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一五八章 圣旨到
作者:三戒大师的小说      更新:2023-07-07

  顺之告诉沈默,钦差已经到了绍兴境内,此刻正在萧,等待黄道吉日入城。

  传旨钦差是代表皇帝的,虽说是给沈默一家传旨,可绍兴城都得跟着忙活起来总不能指望着沈家父子俩,将钦差所要经过的道路上全部张红挂彩,再用净水泼一遍累死他们也干不完。

  所以初二这天开始,城里的衙役民壮木匠全部出动,从北城门开始,过府前街,一直到永昌坊,将十来条街道,六七里的路程,全部扎上彩棚,棚上糊上红色的纱绫。

  一时间找不齐那么多的红绫,工匠们便将白绫白布白绸白纱在丹红染料中过,再由烈日下暴晒两个时辰,便将白变成红充数。

  但城门和沈家门口两处,因为是钦差伫足之处,全是用的上好西蜀红绫,棚子自然也扎得格外精细,用上好的木料,搭得跟玉皇大帝的南天门一般。

  外面忙得热火朝天,沈默和沈贺却在家里不急不躁,当沈老爷带着几十个奴仆丫鬟过来时,这爷俩正在坐在竹椅上大块大块的啃着西瓜呢。

  一见到沈老爷进来,爷俩赶紧起身招呼道:这大热天的,大老爷快坐下吃块西瓜。

  沈老爷一看他俩还在这优哉游哉,登时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外头道:整个绍兴城都在给你俩忙活,你们倒好,还有闲心在这吃西瓜。

  见大老爷生气了,沈贺赶紧赔笑道:咱家过了年才翻盖地屋子,粉墙黛瓦,里外三新,还用得着再收拾了吗

  沈老爷气得直跺脚道:糊涂这是什么事儿这是比婚丧嫁娶,要隆重不知多少倍的圣旨封赏大典绍兴城多少年才能摊上一次那是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要写进族谱县志府志里的

  沈贺哎呦一声跳起来。没口子埋怨沈默道:都怪这臭小子。说别人忙就行了。咱爷俩只等着那天换上新衣服接旨就是

  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沈老爷骂一声道:把东西都搬进来吧。

  便有一队奴仆。挑着担子。推着大车往院子里进。那声势简直比搬家还要浩大。沈贺挨个看过。什么紫檀木地桌椅床榻。描金地四扇屏风苏绣流苏地帷幔。湖绸缎面地锦被。西洋提花地毯。一应家居所用应有尽有。甚至连漆金净桶都送来了。

  看着这些东西。沈贺心惊胆战地问道:钦差大人要在这儿长住怎么弄得跟要添丁进口似地

  当然不会。沈老爷摇头道:传旨完了你得宴请钦差。这中间不得请钦差一行更衣休憩一下

  沈贺一听是这么回事啊。登时不好意思道:那让大老爷太破费了。

  沈老爷嘴角几下,小声道:这是我给你东拼西借的可千万加小心,弄坏一个就得成百上千两银子地赔。

  沈贺正在摩挲一套故宋官窑的茶具,闻言赶紧缩回手道:钦差打碎了也我赔呀

  沈老爷又好气又好笑道:你能让钦差赔也行。

  不到中午时,绍兴府的知事过来,给沈贺送上一份观礼宾客名单。沈贺一看那长长地名单,足有近千人之多,差点没晕过去。指着自家的院子道:前前后后摆不下五十张桌子,还有一半人只好去房顶上坐了。

  知事与他熟识,把他拉到一边道:哥哥你怎么想不开呢看看这上面的名字,哪个不是绍兴府里有头有脸的许多人巴巴地从余姚上庸赶过来,就是为了吃你一顿冷汤冷饭吗

  沈贺苦笑道:我知道不是,可真盛不下呀。说着指着隔壁道:实在不行只能让他们到邻居家就座了。

  那可不行,人家就是为了来亲临这封赏大典,知事摇头道:你给弄到别家算怎么回事

  那你说怎么办沈贺叹气道。

  拆了知事两手一拍道:把两边院墙都拆了,三家不就变成一家了么我现在就去找工匠来。说完也不管沈贺打不答应,便急匆匆走了。

  沈贺心说,那也得先跟邻居说说。便想找沈默去知会一声,

  可前后院都是人在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简直是乱套极了,沈贺找了一圈没找见。最后回到前院时,却看见沈默和沈京两个,带着两大车杯碗碟壶进来。

  一见到沈贺,沈京便笑眯眯道:老叔,清一水的景德镇瓷器,连封都没开,潮生的面子可真大啊。

  原来是去借餐具去了,沈贺来不及表扬,便下令道:去左边张伯家说说,看能不能

  家的院墙拆了。

  沈默说:没事拆人家院墙干什么

  叫你去你就去沈贺瞪眼道:咱家坐不开了,也不能让观礼的贵宾坐别家。

  沈默说我没那本事,沈贺说你有,便将他撵出家去。

  沈京也想跟着凑热闹,却被沈贺叫住道:过会儿有送菜的过来,你去后院接一下。

  沈京点头道:好嘞。接过沈贺递过来地清单,往后院去了。

  后院里,仆役们正在垒灶,沈京数了数道:二十个灶台,用得着这么多吗

  前面说客人要上千了。管事的仆妇没好气道:原本支十个灶台正好地地方,硬要再加上十个,我看到时候炒菜的往哪里站。

  沈京与她说笑几句,门外便传来铃铛声,却是送菜地来了,他打开门一看,呵,整整十辆大车的鱼肉蛋菜不由笑道:绍兴城今天都吃不着菜了吧

  送菜地老板陪笑道:那倒不至于,不过要比往常贵个三四倍。

  双方便开始交接食材,共有上等白米五百斤,计纹银六两;上等猪肉二百斤,计纹银六两;上等羊肉二百斤,计纹银四两;上等牛肉二百斤,计纹银五两;鸡蛋二百斤,计纹银二两;三斤以上新鲜活鲤五十尾,计纹银五两;三斤以上鱼五十尾,计纹银十五两;活鸡五十只,计纹银五两;活鸭五十只,计纹银三两;活鹅二十五只,计纹银三两以及各类瓜果菜蔬共五百斤,计纹银十五两。

  清点无误,现金付讫,老板笑眯眯道:公子您还有何吩咐

  沈京也笑眯眯道:老板,你又有大买卖了。指一指那十辆大车道:同样的东西再来一份。

  老板吃一惊道:这还不够吗

  客人有点多啊。沈京叹口气道:快去吧,横竖短不了你的钱。

  老板苦笑道:公子爷,这些就是今天本县市面上的大部分食材了,可没本事再凑一份了。

  那就去山阴买沈京一拍身后的大门道:到时候县志府志上写一笔,仪式一切皆好,唯独因菜商某某之故,宾客只得一半饮食,你可就是遗臭万年了。

  那老板登时瞪起眼来,拍着胸脯道:公子爷放心,我这就去采购,哪怕害得全城吃粥,也给您再凑一份出来。说着又小心陪笑道:小的不叫某某,叫柴守礼,您可一定帮着小得县志留名。

  沈京好笑的望着那柴守礼,点点头道:办好这趟差事,我跟写县志的说声。

  那柴老板登时乐开了花,对伙计们大声嚷嚷道:快卸车,完事去山阴那边找我。说完便屁颠屁颠的先跑去张罗了。

  沈京不愿意看满院子杀鸡宰鹅,便转到前面去,却见有面生的官员,正在神态倨傲的询问沈贺,钦差大人于何处更衣,何处:i洗,何处宣旨,何处燕坐,何处开宴,何处退息。

  沈贺将安排讲与那官员听后,那官员便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一时说这里应该用布幔挡围,一时说那里不够规制,弄得沈贺一个头有两个大。

  沈京见状,赶紧去书房,朝家里带来的账房道:封一包银子。那账房便拿出一块银饼,要用剪子开,却被沈京阻止道:不用了,全封上吧。

  这可是二十两啊账房张嘴瞪眼道:干什么用这么多

  沈京便把前面的情形一说。账房道:那我给少爷换金子吧,那个轻多了。

  沈京骂一声道:换什么换要的就是这个分量

  当那官员面不改色的接过沉甸甸的一包银子,说话的声音便柔和了许多,他也不挑毛病了,还反过来指点沈家人到时候应该迎到哪里,站在哪边,对钦差怎么称呼,接旨时注意什么,之后如何款待钦差,还重点强调,钦差大人喜欢听昆曲,最好找个戏班子来助兴。

  沈家人赶紧按照指点,重新布置安排,忙得四脚朝天,这一夜谁也没捞着睡觉。

  ----分割

  第一章,票票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