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传奇梁红玉 第三十三章
作者:老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寻找仙人

  金兵春季时撤退后,李纲料定金兵不会善罢甘休,还将卷土重来,便奏时钦宗,仍要时刻备战。

  宋钦宗却听信尚书左丞、门下侍郎耿南仲的话,把各地集调的军队罢去大半。等到由统帅粘罕所率的金兵再次围困京城汴梁时,集调军队已经来不及了。

  钦宗惊慌,连忙寻问文武大臣如何迎敌?

  诸多大臣都请求向金国求和。耿南仲更是极力主张。仅李纲等少数大臣反对求和。钦宗赵桓思来想去,决定采纳多数大臣的见解,向金国求和。

  赵桓派使者去金营求和,可是金人得陇望蜀,坐地涨价。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索要一万匹良马。

  古时用兵打仗讲究的是金戈铁马,其中马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金人并非无马,金人的目的在于让宋国无马可用,从而失去战争的主动权。

  如此苛刻的条件,竟然被赵桓答应。于是便撒下人去,到处寻找马匹,城里城外东拼西凑才只有七千匹马。恭恭敬敬送到金兵大营去了。

  金人并不买账,说还差三千匹。使者再次来谈求和之事,守卫的金兵连金营都不让他们进去,他们哀求放行,却被野蛮的赶了回来。

  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赵桓只好硬着头皮应战。

  这一次,金兵是有备而来。他们制造了数百架石砲,为保障石弹供给,将汴京附近的可用石材制品搜罗一空。

  进攻开始后,金兵先是万炮齐发,大量石弹流星雨般发射,猛烈的打击了汴梁的城防系统。宋军勉强招架,城楼却被打得百孔千疮。石砲过后,便是蜂拥而至的登城金兵。他们架设云梯勇猛冲杀。宋军奋勇抵御,终将登上城楼的部分金兵消灭。

  翌日,赵桓吓破了胆,立即派人前往金兵大营求和。粘罕也因昨日石弹消耗过甚,需要补充,便提出许多额外要求。此时的粘罕已经志在必得,因而根本无需和谈,只等准备充足,定然攻陷汴梁。

  赵桓治国无能,用人更是不值一提。

  兵部尚书孙傅是个迷信神仙的官员。在战事间隙,他亲临城头,见到城外遍野的金兵营帐,心态焦急,可是不知怎样,他突然想到丘浚《感事诗》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之句。这莫不是冥冥中有仙人指点?

  如若找到名叫郭京的人,是不是就可以解除困城之危了?郭京或许就是个指点迷途的仙人。

  孙傅遂在城内撒下人马,寻找叫郭京的人。

  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在军营中还真找到了一个叫郭京的人。孙傅更加确认这一定是天意呀,连老天爷都把郭京安排到了京城,如此看来,大破金兵还不是指日可待?

  郭京本是个市井无赖,后被征入伍成为尤卫小卒。然而他略识些法术,有些骗人的本钱。

  孙傅一听说这个郭京还会法术,更加感觉这是冥冥中老天爷在保佑。否则事情哪里会这么巧,他正想着这个郭京,郭京就出现了,还能是其它原因吗?

  孙傅叫人把郭京叫来,一看他形容委琐其貌不扬。就想神人也未见得都像托塔李天王或杨二郎那样英武,不是也有铁拐李或张果老这样的吗?

  孙傅便问郭京会不会法术?

  这倒把郭京问愣了。他不知道兵部尚书孙大人究竟是什么意思。想了想说也没什么太高明的法术。

  孙傅想真人不露相,此话不假啊。便说你来表演一下如何?

  官大一级压死人。郭京是表演也得表演,不表演也得表演了。他略作思索后,就在地上画了阵势,一个生门,一个死门。然后叫人拿来一只猫一只老鼠,把猫放进死门,把老鼠放进生门,猫对老鼠视而不见。再把猫放进生门,把老鼠放进死门,猫则扑上去将老鼠咬死吃掉。

  孙傅甚感惊奇,问其原因?

  郭京说法术的奥妙就在这里。猫和老鼠只是被我的生门和死门控制,它们的生死自然掌握在我的手里。

  孙傅对郭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立即将此事禀报皇上赵桓。赵桓正愁无法抵抗金兵,一听出现了神人,大喜过望,当即召见郭京。

  孙傅与郭京一说皇上召见,郭京先是害怕,世上有谁不怕皇上怪罪?每个人的小命都攥在皇上手中呢。可是事已至此,要是再说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恐怕皇上不会饶恕。自古华山一条路。别无它路了。

  郭京拜见了皇上后,皇上问他会哪些法术?

  郭京在孙傅面前还装模作样的,到了这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了。他自称会六甲法,能隐身,能撒豆成兵。

  皇上一听,心想如此高人若不重用,岂不愧对天地?

  赵桓立即封他为武略大夫,赐与金帛数万。命他迅速组建六甲神兵。

  六甲神兵

  郭京也真是个能人,贴出告示,招募六甲神兵。应召者多如牛毛。不出七天就招够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人,这些人多是街头混混、闲汉或江湖骗子。

  本来是个超级骗局,明眼人一看便知。当然这个骗局不是郭京主动来骗,而是兵部尚书主动上门找郭京来骗。

  偏偏是这人上人之皇上和兵部尚书等深信不疑。

  赵桓催他早日出战对抗金兵。皇上以为有了他,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郭京推说六甲神兵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否则就无法战胜金兵。可是金兵哪能等到六甲神兵训练成功再战啊?他们一直在攻城。赵桓越是着急,郭京越是拖延。

  赵桓心想,这神人郭京是不是因为官位不高,赏赐不多呀?便封他为兖州刺史,再赏黄金千两。反正封官或赏赐金银也用不着皇上自己掏腰包。

  这一回郭京找不到其它借口推托了,只好应战。

  郭京先安排家人将金银财宝安置好后,开始作法抗击金兵。

  他命令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六甲神兵出城,在城门外摆好阵势。然后告之城头上的人,说这偌大的城头上只能他一人在此指挥,下面的六甲神兵在金兵眼里,是隐身的,其他人看见会使其隐身失效。

  兵部尚书孙傅等只好退下城头,回去静候佳音。

  待众人退下城头后,郭京便大力挥动三角旗帜,城下的六甲神兵便按照他事先安排的,向金营冲锋。然而金兵哪里管它是六甲还是七甲?见一个就杀一个。这些六甲神兵以为按照郭京所言,他们是隐身的,金兵无法看见,可是怎么冲在前面的都掉了脑袋呢?后面的哪里还敢冲锋,逃吧,七千多人乱成一团,不一会就土崩瓦解死伤无数。

  郭京见状说金人凶猛,我亲自下去作法。

  下城后,他便溜走了。

  金兵趁机攻上无人防守的城头……

  张邦昌之死

  金兵攻占东京后,赵桓等君臣都成了俘虏。只有小部分人侥倖逃出。

  金国将领粘罕和斡离不商议后,决定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以利于对宋人的统治。二月向张邦昌宣读册文,张邦昌拖延时间,不想当这个皇帝。三月初一张邦昌前往尚书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京城。张邦昌无奈,只好做了三十二天的皇帝。

  金兵返回北国时,已经身为“皇帝”的张邦昌却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亲自向其时已身陷金军牢笼的徽、钦二宗遥拜送行,并且伤心欲绝,涕泪俱下,完全是为人臣子的礼仪。之前他还殚精竭虑,请求金兵遣还诸王的夫人及诸帝姬,希望通过“曲线救国”的策略——因为当时有部分夫人的腹内正有孕——为皇室宗族保全一丝血脉,可惜被粘罕看破,未能达成目标。

  金军北归之前,粘罕欲留一万金军帮助其巩固统治秩序,张邦昌委婉而坚决地拒绝,彻底消除了赵宋王朝复辟的暴力隐患。金兵全部撤出后,他立即派出使臣谢克家带着传国玉玺赶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恭请大宋王朝唯一合法继承人——康王赵构前往继承皇位。同时,恭请元祐皇后在康王到来之前先垂帘听政,暂时主持大局,自己则以太宰的身份退到内东门资善堂居住,继而又亲自赶到南京,向康王赵构痛哭请罪。

  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改年号建炎,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又擢为太傅。有人告发张邦昌在皇宫玷污宫人,宰相李纲力主严惩,建炎元年六月被贬至潭州。不久金兵又以张邦昌被废来犯。同年九月赵构下诏赐死张邦昌。

  张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后,他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

  梁红玉在京口,突闻金兵已经掳得宋徽宗、宋钦宗、后妃及官吏等三千余人北去。梁红玉与青梅二人在叹息之余,连连称奇,说空鸣道人真乃神仙下世。宋钦宗果然仅在位一年就成了金人的俘虏。

  罢相李纲

  韩世忠升任左军统制。

  韩世忠力奏宋高宗赵构移跸到长安,然后整顿军队,收复河南河北。但遭到否决。

  赵构内心深处更喜欢黄潜善、汪伯彦这种极力同金国求和之人。他已经不再有当初出使金营当人质时的锐气。因为他从金营出逃时格外惊险,金兵弓马之强与性情之暴无可比拟,稍一疏忽,就会命丧黄泉,因而他不愿再战。尤其是当了皇上,最为稳妥的措施首先是保证生命与皇权无忧,如果被金兵掳去,就算是可以维持生命,像父亲和兄长那样,苟延残喘的生命哪里还有一丝亮色?他现在很能理解当初父亲与兄长为何一心求和了,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保住皇上之位,如果没有了这个,只能去北国城坐井观天了。那是一幅多么凄惨的图景啊?当然,他也庆幸自己当初出使金营是多么英明的决策,如果呆在宫中,他的结局只能与被掳的父兄一般无二。其实又何止是他的父兄,连他的生母韦氏、三个老婆和五个女儿悉数成了金人的俘虏。

  李纲特为新皇继位而提出奏章“十议书”,主要内容为:丢弃求和幻想,积极备战;定都关中,不要南逃;任用和罢黜大臣要慎重;皇帝要修德等。

  黄潜善与汪伯彦极力反对李纲。至七月,赵构发出手诏准备“南巡”,遭到李纲的反对,李纲主张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赵构为牵制李纲,任命黄潜善为右相,李纲为左相,李纲的权力相对的就小了一半。但李纲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至八月,一再与皇上顶牛的李纲被罢相。

  谋士陈东为坚持抗金的李纲鸣不平,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赵构没有答复。陈东又请求宋高宗亲征,以迎回二帝;对不图进取的将领予以治罪,来振作士气;宋高宗车驾应该回到东京汴梁,不应该到金陵去,也没有得到赵构的答复。

  黄潜善等人极力怂恿宋高宗去金陵,引起陈东的愤怒,他再次上书请求罢免黄潜善等人。

  这时适逢平民欧阳澈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人,斥责黄潜善等人。

  黄潜善就用话来激怒高宗皇帝,说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等人,又会有鼓动众人伏阙上书的事发生。

  宋高宗思索再三,决定杀掉陈东等人。

  数日后的街市上,陈东与欧阳澈二人边走边谈论治国方略。突然从胡同窜出几名黑衣人,挥刀便砍。二人均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如何抵抗得了?他们均死于黑衣人刀下。

  在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曾立有一块誓碑,上面刻写着“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字迹。这块誓碑被秘密存放在太庙寝殿的夹室内,直到靖康之变,金军冲进汴京太庙,这个秘密才公开于世。然而,这一太祖誓碑,并未能阻挡住赵构为了稳固政权而杀害持不同政见者的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