干净裤腿。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你怎么……听了这些都不动怒呢,怎么还为弯腰我拍裤腿呢!向隆,你倒是骂骂我吧,这样我心里能好受许多啊!”

  谁知,向隆却面露微笑,却又略显无奈地说道:“王大哥,我叫你一声大哥是因为我亲眼见过你是如何为人的。虽然有老话说父债子还,但是你都为了你父亲的罪孽而剃度出家,更是在众人面前唾弃其罪责,我又怎么能再做追究?莫非还真要血债血偿吗?如此循环,岂不是永无止境……”说着,他拿起手边一杯新茶,递给王元天道,“王大哥,我早已割断往事看透世间冷暖。你若再提往事,我们就此别过。你若重新开始,我亦追随左右,不求其他,今日来此也正是因为心中也有如李老板所说的想法,但求大觉寺方丈口中那安泰之境。想必王大哥也和我一样,想有个安泰的家吧!你若赞同,就喝了这杯茶,就当是我接受了你的歉意,如何?”

  明明是个硬汉的架势,王元天一口气喝光了茶水,却在此刻瞬间泣不成声,也让看着的众人心酸而笑,皆上前安慰二人。

  里长周先生也忍不住抽泣了起来,他用袖子抹了抹泪水,“二位啊,都是心宽的好人啊……我们这一个个村一个个镇的人都心里明白,现在这些年头过的是个什么日子。各位义军义士们,当朝官宦之中有数不尽的佞臣,若再这样下去,恐怕我们都会死在自家军队的手中吧!”

  里长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就在吴棣赈灾之后没多少时日,另一处灾区,被另一支朝廷派遣镇压的军队尽数屠杀,约莫十余万人惨死。

  方荃站起身,说道:“今日,我们都为那安泰之境而聚到此处,为那安泰之境揭竿而起!”

  “好!”再一次,震耳欲聋之声响破天际。

  这时候,张熙仁站起身来,走到王元天跟前。王元天定睛一看,认出了张熙仁。他刚想开口却被张熙仁制止了。张熙仁说道:“孩子,你真的长大了,懂事儿了……可惜,当年我阻止不了你父亲犯下如此大罪,迄今都无权将丞相一派众绳之以法。我听说了刚才在此处发生的事儿了,就连那廷尉一众人都监守自盗呢吧!咳……可气,可恨,可怜!”

  他再走到向隆面前,说道:“我是吴棣的相识,知道此次他前去赈灾的主意应该是你给出的吧!你可真是救了他一命……只可惜,他还是被明升暗降了。但好在,那孩子也有骨气,说官职不重要,能为百姓做些什么才是真的!早知道你们今天在这儿,我也把他一起带来了!”

  王元天伸手握住张熙仁的手,满怀感激地说着:“张先生,您真的是张先生!”他听了刚才张熙仁的话,明白此刻不适宜让其公布身份,于是改称之为先生。“我知道,我娘本因不齿父亲的罪过而欲跳河轻生,是你救了她!元天在此磕头谢过!”说罢,又是“噗通”一声跪下,连磕了数个头,地板的震动都能传到茶馆最深处的位置。

  要知道,王元天的部下们,从来都只见过他强悍刚毅的一面,今天头一回见到他连连向人磕头下跪甚至泣不成声,惊叹之余也庆幸自己跟的是个能屈能伸有血性亦有情义的汉子。

  听了他们二人的对话,向隆心中也是一阵酸楚。说是斩断一切往事,那自是不可能的。只是,眼前的王元天或许比自己更为痛苦。活受罪的人,不如死了的痛快。他真心恨不起眼前人,因为他深知,王元天率真和坦诚的性子得来不易,以及其习武的天分更是难能可贵。倘若这样一个人能凝聚众人之心而将这早已被侵蚀地病入膏肓的国度重新洗净,又该是怎样一件佳事。但是,颠覆一朝一国,谈何容易,他心里没底。今天到此,一是因为袁峰子的再三要求,二是自己这些年确实也忍不下那口憋屈气,所以想来看看义军们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

  就在五年前,距离大觉寺二十里外的一个小镇,向隆遇到了正和人起了冲突的王元天。他自小在侯府长大,又在寺里待了些年头,对外面平民的世界并不怎么了解。这一路上,也就少不了与人产生纠葛。好在他人缘实在是好,每次都能遇上贵人相助。这一回,就是巧遇向隆识破了碰瓷人的伎俩从而让王元天脱离了骗子设计的圈套。两人一见如故,虽然都未曾提及家世,但都毕竟出身名门,观念相仿。同样,又对现世大为不满且无奈至极。两人结伴而行一年有余,途径数座城池,结实各路英豪。而就在某天夜里酒话之后,王元天失去了踪迹。回想起来,或许就是那次自己吐露了向家惨剧之事才让王元天羞愧离去的吧!

  而今,他又见到不少昔日好友,但也不乏许多新面孔。

  旁观者们的耳朵都竖得尖尖的,把这三人的对话听得字字清晰,有人明白了为何同样是朝廷派出的镇压军为何只有吴棣一支队伍是做了赈灾之事。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对义军一行人更是有了极大的信心。

  袁峰子开口说了起来:“大伙儿猜得不错,确实是向隆想出来的招!他还向我借了寨子里一半儿的粮食呢!好在,这几日天开始下雨了,多少能种些东西下地了!”刘灵子拍了下袁峰子的脑袋,“你就少夸耀自己了,虽说粮食是你给的,但要不是向隆哥问你要,你能肯就这么白白散出去吗?”兄妹二人就这么着小吵小闹了起来。

  这时候,另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是顾言希,父亲也曾经是在朝文官,但因遭到权利纷争而不愿归顺任何一派被贬至边疆。此时他一直未曾开口,只是一直看着眼前这一众人,特别是向隆与王元天。毕竟,这里许多人都明白此次集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义军选出一个能够作为真正统帅的人物,以带领众人推翻*。顾言希非常清楚这二人的特质,因为曾在边关之时,三人携手击退过在当地猖獗数年的一伙山贼,并生擒了贼首领取到了赏金。一擒成名后,三人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经常观察着此二人的一举一动。他们一个率真诚恳身手敏捷不凡,一个胸怀大度做事亦小心谨慎。可以说,王元天一直都是个天真的大孩子,而向隆却不同,他虽不会心机重重地算计任何人,同样很坦然,却让旁人看不清底子。他敢把自己的一切不堪公之于众,不怕任何人诋毁谩骂,这一点让顾言希很是钦佩。他过去不明白,为何一个男人竟然能如此放得下面子。而今,听了王元天的话,他心里的谜团解开了。

  大难不死,何止是后福,或许在向隆身上,这才是他升华的关键。只是,这份代价太过惨痛,或许上天还会给他更大的回报吧!

  顾言希走到他们身边,寒暄了一阵后,放声喊道:“各位,今日到此集会,为的就是在众义军之中选出以为能够担当统帅之人!”

  话刚说到此处,又是一阵阵小声议论开了。

  “可有人毛遂自荐,或者举荐他人?”顾言希补充道。

  几个领头人,都纷纷推举了王元天。而顾言希明白,王元天这个大孩子,充其量就是个孩子王,而孩子王会被推上高位,也是很正常的情况。他回过头,问王元天究竟是怎么想的。

  王元天默不作声了许久。

  突然,他瞪大了眼睛,对众人说道:“统领,是个什么东西,各位都明白吗?”

  所有人都不敢回答。

  虽然,这里的人并非乌合之众,许多人也非常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懂他的人,等着他后面的话。

  “神勇,智谋,大义,哪个都不能缺,如此将才,天下鲜有。今日在此的兄弟中,有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中一二,而全部具备的人却……只有一个!”

  袁峰子和方荃一直都没有做声,他们也没有挤在呼喊王元天名字的人群中。或许,他俩人的想法与王元天和顾言希恰好吻合。

  “我王元天,能和大家一起嬉戏打闹,能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这些不假。但是,我这个人,笨得很……”说罢,自己摸摸大光头,傻笑了起来,“光智谋这一块,我就已经不行了!让我杀敌冲锋没关系,照顾兄弟两肋插刀也不碍事,但是,这如果真打起仗来,说真心话,我只能当个前锋!”

  所有人都沉默着,等着他把话说完。

  “向隆,我想让你来做义军统帅。说实话,如果义军不成气候,我也不会急着让疯子找你入伙。只是现在,我和顾言希聊了好久,觉得现在是最佳时机,如果义军不开始行动,就真会变成朝廷砧板上的肉了!想想前些日子镇压灾民的那些个破事儿……咳!混蛋!”

  向隆一直很平静。他对统帅毫无兴趣,只是想看看义军组织得如何,谁知道王元天竟然演这么一出,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王大哥……你太难为我了……”

  “难为什么呀,读兵书用兵法什么的你比我厉害多了!想当初咱么兄弟仨和上百号山贼干上的时候你是怎么给他们下的套,现在想想我都乐得慌,顾兄你说是吧!”说到这儿,王元天和顾言希都笑了起来。

  听到王元天的这番话,下面人继续议论了起来。“三个人和上百号山贼干,那得用什么样的奇招呀?”“是啊,这事儿要是真的可不得了!”“我听说过这事儿,是真的!”“哦?那说说到底用的是什么计策呀?”“你们小声点儿听他们把话说完行不行!”

  向隆觉得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了,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顾言希轻声道:“向兄,你就说心里话吧。说完了,或许大家也就自有判断呢?”

  向隆点头,心想也只能如此了。

  “义军也好,统帅也罢,无论我们这里出不出得了百姓眼里的英雄,归根结底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过安稳日子。我想说的是……谁都想有别人能护着自己,这样会感动会安心得很;谁都想英勇一番,但其实也就是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再站起来;谁都想,能不能有什么人救世,但其实……咱都是在为了自己。有谁如果被称颂,被捧上神坛,即便本来一无是处,也会让众人心中无限崇敬。只是,无论怎么说,起义,就是要染血的事……所以,这对于义军中人来说,真不是什么好事。”说道这里,所有人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若我们也是一个朝廷,统帅也好,英雄也罢,都是为了聚拢人心的道具。所以……无论是谁坐上了那个位置,都别忘了,咱只是两条腿的人。我想说的,就这些……”

  沉默之后,众人齐刷刷得拍起了桌子,拍起了门框,拍起了一切能拍出响声的东西。大家都明白了,义军或许,真的能够成为救世之军。

  张熙仁站在一旁,听着眼前这些义军的话。可当他听完了向隆的话后,老泪纵横。

  “天助涅槃,天助涅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