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二百零五章 入川(二)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四川,天府之国,本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只是如今几乎成了一片死地。

  前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张献忠率军转向四川,至巫山,下万县,连克梁山、忠州。转战泸州后又攻下重庆,接着兵发成都。一时间,四川大乱,战事迭起。

  未及一年,张献忠控制川省大部。于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不久,前明各地守军残部纷纷聚集兵马,袭取大西军。整个川省一片混乱,民众流离失所。

  华兴二年,鞑子覆灭残明弘光政权后,派人招降张献忠,却被其拒绝。

  与此同时,大西军不断的和残明军队还有当地地主武装争斗,在内斗中逐渐消耗实力。

  华兴三年初,鞑子朝廷派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统领鞑汉大军向四川杀奔而来。

  而这时前明参将杨展领兵复夺川南州县,率兵北指,与大西军激战于彭山的江口。大西军大败,退回成都。

  在大西军与残明的军队争斗的愈演愈烈时。五月间,豪格率鞑军攻占了汉中。

  汉中乃是四川的门户,自古守川就得守汉中。得知汉中被鞑子攻占,再加上与前明军战事不利,张献忠便决定北上抗击鞑军。华兴三年七月张献忠尽杀妻妾子女,然后屠杀全城搜刮钱粮。于当年九月率众十余万向汉中进发。

  此时,大西军部将刘进忠降鞑,鞑子以刘进忠为向导,迅速进入川北。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顺庆府西充县凤凰山与大西军接触。

  双方战事激烈,大西军损失惨重,张献忠也在此役中阵亡。当张献忠阵亡后,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冯双礼等人只能率军南下,转道贵州,然后又攻下云南。后与残明联合,共抗鞑军。

  当张献忠在川时就有屠杀习惯,而前明军征粮征人时也莫不如是。双方征战连连,百姓死伤无数。在川北还有摇黄十三家纵横肆虐,屠人无数。

  摇黄十三家初始时本以汉中土豪姚、黄两姓为首,谐音摇黄。后来川人恐惧张献忠,纷纷投奔摇黄十三家。最后摇黄十三家发展为以袁韬、武大定、胡九思、白蛟龙、刘惟明杨秉胤等人为首的拥兵十余万的大势力。

  在袁韬、武大定等人的带领下,摇黄十三家在大西军和前明军之间左右逢源,时而投降时而反叛,最后还是选择与前明军合流。相比于前明官军,摇黄十三家杀戮更甚。

  华兴二年,摇黄十三家屠巴州、通江、东乡、太平、达州、梁山、新宁、开县各地方,人烟俱绝。攻破长寿、垫江、邻水、大竹、广安、岳池、西充、营山、渠县、定远各州县,城野俱焚掠。

  华兴三年,鞑子大军北返,谎称楚王世子的朱容藩自夔东而来招安摇黄,妄图恢复重庆。未几,官兵不和,各自散去。武大定投降鞑子,不久之后又叛杀固原道何士元,被鞑子击败后又转回四川。

  华兴五年,武大定来到成都,因为军粮匮乏选择向杨展求救,被接纳。同时,占据泸州的袁韬和富顺的呼九思也向杨展求援,皆受到了帮助。

  然而袁韬和武大定两人艳羡杨展地盘富庶,在恢复实力后出兵嘉定,恩将仇报的杀死杨展,吞并其地盘。此战之后又是无数人尸横遍野,余民流落山间。

  除了大西军、前明军和摇黄十三家之间的内斗屠杀外。大灾大疫也是川民大减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虎患、缺粮等等原因。

  当然,除了这些死亡原因外,更有来自鞑子方面的屠杀。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在这样想法下,鞑子攻打四川的过程也是一路的腥风血雨,伴随着人头滚滚,川中之民再受一番浩劫。

  如今乃是华兴六年,在仇天行的前世,在此之后之后还有十年的鞑子与残明方面的拉锯战,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兴兵入川,与鞑子交战于川。这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最后川民百不余一,鞑子朝廷只能湖广填川。

  好在这个时候川民数量还没有三十年后那么稀少,在叶苏的眼中,四川还是一块十分合适的根据地。只要自己能占据四川,招募人手开垦土地,那么四川还是很快就能恢复生机的。

  当然选择四川还有其他原因,饱读诗书的叶苏从史书中知道。三百年前,明玉珍起事于随州,然后转进四川,成就了一番霸业。叶苏虽然领兵在应山附近与鞑子交战,但真正作为一营之长奠定了六营根基还是在随州。所以,叶苏也想跟明玉珍一样带兵进入四川,将六营扎根在川中。先前的犹豫只是因为川中历经大战人口匮乏,自己贸然进去可能会困死川中。但是叶苏也想到,既然川中人口不多,自己也可以从湖北招募,用自己的实力开发四川。

  如今叶苏手中有长乐、巴东两县。占据了巴东后,六营便可以从巴东入川了。巴东一路向西,过了培石镇就是巫山县了。

  前些日子,分开逃亡的唐成斌训导官也一路辗转来到了宜昌府,与叶苏汇合。这样,叶苏手中又多了三百名当初的老兵。他以这三百名老团丁为骨干,将队伍扩编成一个大队了。

  既然决定入川了,那么再继续屯兵长乐县就算是浪费兵力了。再加上长乐县经过数月来的连年战事,早已经是残破不堪。于是叶苏将长乐县的人口财物都迁到了巴东县,彻底的将长乐县放弃了。巴东县是自己的出川要道,必须重兵把守。

  于是叶苏安排了由唐成斌带来的团丁扩充后的一个大队固守巴东,然后又从当地民众中挑出的三千人组成预备军。叶苏任命唐成斌统帅这五千大军坐镇巴东,然后便集结了剩余的全部八千精锐在三千民夫的后勤支持下一举越过培石镇,进入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