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路大亨 一百一十二章 资源偏向
作者:初夏迷梦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其实马画藤对互联网娱乐尤其是游戏的看重倒也不无道理。网络游戏在互联网普及程度更高以后,它的庞大现金流以及盈利能力对每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金奶牛。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那几年,也就是2001年到2003年之间的互联网寒冬,整个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信心极差,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经受资本市场的质疑与拷问,只有网络游戏公司一枝独秀,以其强大的吸金赚钱能力被无数资本看好。

  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还没有摸索出来一条行之有效的稳定盈利途径的时候,除了网游公司以外,其他的大多数公司都是靠着融资,靠着资本们挥舞的热钱维持生计。在互联网寒冬时期那个资本丧失信心的时代,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如何艰难,可想而知。

  在那个时代,别说像是Google这样核心业务是搜索引擎的公司,就算是AOL这样以门户网站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也同样不被人看好。

  搜索引擎市场确实很大,很有前景,但在那个年代,搜索引擎公司这样迟迟不能摸索出属于自己商业模式的公司,在狂热消退的资本眼中还不如路边的一坨狗屎。就算是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领域巨头,也是在2005年才在纳斯达克上市,整个互联网寒冬期,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搜索引擎公司没有撑下去,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倒也没有什么冤枉的,门户网站公司虽说也谈不上盈利,但好歹也有广告收入,有营业额,尽管也在寒冬里瑟瑟发抖,但至少门户网站公司的营业额能给投资者一点儿微薄地信心。就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冬夜里擦亮地那一根火柴,尽管微弱,在冬夜里甚至经不起一点的寒风,但至少有一丝温暖和光亮。

  资本市场其实很单纯,投资者在寒夜里只需要看到一丝光亮,看到一丝盈利的希望,就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扑上去,让美金做燃料,使得这些公司能够有些许地发展。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的网游公司有多么地火热。

  高额的盈利,数不尽地流水,营业额足够好看,网游公司在互联网寒冬里逆势上扬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在2003年《传奇》最火热的时候,若是陈天乔这个时候愿意与百度李老板进行深度合作,甚至百度与盛大合并,说不定李老板都会屁颠屁颠地答应下来。

  没错,在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没有太多盈利手段的时代,网游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平台就是最快速度将用户变现的唯一渠道,甚至是让互联网公司IPO的时候让财报好看一些的最好途径。

  就算是到了互联网市场高度发达的2016年,网游仍旧是强大的现金奶牛,藤迅帝国为何能够拥有这么多的资金将触手伸进互联网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就是得益于藤迅旗下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庞大现金流。不过在这个时代,网游也只是一个将用户价值变现的渠道之一,甚至还不是最好的渠道。后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同样将用户价值变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网游固然赚钱,但是在这个时候并不是最好的途径了。

  马画藤错就错在他选择的时机不对。1997年,虽然个人电脑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已经达到数千万,而且个人电脑包括互联网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工作,互联网以及个人电脑已经被有意无意地添加了娱乐的属性。但是网络游戏火热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专业性要更多一些。

  在千禧年以前,网络游戏还是在一个艰苦的摸索时期,真正能赚得大钱的极少极少。倒也不能说是因为在摸索时期,网络游戏尚不成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样的原因固然有,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网络游戏火热的土壤还不成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并不能支持网络游戏的大肆发展,就算是倾城游戏平台这样的以棋.牌游戏和小游戏为主的游戏平台,也只是靠着机缘巧合才会成功的。

  倾城游戏和倾城娱乐在整个倾城集团的规划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倾城游戏是整个倾城集团未来的现金奶牛,而倾城娱乐,是未来互联网泛娱乐这个宏伟计划的执行者,地位比互联网社交低不了多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苏卿对马画藤的重用足以证明这一点。一个曾经的敌人,在投靠苏卿之后,立刻就担此重任,不得不说是一种厚爱。

  虽然现在倾城游戏和倾城娱乐也都是处于草创阶段,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倾城游戏平台一个。恰恰是因为目前马画藤手下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倾城游戏平台这一个产品,才会让马画藤如此心急。

  倾城游戏平台的成功,其实与马画藤的关系并不太大。倾城游戏平台是由ICQ游戏平台改名而来的,最早是为了打击马画藤的QICQ才被研发出来的。也就是说,倾城游戏平台的研发甚至早期的上市营销都与马画藤没有半点关系。而马画藤加入倾城集团之后虽然确实也让倾城游戏平台在他的经营之下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割据一方的枭雄,必然不会甘愿受前人的恩惠,更不会愿意拾人牙慧,把别人的努力据为己有。

  确实,马画藤对于游戏行业有一种天生敏锐的嗅觉,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向有着BUG般的认知。若是一个寻常的高层,就算是倾城游戏的管理者,接手倾城游戏这个初创没有几个月的公司也很难理清这个行业以及这个公司的具体情况。

  而马画藤不光理清了,还靠着自己敏锐的嗅觉发现了《星际争霸》这块璞玉。若只是《星际争霸》这个游戏也就罢了,一个单机游戏,虽说在正常历史轨迹中也是大卖,甚至一举奠定了暴雪在PC游戏领域的地位,但其实作用并不算太大,单机游戏再怎么赚钱,也比不上一个拥有同水平用户的网络游戏,也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现金奶牛罢了。

  可是马画藤顺势提出了要以《星际争霸》为切入点,做一个电子竞技平台,这个想法可以称得上是超越了这个时代了。电子竞技平台这个概念很超前,超前到像是搜索引擎一样,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什么明确地商业价值,但苏卿却知道,这个电子竞技平台的潜力很大,大到可以占据整个游戏市场的近半份额。

  2016年的电子竞技,仅仅是DOTA和英雄联盟这两个游戏,在世界范围内就拥有几亿用户,盈利能力堪比一个市值数百亿美金的互联网企业,更不要说电子竞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了。若是由倾城集团提出这个概念并且一手操办,在未来的游戏领域中,倾城集团的话语权将是无与伦比的。

  换个简单的说法,若是这个电子竞技平台能够做大,所带来的影响力完全不亚于Steam,盈利能力更是Steam的数倍以上。倾城游戏只是这一个电子竞技平台,在某种意义上就会相当于拳头加上半个V社加半个暴雪。这样一来,拥有游戏领域半壁江山的倾城游戏在倾城集团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足以用一己之力撑起倾城集团的过半现金流。

  不过《星际争霸》的发售还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电子竞技平台,再现在暴雪已有的《魔兽争霸》也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对战游戏做支撑,现在也只是提出电子竞技这个概念,形成一个电子竞技平台的雏形,对于这个电子竞技平台还不到全力支持的时候,说到底还是马画藤还是太心急证明自己了。

  在苏卿的规划中,倾城游戏和倾城娱乐固然重要,是未来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但是固有的ICQ和门户网站一系同样不能放弃,还有远在美利坚的Google,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些细分领域的重要性应该是持平的,而不是像马画藤设想的一样,把整个集团的所有资源都投向他旗下的领域。

  当然,马画藤这样想倒也不是完全出自私心,毕竟在明面上倾城集团的资产很多,但是现金并不多,只是接受了来自红杉资本的5亿美金,在这大半年来的烧钱过程中,已经用去了一多半。而苏卿又没有继续融资的想法,那么马画藤自然会以为日后公司的业务发展会有偏向,对于资源和资金的争取肯定要不遗余力了。

  可是马画藤并不清楚,就算是现在,在苏卿的花旗银行账户中,还躺着十几亿美金,作为整个倾城集团的运营资金。短期内再怎么烧钱,苏卿还是供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