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粒金丹 十二章 金童玉女贬凡尘
作者:无为天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于是又命那四大天君与三星五老共议,该着那个星宿下凡转生於高门为子女。金星奏道:“东斗、黑虎两星宿俱该落凡。”

  玉帝道:“就着黑虎率众列宿分投於大宋文武忠义之家为子,扶佐高廷赞子女共保大宋江山。东斗转在高门为嗣。只是他这一女,可命何仙下界方好?”斗牛宫的司宣大使带领王母坐前金童玉女,进殿拜倒,

  几人连忙俯伏瑶阶呼玉帝:“小臣有本奏天庭。王母蓬莱去赴宴,吩咐下玉女金童看守宫。不料二人贪顽耍,他把那云冠衣带尽相更。金童敷粉妆玉女,玉女冠带扮金童。二人对镜正嬉笑,王母回宫看的正清楚。更换不及齐有罪,王母说一动顽心是凡念生。命臣带来见圣驾,按因定果请施行。”

  玉帝闻奏微微笑,沉思一回叫长庚:“你看这金童妆束似花朵,俨然一个女花容。正思量高门之女无人转,恰遇着金玉思凡机会逢。就命他二人倒转为夫妇,齐下凡间走一程。历尽红尘颠沛苦,方许他超凡入圣转天宫。准折这段风流罪,消磨欲念戒凡情。”金星闻谕将恩谢,昊天上帝君细想一下,又把纯阳子叫一声。

  玉皇叫曰:“纯阳子过来,你可把二人带至凡间,金童转在高廷赞高家为女,玉女转在其他的忠孝之家为男,让玉女与金童配为夫妇,警教他们一番,切记!不可深泄天机。”

  玉女、金童含泪叩首,玉帝说:“尔等休得含冤怨,只因你自造姻缘,下凡之时,须作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万不可失本来面目,你们好等下凡间,他日将功赎过赴天庭。”当下吕仙领了金旨,带着恋恋不舍的金童、玉女,回至终南山朝元洞。

  话说天上一日,就是人间一年。这一年杨夫人已经三十三岁,不知为何忽然间怀了六甲。高公越发感念吕祖灵应,终日焚香叩拜不敢懒惰。这一日就到了八月十三,全府上下正预备庆贺中秋佳节之际,夫人十月已满,马上就要临盆生子。

  此时素娘同稳婆一直守在上房,高公独自坐在兰室。看看天交初鼓,仍不见报喜,心中甚是挂念,取过一本书来看了一回,只觉神思困倦,于是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睡得正迷迷糊糊地时候,只听得外边似有人似在耳边呼唤,镇国王高廷赞站起翻身至院中。但只见面前有位门客,背后跟随一幼童。

  一顶道冠头上戴,松黄袍上彩云生。腰系丝绦垂两穗,大红云鞋足下登。眉稀目朗髯三绺,行云流水带仙风。背后别挂松纹剑,眼望高公带笑容。

  那道人看着眼前的镇国公高廷赞说道:“贵人终朝忧后嗣,难为你祖孙三世立奇功。得此失彼休含怨,因果分明莫当轻。后路崎岖耐着性儿过,福因善造祸恶生。但凭忠孝为根本,莫因不测乱其衷。善果勤修须努力,志可回天无不行。”

  转身一指说“你看”,那小童一闪影无踪。半空中飞下青鸾鸟,啼声宛转似箫鸣。看那道人手一指,青鸾飞入后堂中。

  镇国王惊喜相交才要问,只听的耳畔低低呼唤声。说是:“千岁醒来,夫人分娩了!”高公睁开二目,疑惑的向那人看去。

  只见素娘笑容可掬,站在面前说:“老爷大喜!夫人方才添了一位小姐。”高公听见得了个女儿,虽然不比生儿,一则母女平安,二则方才那梦奇异,料不是个凡女,心中到也十分欢喜。于是就呼唤侍女取水净手,在天地、吕祖、祖先处焚香叩拜已毕,然后走进上房。

  见到自己的夫人锦被包裹全身,倚枕而卧,高老爷坐在一傍,关心的问:“夫人身上可好?”

  夫人有气无力的说道:“官人,方才服了参汤,甚觉精爽。”

  高公提醒道:“产后之人甚虚,必须仔细调养,千万不可疏忽。”

  夫人一脸惭愧的说道:“老爷终日盼子,不料生个女儿,甚不满妾意。”

  高公道:“夫人是何言也?我高某三十多岁方见这点亲生,虽是女儿,也是神天见怜,祖宗默佑。我正喜之不尽,夫人何故出此世俗之论?再者,夫人既见过头胎,必有连喜之望,切不可以男女介意。”

  夫人闻言,笑了一笑,说:“此女竟有些奇异,落草时房中人闻得一阵清香,洗浴之时,没有想到她一足蹬去,几乎将金盆蹬翻,稳婆连声称异,说就是她洗过婴儿无数,从未见有这大的膂力婴儿,看来这个女子生的定不凡。”

  高公笑道:“将门之女,自然无有软弱的了。我方才得了一梦,亦有来因,此女一定不凡。”

  夫人问道:“不知何梦?”高公遂把梦由说了一遍。

  夫人沉思一回,说:“那道人的一番言语,定大有寓意,明地里是指教咱们不可为善不终,努力前进,自有好报。青鸾宗瑞,此女长成必有过人之才,但不知福寿如何。”

  高公道:“养儿女者譬如栽培花木,全仗作父母者阴功教化,使他良材成器。往往见人家幼年子女,面貌端好,性质聪明,将来可望成材,不意大来变成下流之辈。

  此病皆由作父母者不善教化,致使良材化为废物,美玉变成顽石,甚觉可惜。咱们这个女儿,切不可娇纵。因她梦鸾而生,就取‘梦鸾’二字为名,记她来踪不凡,如何?”

  夫人道:“千岁之言最是。”

  素娘说:“说了这一回话儿,老爷还不曾看看小姐呢!待妾身执灯,请千岁看看,这模样儿真似花朵一般。”高公点头站起,走向床前,望红绫暖被围中一看,但见那小女儿:

  明珠方吐艳,兰苗始萌芽。双腮莲润雨,娇面玉无瑕。又见他眼含秋水三川秀,眉似初春嫩柳芽。鼻梁儿高耸耳轮厚,天庭饱满地格圆。点点樱唇如带笑,葱葱绿鬓好栖鸦。眼睛儿不住的把灯光看,活托一个玉娃娃。

  高公越看心越爱,口中不言心内夸:此女好个周全貌,似一朵带露含苞未放花。若还长到成人候,定把群芳独自压。就只怕,红颜太盛多薄命,诸般占尽有驳杂。但愿你憨憨的性儿休伶俐,到大来出落点儿怕什么。自古庸人有厚福,从来好物早遭塌。而今见面望你成半子,千万莫玷你爹妈。这正是:生儿方晓双亲意,人世间为人子者细详察。

  镇国王自言自语,只听得玉漏已轻滴四下,素娘说:“天气不早了,千岁也该安寝,夫人也该歇息,劳乏着不是顽的。”

  高国公道:“言之有理。”素娘吩咐丫鬟薰香放幔。待夫人安寝,高国公高廷赞回至兰室。至次日一早,起身上朝。

  素娘命人往宁波无佞府中报喜,然后吩咐总管派人往亲友家分送喜子。何为喜子呢?原来那大宋时风俗:大凡生子女之家,都煮熟鸡子,用五色绘染,男单女双,分送亲友,谓之通喜。那接礼之家,见鸡子双单,使知是璋瓦之喜。

  当下杨府老太君闻报大喜,于是一同顺天侯的夫人李氏坐轿至镇国府看望道喜。

  素娘接进后堂,老太君见女儿平安,外孙女儿生的俊秀,十分欢喜。稳婆同侍儿、仆妇、丫鬟都与老太君、李夫人叩喜,杨府的仆妇也与杨夫人、素娘叩喜,彼此放赏。

  正坐吃茶,人禀千岁下朝。黎素向前迎接先禀话,镇国王点头走进上房中。太君婆媳忙离坐,高公拜见礼谦恭。

  婆媳二人齐道喜,老爷含笑说彼此同。太君、大家齐归坐,丫鬟后又献茶羹。太君说:“听得姑爷得异梦,这孩子将来定不凡。”

  高公说:“只因梦兆多祥瑞,所以就用梦鸾名。”

  太君说:“大来叫他读书史,刺凤描鸾学女工。”

  高公说:“啼音清朗有膂力,骨格坚壮似男童。”

  太君说:“等我教他习武艺,作一个文武全材女俊英。”

  高公含笑说:“遵命,等候成人送府中。”大家欢喜正说笑,只见仆人禀事情。

  那仆人跪下说:“众位老爷家来送礼,名帖喜酒共花红。留与不留请爷示,张先生等候书帖好奉行。”高公闻听忙站起,迈步翻身上大厅。

  高廷赞高老爷走至前堂归坐,总管将名帖呈上,高公从头观看,列公,你们也知道,那高老爷位居王爵,为天子重臣,合朝文武,无不敬重,君子固是如兰投蕙,小人也不免曲意附合,所以汴梁城中的文武官员,到有十之九来送贺礼。

  怎奈高国公高廷赞生性孤高谨慎,今日接帖受礼,自然要细细检点,至亲好友、人品端方者留下礼物,那些不足与交者一概不收。

  并且吩咐那傅总管:“叫张慕宾收礼之家写谢帖,不收者写辞帖,抬礼人每人赏钱一贯,押礼管家赏五钱银子。外写我与夫人的名帖,照数命人请众位老爷、夫人明晨吃面。”傅总管答应,转身退去。

  不多一时,只见那傅总管手拿一个名帖,向前打千儿回话:“禀千岁,菊花街寇老爷那里,小人命人去请,那里打发管家送回请帖,拿辞帖来,说道他家老爷说多多上复老爷,明日有事,不能领席,容日再来贺喜。”

  高国公看了一看辞帖说:“既然俦仙他不来,使我败兴。你可知道他家有何事体?”

  总管说:“小人问他管家,他说昨夜他的夫人添了一位公子,也是明日三朝,所以寇老爷不能来此贺喜。”

  高国公大喜道:“原来如此,就该速速去送贺礼才是,怎么今早不来送喜子?”

  总管说:“寇老爷为人,老爷还不知道?是最不好事的。就是方才这话,他管家还再三嘱咐小人,不叫告诉千岁知道。”

  高国公道:“既已知晓,必须急去送礼,明日等席散后,我亲自与他贺喜去便了。”当下总管领命,即派人往寇府去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