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不乖:扑倒世子大人 第15章 柳氏对策
作者:元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柳氏才出了福安堂,刘嬷嬷就急急的迎了上去。

  “怎么样,太太,老太太说了么?”

  柳氏左右警惕了看了看,这才压低声音道:“有什么话回去再说。”

  刘嬷嬷这也警觉过来,收敛了容色,快步跟了过去。

  “什么,老太太真这么说的?”回到绿柳苑已得知事情经过的刘嬷嬷震惊不已,“这么说,之前白祥那里听到的事情是真的了?”

  柳氏皱着眉点头,“以白福这么多年在白家的地位,他醉酒后说的话决计不会空穴来风,只是当初白祥突然来说这些,我有些不太愿意相信。”

  “白祥本就不似他父亲那般忠厚,太太不信任他也是无可厚非。只是,如今这事老太太对太太挑明了,太太欲做何打算?”

  柳氏苦笑一声,“我能作何打算,她既然能把我娘的事还有这悠丫头的事算得这么精准,我还能如何,我只有照着她说的做了。”

  刘嬷嬷微微有些吃惊,“太太真打算一切都听老太太的了?”

  “如今只怕不听也得听了,如诺当年老爷子所安排的真是那样,七叔这次回来,多半是已经知道了。不然,老太太也断不会这么急匆匆的行事了。”

  刘嬷嬷还是有些不信,“可七爷是何许人啊,当年奴婢虽是和他接触不多,可也知道,他不是会在意这些黄白之物的人。”

  “你是说他视金钱如粪土么?几千几万两或许是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嬷嬷别忘了,这是白家,扬州白家!这一半的家产,那可真不是小数目啊!”

  想着当年太太第一次查看白家家底,那堆满金银的库房还有写满田庄和商铺的账册,刘嬷嬷有些恍惚,半响,才道:“难怪当年老太太不惜折了大夫人,也要逼走七爷,只是这么做,手段也太毒辣了些。”

  柳氏冷笑,“我那姑母当年做的毒辣事难道还少了么?不然你真以为现今府里会如此清净,老太爷当年也算人中龙凤、天子宠臣,她又无生育,府里现今却只留下个成日在佛堂吃斋念佛的谢奶奶,这是何等的手段啊!”

  刘嬷嬷已是肃了面容,“难怪当年老太太选了太太,姨奶奶为此哭了好些天。”

  回忆起往事,柳氏也是长叹一声,“是啊,我娘是不舍得我来趟这趟浑水的,可是作为女子,哪里还能有自己的选择,当年不要说是老爷这样有财有貌的鳏夫,就算是个养戏子的浪荡子弟,我也是只有嫁了。”

  见柳氏有些郁郁,刘嬷嬷忙安慰道:“终归老爷是太太的良人,又待太太极好,这些年太太要什么,但凡老爷能做主的,都给了太太,就是老爷身边的人,这些年也就一个乔姨娘。”

  “良人?”柳氏苦笑,“嬷嬷就别在说些自欺欺人的话了,别人不知,你我心里都清楚。这些年,只怕他心里,还是放不下。”

  刘嬷嬷叹了口气,“太太何苦较真儿呢,这世间男女本就如此,别说老爷待夫人还算好,就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夫妻,相敬如宾的也不在少数。太太别忘了,这些年京城的姨奶奶,多亏了老爷照拂,不然太太这些年给送去的东西,还不被柳家那些吃肉不吐骨头的吃干抹净了。

  想着京中的母亲,柳氏这才点点头,“老爷,是个念旧的。”

  “可不是,连乔姨娘一个绣娘出生的贱婢老爷都待她极好,所以太太只需放宽心……”似乎察觉了什么,刘嬷嬷一下子打住了。

  “嬷嬷不必忌讳,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我这肚子……”嘴上无所谓,可却也语带唏嘘,“这都五年了,一点动静儿也没有。”

  自从五年前小产了一回,这些年却是再也没有怀上。

  刘嬷嬷忙安慰道:“太太还年轻,只要身子还在,不愁没有子嗣,这不乔姨娘不也是没有嘛,如今要愁的是会是老太太,太太可别动气。”

  “是啊,眼看着老二家的扬哥儿也都六岁了,我们这一房……难道真的应了那话?咱们白家养不出男孩儿?不然为何我没有,乔姨娘没有,连住在这里的老三家也没有,难道真的要像老二一般,离了这扬州,重新辟个住处?”

  “太太别乱想,那都是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老太爷那是治病救人,难道这还有错?子嗣这种事是急不来的。”

  柳氏叹了一声,终究是多想也无用,这才振作了起来,“对了,适才老太太说了,那丫头只怕晚些时候就到了,她虽是没说什么,可这个家如今还是我在主持。你等会儿抽空去看一看,那丫头回来时住在哪里比较合适。”

  “住哪儿?”刘嬷嬷低头沉吟,却是突然抬起了头,“太太何不就让大小姐住在身边?”

  “你是说住在绿柳苑?”柳氏有些不解。

  “是啊。”刘嬷嬷点头,“太太适才不是说,大小姐回来是老太太为拿捏七老爷所准备的一步棋,既然大小姐对老太太有用,太太何不就就把这颗棋子捏在自己手里?”

  “可薇姐儿那边……”柳氏还有些犹豫。

  “太太是担心引起小姐不满?放心吧,只要和小姐说,是因为她这个从山里来什么都不懂的姐姐不识规矩,太太要亲自教导她,小姐自然会同意的。”

  想当初让乔姨娘的芷姐儿过来立规矩的时候,可是哭了好些天,薇姐儿看得是既心惊胆战又心中窃喜的样子,柳氏一下就明白了刘嬷嬷的意图。

  “那就这么定了,待会儿记得你亲自过去说。”

  刘嬷嬷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