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八十三章 论引导 上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我们,并不是单数……”

  “师傅,这里不是游戏展会,你念《龙族》公测里没有涉及的原著台词也不会有人听的。”

  “谁在跟你扯龙族,我现在说的当然是跟动漫展会有关的内容。”

  “我不信,你跟那帮恨不得把肩膀和腰都露出来的初中生是一路的?”

  由于两个人还没有走出“民间”,或者说学校展摊的范围,所以常志昊的感叹正好跟旁边几位勉强换好cos服的少年少女们混合在了一起。所以即使小鲁弟弟隐约能够猜的出某人在说什么,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例行吐槽了他。

  是啊,动漫爱好者不是单数。

  仅仅一个金茂漫展里,出现的参展方就各种各样,更不要说待会儿即将大量涌入的观展群众了。常志昊在重生前差不多时期里一直非常厌恶某个说法,“大家都是喜欢动漫的”如何如何,喜欢动漫没错,问题是哪怕是和国动漫,作品之间彼此相差得也远到不能行好么。

  喜欢足球小将的,跟喜欢绝爱的,有多少是同一类人呢?

  喜欢灌篮高手的,跟喜欢贫穷贵公子的,又有多少重合呢?

  这还是公认的,基于同一部作品的衍生物嘞。

  真正能做到老少皆宜,所有人满意的作品,比如机器猫那种国民番,反倒是最不会被自称动漫爱好者甚至宅的家伙们提起罢?

  因为那很容易让他们不得不承认,平时最喜欢宣称的“动漫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之类,实际上现实里越广为流传的动画漫画作品,越是“给小孩子看的”……

  漫展里诸多追求或者说渴望“认同”的摊位人员们,其实反倒是最容易亲身体验到“找同好不易”的那群。

  花费不知道多少时间精力摆好一个摊子,累死累活叫卖上两天——好吧实际上吆喝叫卖之类是不太存在的,毕竟那有点制造噪音的嫌疑——最后未见得能卖出去多少东西。

  而这个所谓的卖其实经济上能够带来的利润极低,正常漫展上的交易行为本身更近乎于交流才对。

  于是实际上各种东西计算起来,一个摊位代表的动漫爱好者组织,在漫展这种理论上同好密度远远大于现实的活动中,两天事件能够找到的同好也就百人左右。

  这实在不是什么可以拿来炫耀的数字。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摊位就能找到上百人,整个漫展那么多摊位一起……可你别忘记了,那些“同好者”本身也是有重叠可能的。最后无论怎么累加,总人数也绝对不可能超过门票出售数量。

  如果再把“能够来参加漫展的人,绝大多数原本就已经是动漫爱好者了”这个令人绝望的前提计算进去的话,想要靠简单动作就能从普通人中发展出新的动漫爱好者真的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cos也好,其他更具个性的宣传也好,在实际应用中是柄双刃剑。哪怕是拿msl来举例,游客或者说观众们看到这一家展位上这么多“变形金刚”,显然偏好女性向的从一开始就会选择敬而远之了。

  什么?你说从高达w入坑的那一堆女观众?

  那些从一开始就已经自动划分出普通人范畴了好么?而且还是自带了耽美属性的。

  话说回来,现在的msl还真心没有跟高达w有关的专区,无论网站还是论坛皆是如此。理论上要等明年与某个女性向高达w专题网站合并之后,才能补完这个短板。

  连msl都尚且如此,其他专题网站显然也有着类似的烦恼。比如银英相关的黄金狮子旗,那边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女性成员占据了……

  ……

  “所以硬要总结一下的话,根本不只是作品题材以及预计观众群体偏好的问题。哪怕是恶意追求特定卖点的作品,其观众或者粉丝里也必然存在与众不同甚至诸多势力分庭抗礼的实际状况。”在返回自家摊位的路上,常志昊又忍不住开了口。

  这一次小鲁弟弟并没有搞怪,而是相对认真一些地跟进了,“那么,师傅你认为造成所谓爱好者们一团散沙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概是,跟动漫游戏作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本身成熟到一定层次后趋近固化所造成的吧。”

  “市场固化?而不是作品固化吗?”

  ……

  小鲁弟弟的反问很有道理,而且相对于市场来说,近年来(2001)和国商业动漫作品的本身特点其实也的确显得颇为单调。但实际上常志昊在重生前只是隐约觉察到,如今经过超出前世回忆的亲身体验后终于确定下来的结论是,市场本身的固化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继续拿高达这部系列作品来当作例子的话,在首部0079诞生之前,整个机器人动画的存在意义就是三十分钟的玩具广告片。

  所以甭看马春花也好,给他萝卜也好,古莲泰莎也好,甭管作品本身有多么夸张,实际演出和剧情表现上如何惊世骇俗,作为动画中真正被突出的重点永远是超级机器人机体本身。

  不管这些机器人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是英雄还是毁灭世界的坏蛋,机体的各角度全方位特写才是最醒目的。小朋友们在看完动画后就要缠着家长买玩具,这一传统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之久。

  而高达当年所带来的变动,从历史从内涵之类抛开不论的话,真正支撑起这部作品的,其实也还是玩具的大卖。否则初代0079被腰斩之后,恐怕很容易就像监督富野的若干其他作品一样,没几个月就泯然众人了。

  于是从这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玩具卖得好,别的方面就随你们折腾。”

  那么代换到近期动漫作品的话,无非就是销量或者商业上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制作方如何任意发挥就都不太受干涉了……

  到了这一步,最关键的问题就出来了:

  到底什么是“商业上的一定标准”呢?

  超级机器人类动画好说,各种模型的销量说明一切。

  跟机体模型不沾边的作品怎么办?最直观的办法当然是看光盘销量了。

  所谓的光盘,在bd,dvd甚至vcd格式没有出来之前,用录像带来代表也是一样的。

  于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那些原本在电视台上已经播出过的动画,制作方到底要怎么努力,才能让观众们免费看过之后,还肯掏钱买录像带或者说买盘呢?

  要知道没有通过播出就直接售卖的动画作品也是有的,不过这种东西有个专门的分类叫做“ova”,是在动画产业发展到足够程度之后,才会出现的风险较大分类。如果一个小型动画公司从一开始就把宝压在ova上,结果销量惨淡血本无归的话,这个公司很可能直接就破产了。

  不过公司虽然破产了,但是相关从业人员很容易便能换个身份重新在业内出现。只要动漫市场已经到了能够养得起一定从业人员的层次,那么普通作品固然会有,极具个性的实验甚至先锋作品也同样会持续不断地被制作出来。

  事实上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往后,很多深夜播出的tv版动画就等于在事实上成为了ova动画的进阶模式。深夜档的收视率无论怎么低,好歹也是播放了的。总比以前观众只能靠猜来赌作品具体内容来的好些……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即使划归深夜档范畴,tv播出时很多画面和题材的尺度都有限,那么在卖盘的时候,在播放时人为加上的限制便有可能解放开来,某种意义上讲,这大概是个能让观众买盘的诱因。

  其他的手段么,当然还有在商品中追加特典之类附赠,无论小册子也好,音乐曲目也罢,甚至补充或者萌化短剧都好。这些在tv播放时没有出现的东西,只有在买盘时才会到手,这就是使得作品粉丝们不得不去花上这笔钱了。

  于是,问题就来了。

  既然那些促销手段都是要在商品贩卖时才能加上的,那么动画制作当中,staff(工作人员)会不会下意识地就回避了有关方面的内容呢?

  在动画制作之前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大致题材,而题材本身是有着被限定死的大致分类。肃然看起来有两个“大致”作为定语,但实际上具体到每部作品,能够从开头就看到全部走向的观众也大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考虑适当“创新”的话,是满足不了那部分观众的。

  但问题在于,针对着特定观众进行的“补偿”,实际上又等于人为增加了从普通人里拉受众的难度——这一点从漫展上摊位拉人就可以近似看出了——为了贴近大众化的需求,那么大众通常的喜好也自然要优先照顾到。

  所谓的约定俗成里,第几话是泳装,第几话突出个人之类,所谓的规矩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树立起来了。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的话,动画播出时间恒定,若干话内容恒定,特典内容模式恒定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场固化”不就已经板上钉钉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