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仙女 206.
作者:都市风高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老房子也在村子里,也是典型的壮族人家那样的房子,现在就由堂兄弟住着。别看这里离村子不远,但要从这里走到村子里去,还是要花上不少功夫的,只因这山路不好走,九曲十八弯的,又是凹凸不平,又都是上山的路。而把房子建在这,病人出入就方便多了。因为不用圈牛养猪,也就不用盖成两层,就平房,可比较宽敞。还在门前开出了十几平米的院落,一边用来晾晒自己上山採来的草药,一边是考虑有时到来的病人多,还轮不到看病时,可以有一个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下脚。在歇脚的一边种了树,来人就在树荫下乘凉。还另在房子的一侧盖了火房和茅厕,所以炉灶也就没用摆在厅子里,在主房内也就没有火烟和粪臭。这就比那些壮族人家的房子显的干净卫生。

  爷爷在房子的门楣挂上自己书写的象艺术品一般的四个字“杏林草堂”。自此,在这贫困的缺医少药山沟里有了像模似样的医疗所。

  爷爷之所以选了这个地方,还有另一个原因,这里美呀!那一条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盘阳河,那绿色的河水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玉绿色的纱巾在山与山之间飘拂着而不是流淌着。你眼望去,谁会想到它是一条河啊!河水清澈见底,偶尔见到一只小船或竹排从河里慢悠悠的划过,把河水划起一丝丝的波纹,而惊起了栖息在岸边那树丛里的小鸟。在这里,遥望是大山空旷、无边无际;仰首是长空湛蓝、白云悠悠;低眉是青山绿水、如花似锦!

  这里真是天高而水清!当夕阳西下之时,金光闪闪的一缕缕阳光从大山之间倾泻而下,把绿色的河水照耀得闪闪发亮。这时分的景致是最美的醉人的!忙里偷闲,没有病人之时,他老人家常常会在这个时刻扛出一把椅子坐在院子里,一边翻看着手中的,一边欣赏着那迷人的景色!

  而到夜幕降临之后,山风就会在这里奏起让猛兽俯首、顽石点头的交响乐!每到夜幕降临,夜深人静,上床之前,爷爷只有听到了这样的交响乐,觉得这时身躯和心魂同大山融为一体,才能坐得安稳;而忙了一整天,躺在床上,只有静静地听着这大山奏起的交响乐,觉得这时身躯和心魂也同大山融为一体,才能睡得安稳!

  在县城里住着,是不能听到这样的交响乐的;这样,老人家就会觉得自己的身躯和心魂同大山分离了;每到夜幕降临之后,都是坐不安稳,站不安稳的;人是睡下了,而他的思绪和心魂却飞回了故乡的大山。虽然,县城也是被大山包围着,而老人家总是觉得那里的大山同故乡的不一样,觉得那里的大山没有故乡的高、故乡的大、故乡的旷、故乡的美,也就没有故乡的可爱。因为那里的大山已遭到人们利欲刀斧的掠夺、杀戮和破坏,而变得面目全非了,也就失去了那一份自然,也就失去那一份原始,也就失去那一份自然和原始的美,以及自然和原始的可爱了。而故乡的大山一点也没有人们愚昧、自私和贪婪的痕迹,还是那样地自然、原始、宁静、坦荡、安详、和谐!

  回归故里,回归大山,回归自然,以青山作伴,以绿水为邻,他老人家就可以时时向原始的大山致敬,同原始的大山亲吻!

  可是,老人家,在这里一点也不感到孤零;不但有青山作伴,有绿水为邻,还有老乡还有病人,偶尔还有一些游山玩水的旅人在这落脚,在这过夜,一起谈天说地、侃古论今。

  刚才,简阿彀他们走到这一座山的半山腰时,回头往下一看,就为这迷人的景致所倾倒了。这时,他们个个都感到心旷神怡、如幻如梦!陶梅每一次来到这,就任由那一颗纯洁的心在大山之间游逛,就任由自己的思绪在大山之间弛骋!虽然,她来过多次看过多次,但是,还是觉得看不够。简阿彀和赖珠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是还有老乡一起来,考虑到老乡还要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他们真的就在这一直玩到天黑,而把阳光照耀下的那山那河那水还有那天那云,欣赏个够!

  走到爷爷的房子前时,爷爷刚好送走了一位病人,就在门口。这是爷爷的一个习惯,每看完一位病人后,如果再没下一位在等候,他必定要把这看病的送到门口,再三叮咛。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而在呼啸而过的寒风里站着,仍然显得是那样精神矍铄。

  一看到爷爷和乃乃,简阿彀仨就这个一声声“爷爷乃乃好”那个一声声“爷爷乃乃好”;还有那两位老乡这个一声声“陶郎中好”,那个一声声“陶郎中好”;还有那两个小孩子不用大人吩咐,也是一个个抢在大人的面前,用稚气的声音一声声“爷爷好奶,乃乃好”的叫着老人家。

  爷爷和乃乃一见到他们,就高兴得不得了。一看到赖珠,就问,赖珠你也来了。爷爷,乃乃,我好想您呀,赖珠说。当陶梅向他介绍简阿彀时,他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虽然,陶梅介绍时只说简阿彀是她的同学,但两位老人明白:这肯定是孙女的对象,因为孙女从来没带过一位男孩子来过这里。爷爷还凭他老人家丰富的看人经验,他一眼就看出简阿彀是孙女可以托付终身的一位好青年。

  乃乃高兴得把陶梅和赖珠搂抱在怀里,摩挲着她俩,很久也不想松开手。

  “怎么,这么巧,这么早,你们一齐进门?”温文尔雅的爷爷高兴过后,看到陶梅他们是同老乡一家人一起进门的,就这样问;因为他知道从冠州到这,一般是要傍晚才能到的。

  “爷爷,巧呀,真是巧呀,要不是遇到伯父伯母,我们昨晚就得在山上过夜了。”陶梅说。

  “怎么回事,认不得路了,迷路了?”爷爷问。

  乃乃也这样问。

  “爷爷您看您的这个孙女的脚,”陶梅把赖珠拉到爷爷的面前,“差一点,就要抬着她来了。”

  赖珠坐在一张长板凳上,把脚伸到爷爷的眼前,又甜甜地叫了一声“爷爷”。

  “你这个毛丫头,怎么把脚崴了?”

  “高兴呀,一说快要看到您和乃乃了,她就高兴得又蹦又跳的,”陶梅说。

  “赖珠,几年不见,都长大了,是大姑娘了,”爷爷一边给她检查着受伤的脚一边说,“伤得不轻,怎么就能走路了?”

  “多亏这两位老乡,把我背回家,又连夜给我上了草药;昨晚还是痛得厉害,不能走路;今早就觉得不太痛了,能走路了。”赖珠指着老乡说。

  “小覃,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爷爷说。

  “还不是偷偷向大哥学的,”覃老乡说。

  “好啊,有时间就多一点到我这,我尽我所能教你;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多一个人懂得医学知识,是一件好事啊。”爷爷说。

  这时,简阿彀他们才知道男老乡姓覃。

  “真的不好意思,我们都高兴得连恩人姓什么都忘记问了。”陶梅说。

  “什么恩人,你的爷爷才是我们的恩人,”覃老乡说。

  “不要把几十年的J毛蒜皮的事整天挂在嘴边,”爷爷说。

  “什么J毛蒜皮的事,我这个老婆子,要不是有您老人家,还能活到今天吗?”覃老乡的老婆这时C嘴说。

  “陶梅,去做饭去,今天,我要好好同小覃还有你们喝上一盅!”

  “爷爷,乃乃,伯母还带来了一只大母J,”陶梅说。

  “哎,真的对你一家人没法子,年年都来送J又送R的,”爷爷说,“那就杀掉它,一起吃。”

  爷爷知道把J留下不杀掉,老乡肯定不肯再带回去的。

  “我不会杀,爷爷,乃乃,”陶梅说。

  “我来,我来杀,”那女老乡说着,就同陶梅一起到火房去。

  乃乃和她俩人就一起张罗做午饭。在煮玉米棒的时候,陶梅留意到玉米粒很不饱满;大旱,今年老百姓又得受苦了,她不知不觉就在心里发出了怜悯来。

  在他们在说话的时间里,简阿彀就把爷爷的陋室浏览了一番,只见不宽不畅的一间房子里的墙上挂满了一幅又一幅的锦旗,有的写着“华佗再世,手到病除”,有的写着“医德高尚,誉满杏林”,有的写着“杏林春暖,救命恩人

  ”……他不禁对爷爷满怀敬佩!

  “骨头没事,我再给你扎几针,就不痛了,”爷爷给赖珠检查完之后说。说着,爷爷就拿出经过彻底消毒的一盒银针,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

  “爷爷,扎这个,痛吗?”赖珠一看到爷爷拿起银针就怕了。

  爷爷不回答她,捏了捏小腿上的X位,一下子就把银针扎进皮R去了,慢慢地转悠着。赖珠连看都不敢看,把头别到一边去,只是觉的好像有一股微弱的电流传遍了全身,酸麻的。

  老乡的那两个孙子在一旁张着眼睛,好奇地看着爷爷慢慢地转悠着手里的银针,觉的神奇极了——平常有一点荆棘刺破皮R就痛得不得了,怎么爷爷手上这么长的针扎进R里那么深,也不痛。

  简阿彀这时,也走近来,坐到一张小凳上,专心致志地盯住爷爷的一举一动,就好像是一位学徒,不放过爷爷的每一个动作。他看到爷爷扎针的动作是那样的准确,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而拿针的手一抖都不抖。

  一会儿,爷爷说,扎好了,不要紧张了。

  赖珠掉过头一看,只见那几枚银针在随着她的脉搏的跳动在颤动,一点也不觉得痛。她怎么也不理解,一枚那么长的银针扎进R里那么深,不痛也不出血,而平时在家里,杀鱼时,给一点鱼刺扎进手里,就痛得钻心,还会流血不止。

  “爷爷,你的针上是不是带上了麻药,怎么一点也不痛?”赖珠问。

  “傻姑娘,用了麻药,扎进去,还有作用吗?”爷爷说。

  “那为什么一点都不痛?”

  “扎准X位就不会痛。”

  “爷爷,这扎针医术,是谁发明的呢?”这时,简阿彀问。

  “应该是伏羲吧,据东汉皇甫所著的中记载:伏羲‘尝百草而制九针’。南宋的罗泌在中也有伏羲‘尝草制砭’的说法。”

  “可那时还是石器时代呀,没有铁没有银呀,”简阿彀说。

  “青年人,这可给你问对了。那时是用石制针的,石针的最早年代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某些部位不适的时候,常用手去按摩、拍打或用尖锐的石器按压患处,以缓解症状,所以最早的针即是砭石。中就有关于石针的最早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中也有用‘石钱’刺破痈肿的记载。后来,随着炼铁技术的出现,才有了铁针银针的。”

  “听说,针灸的医术已走出国门了。”

  “不错,现在连美国人也认可了!听说,我国正在对针灸申遗;我相信申遗是一定会成功的;如果不给通过,那就是联合国的官员不识货。”

  正在他俩在谈古论今的时候,走进了一位手捧着一边肿脸的穿着补丁衣服的妇女,说牙痛了好几天了,吃不下东西了,一遇冷水就更是痛得不行。爷爷叫她坐下后,马上给她作了一下检查,说你这是龋牙就是虫牙所造成的,我给你止痛后,一定要到医院去把这牙病治好才能彻底不痛。说着,就给她作了针灸。只一会儿工夫,那妇女就说,不痛了,真神奇,好像可以吃东西了。

  “小简,你到火房去叫陶梅给你几颗蒜头拿过来。”

  简阿彀不明白这时爷爷要蒜头干吗?可他肯定爷爷有妙用,就不问,很快就从陶梅那拿回了蒜头。

  “你就把蒜头放到那颗痛牙处嚼,看看能不能止痛?”爷爷说。

  那老乡就照着他说的嚼起来蒜头来,一嚼完就高兴的说,好了,一点都不痛了。

  “以后,牙痛急了,你就这样嚼蒜头。我还给你抓两副草药,不过吃了草药,一定记住上医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