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一百一十六章 漫画行业扒皮 五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虽然听起来很滑稽,但是常志昊还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他接下来想要介绍给小莫的,是一部名为《漫画王j》,从题目上一看就明显在进行某些致敬的作品。

  而作为这部漫画主人公的j,是传说中能够给任何漫画家当枪手,而且还专门替来不及在截稿日之前完成作品的作者排忧解难,顶多是收费稍微高一点的传说级超级助手。

  这位老兄的最高纪录,是在某个漫画杂志社遭遇火灾,整整一期作品化为飞灰的情况下,硬是以一己之力——好吧还有几个助手来协助,只不过助手的助手听起来似乎更囧——把这一整本杂志全部画出来。

  以常志昊的见识,他并不能确定现实中到底有没有这种家伙存在,但他更感兴趣的是这部热血向漫画中每篇都讽刺的业内现状。

  毕竟常志昊不管怎样都是个“外国人”,而哪怕是国内的留学生跑去和国专门研究漫画,也未见得会比原本的和国“业内”对整个行当了解得更清楚吧?

  毕竟这部从1996年开始连载的作品,在第三话就开始不能再明显地直接对高桥阳一放嘲讽了。

  这部漫画繁体版在2003年才出,所以现在即使已经是2001年了,但却并没有多少有关这漫画的消息,至于下载什么的受限于网络发展状况,更加是不可能,所以在常志昊给小莫讲述的时候,后者明显是一头雾水的。

  不过漫画本身并不难理解,故事模式也类似于《无敌怪医k》这样的单元剧,偶尔会插入主线剧情的类型。

  至于具体到第三话么,一开头就是某部名为《eleven战士》的足球题材少年漫画,随着剧情发展,为了保护j联盟里相识的以色列球员免受战火威胁而拼命去踢炸弹足球——中间顺便将敌人那边的战车大队全灭——然后在取得了战争胜利之后又跟幕后黑手军火商们战斗。

  主角的同伴之一倒下后,大家惊讶地发现他居然是军火商制造的生化机器人原型,而相关技术居然来自于外星人,于是eleven战士们开始冲向宇宙……

  这么扯淡的故事虽然有种莫名的反差萌吧,但显而易见是高桥阳一的足球老将与鸟山明的龙珠超超超极端化后的具现。

  然后距离截稿日还有十三小时的时候,某个专门负责终结这种扯淡作品——同时显然跟《漫画王j》主角亦敌亦友——的超级助手用了九个小时就替原作者画好了完结篇。

  当然喽,主角在剩下的四个小时里,又重新画了21页出来,理由是原作者虽然明知这漫画的人气与编辑的强行要求继续连载不正常,也想尽早将漫画结束,但总归还是不希望借助别人的手来完成这件事等等……

  理由虽然冠冕堂皇,可惜马上《eleven战士》原作者就压力过大病重住院,漫画本身也暂停了。

  于是主角和宿敌在这件事上表面落了个不分胜负,但这故事背后本身蕴含着的意味,小莫听了之后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和国那边并非没有“有识之士”意识到目前周刊漫画连载中的种种弊端,只不过他们自己也没有办法在仅能进行细节修补的前提下,能够对其进行全方面的革除而已。

  甭管漫画王j还是他的宿敌,在现实里理论上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而就算是真的有这种人,或者专门组织一个工作室,像后来棒子国坑王他们那样,没有全才就搜罗一大堆各方面的专才,然后找人担任类似于动画中作画监督(总)的职位,将这些人的风格尽可能地统一在一起之后,勉强扮成万能型,读者也未必肯接受啊。

  比如以后来棒国工作室代表作《零度战姬》来说吧,初期各种卖肉杀必死御姐风格相当惊艳,可后期读者们熟悉了整体风格之后,无论裸露还是血浆带来的刺激都会逐渐减少,最后半点作用都不起。

  理由就像上面提到过的那样,全能很容易就会变成全不能。想要讨好所有读者或者观众的结果,通常总会变成所有人都感觉隔靴搔痒,差那么一点点意思。

  然后这“一点点”积攒的越来越多,最后不知不觉地放下了就不会再捡起来了。

  毕竟在连载中的漫画篇幅相当有限,周刊除了第一话可能直接两到三倍篇幅外,其他时候基本不过二十页左右。月刊连载条件相对放宽一些,一般也是四十页以内,像《修罗之门第二门》那样恨不得七十页的绝对是少数。

  那么在日常篇里,通常一话之内就要出现必要的全部起承转合,这对脚本要求有多高显而易见。而长篇漫画达到高潮,往往动辄战上十几几十话的时候,所需情节节奏驾驭能力就更不必说了。

  经常有周刊漫画被吐槽半年多一年看不见主角,而往往会有该作品粉丝用月刊漫画里好几年主角都不登场作为回敬……

  老实说,这种比烂式的“打架”一点都不好玩。可如果连编辑带作者助手全都想不出好点子,也摆脱不了漫画本身逆反溃的话,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或许有人经常抱怨xx漫画固定模式是双方前脚摆pose,后脚立马互秒结束,让人动辄有种漏看了几页的错觉。

  可你要知道,每期杂志大家有多少页数是一早就分配好的,连临时追加一张彩图都没准会耗费作者半天到一天左右的时间,周刊连载间隔可是只有区区七天,平均每天要画三页。

  人家紧赶慢赶能在一话里给你讲个完整段落出来就很不错了,真混成安达充大神那样,每话前三页是景物特写,后两页是全白或者全黑那种,你想去跟他拼命都排不上队好么?

  ……

  “师傅,我觉得你有点跑题哎,本来以为你会介绍助手漫画家什么的业内模式呢。”

  “那些东西其实并不怎么重要,因为即使按常见组合套路介绍的话,也会轻易搞出十几几十种来。”

  “就没有更条理分明一点的?”

  “好吧,换个角度来说,比如责编可以分为轻松驾驭作者的,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得过且过的。漫画家可以分为年轻气盛奋发热血的,打着不走赶着倒退的,锱铢必较绝不多干的。而助手还可以分为打算跟着老师学习然后自己单飞的,单纯混日子赚打工费的,专业业务精熟四处救火的……光这样就能排列出27种组合……”

  “那个《漫画王j》画多长时间了?”

  “五年,看起来距离剧情高潮还有一段时间。”

  “即使按月刊算的话,也差不多把上面这些排列组合全部描写过了吧?”

  “事实上,没有。而且可以看得出这本讽刺为主的作品,自己也正在变成之前被讽刺过的那种平庸之作。”

  小莫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实际上答案什么的明显也确实已经不重要了。

  她很清楚自己并没有画连载的才能,之前半试探半搞笑的问题,也只不过是想要办一本原创漫画杂志而已。按理说将来站在投资者位置的人是没必要去干涉下面某个漫画家具体细节的,充其量只要确定杂志整体风格就好。

  当然,不要任何风格也可以,比如未来三大杂志之末,被华夏某漫客杂志都能超越过去的《少年sunday》不就号称秉承放任主义么。

  而作为一个“外行人”,贸然去干涉内行是最要不得的,虽然华夏国内在2001年的漫画内行屈指可数。如果小莫连漫画助手方面的细节都要一一过问的话,她估计得办的是个年刊才能忙得过来。

  你想啊,十个作品,十个作者,几十个助手……

  事必躬亲平易近人到挨个找人家谈话的程度之后,还有人能有精神搞本职的漫画连载么?

  或者根据国情,说得再直接点,现在的华夏原创漫画杂志稿费养活画手自己就相当勉强了,根本不够再拿来雇佣助手的,可如果没有助手的话,就等于什么工作都要由漫画家自己做。

  通常情况下按和国那边一个漫画家三个助手这样,原本勉强撑周刊连载的没了助手就只能做月刊,而且一定会累的半死不活。

  当然喽,如果小莫肯把稿费提高到正常情况下四倍,估计助手是能找齐,可这不过还是等于多了三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描线清稿民工而已。

  即使是在和国,即使有漫画家的固定薪酬制,真正能够让漫画家赚钱的还是出单行本。

  但常志昊知道,即使到了十年后的2011年,有本土漫画第一人盐开水大师主笔,有漫客系列的渠道加成,《星海镖师》这部作品的单册销量才能勉强破十万。

  如果按单行本一本定价八块八来算,作者每本拿一块钱版税来算的话,一本单行125页,五话内容大概要两个月完成的话——按半月刊来算——也不过是五万稿费睡前~

  再睡一下,再分给助手一点……

  好像也没比连载稿费多到哪里去,于是干这行哪里还有什么盼头?

  2001年的漫漫来杂志销量如何,常志昊估摸着到十万铁定会遇到一个坎,那么相应地单行本卖的最好估计也就是这个数字……

  这些他能算出来的东西,小莫那边肯定也算到了。

  “原来师傅你从一早就已经算好这些了?就算努力去做,结果跟现在附属光盘发慈善也没多少差别。”

  小莫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平静,但明显还是带着若有若无的一丝兴味索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