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传奇梁红玉 第三十四章
作者:老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喜得贵子

  九月,朝廷收到谍报,金兵准备南下进攻宋国。

  赵构内心焦急,唯恐重蹈父兄的复辙,便与黄潜善等人商议。

  黄潜善说,扬州乃人间天堂,可先在扬州落脚,向北可慰中原军民之心,一旦中原得手,可挥师北进,挺进汴京;万一中原不保,向南可兵马过江,退守镇江,凭借大江天险,再慢慢经营吴越之地。至于定都,可不宣而迁。

  赵构一想,这的确是掩人耳目的最好办法了。下令扬州知州吕颐浩立即着手大修扬州城池,并拨款十万缗,同时派遣官员将开封太庙祖宗牌位迎出来和太后六宫嫔妃一道送到扬州。

  韩世忠随同护驾到扬州。

  赵构到了扬州,一见扬州真乃是华夏福地。这个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景色秀丽。此生若不来此,则是最大遗憾啊。他嘴上说是暂时停留东南,捍御稍定后,再回南京。而且朝廷的口号仍然是迎回二圣,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用来蒙骗平民百姓而已。他已作偏安一隅的打算。赵构命人在南门外筑了祭天地的坛以及供奉祖宗牌位的宗庙,大祭天地与祖宗之灵;开科考选进士,赐江都李易等四百多人进士及第;兴建宫室,扩充衙门;加紧搜刮钱财,以保证皇室奢侈之需。

  梁红玉即将生产,派人报与韩世忠。韩世忠关切夫人,立即来到京口看望梁红玉。

  次日,梁红玉生下一男婴,青梅将婴儿抱给韩世忠,韩世忠喜不自胜,说瞧他长得真是英俊,既有我韩世忠之粗犷,又有夫人之俊俏。他便问梁红玉为其起名彦直可否?梁红玉说这名字不错,你一直说你是个武人,可是这名字很文雅的呀。韩世忠哈哈大笑,说有你这个既习武又懂文的夫人,再对文字一窍不通,那可真是笨到家了。

  大囡说韩将军,你才不笨,你到了战场上,点子多着呢。

  梁红玉说,是啊,你要是笨,那我岂不是嫁了个笨蛋吗?

  二囡说对啊对啊,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梁夫人要是嫁个笨蛋,我都不能同意的。

  说得众人哈哈大笑。

  青梅守府

  韩世忠回到扬州,就听说了张遇之乱。

  张遇本是真定府的马军,队伍被金兵击溃后聚众为盗。绰号一窝蜂。他们渡过长江,攻打池州,池州守城官吏弃城逃走。张遇进城,放纵部下掠夺财物,并驱赶青壮年加入这支队伍。朝廷派刘光世前去征讨。刘光世轻敌,以为对方是小股草寇不堪一击。却不料张遇是个极有韬略之人,他见其队伍不整,悄悄从西门出去,越过一个已干涸的湖泊,占领了一道长堤,从官军背后突然插入,官军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刘光世险些被杀。若是没有前军统制官王德援救,他可能会一命呜呼。

  张遇得胜后,并不停留,沿长江而去。刘光世方才醒过腔来,整理队伍,追击张遇。

  张遇并不在意刘光世。他先后攻击江宁、真州,又南渡攻陷京口,镇江知府钱伯言弃城逃逸。张遇军从金山进驻扬子桥,号称兵众二万。

  青梅正与大囡二囡在府内习武,突然听得大门口高声叫嚷。青梅等人急忙走过去。原来是一群兵士欲闯进院内。这些人正是张遇的兵,他们说赶快拿银子出来,省得老子动手。要是不拿,老子手中的刀可是不认人的。

  青梅与大囡二囡阻挡在门口。

  青梅大声说道,这是韩世忠韩将军的家,哪个敢来胡闹?

  那些兵们哪里在乎几个女子,说老子才不管你韩将军是谁,我们乃是张将军的部下,若是不拿些银子,休怪我等无礼了。

  说完便挥动兵器打了起来。此时的青梅与大囡二囡,哪里还是胆小怕事之人?虽然梁红玉在照顾彦直,韩世忠也不在现场,但她们得到了施展武艺的机会。而这些溃兵不过是些上过战场,见了金兵先要逃命的主儿,一旦溃散后,他们所思所想的不过是如何掠夺财物,然后吃喝嫖赌尽情挥霍。

  他们中的头儿见三个姑娘出来阻拦,稍大些的青梅又长得漂亮,便面带淫笑说,姑娘,你不如跟了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一生受用不尽。

  青梅说,我这人无所谓,关键是我手中的剑愿不愿听你的。

  头儿更加笑得开心,说你个小姑娘也敢提什么剑不剑的?老子是上过战场的人,岂能被你唬住?来吧,老子也正要你领教领教这把刀。

  头儿说完便挥刀上前,与青梅对打起来。其它兵也觉得对付个姑娘不费吹灰之力,今日头儿可是有便宜占了。他们便在一旁哇哇的起哄。

  青梅心知他们的底数,并不慌张,将与柳元公所学尽数展示出来。她练的是绵剑,看似柔和蕴籍,然而缓缓不断的劲道却令对手防不胜防。终于,青梅抓住他一破绽,突然一剑刺中他的肩胛,他倒在地上,流血不止。幸亏青梅手下留情,没有直刺他的要害,否则他就没命了。

  青梅知道轻重,觉得不能把事情办绝,因为现在不知道他们的来头儿。

  青梅说,各位,暂且住手。听我进一言如何?

  他们见占不着便宜,便停下手来。

  青梅说当兵的本应保卫国土不被金人占领,保护百姓不受金人欺凌,而你们不去战场建功立业,却来此抢掠财物,实在是不应该。我劝你们还是回到军营去,抗击金兵,重新作人。

  一番话说得他们哑口无言。

  忽然有一士兵说,张将军来了。快快让开!

  原来有一士兵见青梅不好惹,便溜走了,恰好碰上张遇,便向他报告,张遇尚没听说京口有如此武艺的姑娘,立即赶来。

  张遇大声喝道:你是何人,竟敢伤我的属下?

  青梅说,这位将军,你是否知道韩世忠?我便是他的家人。今日之事,只因你的士兵莽撞行事,欲行不轨,被我等阻拦,小有得罪,还望将军海涵。

  原来你们是韩将军的家人?张遇转过脸去喝止士兵,说你等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连韩将军的家人也要骚扰?我张遇钦佩的人不多,但对韩将军恭敬至上,他活捉方腊,且英勇抗击金兵,以寡敌众,世人皆知。这位姑娘,我代他们向你报歉。得罪得罪。

  青梅说要说得罪,也是我得罪了将军的人。今日出手重了些,只因我家韩将军的夫人,刚刚生下婴儿几日。因而必须保护。并无其它原由。

  哦,还有这等事,你且等着,我将命人来送上贺礼,恭请收下就好。

  说完,他便带领部下离开。

  不一会,四个兵士抬着箱子来到韩府,说是奉张将军之命,此礼亦作为骚扰韩府之补偿。

  放下箱子,四人离去。

  青梅打开箱子,只见里面均为金银绸缎等。

  大囡说,青梅姐,你真是高明,你要是不打败他们,他也不会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青梅笑着说,又来贫嘴了,去去去,练武去!

  收服张遇

  时任两浙制置使的王渊与张遇有旧交,王渊在回扬州路上,听闻张遇之事,便带领几百骑兵进入张遇的营寨招降。张遇看到王渊队伍整齐,器械精良,同意投降。

  投降后的张遇及其所带之兵在扬州近郊屯驻,他们不解甲衣,时常纵兵四略。

  附近百姓心怀恐惧。连皇帝的扈从兵平日里横行无忌惯于了,可是一听到张遇的名字,便收敛许多。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赵构也为此事心存芥蒂,问臣子们如何处置?

  韩世忠上奏,愿亲赴张遇营中,劝其真心归降。

  恰好梁红玉来扬州,说明张遇在韩府送贺礼之事,并说不如你我二人同去张遇营中,一是道谢二是劝其归降。

  韩世忠说,如此甚好。

  韩世忠带梁红玉来到张遇营中。张遇连忙热情接待。并设下宴席把酒言欢。

  韩世忠先对张遇到韩府送贺礼一事表示感谢,然后便苦口婆心劝说张遇,要为朝廷做事,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能让周边百姓遭殃。张遇对韩世忠梁红玉毕恭毕敬,也点头应是。

  反而是主谋作乱的下级军官刘彦恶语相加,说这个朝廷已经烂透了,只知道逃跑,哪里管百姓死活?

  韩世忠说就算是他不管百姓死活,可是我们也不能骚扰百姓啊?

  刘彦说不骚扰能怎么办?我们一万多人马,要吃要喝,朝廷又不供应粮草。

  身边的十几个小校也跟着起哄,说对啊,谁供我们粮草?难道让我们喝西北风吗?

  韩世忠说你们要是诚心投奔朝廷,朝廷自然会供应粮草的。

  刘彦说诚心投奔?那只是作梦,只有傻瓜才会这样呢。

  韩世忠的火气冲了上来,说你话可不能这么说,难道那些遵从朝廷之命,抗击金兵的都成了傻瓜吗?

  就是傻瓜,我们坚决不当傻瓜!

  那我问你,谁也不抗击金兵,任他们烧杀抢掠,百姓还活不活了?

  别说这些骗人的话了。我们就是不当傻瓜!

  韩世忠站了起来,说好吧,你也站起来,就跟我这个傻瓜比试比试,如果你赢了,我立马走人,不说二话。如果你输了,你也别说二话,诚心跟随朝廷。如何?

  刘彦心里有点发慌,可是此时此刻又不能让众人看笑话,只能应战。

  二人拔出剑来,刘彦哪里是韩世忠的对手?韩世忠只需使出五分的功夫,就足以战胜他。不出五个回合,刘彦被韩世忠击倒在地。

  韩世忠一笑,说算了,你不是对手,就按咱们约定的办吧。

  韩世忠说完就转身,欲回到酒桌继续喝酒。

  哪知这刘彦乃奸诈小人,从怀中掏出一只飞镖来,嗖的一下就抛向了韩世忠。

  梁红玉看见了,高喊:躲镖!

  韩世忠一闪身,飞镖从耳边刷的一声飞驰而过。

  刘彦哪里会甘心,又掏出一只飞镖来,正欲射出。梁红玉这里已有准备,将手中的小佩刀嗖的掷出。小佩刀不偏不倚,正中刘彦前胸。刘彦当即毙命。

  众人皆叹服梁红玉之机智,否则头镖躲过,二镖难逃,韩世忠命危矣。

  张遇早已听说过韩世忠夫妻的功夫,更何况他已经不愿继续到处流窜的日子,便问下属们,大家说说,是不是应该按刚才韩将军和刘彦约定的做呀?

  有人说应该,也有人摇头。

  梁红玉发现其中有几个小校一直拗着劲儿。便说,我站在女人的立场说上几句,大家谁都有妻子儿女,难道愿意他们遭受蹂躏?肯定是不愿意的。那么大家就得拧成一股绳,共同抗击金兵。别无其它选择。

  张遇说是啊,是啊。我心已定,今日一看,韩将军确是个心胸开阔之人,跟随韩将军,我们才有出路。

  众人齐喊,跟随韩将军,才有出路!

  却也有几个小校面露愠色。

  张遇让众人退下,然后与韩世忠商议如何归顺事宜。韩世忠提议张遇将主张作乱的小校十多人一并拿下后斩首。

  张遇听从。于是一军慑服。

  张遇军一万余人归韩世忠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