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首席潇洒军师 第一章 袁绍攻略(一)
作者:三十六把刀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初平三年七月,天气不同寻常得热。老人们都说,这是兵戈之象。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这一年年初,长安爆发了一场震惊天下的角力战。先是贾诩挑动董卓四大部将围困长安,进而被黄靖以毒攻毒逼贾诩又用连环计引诱李傕郭汜等人入城,借机围剿。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吕布却被仇恨迷了双眼,孤身一人闯出城追捕黄靖。后果是当他回来的时候遇到的是狼狈不堪的张辽等部下,原先一片大好的形势瞬间被黄雀在后的杨奉、徐晃等人占有,自己不得不遁走南阳,投靠袁术。

  但李傕郭汜以及张济樊稠四人大难不死,逃得性命,竟又收拢溃军再次攻打长安,并且更加疯狂。而过早陷入胜利的喜悦的杨奉等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被迫开城投降,从此这个古都陷入了各大军阀混战的局面。

  之后,李傕更是挟持了皇帝刘协,索要扬武将军的职务,而郭汜则被封为扬烈将军,张济、樊稠均为中郎将。

  唯一的赢家就是双方都极力讨好的贾诩,他推辞了李傕欲封其为侯的好意,仅仅以尚书仆射的职位暂时总领朝政,倒是做了点贡献。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方的两大军阀,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展开了一场生死战。最终袁绍以少胜多,并且全歼了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奠定了其在河北的霸主地位。公孙瓒则是退守幽州,改为小范围高频率的骚扰战。

  同年四月,青州百万黄巾军进击兖州,攻下任城,后来又在东平附近大破官军并斩杀了兖州刺史刘岱。危急时刻,东郡太守陈宫力主迎曹操为兖州牧,于是曹操作为救火队员紧急走马上任,并且开始与黄巾军展开了殊死激战,一直持续到现在,伤亡无数。

  至于被殷素素拼死护下的黄靖,如今正一身素衣,站在邺城街头。

  不是他不想回去找典韦跟貂蝉,实在是没料到如今的局势太过混乱,兖州一带兵戈四起,没了护卫的黄靖不过一个十二虚岁的文弱书生,只身前去百分之九十九会一命呜呼,他可没有自信能跟贾诩一样可以遇上歹人都能靠一张嘴化险为夷。

  饶是如此,他还是吃了不少苦头。毕竟当时的他身无分文,又得随时防范着吕布等人的追杀,所以一路上只能依靠那个人皮面具一路装神弄鬼算命看卦才撑到今天。要不是如此,只怕早就沦为乞丐大军的一员了。

  也算是黄靖机智敏捷,配合前世看过的一些骗术,竟是硬生生闯出了一点小名头,当然他也不敢太过高调,毕竟黄巾的前例还摆在那儿,弄过头了恐怕又是要遭人惦记,被怀疑是靠类似方法挑拨民众。

  此外,也多亏了他心志坚忍,换做其他养尊处优的少爷公子,遭逢如此大难恐怕已经一蹶不振了,更遑论千里迢迢来到邺城。

  之所以选择这里不是没有原因的。黄靖没有忘记自己出远门的目的,是为了寻一个明主。如今天下,在北方的豪杰当中,曹操算是已经略有不愉快的会面了,剩余的人当中也就袁绍、袁术、公孙瓒之辈勉强入眼,当然,不要忘了著名的流浪专业户刘备刘皇叔,不出意外的话此时应该正托身于师兄公孙瓒手下,运气好的话可能也有机会相见。

  再说了,刚刚从动乱的地方逃脱,当然要去相对和平的区域缓冲一下,一路亡命天涯的生活可真不好受。

  黄靖看着眼前繁华热闹的景象,不禁心有感慨。如今他也是经历过生死的人,而且看眼睁睁看着一个对自己忠心痴情的女子离世。从心态上讲,现在的黄靖已然成熟了很多,配合他早早发育的身子,竟是有种十七八岁少年的意气风发。

  唯一让他心怀愧疚的,便是没能带着蔡邕逃离魔窟,只怪当时被劫掳得太匆忙,根本无暇顾及,但愿老头平安无事才好,否则日后必定没脸去见蔡琰。只是,好像现在东都也已经被战火波及了,这个外柔内刚的聪慧女子,不知现在过得可好?

  抛开了心中那些柔情似水,黄靖强迫自己变得冷血起来。现在不是太平盛世,是真真正正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的乱世,感性可以有,但绝对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他只是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情便开始思考如何能够见到袁绍。

  这个号称四世三公的贵胄尽管是个庶出,但如今在世人中的声望却是绝对得如日中天,不提他的背景,光是他刚刚收取了冀州,干掉了韩馥,逼退了公孙瓒,就足以让群雄重视了。因此,袁绍有些骄傲。

  他不是曹操那样不拘小节的热血中年,也不是刘备那样对人才患有重度**症的**丝,在袁绍心中,自己是贵族,不是等闲人可以随便见到的。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并不是特别重视没有背景的投靠者。

  比如,刚刚离开他的郭嘉就是一个典型。

  当然,这一切只是基于目前看到的事实所给出的推测,还需要黄靖亲身去验证。但最起码,要能够混到他身边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

  论谋略,袁绍身边有田丰、沮授、辛毗、郭图等人,绰绰有余,论勇武,河北四庭柱可是实打实的将才,更别提还有颜良文丑这种万人敌。要想成功引起袁绍的注意,显然只能出奇招。

  黄靖的做法很普通也很实用:危言耸听。好像古人都喜欢这么一套,一个人上来就一通恨不能说得你大难临头的模样,紧接着被诅咒的那个人定然会好言相问,在互相试探当中了解到对方是个人才,从而宾主尽欢。

  所以,当袁绍看到眼前的绢帛上洋洋洒洒列举的如今自己治下的隐患时,不禁深深皱起了眉头。

  以他的见识,自然明白这种伎俩。但问题是,他偏偏还不能忽视,因为这帛书上所言面面俱到振振有词,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以袁绍的见地居然挑不出错来。既然如此,那么不管这份帛书的目的何在,至少的确有它正确的地方。

  所以,身为一方州牧的袁绍不能够等闲视之,万一真被言中,那自己岂不是成了有眼无珠白白错失了机会?

  沉思了许久,有些疲惫的袁绍揉了揉太阳穴,指示身边人道:“传这个黄靖进来!”

  ————————————

  这一卷开始,黄靖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过这一章写得有点平淡无味,通篇都是分析加叙述背景,算是铺垫吧,以后情节展开会好看起来的。

  还是要呼吁一下:求票求赏求推荐~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