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二百零六章 入川(三)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川后,叶苏部队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四川战乱多年,许多道路破损严重,甚至有些道路还需要六营修补方可行进。

  行走在深山老林之中,有时还会突然冒出一只猛虎,引起众人惊骇。当然,这冒出的猛虎最终还是被消灭了。只是这让叶苏心头更加沉甸甸的了。

  人多了,野兽自然少,人少了,野兽就多了。人与野兽乃是互相争夺地盘的生物。四川如今人口稀少,野兽自然便多了。一路上,六营遇到众多的野兽,也丰富了伙食的品种。

  当到达夔州府的巫山时,方才有了人烟。

  只是如今这巫山已经是三谭中谭诣的地盘了。当叶苏率着大军逼近时,谭诣惊慌失措弃城而逃。于是,巫山便不战而下。

  拿下了巫山后,叶苏了解到这巫山县城竟然只有三千余人口,放在江南省还不如一个大镇的。

  审讯过俘虏后,叶苏也知道了原来巫山的主人是谭诣。谭诣是三谭中的一个,分别为谭文、谭弘、谭诣。三人出自万县的地主之家,乃是亲兄弟。前明远裔朱容藩在忠州自称监国,号称副元帅,三谭便投奔之。后吕大器督李占春讨伐朱容藩,并将其擒杀后,三谭便转头了残明。

  在夔州府、忠州,三谭就是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

  如今,刚刚进川就与地方势力交恶,这让叶苏忧心忡忡。本以为川中人烟稀少,却不成想刚刚入川就与人交恶了。这时,叶苏心中有些后悔不该贪图省事,应该早些派出使者交往这些势力的。

  只是叶苏知道,他所处的保安团势力对于这些川中地方势力毫无威信所言。这些川中势力可以降鞑可以投靠残明,却不可能依靠保安团。至少不会只要听到保安团名号就来投奔的。

  名声是靠杀出来的,不让别人见血别人就不会畏惧你。虽然叶苏开始时没有与三谭交恶的想法,若是谭诣不逃,叶苏可能会借道西向的。但如今既然巫山不战而下,那就错有错招吧。

  留下了族弟叶集统领第五大队留守巫山,守住自己出川的通道后。叶苏继续率兵西向,他准备拿下夔州府府城奉节。

  这次叶苏入川,刚进川就与川中势力有了矛盾,这也意味着六营入川的过程不是和平的过程。

  当谭诣带着亲卫逃出巫山时依然心有余悸。原本他好好地呆在巫山县城里,却被亲信告知突然城东来了上万的大军,这可将谭诣吓坏了。而且对方的旗号不明,不像鞑子也不像大明的旗号。这时谭诣突然想到或许这又是一只匪军,四川苦摇黄多矣,摇黄杀川民百倍于杀鞑子。敌意不明,所以第一时刻,谭诣便选择了离城自保。在一路越过瞿唐关、白帝城后,谭诣回到了奉节。

  回到了府城后,谭诣才松了口气,他招来亲信。

  “速去派人前往万县和忠州天字城,请两位兄长过来。”

  下达命令过后,谭诣在堂中踱来踱去,然后又喊道。

  “来人!”

  “速去通知李将军,让他严密防守奉节。算了,让他过来见我吧。”

  就在谭诣忧心忡忡时,叶苏也是愁眉苦脸。出了巫山后,一路上都是荒无人烟,原来为了抵御敌人和野兽的攻击,巫山县中的人口大都迁徙到了城中,日出便出城耕作,日落则回城休息。城中的三千多人口可是这巫山县绝大部分的人口了。

  有了巫山县城中的向导后,叶苏行军速度也快了起来。一日后,六营大军逼近奉节。此时谭诣还没等来两位兄长,却等到了这股匪人。

  盘算了一番手中的势力后,谭诣发觉硬拼十分划不来。如今川中城池很多,人却不多了。所以相比于城池,人才是宝贵的,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战士。

  于是,谭诣又退出了奉节,带着千余士卒逃往了云阳。这下,叶苏和三谭可是结了死仇了。

  拿下奉节后,叶苏又遣一偏师攻占北部的大宁,便没有再继续进攻了。如今四川残破,攻城掠地缺乏后勤支持,战后也谈不上有什么缴获,不能以战养战,只会穷兵黩武后耗尽自己的实力。此时在川中老老实实的种地发展民生才是王道。

  攻占了两个县城和一个府城后,叶苏的辖下之民仅仅只是过万而已。要指望着这一万多的农人去养活近万大军,这简直就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可是面对川中势力的敌视,不保持一支上规模的军队也是不现实的。即使让团丁实行军垦,闲时为兵忙时为农,这种做法也并不可。毕竟叶苏入川不是来种地的,而是要攻掠全川的,不能将军人当做农人使唤。为今之计,只能从湖广调人耕种四川。

  于是,叶苏统帅六千大军亲自坐镇夔州府府城奉节,堵住了川中势力向东进攻的方向,形成了奉节、大宁和巫山这个相对安全的三角形区域。然后叶苏又命令巴东的唐成斌,让其不断的向巫山这里运输人口、农具、粮食等等一切有关民生的物资。

  就这样,叶苏勉强在川中驻扎下来了。这只是第一步,等到叶苏势力稳固后,他还将出兵绥定府、顺庆府、忠州甚至是重庆府。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保安团的名号终将打响。那样或许就会有人前来投奔,攻伐时也会有人率众归附。六营的实力便将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占据整个四川。

  此时鞑子方面占据成都,并无力量平定四川;残明方面文安之尚未入川总督川湖,刘文秀也未入川率军北伐;农民军那里李来亨、党守素等人也未领兵从贵州走四川回巴东归州,刘体纯、郝永忠还没有从黔东北回到川鄂边区,历史上的夔东十三家此时并未成型。此时四川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没有出现总览全局的一方,这正是六营在川中大展拳脚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