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知多少 第十四章 毕志胜发现的秘密
作者:张弘泓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他们之所以自己动手做早餐,因为他们起得早,有时跑到早餐店才发现,人家刚起床,水还没烧开。可是接送他们上班的车,马上就要发动了。无奈,他们只好饿着肚子上工,一上午,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他们其难受劲是可想而知的。正是有了饿肚子的教训,他们住在一个工棚的几个人每人出点钱,合买了一个大电饭煲用来做早餐。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轮班做饭,基本都是简单的煮点大米粥,就着咸菜或凉拌点蔬菜,吃完就做车上班了。

  没用多长时间,毕志胜就与工友们混熟了,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包括钢筋工、泥瓦工也就是混凝土工、水暖工等等。渐渐地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住在这片山坡上临时搭建的四个简易的工棚里,白天,在工地上看见的为数不少的女工,也没有一个住在这里的,早上上班的工友都是从不同的地方集合到工地的。中午都是在工地临时休息,吃饭也比晚上方便,因为工地附近有三四个邻时搭建的简易饭店,经营着廉价的饭菜和酒水。由于干着同一个工种,毕志胜和在这家建筑公司已经干了三年的、来自辽西北地区的老刘渐渐地混熟了。这个老刘也就是四十岁出头。他看见毕志胜勤劳、诚实可靠,平时就不少关照他,于是,两个人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中午他们俩隔每个星期都改善一下生活,就是去简陋的棚子里要上一两个炒菜、两大碗饺子、二两小烧酒,津津有味的享受,为下午的发动机油箱加足油。他们是互相吃请,而不像其他工友们那样严格的执行AA制,自己吃自己的。就是这样简陋廉价的小吃点,绝大多数工人们也不是舍得总去,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中午歇工时,去流动卖饭车上买点包子、卷煎饼、馒头加咸菜、馅饼什么的,随便找个背风的地方坐下来吃。

  可见,午饭对这些农民工来说是方便而又“丰盛”的,早饭只能自己动手做,晚饭可以有三种选择:最节省的是自己做,其次是买回来吃,最奢华去附近小吃部挥霍。作为一个大男人来说,做饭是先天不足且又劳累了一天,辛苦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他们选择买回来吃的占绝大多数,而住出租屋的工人早饭和晚饭都是自己来做。毕志胜最近知道老刘住出租屋,只是不知道几个人、和谁住?有两三次毕志胜缠着老刘想要他的出租屋看看,晚上自带两个菜再那喝点,但是都被老刘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后来,毕志胜也就不好意思再提这事了,想必是一定有不让他去的原因,或者说有什么难言之隐?

  十月的一天上午十点半左右,阴暗的天下起了靡靡秋雨,工人们暂时停下工来避雨。于是,工人们仨一伙俩一群的找已经盖好的楼层房间里等着雨停,有的打起了扑克、有的在一起侃大山。毕志胜则被潘铁还有他的一个钢筋工工友,喊着到附近的一家小超市买烟去了,他正好也想买点牙膏、香皂、洗衣纷等日常必需品。

  到了中午雨还没有停下来,天气也渐渐转凉了,但是比原来稍微小了点,工人们开始为吃饭忙碌起来。三天前老刘请毕志胜去的帆布棚子要的酸菜馅饺子,尖椒炒干豆腐、拍黄瓜,一杯白酒一瓶啤酒。毕志胜今天心情不错,前两天刚往家里汇的钱,邱艳芬告诉他,母亲的身体也挺好,让他安心在外工作,不用惦记家里,好好照顾自己就行了。在从超市回来的路上,他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雨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就决定先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工具包里后,再去找老刘一起到那家小饭店喝点小酒。

  放好东西后,毕志胜轻车熟路地走到在建楼的二单元三层,也就是这些天老刘常去临时歇脚的房间。

  "老刘,老刘--”毕志胜一边喊着一边径直走进这个毛坯房间。他刚一走进厅里,就一下子愣在那里不动了,原来,老刘和那位给他打下手的女工友席香卉,正坐在放在主卧室墙跟的一片苯板上,席香卉依偎在老刘的怀里闭目养神。

  看见毕志胜喊叫着走进来,老刘他们俩赶忙站起来,老刘尴尬地笑了笑,而席香卉则羞的满脸通红。

  “不好意思,我可不是故意的!我是来请你喝酒去的。”毕志胜一脸咀丧的说。

  “那就走吧,还愣着啥?”老刘拍了毕志胜一下肩膀,又一语双关的说:“你这个傻小子,啥世面也见过?香卉,小毕中午请客,你也和我们一起去吧”席香卉推脱说喝不了酒就没有去,让他们回来时随便带回点吃的就行了。

  在去饭店的路上,毕志胜比起往日和老刘在一起时话少了很多,基本上是老刘问一句他回答一句。等饭菜酒水端上来后,毕志胜也是喝着闷酒,老刘以为他还在为刚才的事自责那,就边吃喝边逗他开心。其实,毕志胜并没有什么自责,只是没想到他一向尊重的老刘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都多大年龄了还这样花心?而且家里有一个孝顺又能干的老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男女关系这种事在老家可是伤风败俗、令人鄙夷的,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按照内蒙古老家的说法,老刘应该是老不正经。看来,以后得重新审视和老刘的关系了,毕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小毕啊,你年轻,来的时间又不长,有些事你不懂,以后我会慢慢的告诉你的。”老刘见毕志胜还是不言不语的喝着闷酒,才觉得他已经不是因为撞见他与席香卉亲昵,而“不好意思”的简单感觉了,一定是看不惯了,脑袋难以转过弯来。于是,就以攻为守的说。

  毕志胜这才缓过神来,心里想:这是人家的私生活,关我屁事!他又想起来每天晚上回到工棚休息时,工友们侃大山时,除了不厌其烦的说些黄段子外,再就是讲某某某的绯闻,哪个男工友与某个女工友住在一起什么的。尤其是那些泥瓦工和女搭档,基本上都是情人关系。若不是今天中午的亲自撞见,毕志胜一直以为这是“闲得慌”的工友们的捕风捉影、胡编乱造,好让难熬的漫漫长夜得到一丝消遣。现在看,这是事实存在的啊!看来,以后对这种事得见怪不怪才行。水至清则无鱼嘛!

  半个小时过后,两个人先是纠结着、后又释然地吃喝完毕,又给席香卉要了几个韭菜馅的包子。毕志胜抢先算完帐,他们就开始往工地返。老刘顺手递给毕志胜一支烟,说:“等过几天找个晚上去我的出租屋、弄点好酒好菜好好喝点,反正你也应该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了。”老刘紧吸两口烟,用手指了指在工地上的男男女女打工者,又说:“还是直接告诉你吧,我和你席大姐租房住一起那。其实,这种事在离家打工的人群中多的是。”

  “当然是知道了,我又不是傻子,以后我就把我席大姐改称为嫂子了。有时间把你们的故事说给我听听。”毕志胜顽皮地捅了老刘一拳,“等我到你们俩的小家时,我买菜,给你们祝贺祝贺!”

  作为使用所谓潜规则中的一员,老刘的行为最终能被毕志胜理解,这让他感到十分高兴。连忙说:“都是我的事,到我那去还用你买菜,那多不给我面子啊?到时候再把你那个叫潘铁的老乡喊上。”老刘又拍了一下脑门,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对了,我还有一个专门往这运送沙料和混凝土浆的好朋友,好像就是来自你们家那的。到时我再叫上他,让他把那个相好的也领来,让你小子也多开开眼界,他们住的出租屋离我们住的地方不算远。”

  老刘的洒脱,在某种程度上源自于他的故事并非孤案,就连一些女性打工者在私下里都说“临时夫妻”那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虽然处于黑暗状态,但却可以理解。”而人们往往会将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以此形成“约定俗成”的价值观。

  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夜间的“空虚寂寞冷”,当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正常满足时,男女打工者之间组建“临时夫妻”成了很多打工者“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夫妻,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当要履行角色所赋予的、挣钱养家的如山责任时,难免会造成感情慰寄方面的缺失。也就是履行责任和身心慰籍不能兼得时,通过组建临时夫妻来解决“空虚寂寞冷”的这种社会存在,远远超出了用“道德”二字来简单评判的范畴。

  当然,理解的基础,来自于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