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粒金丹 十三章 金童玉女结姻缘
作者:无为天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要说这位寇老爷不得不提,他乃在杭州府仁和县居住,世代书香。祖是兵部员外;父是进士出身,初授锦江县宰,历任太守。夫妻去世,撂下这位寇老爷,那时年方二八。

  这位寇老爷自幼生来聪明颖悟,志大才高。他十六岁入泮【泮:古代的学校】,二十一岁中举,二十七岁中了进士。天子爱其少年英俊,授为翰林院兼太子侍读。

  这个寇老爷他不仅为人秉性清高,不喜滥交,好饮能诗。平生最喜李青莲为人,因此取名侣白,字俦仙。夫人海氏荣娘,有一妾槐氏秀娘。老仆许通,妻子王氏。

  后来者寇公自入翰林院后,接了自己的家眷来到京城,住在菊花街,与高公情性相投,十分交好。

  那高国公虽是个武将,满腹经纶,二人遇有闲暇,彼此相访,会在一处,谈忠讲孝,句句投机,竟成了异姓手足。还有一个香河县的进士姓赵名梁栋,为人正直慷慨,也与高、寇二人交好。赵进士候选在京,手内寒素,都亏了高公义助。

  闲言少叙,再说高国公将次日之事都吩咐了总管,这才回至后堂,与隆太君闲叙。不多时,用了午膳,坐至天晚,杨府打轿来接,高公与杨夫人再三款留。

  太君向李夫人说:“我且住下你们家,明日你与石汉早来,晚上咱们一同再去。”

  李氏夫人答应一声:“媳妇遵命。”

  镇国王吩咐外边先备轿。手下丫鬟应一声。转身出去忙吩咐,不多时轿至中门候起身。李夫人告辞深万福,高公还礼就打躬。

  杨夫人带笑呼嫂嫂:“嫂子,妹妹我有一言希望你能够答应我。我府中这里内外都是素娘人一个,难照应许多千金与诰封。奉屈大驾须早降,斗胆相求作代东。”

  李夫人点头说:“遵命,只怕我粗钝愚拙误事情。”

  杨夫人带笑说:“何苦,能者多劳勿谦恭。”

  李夫人说:“既承不弃明早至,暂且失陪要起行。”

  太君说:“快些去罢看明瞧我,那些个奶母丫头们都跟了去。”李夫人笑应忙移步,素娘相送至中庭。杨府的仆妇忙伏侍,一齐上轿去如风。说话之间天色晚,画烛高烧点上灯。

  一宿晚景无可表,丑末寅初天又明。执事家丁忙安设,擦抹台椅设绣屏。清扫庭堂都洁净,滴水檐前拴宫灯。璎络垂珠悬古画,结彩悬花挂大红。戏台搭在天井内,又来了梨园子弟与歌童。女乐后边齐伺候,头门外细打轻吹众乐工。纷纷车马如流水,来了贺喜的众亲朋。

  堂客后边接堂客,高国公高廷赞前面赐候着诸公。锣鼓齐响开大戏,唱的是张仙送子喜相逢。后堂中凤冠霞佩飞五彩,前庭上乌纱乱展衬簪缨。水陆毕陈珍错列,三歌五献甚丰盈。

  高国公席前频劝酒,宾主交欢喜正浓。只见总管忙来报,双膝跪倒在尘中。“禀千岁:今有侍卫宁太监到来,请爷接旨。”

  高国公闻言,不敢怠慢,急命住了锣鼓,大堂正中摆设香案,众官肃立两边,高国公出府,把天使迎进大庭。宁太监居中站立,说道:“咱家奉皇爷之命,口传圣旨,镇国王高廷赞跪听宣读!”

  镇国王高廷赞连忙拜倒,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臣高廷赞参圣驾!”

  侍卫宁太监曰:“朕闻自古君臣,一体相依,乐庆无殊。今朕闻卿获门楣之喜,将萌兆熊之瑞,朕不胜欢悦。今赐卿的女儿珍珠索一围、暖玉香圆一枝。金销连环,取其绵长勿替;玉圆双固,取其洁白团圆。此二物乃日本国所贡。珠能夜光,玉能香暖,卿其珍之。外赐玉酒百瓶,代卿以宴嘉宾。”

  高国公俯伏谢恩平身,与宁太监叙礼道:“不知天子派使者降临鄙府,有失迎迓,请多多得罪!”

  侍卫宁太监道:“老大人恭喜,咱家仓卒捧旨而来,未曾备得贺礼,容日再补。”高公连说不敢,众官也都过来,彼此见礼。

  高国公道:“屈尊老太监少坐,容高某准备一番,喝些酒,再回奏。”

  侍卫宁太监道:“不了,镇国王,咱家还要回朝缴旨,不敢多停,另日补礼,过来再扰喜酒。”说着就告辞离开了。

  高国公一看这个宁太监离开了,举手道:“诸位年兄且请入席,小弟就此入朝谢恩。”

  然后对着顺天侯道:“尊舅且为小弟代劳,多敬诸兄几杯。”当下遂同宁佐出府。

  不多时高廷赞谢恩回来后,命将玉酒三十瓶送入后堂款待堂客,馀者打开,大家欢饮。

  梨园打动锣鼓,开了大戏,名为《女中魁》,乃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正本。唱完歇了中台,众歌童怀抱丝弦,席前弹唱。撤下残宴端上插花喜面,然后百果攒碟。众亲友放赏已毕,就要告辞。高公那里肯放,苦苦留住,又饮了数巡,方才散去。

  高公记挂着要去到寇府的去贺喜,遂将诸事都吩咐了傅总管,坐轿往翰林府而来。

  镇国王忙里偷闲来看友,都只为金兰义重情更深。执事鸣锣前引路,大轿八抬快似云。不多一时至寇府,早有人报与蟾宫折桂人。那时喜了清高客,亲自迎接出府门。高国公下轿朝前走,相逢彼此面含春。忘形友遇忘形友,全无客套与虚文。携手同把书房进,分宾坐下就谈心。

  高国公开口说:“恭喜,书香有继产麒麟。”

  寇公说:“幸与兄长同遇喜,门楣兆瑞获千金。”

  高国公说:“添个小女何足贺,喜如我弟喜兴真。”

  寇公说:“先花后子今预庆,将来玉树定成林。与兄多日未相会,今朝又遇喜双临。小弟亲酿菊花酒,开坛正值桂花馨。与兄放量同欢饮,吃一个大醉方休才爽神。”

  高国公拍掌连称妙,“谁要推辞罚一大樽!”寇公就把家童唤,桂花轩内设杯樽。二公一同更衣服,出了书房小院门。来至轩中归了坐,只见禀事家丁跪在尘。

  跟高老爷的家丁向前回话:“轿马人夫还是先去,还是伺候,请千岁的示。”

  高国公道:“俱令先去,初更后不用执事,备马来接。”家丁答应,转身面去。

  这里寇府家僮摆上攒花果碟,无非是乾鲜果品。寇公亲捧一杯与高国公说道:“兄长请尝此酒滋味如何。”高国公接来喝了一口,果然甜美异常,连声夸奖。二人归坐。

  高国公问道:“何处得来的方法,酿得这等佳美?”

  寇公说:“说来甚奇。前月十二日,有个道士在门外来往吆喝百花酿酒奇方,有缘者早来问这种酿酒的方法。兄长你是知道的,小弟就是喜饮酒的的,因此立即唤他进来一问。

  他说不拘什么鲜花,捣碎拌上粳米,装在甌中,注满清泉,坐在釜中,一煮便成佳酒。小弟不信,同他当面一试。他问要用那样花,小弟说此时秋令,不过些时花。

  没想到他却说不然,只要贵人随意要那样鲜花,贫道俱能现取。小弟故意难他,说了个羽口衔红菊花。道人用手望空一招,飞进一只青鸾,衔着红冠背**二朵,放在桌上,腾空而去。

  道人取过红菊,装入瓯中,用手周围披拂数次,瓯如火热,竟成美酒,其色淡红,甘香异常。又叫小弟把**收好,用时多装几瓯,好作三朝喜庆之用。小弟今早依法整治,果成十瓯美酒。

  彼时小弟见他有些意思,问他何以知我目下有喜事。他说金、玉同来,两家见喜。弟又问他那青鸾自何而来,他说自天而来,贫道要送他至金闺绣阁,将来好与令公子作河洲之伴。小弟见他说话含糊,再三请问,他却哈哈大笑,临行时絮絮叨叨,只说十三日子时三刻便见分晓。竟自飘然而去。

  高国公听了惊喜道:“那道人怎生一个面貌?”

  寇公道:“面如美玉,三绺长髯,九梁道巾,松黄鹤氅,背插宝剑,手执棕拂,精神朗朗,仙气飘飘。”

  高国公说:“奇哉,奇哉!如此说来,这道家竟与我梦中所见一般了。又有青鸾,莫非这两个孩子是一路来的不成?小女是子时生,但不知侄儿是什么时辰生?”

  寇公拍手道:“小犬也是子时。请问吾兄,却是何梦?”高国公高廷赞就把自己所梦见的细细说了一遍。

  寇公听罢哈哈大笑,口呼兄长:“若依小弟愚见解,你我的儿女有来因。那道家既然见梦与兄长,小弟斗胆要接亲。欲求淑女归犬子,分兰移蕙耀寒门。兄长若有不愿处,只管明言弟不嗔。”

  高国公大笑说:“贤弟你太客气了,既然贤弟有这番想法,看来贤弟与我有一样的心。那为兄就恭敬不如从命,我这里正自思量有天意,两孩儿日时皆同真罕闻。弟若不弃庸才女,愚兄情愿结朱陈。

  咱们是丈夫作事休烦碎,一言为定重千金。也不用三媒六证添搅扰,也不用行茶过礼弄虚文。交换庚帖与信物,良缘百岁到终身。省多少招摇耳目生嫉妒,省多少小人议论乱纷纷。吉期就把庚帖换,等到那孩儿长大再完婚。”

  寇公闻言忙站起,说道是:“高论明白弟谨遵。”这回书金玉联姻偿宿债,改头换面结良姻。若知此后端底事,下回再看接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