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悲风 第二十九章 初露头角
作者:陌上楚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陈远引荐李爽去拜见了张辅,张辅时任右副将军职。见面前,李爽还以为这新城侯必为一须发花白的老者,因为他感觉,能拜侯拜将军,年龄必是非常老的。但是待见到张辅时,他却大吃一惊,因为张副将军其实还非常年轻,他长着一张白皙而刚毅的脸,有一双勇猛英锐似鹰的眼睛,眸子很深,瞳孔略带棕色,面色和蔼,李爽见面前的心中的不安方渐渐消退。

  张辅端坐于位上,和颜悦色的问道:“李爽,听说你曾经考中过秀才?”

  李爽恭恭敬敬地回应道:“回将军,小人于14岁考中秀才。”

  “噢?那为什么不继续走科举之路?怎的想起要参军呢?”张辅追问道。

  李爽犹豫了一下,道,“家中发生变故,家母、家父与家兄先后去世,所以,小人也就无心再继续功名。”

  “原来如此,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从事哪一行,只要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总可以做出点成绩来的。”

  李爽忙道:“是的,小人谨记将军教诲。”

  “听说你会些拳脚?”

  李爽忙谦道:“家父与师傅曾经传了些功夫给小人,不过小人学得不好,只会些花拳绣腿。”

  张辅见李爽谦虚,心下很是满意,点了点头,忽然话锋一转道:“相信如今我大明征伐安南一事,你多少耳闻些内幕。决定战争成败的不是单一因素,就眼前的战争来说,你以为我大明胜算有几成?“

  李爽答曰:“大明乃正义之师,小人深信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辅笑曰:“好!有自信!有眼光!但是打胜仗要求的不仅是信心,还要有谋略、懂计策,你看眼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使我们能尽快打赢这场仗?”

  这个问题,李爽在见张辅前就认真思考过,他自幼饱读读书,《三国志》、《史记》、《资治通鉴》等无一不读得滚瓜烂熟,行军打仗个中技巧,他多少也明白一些。于是,他略一沉吟道:“攻城者,攻心为上,如今胡氏政权是篡位而立,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他残忍诛杀前朝皇族旧臣,早已激起民愤,今日我们讨伐,也是他们斩大明使者在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在安南百姓中大力宣扬胡氏政权的阴狠、不合法一面,宣扬我们的正义一面,如此方可得安南民心,这对于我们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极为有利的。”

  张辅拊掌大笑曰:“真正后生可畏呀!说得好!可是如何获取安南民心?你有何良策?”

  李爽说:“将军,安南河流众多,我们可以把胡一元父子的二十条罪状写成榜文,刻于木牌、竹牌上,顺着河流漂浮而下,民众取饮水或者洗淘时,自然会看到这些榜文,待战争开始时,胡氏政权就会民心尽失,我们再以军队征伐,相信胡氏政权到时一定不堪一击的。”

  “好!好办法!”张辅兴奋地站了起来,“真是一条好计策呀!李爽,你从今日起就在我帐下,随我出征,同时跟随兵部尚书刘俊负责些军务工作,你看如何?”

  “感谢将军栽培,门下定会努力学习。”李爽感激地说。

  毕竟未曾上过战场,李爽对于上战场,多少还有些胆怯,私下,他向陈远请教道:“陈兄,我从不曾上过战场,若是上了战场,会不会凶多吉少?”

  陈远笑道:“不会,李兄你肯定与人交手过、有际打斗经验吧?”

  李爽点点头。

  “那就是了,战场上的士兵其实身手并不怎么好,只有那些大将,身手才会了不得。你应付那些士兵,应该是绰绰有余,只要你胆大心细,镇定从容,眼观八路,耳听八方,眼明手快,没有人能伤到你。到时候如果你能在战场上立了功,说不定还能得到将军的封赏呢。”

  李爽笑道:“呵呵,封赏倒没想过,只是既然上了战场,怎么着也不能丢我大明王朝的脸吧,总要为国扬威。”

  “那是的,我这样的人是上不了战场了,我看好兄弟你。”

  10月,军队行至龙州时,不幸的是,年仅37岁的年富力强的征夷将军朱能在军中患急疾去世,年仅31岁的张辅临危受命,掌征夷将军印,取代朱能统领部众,从凭祥进军,越过坡垒关,继续进发。

  张辅听从李爽计策,令人做了大量木牌和竹牌,用汉文和安南文两种文字刻于其上,历数黎季犛篡位及杀害原国王家族罪过,顺流放下,安南军民见到榜文后,果然人心离散。

  明军兵分两路,京畿兵、荆、湖、闽、浙、广西兵由张辅率领,出广西凭祥;另一路明军由蜀兵、建昌、云南、贵州兵组成,在沐晟率领下出云南蒙自,两路明军斩关而进,勇往直前。

  张辅带领军队,一路向前,一路看到不少安南百姓,张辅治军严厉,属下秋毫不犯,军队与百姓互不侵扰,有的百姓甚至送来吃的用的来欢迎明军,军队继续向前,过隘留、鸡陵,进至芹站,芹站乃凶险之地,四面环山,道路狭窄陡峭,乃兵家设伏好地。3月份时,都督黄中率五千名士卒护送原国王之孙陈添平回安南时,即遭安南伏兵偷袭,导致陈添平被掳杀,大理寺卿薛品自缢而死。

  张辅估计安南胡氏父子可能故伎重演,再次在此地设伏,因此早做好了准备。当天天色阴沉,张辅亲自率全副武装的士兵冲锋在前,另派两队人马分别从左右两座山背后攀援而上,居高临下作为策应。

  胡氏父子果然设了埋伏,张辅率军才冲了五十米不到,就听见杀声四起,鼓噪之声,震动山谷,接着就见伏兵四出,张辅一边向前厮杀,一边向前冲。

  李爽紧紧跟在张辅后面,因李爽献利用水流涣散安安南民心计很有效,对李爽很是满意,只不知李爽的实际征战经验如何,便吩咐陈远和李爽二人跟随自己左右,也是有意考察李爽之意。此时,张辅边骑着战马往前冲,边大声吆喝身边人,拼命往前冲。来此山谷前,张辅就叮嘱过大家,在这个山谷里,不要只顾杀敌,关键是要向前冲,尽快通过这段山谷。

  张辅在战场上厮杀惯了的,他左冲右突,一路挥砍,沿路的安南兵皆招架不住。不过此时,张辅自己所带明军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当时,他们正在下一个山坡,张辅所骑战马大概冲得过快,加上坡度过大,战马一下子跌向前去。在地上翻了个跟头,最后躺倒在地,而张辅则被抛出很远,一下子被摔晕在地。安南人见着主将之服的张辅倒下,一声哄叫,冲上前来,十几把大刀同时砍向张辅。

  情况变得异常危急,李爽这是第一次真正上战场杀敌,心里本来还残存着一些恐惧,此时见主帅张辅被摔倒,一股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催促着他双腿一夹,飞马上前,几刀砍倒了几个已经涌到张辅面前的安南兵。这把军刀还是张辅几天前送他的,好在有这把崭新而锋利的军刀,若是用他那把过于精巧的梅花刀来杀敌,那今天肯定是完了。安南兵见李爽来势凶猛,后面几个人一下子被镇住了,不敢上前来。李爽见几人退后,飞身下马,以极快速度将张辅从地上抱起,放到自己的马上。张辅身躯高大,整个身体异常沉重,李爽的力量虽然不小,抱他上马感觉也异常吃力。李爽将张辅在马上放好,不敢耽搁,立即打马向前,想尽快通过山谷。忽然,李爽感觉一条长矛从斜刺里刺来,李爽拼命打马,无奈马可能负重过多,压根就跑不快,李爽只好拿自己的大刀去挡,不想那安南兵力气也极大,李爽只是把他的长矛挡得斜了一下。李爽只感觉到一阵尖锐的疼痛,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被刺中了。李爽知道,此刻若是他不采取动作,等待他的马上就死亡。他用手使劲攥住刺入自己身体内的长矛,咬住牙齿,一用力就拔了出来,长矛还被对方握着,李爽见此情景,强忍着腰上的伤痛,将长矛往自己身侧使劲一拉,那安南兵就从马上跌了下来,李爽举起自己的大刀,刀起头落,那安南兵的身体钝钝地倒在了地上。这时,周围的大明军士也涌了上来,把李爽围在中间。两个士兵已经把张辅从李爽马上抱开,保护起来。

  陈远策马立于李爽右侧,他的旁边是一位举起军旗的大明士兵。陈远看着李爽从腰部到下身已经被鲜血浸透的身体,担心地问:“李兄弟,你怎么样?还能撑得下去吗?”李爽此时才感觉腰部异常疼痛,他看着如潮水般涌过来的安南兵,又看看他旁边的军旗,对陈远说:“陈兄,你护着这位扛旗的弟兄赶紧飞奔过这条谷,待通过后,就大喝造势,让安南人误以为咱们明军全部通过了,如此方可解眼下之危。”陈远点了点头,与那扛旗士兵向前飞奔而去。二人一路还算顺利,待奔到山谷口,扛旗士兵摇旗呐喊起来:“大明军士顺利通过,山谷已被我等占领……”此时,两边山上的明军也一边呐喊着一边冲将下来,后方的李爽又令身边的明军造势大叫:“安南败了,胡氏父子首领已被我等取下。”安南士兵一时自乱了阵脚,明军三队人马再一阵厮杀,战争不到二个时辰就宣告结束,战场上躺满了安南士兵的尸体,明军此战也伤亡了三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