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一五七章 左右文武儒稗
作者:三戒大师的小说      更新:2023-07-07

  知府大人训话结束,训导大人又让本次的三试案诸生向孔子上香,然后言作保证。人家唐顺之是知府,自然可以胡咧咧,沈默可啥都不是,只好老老实实的将府学提前给的词背一遍,便赶紧下台了事。

  在众人眼里,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荣耀,足以在几十年后向孙子自夸了。但人和人确实不能比,硬要比一定会气死人当仪式结束,大人们先行一步,走到门口时,知府大人突然回过头来道:沈拙言,你根本官走,你的课业由本官亲授了。

  一片或是嫉妒或是羡慕的目光,登时落在沈默身上,饶是他脸皮赛过城墙,也微微觉着不好意思,赶紧应声出去,跟着老唐上了轿。

  在轿子上两人还像正经人一样,说些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但一到了知府衙门的内室书房之中,唐顺之便露出一副为老不尊的笑容道:怎样小子,有面子吧师叔待你不薄吧

  沈默翻翻白眼道:少来,你看多少人恨不得把我拖下来,换成他自己上这轿子说着伸手一比划道:这下起码得罪了一百个。

  唐顺之哈哈大笑起来,捻着胡子道:我一直无法理解一件事,请你帮着解释一下我师兄那个古板的道学先生,怎会教出你这么个学生来呢说着不无遗憾道:你应该是我唐荆川的学生才对。

  沈默耸耸肩膀道:我也一直深表遗憾。

  唐顺之却没有再跟他开玩笑,而是沉声道:我是真心实意想让你传我衣钵不要让我平生所学失传。

  沈默轻声道:那我实话实说吧,我万分敬仰阳明公,十分敬重我师父,也比较佩服师叔您

  但是呢唐顺之似笑非笑的问道。

  但是我很看不上现在地王学门人。沈默字斟句酌道:我承认其中有许多真正体悟了心学。在为国为民操劳。但大部分王学门人。已经彻底流于清谈甚至是空谈了。整日里夸夸其谈什么花树我心之类。大讲抱负理想。却对知行合一避而不谈。说着语带讥诮道:我觉着他们比程朱理学地书呆子更可怕人家至少还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却已经直追那些米虫般地魏晋名士了我敢负责地说。这些人将来一定会坠了阳明公地千古威名地。

  唐顺之仿佛不认识一般看着沈默。轻声道:你怎么学得如徐渭般尖锐了

  原因有二。一我觉着自己缺少些棱角。沈默直言不讳道:现在不是太平盛世。还是有些棱角好出头。说完又坦然望向唐顺之道:第二。师叔乃是百年奇才。学究天人。身后之光辉定然也千古不灭。何苦与那些人搅在一起。坠了自己地威名呢

  沈默说完之后。内室里十分安静。唐顺之端坐在宽大地交椅上。平静地望着他。目光清澈无比。仿佛了无心机地孩童。又好似阅尽人世。了然悟透地老人。

  一看到那目光,沈默心里便暗骂自己多事,他这才知道,唐顺之是个王阳明般的人物虽不及亦不远矣,这种人有着越凡俗地智慧,世间的一切都仿佛那林中花树一般,全在他的一念之间。试问还有这种人看不透的问题吗他不是班门弄斧还是怎地

  果然听唐顺之淡淡道:拙言,你有千般好,就是太在乎名声了。他本想说名利的,但有名就有利,名利不分家,所以话到嘴边,便换了个宛转的说法。

  沈默身子微微一紧,却没有反驳。

  唐顺之轻声问道:你说是名声重要,还是做些实事要

  沈默还能说什么,只能说后重要了。

  可如今这世道,单枪匹马能做出什么来唐顺之淡淡道:你知道朝廷每一个决定背后,有多少人在角力吗正反两方都不下百人,上至大学士,下至科道言官,全都是以团体的面目出现,他们有幕后策划的,有冲锋陷阵地,有摇旗呐喊的,甚至还有打入对方卧底的,每个人极尽所能,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党同伐异

  地方上就更不用说,完完全全是朝堂斗争的延续和分支,完全没有例外。说着他有些自嘲的笑道:就像街上青

  ,现在全都是群殴了,你小子若是非要单挑,就算也敌不过群狼。

  你没有走进王学的内部,所以不理解这个圈子有多大的实力。唐顺之淡淡道:即使是我,也只是接触到了一部分,但已知地王学一派官员,就有大学士两人,北京六部尚书侍郎共六人,南京六部的堂官则是一个不漏,封疆大吏中也至少占了三成,之下各色官员更是不计其数,以御史言官为最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在野鸿儒,致仕官员,这些都是强大的力量。

  沈默震惊了,他没想到被嘉靖皇帝几次三番打压的王学一派,竟然如此昌盛而放肆地活着如果能把这些力量攥到手里,那不是连皇帝都可以欺负了一个念头划过他的心田,又赶紧将其打压下去,这么疯狂地念头,还是想都不要想。

  看到他吃惊的表情,唐顺之有些恶趣味地笑笑道:不过你也不用太害怕,王学门人虽多,却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强大,要不然也不会连公开讲学也不被允许。因为王学本身就有好几个学派,比如说我师傅龙溪先生创立地南中学派,何心隐的师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