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抗战老兵和他的儿子 第一百三十章
作者:笑言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翻出年来,楚茂源办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把他爷楚汉明接到了平安城。

  平安县酒厂后大门值班人员出缺,总务科科长老金在第一时间告知了楚茂源。因为楚茂源跟他爷商量过到县酒厂值班这件事,所以楚汉明对于即将接手这份新工作并未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值班应该是一个轻松活儿:不挑不抬不脏不累;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体力。因此这项工作比较适合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做。

  楚茂源安排他爷到县酒厂值班,正是基于上述想法。

  楚汉明年纪大了,心里边又总是觉得他那只伤过的手迟迟没有完全复原。实际上在他的这个年龄阶段,不仅仅是一只手的康复存在问题,乃至他整个的身体状况,都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逐步衰弱,生命的活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因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楚汉明并不糊涂。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老了,该是接受儿子安排的时候了。槐树湾的乡亲们以为他是去享福,实际上他清楚这无非是换了一种劳动方式和生存方式而已。

  值班人员的报酬相当低廉。不过他把田地租出去,每年可得三百斤大米。这一进项再加上值班工资,解决他一个人的吃用应是绰绰有余。

  当农民苦是苦点儿,但也有难能可贵的自由。楚汉明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但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有任何别的选择。

  张超对表弟和舅舅的这一决定虽感失望,但还是愉愉快快地帮着搬了家。

  楚茂源办的第二件大事儿,是有关他自己的工作调动问题。

  楚茂源有个学长是平安县审计局的局长,平常时候多有往来。学长名叫方惟平,性格非常随和,尤其在楚茂源他们这些小师弟面前从不摆谱。方惟平结婚后,常常邀请他们这些同样来自农村的小师弟到他家里打牙祭。那时候生活困难,吃上一顿好的不容易。方惟平心善,每每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小师弟们的关怀和体恤。

  其时正值全国白酒行业生产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惨烈,尤其像平安县酒厂这类过度扩张的企业,更是背上沉重的贷款和利息负担,致使生产经营活动雪上加霜、举步维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经行署协调,平安县政府将县酒厂委托给市里一家名头更响、规模更大的酒厂代管,目的是想借助他人的管理经验和销售平台,正应了俗话所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至于这招是否灵验,除了拭目以待,再就是祈求神灵的保佑了。

  平安县酒厂被托管之后,很快来了位新的财务科长。尽管楚茂源很长时间以来把这个职位看着是对他的一种束缚,但真正在拱手让位之余,还是颇有点儿“丧权辱国”的感觉。

  楚茂源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找到了学长方惟平,并向他明确表达了想调到县审计局的愿望。

  方惟平沉吟半晌,说:“我倒想把你调到我这里来,只是目前解决不了职务问题。这样吧,我找个机会给地区局的李局长汇报一下,争取把你推荐到地区局去。凭你的才华,在地区局发展空间更大一些。你说呢?”

  楚茂源无限感激地看着尊敬的学长,除了频频点头之外,心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过不多久,方惟平果然约了楚茂源,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前去拜会了平安地区行署审计局的李沛然局长。

  李局长约摸五十几岁,瘦高个,并不十分明显的中分头,穿一身灰色的中山装,风纪扣严严地扣着,上衣口袋里插着一杆钢笔,一看就是一副老知识分子的样子,浑身透着书卷气,显得儒雅而又严谨。

  李局长在仔细翻看了楚茂源带来的一份年度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以及他在写作方面获得的一些证书、奖状之后,面露喜悦之色,当即拍板:

  “可以先借调试用,时机成熟之后再办理正式调动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