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一百一十五章 漫画行业扒皮 四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老实说,我觉得刚才那些例子有些诡异。”

  “没错,炒冷饭无论如何也不算是正道。但调查表制度只要设置得不够合适,必然会出现更换题材的新作不如原封不动旧题材受欢迎的情况。”

  “这么说的话……”

  “关于这方面我只要说出一个名字,就能终结这个话题。”

  “谁呢?”

  “高-桥-阳-一。”

  “……”

  “怎样,你信了吧?”

  在常志昊轻描淡写一字一顿地念出上面那个名字之后,小莫果然被说服了。

  然而这姑娘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个例子本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有说服力。

  高桥阳一大叔的《足球小将》这部作品,除了在足球规则上有点不太专业之外,从各方面其实都堪称经典神作。别的不说,单从动画版曾经在华夏国内无数电视台滚动播出不知道多少次就能看出来。

  至于这作品的其他衍生,比如各种游戏,比如日本足球真的开始崛起,比如齐达内之类,似乎也同样耀眼得很。

  不过放在2001年的话,全世界肯定只有常志昊才对这位大神有足够的了解。

  至于国内的普通爱好者,或者小莫这样在某些方面差不多可以接近otaku定义的,甚至和国真正的高桥阳一粉丝乃至于这位作者本身,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都绝对不如某人“研究得透彻。”

  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某些方面时间才是证明一切的唯一标准。

  高桥阳一大叔1981年开始连载足球小将,1988年作品完结。华夏国内大约是在90年代初接触这部作品的,然后94年《画王》上几乎等于同步刊载了相当于足球小将第二部的,世青篇的荷兰相关短篇。

  所以在国内读者这边看来,足球小将第一二部之间似乎很有些无缝衔接的意思。

  但实际上,88-89年,高桥大叔画过《翔之传说》这个网球漫画,89-90年画过《ace!》这个棒球漫画,92-93年还画过《小豆子拳王》这个拳击漫画……

  甭管这些作品在2001年看起来是否受欢迎,或者评价如何如何,用调查表式眼光去看的话,妥妥都是腰斩作。

  所以高桥大叔在1994年开始重新画世青篇,然后一直连载到1997年,明显比那三部作品加起来都长。

  虽然这个数字本身看起来也很可疑,但架不住现在,也就是2001年又传出了消息,《足球小将》连载再开啊~~

  这次是《road-to-2002》篇,涉及到棒和联合举办的世界杯,高桥大叔肯定是自己不想画,读者和编辑部也要逼着他画的吧?

  单就这三部曲,就足够令现在的小莫心悦诚服。

  但这才只不过是常志昊手里掌握大杀器的冰山一角——

  因为在2002这部在04年结束后,05年开始高桥大叔要开《golden-23奥运篇》,这部在08年结束之后,09年《海外激斗篇in-calcio》,10年《海外激斗篇en-la-liga》还在等着。

  而实际上连常志昊自己都不知道的是,在2014年,也就是他重生关键日之后没多久,高桥大叔又开了《rising-sun》篇……

  炒冷饭炒到这个地步,虽然其实还不能被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拿来轰杀小莫这种废柴是绝对的绰绰有余了~

  然后话又说回来,其实足球小将后面那几部作品未见得真的是被调查表制度逼迫的,因为足球小将这种国民级作品,作者理论上应该不怕任何编辑约束了才对。恐怕很多情况下,是碍不过人情才不得不画的。

  任谁都不会怀疑光最开始那部就足够高桥大叔吃一辈子,而高桥大叔的老婆都是足球小将主人公动画版的配音演员……到了这种境界的漫画家,钱财对于他们也真心是身外之物了。没准人家只是喜欢漫画,喜欢足球这题材,而且画出来也有人看,所以才这么断断续续来的。

  可换个角度想一下的话,如果真的不是为了排名也不是其他迫于无奈的话,其实依旧间接说明了其他作品跟不上档,无法成功接班,还要靠二十年历史的老作品冲杀在第一线。

  “师傅,我觉得你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按照你的理论,无论什么现象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体制问题。”

  “没错,我是公知嘛~~”

  “啥?”

  “没什么,我的意思是说,虽然具体情况和客观环境很可能并不是那么单纯,但如果jump系的制度能相对灵活一点的话,相信和国那边黄金时代也不会结束得那么快。”

  “但是,我连黄金时代是什么都还搞不太清楚。”

  “没什么,以后你自然就懂了。”

  “那么,炒冷饭这种续集模式师傅你看不上眼的话,从一开始就把故事背景设置得足够宏大复杂,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比如最近似乎开始热起来的,和月伸宏助手画的那个一片?”

  “这个例子举得好,但也仅限于成功的情况下。现在和国那边有部漫画叫做《搞笑漫画日和》的,你去看一下里面的剑圣大和篇的话,估计就会有另外一种感受了。”

  小莫微微眯了一下眼睛,明显是把刚才常志昊提供的那个关键词记在了心里。

  而这个关键词在2001年确实还没多少国内的漫画爱好者对其有所了解,等到这部漫画改编成动画,并且在有人翻译后二度改为汉语配音之后,借助着国内视频网站的传播,日和风才会彻底爆发式流行下来。

  再往后,最早给日和配音的那波人自己开始拍类似的搞笑式网络短剧,进一步大火什么的,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回到《剑圣大和》这个故事本身,作者雄心勃勃按照日式冒险游戏模式本身做了n多设定,埋了n多伏笔,给主人公的身世经历添加了无数恩怨情仇,最后由于要求在三页内结束……

  当然正常情况下编辑部那边还不至于真这么不近人情,至少圣斗士一直看起来结尾还算像那么回事,如果说不是腰斩而是正常结尾都是讲得通的。

  总之刚才小莫那个问题提的非常之好,作者设定和作品实际表达,加上读者能够理解分析出来的这三个部分之间,从来都是彼此之间有同步也有冲突的。

  毕竟能够构筑一个能够被编辑接受的完整世界观其实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即使没有什么排名制度,漫画最根本的要求还是有趣。过分追求在作品开头就直接堆设定的话,根本就是在赶读者还差不多。

  而具备了潜移默化能力的作者,怎么看都已经不算普通新人了。这个世界上有大把大把漫画作者只能借助于现实已经形成足够体系的框架来辅助自己故事的嘞。

  然后设定什么的最初只能停留在作者自己脑子里,充其量有编辑看到,真正开始连载的时候,没准就受限于作者画功而无法真正表达出来,如果某位老师的画技实在太过凄惨,甚至还可能出现他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读者们却因为画面频繁出戏的状况……

  当然喽,即使是画面和分镜上没问题的作者,还是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安达充和武论尊合作而成的那部短篇漫画《白夏》,即使里面已经拼命塞进去了棒球和真男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但读者们怎么看都依然觉得别扭无比。

  没办法,谁让武论尊的黄金搭档永远是原哲夫的《北斗神拳》类风格,而安达充假棒球真恋爱的惯例让他不管怎么将自己笔头粗犷化,出来的成品还是让人本能地往小清新上靠呢。

  “那么,假如有这么一个画风百变,或者起码是百搭,并不会被拘泥于一个题材的天才漫画家,是不是就能规避掉上面那些问题呢?”

  “这种作者可能是有,但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没准反倒是动画原画。”

  为什么?

  很简单,普适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特征不足,特点不够鲜明。

  什么都能画的背后藏着的往往是什么都画不好,或者说画面够好了,但内容上只能让人呵呵。

  这样的名家其实也是有的,比如那位助手的助手都能成为大神的小畑健。他老人家出道那么多年,一个个学生都开门立派了,自己纯原创的漫画依然半红不红。

  在2001年的时候总算还靠着改编出来的《棋魂》首次大火了一把,再往后估计这位也放开了,自己只管画,脚本什么的索性全交给别人,于是小本子啊,食梦者啊,阿汤哥啊什么的题材一个个完全不挨着,但却都比他自己的《傀儡师左近》受欢迎多了。

  这不得不说其实也很悲哀来着,毕竟漫画这种作品还不是光看画面的,一个漫画家自己创作不出好的故事,只能画别人脚本的话……

  可谁让“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呢?

  一个能够驾驭所有题材,同时变幻所有画风的人,现实里怎么可能存在呢?

  “现实里……等等,我倒是想起一个漫画来了……”

  “师傅你这一惊一乍的,想起来的一定不是什么正经东西。”

  “去!什么叫不正经,这部作品是再标准不过的热血少年向。”

  “那漫画里的主角看来就是个漫画家喽?”

  “不,是个助手……”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