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悲风 第三十九章 丘福自大
作者:陌上楚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雅若苦笑一声道:“行了,阿哈,你连自己的事都搞不定,还说替我作主?你先把这韵儿姑娘的事处理好,再来说我吧。”雅若端起太师面前的奶茶,一口气喝了个干净,紧盯了太师的眼睛一会儿,忽然问道,“对呀,阿哈,你是怎么发现这个韵儿的?我看她是江南人氏,只有江南才会长出这么水灵的女人来。”

  太师摇了摇头,“这就可就错了,告诉你,她是云南人。”

  “云南人?”雅若睁大了眼睛,“我长期生活在云南,我也没怎么见过有这么可人的女子啊,你在云南什么地方发现了她?”

  “不是我发现了她,我也没有去云南,是咱们在云南的人送过来的。”

  “你是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残部?”雅若一双湖水蓝的眼睛盯着太师。

  “是呀。”

  郭骥的眼睛动了一下。

  雅若还待继续问下去,只听得太师“哈哈”一笑打断了她,“郭大人,不好意思,舍妹自幼被我娇惯坏了,刚才一直在应付她,冷落了大人。”

  郭骥忙说,“太师,没有关系。”

  太师看着郭骥,笑了笑说:“早闻郭大人自幼饱读诗书,聪明睿智,相信郭大人也知道,如今的皇帝朱棣弑侄上位,残杀无辜,在中原制造了几起轰动朝野的千古冤案,这样的皇帝,连方孝孺、景清、练子宁、卓敬等大臣都要反对,难道你还要拥戴下去?”

  郭骥沉默不语,心里却如明镜一般,心说,大明再怎么内讧,那也是家事,而鞑靼却不一样了,若是联合了鞑靼而反对朱棣,与方孝孺等以九族之死反抗朱棣又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仅是诛九族的事,而是被万千代人戳脊梁骨的事。

  想了想,郭骥说:“太师,大明与北蒙这一战,已成定局吗?”

  太师点了点头,“没错,我大蒙本为中原霸主,如今被那乞丐小儿朱元璋造了反,强抢了江山,眼下我大元日益强盛,兵强马壮,我北蒙这一战必定一举消灭朱棣小儿,你可愿与我们同仇敌忾?待诛灭朱棣,大人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不愁矣。”

  郭骥想了想,说道:“多谢大师的美意,我已经多次表示过,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背叛大明的。”

  “噢,是吗?”阿岱可汗太师突然阴森森的一笑,“郭骥,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一直在旁边冷眼旁观的雅若也开口了,“郭老爷,你何必呢?你以为你现在回去,就能保得全家齐全,保得你自己的性命和官位吗?你可知,当年大汉时的李陵在匈奴,初时并未投降匈奴,并未为匈奴练兵,但是汉武帝误听讹传,夷灭李陵三族,这才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归降匈奴,今日我们即使放你归大明,你以为你就能全身么?”

  郭骥“哈哈”一笑,“大丈夫,顶天立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行我路,上天如何待我是上天的事了。”

  太师使了一个眼色,两个守卫过来,夹起郭骥的胳膊走了出去。

  明元开战,郭骥自己是不敢抱生的希望的,阿鲁台随时可以把他杀掉。但是他想起了那天在草原上遇到的汉族女子,一旦开战,这对她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于是,郭骥决定务必找机会告诉那汉族女子这一重要消息,让她寻机逃走。此后的几天,郭骥都耐心地在上次遇到詹韵儿的草地上不经意地等待,第三天,终于等到了她。她看起来更瘦弱了,面色也更加苍白、忧郁。

  她也注意到了她,趁着侍女不注意,他向她走过去。待走到旁边时,他悄悄地说:“姑娘,你耐心等待,不久蒙明会开战,到时你瞅准时机,悄悄跑到大明军队,也许会有逃跑的机会,不过,最近你还是千万不要得罪太师一帮人,要努力争得他们的信任,如此方有机会逃脱。”

  韵儿感激地点了点头:“大人,我们一起逃跑吧。”

  郭骥苦笑着摇了摇头:“呵呵,姑娘,你好自为之吧,老夫是没有几天好活了,你今后也不要来找我,我是不久于人世的人了。”

  韵儿“啊”了一声尖叫起来,又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郭骥摆了摆手:“姑娘,走吧,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否则对你不好。”

  韵儿看了看远方,默默地走开了。

  几天后,永乐皇帝早朝之际,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北蒙使者有东西送到,永乐皇帝问道:“使者在哪里?”

  侍卫道:“使者把东西送到,就走了。”

  永乐奇道:“噢,有这待事?打开包袱,看看是什么东西。”

  包袱打开了,众大臣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一颗人头赫然立于包袱里,一个大臣叫起来:“郭骥!这不是郭骥郭大人么?”

  “是啊!”

  “是啊,是郭大人!”

  “好惨呐!”

  ……

  众大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这时,只见永乐帝一拍龙椅,喝道:“大胆阿鲁台,竟敢斩我大明使者,马上出征北蒙!”

  永乐七年八月,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由应天府出发,往鞑靼方向进发。这支由淇国公、太子太师丘福率领的10万大军,直奔阿鲁台和和本雅失里而去。作为武略将军的李爽,也行进在这支队伍里,对于行军打仗,他早已极为熟悉,所以这次出征北蒙,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征讨安南时的恐惧。

  九月,朱棣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担任总兵官,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武略将军李爽为左、右参将,率十万骑兵出塞。

  丘福本为燕王府家臣,为人朴实憨厚,作战英勇,敢战敢冲,靖难之役中,曾与朱能、张玉一同夺得北平九门,在夹河、沧州、灵璧等战争中,皆担任军中的前锋,冲锋陷阵,为朱棣夺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丘福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这也是深为朱棣所忧虑的,无奈朝中无他将可用,只能令丘福担此重任了。

  故出征前,朱棣一再叮嘱丘福:“行军打仗,一定要慎重,鞑靼地域广阔,自开平往北,你可能就见不到什么敌人。但是你要在思想上时刻做好应对敌人的准备,根据情况而前进,看问题千万不能片面。希望你第一战便能告捷,下面的战斗才会更加顺利。我在这里等着你的捷报传来!”

  丘福出塞后,先是率领一支千余人的部队,先行军至河南胪朐,此时,又接到朱棣至应天府发来的诏书,朱棣再次叮嘱丘福,千万不能轻敌,如果有人告诉他说敌军很容易击破,切勿相信。

  沿途陆陆续续遇到一些北蒙散兵,不费吹灰之力即歼灭之,接着便开始渡河。度过河没多久,就俘获一个鞑靼兵士,兵士将鞑靼士兵押到丘福眼前来。

  那兵士普通一声跪下,磕头如捣蒜蒜,一边磕头一边乞求道:“老爷饶命,老爷饶命!”

  丘福扫了那鞑靼士兵一眼,看他那装扮,不像是一个普通兵士,应该是一个头目,乃厉声喝问:“你可是本雅失里属下?”

  那兵士张开大嘴,一副惶恐表情,用不是很流畅的汉语说道:“是,大,老爷,小人正是本,本雅失里属下,官居尚书一职,老爷饶,饶命啊,小人一定,定,知无不言,知无,无,不,不言啊!”

  丘福洋洋得意地“哈哈”一笑,“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不要害怕,来人呐,给他拿一壶酒喝。”

  立刻有士兵拿了一壶酒过来,递到鞑靼尚书手上。鞑靼尚书举起酒壶“咕嘟咕嘟”,一口气把酒壶喝了个底朝天,这才说话稍稍顺畅起来,“回,回老爷,北蒙听闻大明派大军来,都吓,吓坏了,惊慌失措地向北走,距离这里大概有,有三十里的样子。”

  李爽站在丘福左面,看眼前自称尚书之人说话时,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那一双细长的小眼睛时而心虚地眨动一下,觉得此人大有问题,正要开口说话,却听得丘福大喝一声道:“兄弟们,我们快马加鞭,追上本雅失里,一举歼灭之!”说完对天狂笑。

  李爽终于忍不住了,上前一步,道:“将军,我们只有一千多人,听这鞑靼兵士一言就冒然前行,是不是危险了些?要不要再派人前去探测,等到后面的大军齐集后再一起前进?”

  左副将军火真也劝道:“是啊,将军,这样或许有失冒失啊。”

  左参将王忠也进言曰:“将军,属下也认为,待大军齐集后再前进比较保险。我们还是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