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风云录 第二十六节 加油!黎布里!
作者:故国未远小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团部办公室里,坐着一个上校,五个少校,加上带梁韶君进来的中校团长许诚,小小的房间内挤着七名校官,把梁韶君看得一愣。

  “你是梁韶君?”那个上校笑眯眯地问道。

  “是的,长官。”

  “我是淮防集团军指挥部机要参谋方寅穆。我奉集团军总司令施将军的命令,来给你送信,并且带话回去。”说完,他挥挥手,示意手下都出去。其他几个第七团的少校也识相地起身出门了。

  待人都走光,方寅穆从内侧口袋里掂出一份信,递给梁韶君。信的封面上写着:梁韶君亲启。

  “华生贤侄:

  轻吕已遣专人与我接洽,并具军备之案。淮防倚仗于渠防,而渠防倚仗于炮艇也。淮防炮艇俱已陈旧,不堪大用,我以为此案可行,当尽力促成。轻吕称‘水龙赤头铳’已注册专利,并由贤侄总领炮艇之事,我已令方寅穆作贤侄专门联络人,以备贤侄与我讨论专门事宜。顺询近安。”

  望着施世钧遒劲有力的大字,梁韶君心头一阵狂喜。也就是说,轻吕重工已经和施世钧取得了联系,双方达成了共识:协力促成在淮防发展炮艇的预算案。肖汝成对自己的信任无以复加,竟然把炮艇生意交给自己负责,不过奇怪的是,轻吕方面却没有通知过他这件事。方寅穆见梁韶君看完书信,低声道:“梁中尉,施将军说,与你的联络,需要保密,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今后我们联络,就用这个电话号码。打通电话后,你就和接线员说,接通淮防集团军指挥部宣传科即可。”他递过来一张纸条,写着一串电话号码。梁韶君这才明白过来,施世钧和肖汝成都怕引起外界误会,“军商勾结”可是重罪。一想到这个地位尊崇的上将,竟然为了淮防事业,甘冒这么大的风险,梁韶君内心就油然而生出一种尊敬。

  “方长官,既然是保密,那你们这么大摇大摆地来找我,岂不是很不保密?”梁韶君疑惑道。

  “我已经和你的团长谈过了,这是一次普通的谈话。兵部已经准许淮防集团军在全国的陆军军人里召集优秀的装甲战术人才,以组建淮防集团军第一支装甲部队。这是本次谈话的烟雾弹,当然,如果你想来,我们也是欢迎的。”

  梁韶君心里一下子激动起来。一支装甲部队!

  “这支部队是什么级别的?”

  “唔……一个团吧。这支战车团将由集团军指挥部直辖,兵部已经准备调拨给这支部队42辆战车了。”

  42辆战车!淮防组建这样一直机动力量,肯定是施世钧向兵部提出的。看来,施世钧也受到了自己“弹性防御”观点的影响了。梁韶君几乎是脱口而出:

  “我想去!”

  梁韶君的反应完全出乎方寅穆的意料。他笑道:“梁中尉,这支部队完全是实验性的。你是名校毕业,表现优异。步兵部队的军官,到了退役年限的不在少数,上升空间很大,顺着现在的路,你很快就能一路往上晋升,又何必去这个地方呢?”

  “方长官,因为我热爱战车。我喜欢这样的作战方式。至少相对于步兵来说,我更愿意做一个骑兵。”

  方寅穆看了看这个激动的年轻人,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跟他道别:“我回去以后,会把你登记上去的。好了,我走了。记得与我联络。”

  方寅穆走后,梁韶君内心澎湃了半天,连训练士兵都三心二意起来。在明军步兵操典的基础上,梁韶君又增加了战术协同的内容,并安排高强度的对抗训练,把冯钦烽看傻了:德国回来的高材生,就是有想法!

  如此训练下来三天,整个连都累得不行。望着别的连队士兵轻松的样子,朱雀连的官兵们禁不住抱怨起来,但是他们却不敢违抗这个严厉的梁副连长。民间谚语有“不怕县官就怕现管”之说,正是此时最恰当的描述。在他们的眼里,梁副连长远远比冯钦烽这个正连长威严得多。

  第三天,梁韶君开始抽查朱雀连官兵彼此的熟悉程度,结果让他很满意:只有十来个人被惩罚。被惩罚的人里,累加公里数最多的就是黎布里,梁韶君抽问了他20名战友,他只讲出来2人的名字。因此,他被加罚了90公里负重跑。梁韶君建议他分两周跑完,每天跑五到六公里,黎布里却摇摇头:“俺加把劲,今天就跑完。”

  口气真大!梁韶君看他一副土里土气的样子,问道:“你知道90公里有多长么?”

  黎布里眼睛一瞪:“1000米等于1公里,90公里等于9万米。俺念过中学,怎么会不知道?俺从小每天上下学就得走20多公里的山路,这点路算得了什么了?”

  梁韶君也把眼睛一瞪:“你真能一口气跑完,我就允许你不负重!我跟你一起跑!”

  把队伍丢给冯钦烽继续训练后,梁韶君就带着黎布里去跑步了,他算好绕山一圈是3公里,如此一来90公里就要绕山跑30圈,梁韶君自忖体力极佳,连续跑个十来圈没有问题。十多圈就是30几公里,那可是接近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了!

  身高1米65的黎布里和身高1米8的梁韶君步幅差了不少,但黎布里的脚步频率却很快,看上去更像是竞走与跑步的结合动作。梁韶君本想保存些体力,看黎布里速度比较快,也只好加速跟上。第一圈跑完,梁韶君已经开始刻意调整自己的呼吸,而黎布里一边跑,一边还在东张西望,连呼吸都没有加重的迹象。第二圈,梁韶君还没有突破到长跑的“神游”状态,追得很累。一直到第五圈,黎布里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梁韶君也松了一口气,将步伐调整到最适合保持体力的频率,紧紧跟在黎布里身后。第六圈结束,黎布里喊道:“长官,你累不累啊?累了就别陪俺跑了。”

  梁韶君本想回一句“不累!”奈何跑得有些喘,刚要张口,便吃了一口风沙,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好吐几口口水,咬紧牙关,跟上又开始加速的黎布里。

  第七圈,梁韶君胸口已经有些发闷,20公里的长跑,即使在德国训练时,也没有尝试过。到了第七圈结束,经过营地边,已经午休的朱雀连士兵们坐成好几排,看着梁韶君和黎布里一前一后跑过,都欢呼雀跃,鼓起掌来。

  “长官加油!”

  “好样的!”

  “老黎是条汉子!”

  顾不得吃午饭了,这一口气一定得挣回来!梁韶君不顾眼前发黑,胸背酸痛,使劲地吐气吸气,强撑着又跑了五圈。

  到了第十二圈起点处,已经连续跑了一个多小时。黎布里开始降速,梁韶君也急忙降下速度,保存那已经不多的体力。他已经处于机械的跑步状态,完全凭借着意志力支撑。第十三圈跑完,梁韶君浑身脱力,他知道自己再跑下去,说不定得当场休克,只能缓缓降下速度,到了朱雀连休息处,变跑为走,继而坐到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看着黎布里继续向山的那头跑去。

  冯钦烽递上了一杯水,拍着梁韶君的背:“唉唉,小梁啊,你快喝些水,这么跑得累坏身子了。你看看,才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你们都快跑了一个马拉松啦。”

  去年的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梁韶君也是亲身经历的。当时清国代表团的朝鲜籍运动员孙基祯获得了马拉松项目的冠军,他2小时29分钟的成绩也打破了世界纪录。梁韶君在2小时40分钟内跑了39公里,对于运动员来说,或许不足以拿冠军,但对于一名现役军人来说,已经相当出色了。而黎布里却仍在继续奔跑。第十四圈结束,跑到休息点附近的黎布里已经紧咬着嘴唇,气息也急促起来。梁韶君高声大喊:“好样的!黎布里!”

  朱雀连下午的训练照常开始,仍显得大伤元气的梁韶君,喊口令也没以前这么有力了。梁韶君派了张鼎赫骑自行车跟随黎布里,而每跑过一圈,黎布里总会引起队列里所有目光的注视。

  傍晚,训练即将结束,而黎布里则刚好跑完第二十七圈。也就是说,黎布里已经跑了81公里了。梁韶君开始庆幸自己并没有死撑下去,这样的怪物,自己就是骑着自行车跟着他,那也会腿脚酸痛的吧?

  梁韶君宣布解散后,队伍却并没有散去,另外十几个受罚的士兵提出和黎布里一起跑完自己的公里数,梁韶君点头同意了。渐渐地,更多没有受罚的士兵们也加入了跑步的队伍,大家一边唱着军歌一边互相加油打气,感染了整个连队。最后一圈,连梁韶君和冯钦烽也加入了跑步的队伍。夕阳下,军歌声中,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连队的团结,这是梁韶君来到这里以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发生的一种重大改变。

  即将到达终点时,连队全体官兵都围着疲态尽显的黎布里向前跑,一起喊着:

  “加油!黎布里!加油!黎布里!”

  黎布里的眼睛里闪着泪花,被夕阳一照,闪耀着碎金一般的质地,脸上纵横着的水痕,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