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首席潇洒军师 第十二章 一震孔明之诗道(一)
作者:三十六把刀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大家沉默的原因很简单:诸葛亮这话未免太过狂傲了,哪怕是书院中最为人所知受两位夫子极力称赞的黄靖,也从来没说过自己读得书够多够透了想要学点新东西的话。而且,这时虽然百家依然有所争鸣,但毕竟是渐渐没落了,所以一个人基本上都是从儒学启蒙的,接触得最多的也是儒学,而对于其余诸子的书却很少有人通读过。因此,庞德公这时教授的《鬼谷子》已经算是相当偏门相当高级的科目了,而诸葛亮却说自己已经读通读透了,这的的确确太过骄傲了一些了。哪怕此时教的是《论语》,诸葛亮如果说自己已经很熟悉那或许情有可原,但偏偏不是。

  庞德公心中也是有些气恼,诸葛亮的脾气和学识本来是很对他的胃口的,没想到竟是个有傲气的人,居然在课堂上这么公然向自己挑衅。即便诸葛亮说的是事实,那也完全可以在私下里告诉自己啊,何必闹得这么沸沸扬扬的?他就不知道韬光养晦吗?

  唯一有不同看法的人是黄靖,他并不认为这是由于诸葛亮狂傲的缘故,尽管这种天才或多或少会有这方面的毛病。但是他绝对不是那种不会韬光养晦的人,否则就不会有“卧龙”的称号了。他这么做一定是有深层次的理由的,至少,黄靖现在就想到了两条:一,诸葛亮是个真的想要学本事的人,所以他不想浪费一点时间在自己已经会了的东西上面,因此他才这么急切地要求学点新东西;二,诸葛亮可能知道了自己和庞统的事迹,起了点争强斗胜的心思,所以想要借此来“示威”,看看一帮少年人是否会擦出火花来。

  不过当下,庞德公有点被气晕了,恼怒地喝道:“孔明,不可妄语,你若果真已经通晓诸子,那我且问你,这‘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当作何解?”这句话乃是《鬼谷子》第一篇的结语,颇为晦涩不明,很有中国特色,要真的理解起来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庞德公这么问显然是在刁难了。

  但是诸葛亮却丝毫不怯场,应声答道:“捭阖之道,游说之法,或阴或阳。以阳言说者,需言之有方,得其心意;以阴言说者,需言之有物,动其心意。凡阴阳言,莫不为扰其本意而致游说者意也,是故鬼谷子言:‘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这段话被诸葛亮解释起来很明白:捭阖之术就是用来游说他人的,那如何成功地游说他人呢?有阴阳两道,本质上都是为了改变被游说者的心意使其顺着游说者的心意来办事情。那如何改变被游说者的本心呢?要么表面上顺着他的意思但是偷换概念,要么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使他冷静改变。

  庞德公再怎么刁钻,听到这种解释也的确无话可说,他虽然很恼怒,但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反而有些感慨自己新收的弟子有着这般超乎常人的实力。当他看到诸葛亮旁边的黄靖一脸淡然频频点头的样子时,忽然生出一个想法来:诸葛亮不是想要学些新东西么?黄靖好像脑袋里有着无穷无尽闻所未闻的东西,不如……

  于是,庞德公立刻淡淡笑道:“孔明,你虽然不错,但是要想学新知识却不好让为师给你另开小灶啊。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你有这么多师兄在此,当中很多人都有着你所无法企及的能力,比如,就在你旁边的那个一肚子坏水的黄靖,你不妨向他请教请教。”

  黄靖一听愣了:这都扯什么啊?你作为我的先生不好好教导学生也就算了,居然还唆使他来向我挑衅?!他恨恨地看了一眼庞德公,见到那张人畜无害的笑脸后心中大为哀恸:早知如此,当初就从了他好了,居然因为那件事情耿耿于怀到现在还不肯放,实在是得不偿失。

  诸葛亮听后一脸郑重地对着黄靖一揖道:“久闻师兄大才,亮钦佩不已。师尊亦言,师兄常想他人所不能想,为他人所不能为,可谓鬼才。亮斗胆请师兄教我。”

  黄靖心中大骂:靠,个老不死的!直接说我不务正业爱胡思乱想调皮捣蛋算了,还这么美化我,这不是坑人么?不过诸葛亮同学你也太夸张了吧?要知道你才十一岁啊,是多么美好灿烂的年纪啊,本应该是玩着泥巴掏着鸟窝的年纪啊,居然就这么文酸腔了,等你长大了还不得把人严肃死啊,难怪刘禅后来反弹那么大,八成是被你给憋的吧?

  不过,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黄靖硬着头皮想要推脱,看了一眼黄月英却发现小丫头正捂着嘴偷偷笑,暗叹道:果然女生外向啊,还没跟诸葛亮怎样呢,就开始不帮自家哥哥了,要说这事最早还不就是因为你偷偷摸摸看人家引起的么?

  眼看着书院的众学子眼巴巴看着自己,黄靖不禁有些不好意思,只得还了一礼道:“师弟谬赞了,‘思而不学则殆’,师兄我可是太爱胡思乱想了,比不得师弟勤恳。不过,师弟要真想学些新东西,师兄我就托大来跟你讲一讲诗歌吧。”

  旁边早有人窃窃私语起来:“诗?他说的是诗经吗?那种东西,虽然唱的好听,于真正的学问倒是没有什么帮助,算是个华而不实的玩意儿吧。”这是保守派的看法,典型特点就是不怎么重视这种文学。

  “切,诗这种东西,只要给我笔墨,我一天能写一部《诗经》!”这是愤青派的看法,说得编一部《诗经》就跟尿失禁一样畅快。

  “黄师弟这托大二字还真不是谦辞,诗的学问汪洋恣肆,深不可测,他居然敢在这方面号称有新东西,果然也是个狂徒!”这是狂热派的看法,不允许有人对诗不敬。

  ……

  无论人言如何,诸葛亮也不为所动,直视着黄靖的眼睛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