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 第一百零一章 四面楚歌
作者:风雨各一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当穆青昼夜兼程赶到襄阳西北山区南方军队指挥部时,襄阳保卫战已经开始了足有一个周了,因为南阳大火烧掉了蒙古大军的粮草和火药储备,忽必烈大军不得不暂时退却,使得对襄阳的进攻整整推迟了一个多月。换句话说,当蒙哥的大军对剑门关的围攻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天的时候,忽必烈的大军才开始出发,因为他从每天得到的战报得知,四川方面的进攻好像不是很顺利,为了与蒙哥大汗进攻四川的大军遥相呼应,相互支援,忽必烈虽然知道现在立即进兵有点犯忌,特别是粮草火药的准备尚未完全到位,但是已经无法再等了,这才急急忙忙催军南下,经过四五天的行军,终于来到了襄阳城下,安营扎寨后,调兵遣将,于第二天就急忙展开了对襄阳城的围攻。

  蒙古人的攻势一上来都如同雷霆万钧,不仅新式的攻城器具颇具威力,而且带来了大量的火药,实行爆破和投掷攻击,给襄阳城的守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现在问题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守城了,只要蒙古军队攻到城下,特别是接近城门,襄阳城就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了,因为一旦让蒙古人自由地将他们的新式攻城云梯靠近城墙,或者是让他们将大量炸药堆放到城门前,襄阳城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为了对付蒙古人的新式武器和火药的进攻,襄阳守军虽然早就研究了相应的战术,那就是一看到蒙古人的攻城云梯,首先是集中火炮猛轰一阵打散为止,饶是如此,仍有少量的云梯搭在了城墙上,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大批蒙古军士忽然登上城头,马上就要登堂入室了。仗着丐帮特种兵早有准备,数人拼死将炸药包和手雷扔到蒙古人的云梯上,将他们炸毁了,这才避免了城破人亡的悲剧。

  对付蒙古人的火药爆破难度就更大了,过去拼命想保住城门不失的首要手段是堵住城门不被撞开就万无一失了,现在已经成为不可能,因为一旦蒙古人将火药堆到门口,一个爆破,木质大门即使再坚固,也无济于事,不要说轻易即可被炸碎,爆炸引起的大火,也使得城门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和地点。无奈之下,在勉强抵抗了蒙古人一个周的进攻之后,郭靖和吕文德决定采用黄药师提出的建议,决定背水一战,征集士兵和志愿人员连夜用沙袋从门后将三个城门全部封住,以防不测,同时不仅在城门楼上密集火炮和手雷投手,严密防卫,而且在城门后准备了防守人员,以防蒙古人一旦突破后立即进行反击。整个襄阳城就留下了一条进出之路,那就是紧邻汉江的水路,仗着南方水军强大,仗着因为城门紧邻江边,蒙古军队无法展开,所以蒙古人数次进攻,只有这道城门压力最小,也最安全。

  安排完了这一切,郭靖的心里才稍微踏实下来,毕竟经历过这一个周蒙古人惊心动魄的进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少天,这种心情又不敢向任何人透露,反而要到处大喊大叫,给大家鼓劲,甚至连回到家都不敢说,并且告诉武修文、武敦儒也要注意自己的讲话,免得黄蓉知道了担心。毕竟现在这种阵势,蒙古人发了疯似地向城墙上涌来,襄阳城一上来就已经是全力以赴了,每一刻好像都是最后关头,能不让人担心吗?郭靖也算是身经百战,特别是协守襄阳十几年,对蒙古军队的实力也是了如指掌,连他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蒙古人的进攻为何竟然如此强悍和猛烈,虽然郭靖和黄蓉也隐约想到,这恐怕与四川的战局有关,但是真正的情况他们也弄不明白,因为四川的战斗进展情况处于非常秘密的状态,不知何故穆青特意如此安排,想来也许另有深意吧!与其想不透,郭靖和黄蓉决定干脆不想,集中精力守一天算一天就好了。

  让郭靖、黄蓉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蒙古军队的进攻更加猛烈,简直就像不要命似地一股脑地向上冲。虽然城门相对安稳了,但是三面城墙上不断有蒙古人冲上来,无奈一次又一次地靠着用人墙堵住,与蒙古人在城墙上展开肉搏战,硬是把蒙古人一次又一次的赶了下去,不仅守城士兵损失巨大,甚至作为主要预备队的由各界武林人士和丐帮子弟组成的特种部队也减员近三分之一,五万襄阳守军剩下了不足三万,这还多亏穆青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粮草箭支、火药大炮等一切可用得武器,而且又通过水路源源不断的将物资运送过来。其实,这也难怪忽必烈加大了进攻力度和强度,因为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得到四川大军的消息了,如果蒙哥汗已经攻克了剑门关,长途直入进入了四川,那么无论如何也应该有捷报传来,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是战局过于紧张,还是传送消息的兵士在半路被敌人截获了?总之,忽必烈不是很肯定,当然也无法让自己安心,尽管他非常不愿意相信进攻四川的大军会出现什么意外,因为那毕竟是集中了蒙古一多半精锐的一支军队,何况又有大汗亲自挂帅,他忽必烈虽不认为可以轻松拿下,但也很难想象到会阴沟里翻船。因此,想来想去,他还是认为情况朝好得一面发展的机会要多得多。为防万一,他只有下死命令,加紧在襄阳搞出点名堂,只要攻克襄阳,四川的战局也就无关大局了。所以,第二周的进攻只是更猛烈、战斗也只是更残酷了,也因此才让郭靖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压力和危险。

  让忽必烈感到恼火的是,他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的里应外合为的秘密纵队至今都没有反应,派去接头和送信的人也没有了回音。虽然忽必烈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以张德辉、张文谦的智力和武功,以蒙古国师金轮法王的手段应该不至于如此轻易就失手被擒,至少应该有信报过来才是,然而令忽必烈非常失望的是,不仅生不见人,甚至连尸体都看不到。当然,作为一代军事政治天才的他,对于金轮法王那些靠绑架和威逼的手段是不太赞成的,因为他自己非常明白,像郭靖这样一个一心只想着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身家性命的人,也许有时会为了充英雄和面子会冒一些险,但是要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了自己的亲人打开城门或者自杀那简直是开国际玩笑。因此,忽必烈是不会赞成原著中那种在两军阵前绑架郭襄的愚蠢举动的。至于派人混进城内,里应外合那可是正大光明之举动,所以,忽必烈很早就动了这一主意,只是看来天不遂愿,这条路现在看来也是行不通了。无奈忽必烈只能放弃了对他们的期望,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自己的军队上面,进攻、进攻、再进攻,争取尽快拿下襄阳,扭转被动局面。因此在接下来的第三周里,他命令自己手下心腹大将伯颜和阿术各率大军从东西两面进攻,他自己则亲自指挥大军从北面进攻,意图让守城的军队顾此失彼,打开一个缺口,占领襄阳。

  就在忽必烈紧锣密鼓攻城的时候,在穆一成的严密指挥和调度下,穆青离开襄阳赴四川前制定的战略部署也正在秘密实行中,终于在忽必烈进攻襄阳的战斗进行了满第三个周的时候,也就是四川的军队开始对蒙哥汗大军开始发动总攻的时候,由穆一辱、穆一鞑、杨一人、杨一生率领湖湘赣闽精兵30万,外加大理藤牌军5万以及作为总预备队的15万骑兵,终于隐蔽运动到蒙古大军背面,在蒙古大军的背后五里多处部署展开。在此稍早的时候,穆一成、穆一言、吴一万、吴一民率步军15万,骑兵5万为西集团与岳思北、韩举、杨一等率步军15万,骑兵5万为东集团,利用江河或运河的天险和阻碍,也部署完毕。三路大军将蒙古军队封堵在襄阳城下东西不过二十里,南北不过三十里的狭窄地区。当然这一切都做得非常机密,直到东西两面的军队在河对岸筑好阵地,密布大炮和拒马、铁丝网、盾牌和弓箭手后,蒙古军队还被蒙在鼓里,他们还在集中精力攻击襄阳城呢!

  围困蒙古人的关键是北线,因为这里无险可守,而且时间也最仓促,等到穆一辱等四人率领的北线集团趁着晚上赶到阵地时,根据穆青的指令,先是部署骑兵部队向南阳和邓、蔡二州方向警戒,凡是遇到蒙古军队运送粮草和后勤支援部队,一律斩杀,粮草供应正好据为己用,如遇到小股部队,则需要全面歼灭,不留活口。而作为主力的三十万大军则部署在宽度不到二十里路的正面,先将随身携带的战车、拒马、铁丝网、均用铁索连接部署起来,以防蒙古人发现用骑兵突然冲击,在这些障碍物后是盾牌手和弓箭手,严阵以待。再后面距离这第一道临时防线的不到十米处,则是他们所属的所有火炮,大约20里的战线上,部署的火炮足有1000多门,几乎每10米远就有一门火炮。

  考虑到这里将是蒙古人主要突击地点,穆青除了给他们配备了最强大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之外,还亲自面授机宜,制定对策,办法非常简单,也是最笨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南方军队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靠一把锄头和一把铁锹,动员大批民工,在穆青带来的摩尼教的五行旗的帮助下,协助步兵修筑工事,开挖壕沟。一夜之间,在东西相距大约20里的地面上,在那些乱七八糟的障碍物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和炮兵部队中间,突然出现了大量人群开始挖着一条条巨大的壕沟,一开始是断断续续的,接着逐渐在加宽和加深,先是两米宽,接着加到了三米,深度也加到了两米多。有意思的是,挖出来的泥土都被堆到了外围,壕沟外侧的土堆越来越高,当某一段壕沟挖到了足有四米宽的时候,外面的堤堆也抬高了不少,这时,在前面障碍物前防守的士兵马上从特意留下的尚未开挖的地段撤到了沟后,在大堤上建起了防御阵地,后面的火炮也被搬到了大堤上。等到了天亮时,经过十万民工和10万士兵的共同努力,一个由用铁索连接起来铁丝网、拒马、大车等作为第一道障碍、由深达两米多、宽约四米的壕沟外加高达三四米的土堤组成的阵地已经基本完成了。穆一辱等先是让民工和一整夜修工事的士兵抓紧休息,另外的兵士则一面加高土堤和工事,一面等待着向蒙古人发动攻击的命令。如此昼息夜作,搞了整整一周,北边的防御阵地终于完成了,前后共挖建了三条战壕和土堤,开始了对蒙古人的重重围困。

  一开始蒙古人好像还没有发现什么,他们一如既往把自己的所有力量和目标都投到了襄阳方面,襄阳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战斗,襄阳守军能够战斗的人员已经不足两万人,连那些市民也自发起来支持城墙上的军人,因为人人都感到了危险的降临,似乎大家都在孤注一掷。拼到最后,连郭靖、黄蓉也感到了危险和无奈,只能够接受城守吕文德的建议,向穆青的总指挥部请求支援。

  鉴于对蒙古大军的包围已经初步完成,也考虑到经过近一个来月的防卫战,襄阳守军损失惨重,军务总督府决定将三万名预备队投入使用,因为根据穆青的估计,最晚到天黑的时候,忽必烈就应该知道已经被包围的讯息了,作为对被包围的第一反应,一是寻找突围方向,调整军力准备突围,或者是下定决心,先攻下襄阳再说。如果是那样,敌人进攻的强度肯定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新的生力军加入,襄阳的防守势必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援军的进入,自然为襄阳守军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他们也感到了自己再不像以前那样被当成没娘的孩子,无人顾及了,现在竟然连援军都派来了,你说能不高兴吗!不论是郭靖和黄蓉、吕文德还是丐帮等武林人士、甚至是那些普通的士兵和襄阳城的居民,也感到了新政权的不一样之处。

  蒙古人也开始感到不正常了,因为在他们埋头攻城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后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到他们突然感到整整一周时间内,自己的后方不仅没有粮草运来,甚至连任何消息也没有了。大惊之下,忽必烈赶快派人侦查。这天中午刚过,东、西、北各条战线上都开始发现了小股的蒙古人侦察部队,虽然大部分被南方包围的军队给歼灭了,但是还是有少量的骑兵退了回去,换言之,忽必烈已经得到确切的信息,那就是他已经被南方军队彻底包围了。

  说实话,对于今天面临的局势,忽必烈根本就没有想过,因为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南方人会聚集起多少军队,敢对多达20万的蒙古大军实施全面包围。要知道,如果对于进攻四川的军队实施这种包围和伏击,他忽必烈还可以相信,因为毕经川蜀古道加上剑门关的险要地势,利于伏击和防守,居高临下,守军没有什么顾忌,现在却不一样,20万蒙古大军,其中大部分是骑兵,在这一开阔地带,那得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气才能把他们围住啊!因此虽然反馈回来的消息不是太令人乐观,特别是四川方面毫无消息,但是忽必烈还是认为这只不过是狡猾的南方人使得疑兵之计,目的是为了分散蒙古人的注意力,缓解襄阳城面临的压力,看来襄阳城已经快要撑不住了,胜利就在眼前。因此,忽必烈一方面将自己的部队对西、东、北三面进行收缩,成防守阵型,一方面命令伯颜和阿术加大进攻力度,力争尽快拿下襄阳,然后中心开花,一举粉碎周围的南方大军,将南方军队主力聚歼于襄阳城下,一战而定江南。

  令忽必烈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本来已经遭到重创的襄阳守军今天突然又变得重新强悍起来,显然得到了补充和支援,这一状况倒是令忽必烈感到非常棘手,结果蒙古人又血战了一天,仍未建功。忽必烈虽然感到了威胁,但是他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南方军队目的还是坚守襄阳,至于四周出现的南方军队只是策应襄阳和分散蒙古军队的注意力罢了。不过到了第二天早晨,反馈回来的消息却让忽必烈大吃一惊,因为东西两面也就罢了,北面的南军阵地竟然向前推进了整整有一里多路。而且,仍和原来一样如法炮制,最前面的是用那些拒马和铁丝网、大车组成障碍线,接着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壕沟,沟对面是严阵以待大炮和弓箭。原来,昨天夜晚,那些休息了一天的民工在摩尼教厚土旗的带领下,再是一夜奋战,在前面障碍线和南方士兵的保护下再次挖掘了一整条壕沟,将防御阵地向蒙古大军推进了整整一里多地。忽必烈突然明白了,这些南方军队看来确实是有备而来,恐怕绝非一开始自己认为的是为了减轻襄阳的压力而采取的疑兵之计。

  这种新情况的出现,显然使忽必烈大伤脑筋,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放弃对襄阳的进攻,改而突围,虽然危险较小,但是也有一个极大的危险,那就是整个大军知道这一消息后,军心势必会动摇,后果将更不堪设想。因此,忽必烈决定孤注一掷,今天再次对襄阳城发动一次进攻,争取今天见效,否则只有另想他图,准备第二条路、那就是突围了。为此,忽必烈专门把伯颜和阿术找到大帐,密谋了一会,将整个局势告诉他们两人知道,甚至连进攻四川大军有可能全军覆灭的担心都讲了出来,希望两位今天下定决心,拿出点破釜沉舟的勇气。

  今天的进攻是蒙古人这次进攻襄阳城以来的一次最残酷和血腥的战斗。蒙古人像潮水一样涌向襄阳城墙上,前赴后继,无休无止,尽管襄阳城守军刚刚得到补充,激情大振,但是仍然捉襟见肘,处处危险异常。一度数处城墙上都出现了登上城头的蒙古士兵,到处是一片混战。仗着郭靖带着丐帮子弟和武林人士不断反攻和堵住缺口,最后关头,甚至连黄蓉都杀上了城头,那些新补充的南军士兵更是奋不顾身,拼死决战,才熬到了天黑,郭靖、黄蓉也和所有守城的士兵一样,全身都是血迹斑斑,让人一看到就感到了沉重的压力,襄阳城内大家抓紧掩埋死难的士兵、处理受伤人等,郭靖与二武更顾不上休息,与吕文德一起抓紧慰问士兵和伤员。一般的兵士,很多人干脆就直接靠在城墙垛子上,抓紧吃一点襄阳各界送来的饭食,连动一下身子的力气都不愿意费了,索性围着在城墙上点着的火堆周围休息一下,以防蒙古人偷袭。

  “我说靖哥哥,咱们明天还守得住吗?刚刚补充的士兵今天就伤亡了大半,如果蒙古人再保持这样强大的攻势,明天恐怕凶多吉少!”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回到家里休息一下了,黄蓉忧心忡忡地对郭靖说道。

  “我说蓉儿你也太悲观了,危险确实很大,但是蒙古人也未必就能攻进来,大不了与他们彻底拼了!只要能拖住蒙古大军,给外围的军队创造机会,即使是全军覆没都没有关系。”郭靖虽然心里也没有底,但是在自己妻子面前还是不想显示出任何动摇,以免增加黄蓉的担心,何况他早就抱定了与襄阳共存亡的念头,只不过这一天何时到来罢了。

  “不知青儿说的计划进行的怎样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举动,难道非要等着襄阳城沦陷了才出面?”黄蓉的心里开始有点埋怨穆青了,说得好好的,现在都什么地步了,看来恐怕一切都不顺利吧!没有办法,还是等明天吧,天一亮一切都会真相大白的。这么多年,黄蓉也想开了,有些事想也没用,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光是郭靖和黄蓉、乃至整个襄阳守军在担心,城外指挥总部的穆青等人也在关心着襄阳的局势,穆青清楚,忽必烈既然已经知道了被包围的事实,如果不是立即突围反击,那就必然是加大了进攻襄阳的力度,意在一举拿下襄阳,然后攻守易位,反客为主。果真如此,襄阳城的压力肯定将是前所未有。因此,这一夜穆青下令在襄阳附近原来负责支援行动的1万五千名水军士兵中抽调出一万士兵进入襄阳,补充守城的弓箭手,并将进攻四川的蒙古大军已经被全部被消灭,襄阳外面的蒙古大军已被完全包围的消息通报给襄阳军民,希望他们坚持到底,防备蒙古人最后的疯狂,为全部消灭蒙古大军战斗到底。

  得到新的兵员补充,尽管是珍贵的水军士兵,郭靖不舍得让他们冒太大的危险,只能充当弓箭手的职责,但是对于伤亡惨重的襄阳守军来说,也算是莫大的支援了。当然,让襄阳守军士气大振的不光是这些援军,而是穆青传递过来的那两条重要消息,人们终于明白蒙古人这是最后的疯狂,他们这次再也别想轻易地想走就走了。郭靖和黄蓉脸上也出现了欣慰之色,尽管明天的战斗未必轻松,但是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一方的大军已在城外部署停当,那就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实践证明,郭靖和黄蓉显然是多虑了,因为天一亮门蒙古人已经改变了策略,他们已经暂时放弃了把襄阳作为进攻重点,毕竟已经三四天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了,至于后勤供应和粮草接济更是想也不敢再想了。忽必烈知道,一旦三五天后,大军粮草供应出现断供,那才是最危险的。因此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对襄阳的围攻,命令伯颜率军为前锋,向北突围,阿术为后卫,带领所部监视襄阳城守军,防止他们趁机反攻,而自己则居中策应,全军一早即拔寨而起,向北突击前进。

  根据穆青的指令正在严密监视蒙古军队动静的南方军队的东、西集团以及襄阳城守军监视到蒙古大军意图北撤的行动后,立即开始对蒙古军队实行炮击,自然对蒙古军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毕竟因为这种古式的火炮,射程有限,不到一会,蒙古军队就脱离了他们的大炮射程。特别是忽必烈调度有力,决策果断,蒙古士兵极为强悍,突围行动非常有序,不像是撤在退,而像是在转换进攻目标而已。这样一来,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了北面穆一辱他们的防线之上,也亏得穆青为了这一防守准备了充足的大炮和弹药,而且已经挖好了四道壕沟,虽然没有天然的河流或者运河那样宽阔和有水流阻碍,但是加上最前面的障碍线,至少能够阻止住了蒙古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和进攻速度,而一旦没有了骑兵的冲击力和速度,蒙古士兵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在人数大大多于己方的士兵的严密防守下,未必占据多少优势。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当大批蒙古骑兵尚未冲到壕沟前面的障碍线时,看到他们进入大炮的射程之内时,北面阵线上防守的1000门大炮齐鸣,马上就让蒙古人见识到了什么是经济实力,呼啸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到处是断臂残肢,血肉横飞,根本就分不清是人是马,是手是脚。蒙古士兵和战马被一声声巨响给打懵了,攻势一下受挫。看到自己一方攻势受到影响,大将伯颜命令击鼓吹号,大军继续鼓噪前进,因为他非常明白,一旦第一次攻势受挫,后面的进攻就更加困难。蒙古人确实强悍异常,根本不顾炮火连天,稍微一愣之后,继续向前突击。等到蒙古军队冲锋到南方军队设置的障碍线,速度稍微一慢之时,守在第一道壕沟北坡的南方军队数万名弓箭手一阵阵交替的齐射,乱箭如飞蝗一样,射向蒙古的骑兵,受到阻碍的蒙古骑兵终于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看来一切绝非那么简单,蒙古骑兵的速度优势已经没有了,他们根本就很难接近壕沟。

  后退的蒙古兵自然又得到了南方军队大炮的招呼,这一波冲击,蒙古军队至少扔下了数千名伤兵或尸体,以暂时受挫告终。

  半个时辰后,反过神的蒙古大军已经放弃了靠骑兵突击的办法,因为他们明白,南方军队部署的障碍和火炮显现出来了自己的的威力,还是那句话,没有了速度的骑兵,威力也就大打折扣,而要在敌人密集防守的情况下通过敌方的障碍线、壕沟和高堤的行动,已经基本上变成了另外一次攻坚战,蒙古人不得不舍马改为步兵,甚至连云梯都搬来了,准备强行突破。忽必烈知道,这是他的最后一招,不然就是全军覆没,死路一条。虽然有人建议他试试其他方向,但是马上就被忽必烈给否定了,一是朝令夕改乃兵家大忌,同时根据各方面的侦察报告,东西两面也是重兵布防,特别是那些更宽的河流和水道,那些黑洞洞的炮口和隐藏在炮口背后的弓箭手,加上无论向东或向西突围,势必会遭到北面敌人的包抄拦截,等于要越过两重封锁线,更是得不偿失,因此忽必烈才下定决心向北杀开一条血路。

  这番大战足足进行到了天黑,换句话说几乎拼杀了整整一天。从早上直进行到了晚上,蒙古人发动了至少六次集团冲锋,他们手持盾牌和一切可以抵挡箭支的工具,冒着对方的炮火,冲到封锁线旁,动手拆掉那道障碍线,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当然要冒着敌方炮火和箭支的威胁,所以自然也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等他们好不容易冲到壕沟对面,架上梯子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爬坡的工具时,进攻上来的士兵已经剩下不到一半,等真正冲上坡的人甚至还不到三分之一,而就是这三分之一的人群一旦登上堤坡,立即就会被超过几倍的南方士兵包围,双方自然是一番番白刃战,等到晚上蒙古人终于放弃进攻退了回去的时候,抛下了至少有上万具尸体,连守卫一方的南方军队,损失已有数千人。

  根据这种情况,穆青一面将炮兵向后稍微撤离一些,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抓紧破坏敌方的云梯和爬坡用具,一面补充箭支和火药,同时命令士兵多点火堆,严防蒙古人偷袭,然后让士兵轮流休息,养足精神,准备再战。同时命令东西两个集团各抽调一部分炮兵和弓箭手,补充支援北线防守集团,以防蒙古人从北面突破。结果使得穆一辱集团总兵力达到四十万步兵,大炮达到了1200门。

  接下来一天的战斗是这次围歼战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天,蒙古人终于明白了,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突出去回家,或者是全部葬身于此。蒙古人甚至连襄阳方向可能的反攻都置之不顾了,除留下少数兵士监视之外,由伯颜集团居左,阿术集团居右,忽必烈亲率大军居中排成品字形状态,全军出动,天刚亮就向北全线出击,他们像疯了一样,根本不顾炮火的攻击和乱箭的阻挡,只是一味向前、向前,反复争夺、几上几下,一直战斗的天黑,硬是抢占了南方军队设置的前两条壕沟组成的阵地。换句话说,穆一辱集团只得退守到最后两条防线,当然蒙古人为今天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惊人,伤亡至少有两万多人,南军方面也好不了多少,几乎与对方损失的不相上下。入夜,穆青命令民工不敢懈怠,抓紧修筑和加高最后两条防御阵地,同时严令自己的军队,这最后两道阵地将是最后一条防线线,所有官兵都要有与之共存亡的准备。骑兵部队除了有五万人负责警戒北方,防止敌人援兵之外,其他十万骑兵也与穆尼教的五行旗、以及由襄阳调出来的尚有五千余人的丐帮特种部队一起作为总预备队,一旦发现敌人突破,负责立即堵住口子,等待自己一方的来援,总之一条,不能放过一个蒙古人,以免遗虎为患。

  与此同时,穆庆还命令东西两个集团,做好准备,一旦蒙古人再次全力向北进攻,那就要从东西两个方面全部压过来,把阵地平行地向前推进到炮火能够够得着的地方,建立阵地并要牢牢的守住,对蒙古人进行攻击,以缓解北方的压力。除此之外,命令陆秀夫、杨一生、杨一耕、杨一有等率领的淮南集团也必须对佯攻该地的不到五万主要由北地汉人组成的北方军队实施主动出击和包围,绝不能让他们西援。

  今天的战斗结束实际上也是这场战役最残酷的阶段的结束,因为蒙古人连续两天全力进攻,不仅消耗巨大,原来全部的二十万大军中,经过进攻襄阳城的消耗、虽然一开始还能得到北地汉人的补充,但是也已经不足20万之数,现在又经过这两天的战斗,剩下的总人数也就是15-6万的样子。只是有一条,这些兵士中,绝大多数是骑兵,其中有十万左右还是蒙古骑兵,骁勇善战。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进攻都已经是强弩之末,原因一是军内粮草已经断供的消息以及进攻四川的大军已经全部覆灭、连蒙哥汗也已经被杀的消息终于传开了。因而,在第二天连续攻击受挫后,忽必烈下令部队称防守态势,休息整顿,巩固也得的阵地,准备再战。

  除了军事上部署之外,晚上穆青还准备了一道大餐给蒙古人。一是组织自己部队数百名的北方士兵,用特制的喇叭筒和冀、鲁、豫、晋、陕、甘等各地方言向蒙古部队方面进行喊话。除了告诉他们四川方面战斗早已结束,蒙哥汗以下20万蒙古大军无一生还。主要还是做他们的工作。大意是,蒙古大军已被南方军队近百万大军完全包围,他们已经弹尽粮绝,除了饿死和被消灭之外,摆在他们面前就只有一条路,放下武器投降。凡是真正的汉人,愿意放下武器投降者,可以扔掉盔甲武器,跑过来投降,经过甄别后,将尽快就地释放他们回家,并不再追究他们以前充当汉奸的的罪行,随后南方大军收复失地之日,他们在北方家乡的父老兄弟也不会再受牵连;如果有谁想立功者,杀一个蒙古士兵者可在家乡得田地十亩,杀死一个蒙古军官者,可在家乡得田地二十亩等等。这些话先是用汉语、接着用蒙古语反复喊着,一开始,还没有效果,慢慢的当大家确实知道他们面临的现实后,特别是现在他们被包围已经达到第七天、大军吃饭都已经成了问题时,其效应就反映出来了。先是蒙古人开始对汉人士兵发生怀疑和不放心,双方开始有冲突,虽然忽必烈早有准备,严防内部冲突,但也只能是维持表面的平静。现在,南方士兵这么一喊,那无疑是在本来就有汉人和蒙古人的矛盾上面加上了一把火。何况多少年来,这些充当二鬼子汉奸的人一直受尽蒙古人的欺负和侮辱,打仗时又被当成炮灰和敢死队在前面冲锋,早就对蒙古人恨之入骨,最重要的是,这些没有什么骨气的家伙,一看到蒙古人大势已去,当然狠不得马上就寻找新的靠山和出路,有点后世抗日抗战争中的那些皇协军的味道。整个北方汉人士兵的情绪终于像开始融化的雪山和冰川一样,受到影响的面积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当天晚上就已经有人扔掉武器跑到南方军队阵地这面来了。蒙古军队终于开始发怒,对那些有厌战和逃跑倾向的汉人更是严密监视,对于逃跑者则干脆射杀,逃跑的汉人士兵则开始反抗,双方小规模的冲突也在不断发生。

  穆青为他们准备的大餐还不止这一道。他亲自派人到襄阳城找到黄药师,让黄药师从他自己在后世听到的蒙古人的长调以及那些蒙古民歌中记载出一套曲谱,反复演练并征得曾经在蒙古生活过的郭靖等人的试听确认后,由黄药师、程英以及其他有内力且懂音乐的武林人士,在晚上士兵们喊话的间隙,加上少许内力吹出,音调曲折委婉,如泣如诉、充满孤独和苍凉,让那些处于绝望状态的蒙古人忽然有了一种故乡有此声的感觉。这些一生靠抢劫和屠杀别人的恶棍和土匪,现在开始感觉到了什么是绝望,一开始时窃窃私语,接着是相互讨论,特别是现在衣食无着,明天不知何处是归程,军心显然已经不稳的时候就更加感同身受。韩信这家伙真了不起,竟然能想到这一点,就凭一只竹萧,吹散了楚霸王的8千子弟兵,看来心理影响确是巨大,尤其是当对方彻底失望时,效果就更显著,看来中国历史上还是出能人啊!

  穆青虽然知道这样做肯定有作用,尽管这只有是在抵抗住蒙古人的前三板斧,在他们突围无望时才有用,但是也没有想到他有如此大的作用,因为在第二天蒙古人的突围进攻的行动中就有了感觉。这一天的进攻,虽然表面上仍然是那样猛烈,但是持久性显然已经不如前两天,特别是那些冲在前面的汉人士兵,几个回合冲锋后就后退了,根本不顾后面蒙古人的吆喝或者武力制止,而蒙古士兵的进攻虽然猛烈,但是由于得不到汉人士兵的支持和协助,不仅人数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军心已散,战斗到了天黑,虽然数次在南方军队的前沿阵地上进行了长久的拼杀,最后还是不得不后退了事,这一天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蒙古人的处境也越来越不利。一是没有了给养,他们开始杀掉吃他们视为神圣的动物的伤马来充饥了,二是,东西两条战线的包围圈也在他们向北面进攻的时候开始出击,在炮火够得着的地方建立阵地,并用炮火对蒙古军队进行轰击。只是在蒙古人想反击是,他们就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乘船退回来原来的防御阵地,根本不与蒙古人接触,摆明了就是想把蒙古人困死在这里。忽必烈终于感到了危险和绝望,只能让部队坚守住已经夺占了的阵地,同时对东南西三方面进行监视性的防守,暂时休息一天,考虑怎么办的问题。

  忽必烈已经明白,这将是他一生戎马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战,甚至极有可能会魂断襄阳。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突出去?改变进攻方向显然不智,因为东西两面防守虽然可能较为薄弱,但是由于牵涉到涉水而渡,蒙古方面不仅没有船只,而且北方军队又怕水怕船,先从气势上就已经输了,除非是在冬天来临,河面彻底结冰之后才能考虑。现在主要进攻突围方向还是北面,何况,在前几天的进攻中已经夺取了对方的两道阵地。不过,忽必烈已经明白,对方显然是打算不惜任何代价的要守住这最后的防线的,因此即使能够冲出去,也势必会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这种分化的策略,从跟随来的那些汉人的谋士口中,忽必烈终于明白了这是穆青他们的分化自己队伍的四面楚歌之计。现在好了,不仅汉蒙士兵之间已经开始发生裂痕,连蒙古人自己也被那些烦人的箫声和喊话声搞得人心惶惶,露出思乡北归之念。忽必烈明白,这种局面越往后拖对自己越不利,到最后队伍全部垮掉的可能都有。据那些汉人统领报告,昨夜就有上千名汉人士兵偷偷地跑到对面阵地上投降了。这让忽必烈大为光火,甚至有了杀人的想法。不是忽必烈没有想过将汉人士兵和蒙古士兵混合编制,以便于监督,但是现在这种场合,他根本就不敢这样做,如果连他手里的蒙古兵都不能保证铁板一块的话,那问题就更大了。

  考虑来考虑去,并与手下大将和谋士反复研究,忽必烈还是拿不出更好的办法,现在被人包围,想派人去请救兵都难,不要说全部精锐都被他们兄弟两个带来了,那些留守的老兵弱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再说一则消息根本就送不出去,即使能够送出去消息,现在北方主政的弟弟阿里不哥能不能派兵、会不会派兵都成问题。即使他顾全大局,带领手下不足数万的兵士长途跋涉赶来增援解围,不要说本身会不会也陷入包围,单是时间时上恐怕都来不及,因为到那时他们这些人恐怕早就被饿死了。至于就近那些城市的汉人留守部队就更指望不上了,不要说他们不愿意服从命令,即使他们想,弄不好他们刚一出城,就会被当地敌军围困甚至消灭。因此,忽必烈最后决定,求神不如求己,还是立足于靠自己的力量冲出去。他决定今天让大家吃饱马肉,并向蒙古士兵明确说明现在的困局,只有拼死冲出去的一条路。然后再次组织他们进行疯狂的冲锋。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战斗最后证明已经变成了一次纯粹可以称之为自杀式的攻击,先是被南方军队的炮火给一片一片地轰倒了,接着又是在乱箭下倒了另外一批,到最后就是白刃战,南方士兵也杀红了眼,倒下了一批又上来一批,就是坚守阵地,一步也不退缩。战斗直进行到天黑,双方数次交手,各自损失近两万多人,结果还是各自退回自己的阵地。

  经过今天一战,蒙古人的进攻锐气已经基本被摧毁了。忽必烈的信心也开始有些动摇,一连两天按兵不动,并派出小部队向东、西两面进行了几次侦察型攻击,看看防守这里的南方军队是否较为薄弱,实在不行也许改变主攻方向也保不定。他现在最希望的是天气突然变冷,如果东、西两面的河水真能彻底结冰就好了,这样的话,军队突围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仅选择面较大,因为南方军队在东西两面不可能都像在北方那样这样投入如此巨大的力量防守,突破一个缺口的可能就大多了。

  当然,这是忽必烈的一厢情愿,正常年份,襄阳最冷的时候也不过零下4-5度,那些汉人的谋士说的不错,现在虽然已经是腊月了,但是比较靠近南方的襄阳,天气也许永远不会冷到到足以结冰让蒙古大军通过的程度,二是被严密包围的蒙古大军不仅粮草给养成了问题,连抗寒取暖的东西也根本运不进来,军心日益浮动,这个根本无法调节的矛盾才是忽必烈不得不面对的。因为从昨天开始,蒙古大军已经开始吃那些受伤的战马的肉了,再这样下去,究竟能坚持多少天,蒙古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而一旦蒙古骑兵没有了战马,他们的战斗力和突击、撤退速度都会大打折扣。而要想稳定军心,除了抵抗南方军队的喊话和箫声之外,主要还是得保证他们的一日三餐和不受寒冷之苦,十多万大军的衣食供应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供应短缺又给忽必烈带来了另外一个矛盾,一方面他拼命想阻止那些汉人士兵投降,另外一方面,跑上一个人,他忽必烈就可以省下一份口粮,当然前提是战斗不会立即爆发的话。当然,他是不会这样公开讲的,何况这个问题已经根本无法控制了,一开始还是仨仨俩俩的汉人士兵仍掉铠甲武器,偷偷地跑向敌方阵营,接着越来越多,前几天每天晚上逃跑的也就千数来人,但是,当被围困超过第十天时,每天逃跑的人已经在两三千人以上了,很多汉人士兵的帐篷开始越来越空荡。到了最后,那些饥饿的汉人士兵也就是为了一口饱饭和填饱肚子就干脆扔掉武器跑了,根本无法制止。更让忽必烈和那些将军们感到恼火的是,一旦遇到阻拦,有些胆子大的家伙干脆就与阻止他们的铁杆汉奸军官或者蒙古士兵刀兵相向,有的为了立功受奖,甚至趁蒙古人不注意的时候,突然袭击起蒙古籍士兵来,一晚上,总有几十名落单的蒙古士兵被割了脑袋。以至于忽必烈最后决定将处于少数的汉族士兵放到蒙古兵的包围之中,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根本也不能阻止汉人的逃跑势头,反而加强了他们结伙袭击蒙古籍执勤的哨兵的倾向,蒙古士兵损失越来越大,不断有两族士兵的冲突情况出现。无奈,忽必烈只能尽量阻止罢了。这样折腾了有10多天的功夫,经过几次严酷激烈战斗剩下的几万名汉人士兵除了少数将官及其亲信之外,绝大多数人已经跑完了。忽必烈手下仅仅剩下大约8万不到的蒙古兵了。这些狡猾的南方人,竟然想到这样的手段,忽必烈也算熟读汉人典籍,但是仍然对汉人的谋划恨之入骨。当然,虽然人数少了,但是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忽必烈反而感到轻松了,因为对于突围来说,这8万大军的战斗力说不定还要更强一些呢,何况单是这些蒙古人,对粮食的需求数量也要小得多。

  当然,忽必烈还有一个大问题是,那就是,人可以吃马,马又该吃什么呢?总不能让马吃死人吧!特别是战马,没有草料和粮食,哪有任何战斗力?偏偏包围他们的南方部队,根本就不给他机会,一方面不断地向能够用炮轰到的阵地轰击,同时还加强了封锁,把不到十万人的蒙古大军围得像铁桶一样,已经是针扎不透,水泼不进。而河水也根本就没有冰封的现象,忽必烈绝望了,看来除了破釜沉舟,再次突围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了。

  而在穆青这一方面,却在处理那些投降来的汉人兵士,穆青吩咐专门人员把它们分送到后方几个地点开始甄别和教育工作,争取把一大批投降过来的北方汉人士兵改编过来。当然穆青是不会把这些人立即投入使用的,因为毕竟在短期内对他们还是不太放心不是?而歼灭这些蒙古大军是穆青的首要目标和重中之重,容不得有半点疏忽。忽必烈不顾粮草短缺而收缩兵力和按兵不动的用意穆青当然知道,他是在等待时机和机会,突然出手,突出重围。所以,在加紧围困的同时,穆青也开始考虑组织进攻了。首先是恢复丢掉了的前面那两道阵地,经过充分准备和计划之后,入夜先是从北线开始,南方军队趁着夜色以盾牌手、弓箭手为前锋迅速推进到离已经丢失壕沟的十几米处,构筑临时阵地。接着炮兵开始行动,千门大炮被推倒将壕沟置于射程之内的阵地上,随着炮声齐鸣,那些守在壕沟的蒙古士兵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炮火给轰的四处血肉横飞,死伤大半,经过一盏茶功夫的狂轰滥炸之后,炮火开始向壕沟后延伸,封锁住了蒙古方面有可能的增援,然后鼓声大振,众兵士鼓噪而上,冲上了前面的土堤,当数倍于蒙古人的南方军士兵蜂拥而上面对那些本来就不善防守、而且已经在重炮轰击下伤亡近半的蒙古军队守护的阵地上时,仓惶应战的蒙古士兵很快就被数倍于自己的南方军队所淹没,经过近多半夜的战斗和拼杀,阵地上的蒙古士兵终于撑不住了,伤亡数千人后蒙古人最后退回到了最后一道壕沟防线里去了。南方军队迅速巩固阵地,并把大炮架了起来,防守的队伍也由后来的生力军替换,原来负责进攻的部队则退到后面进行休整去了。

  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当南方军队夺回蒙古军队占领的第一道壕沟时,蒙古人竟然没有像原来一样发疯似地反攻,试图夺回来,其实穆青的本意就是要不断地消耗蒙古人的力量,但是蒙古人就是不接招,不想再一次在无谓的冲杀中消耗自己的力量了。当然他们也显然吸取了教训,那就是加强了对最后一道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到壕沟的控制。为了防备南方军队的偷袭,特意将大量的骑兵部署在土堤上,尤其在晚上点了许多火堆,意在一旦发现南方军队再试图将自己的炮兵阵地向前推进的时候,靠骑兵冲锋击溃南方军队的临时防线,避免受到南方军队的大炮的威胁,从而确保最后一道壕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双方可谓斗智斗力,忙的不亦乐乎。但总的说来,现在南方军队占尽了优势,千方百计的想与蒙古人拼力量、打消耗,哪怕是这次进攻靠牺牲了近万士兵消耗了数千蒙古士兵也是巨大的胜利,因为每减少一个人,蒙古的力量就会减弱一分。

  现在蒙古人突然采用了坚守待变的战略,倒是让南方军队感到有些束手无策,说实话并非南方军队现在没有能力开始总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蒙古人尽数歼灭,但是关键是一旦南方军队投入进攻,蒙古骑兵的优势势必显示出来,双方将是一场大屠杀,南方军队不知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因此穆青从一开始就打算采用长期围困,尽量削弱蒙古人的力量,以减少损失。它采用分化蒙古族士兵与北方汉人士兵的关系,将绝大多数汉族兵士以既往不咎的方式争取过来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现在只剩下不足八万蒙古骑兵了,穆青也在等待机会,争取在地面上消灭他们,否则一旦让他们骑上了马,弄不好原来完胜他们的计划就要大打折扣,真让他们逃出去一部分,再想围住他们就难了。

  看到暂时没有机会,穆青甚至打算调集所有骑兵与他们拼杀一场,但是最后关头他还是犹豫了,因为他真的不打算让自己的骑兵消耗在这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蒙古军队身上了。既然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河水就是迟迟不能结成足以承担蒙古大批骑兵通过的冰层,而且蒙古人那些受伤的战马早已经吃完了,现在靠吃健康的战马过日子也无异于慢性自杀。穆青突然想开了,那就是命令东西两侧的防守部队将大炮全架在河的对岸,射程集中在河面中间,一旦发现蒙古人有踏冰而度的迹象,就用所有的炮火轰炸冰层。这里可不像北方,河面上的结冰又可以承受多少吨的重量?一旦被大炮轰击,蒙古人的靠骑兵突击的威力恐怕也会丧失了。看来,这次忽必烈恐怕可要彻底失算了。

  想明白了对策之后,穆青又开始了逼迫蒙古人自己采取主动的行动了,毕竟让蒙古人进攻是最好的办法,那样自己一方就可以靠着己方的大炮和壕沟据守,蒙古人必定要花费更多的代价才能前进。他开始再次发动那些懂蒙古语的的士兵,在每天晚上箫声间歇中间向蒙古人喊话。先是告诉蒙古人,不要妄想河水结冰后就可以轻易突围,因为一则南方军队的防守坚如磐石,而且用炮火轰击河面将使蒙古人根本就捡不到便宜,何况河水也许根本就不会结冰。还有一条,他们每天都要将自己的战马吃掉多少匹,即使按照每100人吃一匹马的话,每天近八万蒙古人至少要吃掉800匹战马,而没有了战马的蒙古人,要想突出重围根本就没有门,换句话说,每过一天,就会有800名蒙古人要丧生在这里。到最后,南方军队将轻而易举的在这里守株待兔地为蒙古人收尸了。反正也是等死,何不现在出击,让南方军队的炮火消灭他们,也算死得光荣和壮烈一些。总之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目的就是想激怒忽必烈,打击蒙古士兵的士气。

  这样持续了两天之后,忽必烈终于明白了,他现在的策略真的无疑是坐以待毙,因此再次开始向南方军队的北线开始突击,蒙古人虽然凶狠,像饿狼一样,但是毕竟已经被围困了十几天了,战斗力无论如何都不如以前,特别是当遇到壕沟和土堤障碍速度一缓时,就自然成了南方军队大炮和弓箭的良好射击目标,战斗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军队如潮水一样,相互冲杀和刀兵相见,三天过去了,尸骨累累,血流成河。蒙古人至少有一半倒在冲杀中,北方战线防守的兵士也付出了近五万人的代价。双方终于停了下来,阵地又恢复到了前几天的状况,蒙古人虽然又夺去了一条壕沟,但是已经是精疲力竭,双方出现了暂时的平静。

  看到消耗的差不多了,穆青决定该是最后进攻的时候了,总不能把所有的压力都由防守的步兵承担吧!再说总共剩下了四万来名蒙古骑兵,已经够不成多大威胁了。因此,穆青下令,所有部队趁黑夜全部过河缩小包围圈,第二天一早,在首轮炮击后,东西两翼以他们所属的5万骑兵为先锋,长枪队和弓箭手交替掩护,开始向残留的蒙古军队进行全面突击,甚至是休养了多日的襄阳守军一起出动,至于北面的守军则以炮火开路,率先开始战斗,将蒙古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先是由步兵夺取蒙古人占据的两道壕沟,接着15万骑兵也向蒙古军队发起最后的冲锋,争取尽快结束战斗。这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又持续了三天,蒙古人困兽犹斗,疯狂抵抗,虽然他们的马匹已经因为缺少草料,虚弱不堪,但是那些已经无望的蒙古人,毫不退缩,一直战斗到最后。看来有些东西只有对明白他的人才有用,要不汉语中怎么会有一句对牛弹琴的成语呢?穆青费了好几天的功夫,给他们吹了多少遍曲子,又是喊话,又是劝解,折腾了好几天,这些孙子们还是依然固我,早知道这样,根本就不必在他们身上浪费这些时间。

  等到第三天下午,绝大多数蒙古士兵均已被消灭,战场上血流成何,尸横遍野,近万大军将忽必烈剩下的不到两千名的直属卫队包围在一个狭小的高地上。穆青已经命令大部分军队结束战斗,打扫战场和治疗伤员,准备接受新的任务,由穆一辱亲率万余骑兵将忽必烈及其亲兵严密包围住,然后开始正式向忽必烈喊话。

  “四王爷久违了!今天落到此等地步,不知作何感想!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放下武器,我保证你和你部下的安全,希望你为部下计,为你们蒙古人在北中国留下一点血脉计,接受我的忠告,停止无谓的抵抗,否则,片刻之间你们将灰飞烟灭,你们的种族也将永远从蒙古草原上消失。”穆青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恩威并用,给忽必烈开出了投降的条件。

  忽必烈似乎已经下了决心要与剩下的兵士共存亡,左右两员大将伯颜和阿术也脸色沉重,显然是死意已决,只是在听到穆青的后一句话时,三人的脸色出现了一丝慌乱,虽然非常短暂,但还是被穆青注意到了,看来这一威胁果然有用。旁边的刘秉忠、宋印简以及以武功见长的范鄂、吕默以及历史上的军事天才郭侃显然有心听穆青继续说下去。

  “我说四王爷,也许你真的想一死了之,正所谓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大英雄、大丈夫死还不容易,这最近几天数万将士不是就已经埋骨黄土了吗!他们在地下也许确实需要你这个统帅前去带领,不过你也要想一想,今天你战死以后我南方大军将挥师北伐,以你弟弟阿里不哥的脾气和智谋,在我近百万大军的强大攻势下,到底能撑多久?我还可以告诉你,我南方军队已早做好了准备,这次要将整个蒙古草原直到漠北大泽全面置于自己的严密控制之下,彻底清除一切可能在将来再出现威胁我华夏文化的游牧民族的隐患,这些人要么被我彻底消灭或全部赶出去。要么就是在你的领导下,按照我的要求组织改编,成为我华夏民族的属民,即使不愿意的话,最后我也许会给你们指出一条明路,让你们打包离开我们的大陆。我给你一刻钟的功夫,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时间已过,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穆青给他开出了条件。他所以这样做,并非是心存怜悯,而是考虑到如何更好的完成北伐和避免更大的损失,当然穆青也有点私心,毕竟忽必烈是妙俨的父亲,直接击杀,不给一点机会也有点说不过去不是?

  看到被层层包围的残兵败将一副绝望的神色,特别是手下的两员大将伯颜和阿术竟然在此关键时刻四年前的病痛又犯了,疼得死去活来,看到周围的那些汉人谋士和将领鼓励的眼神,忽必烈最后终于软了下来,大丈夫能屈能伸嘛!何况像忽必烈这样的人物,因此他最后一咬牙,命令手下放下武器,正式投降。

  襄阳保卫战进行了两个多月,蒙古人投入兵力超过了25万,其中有近五万是在襄阳保卫战开始后由北方汉人士兵补充的,而南方军队投入总兵力最后接近100万,其中除了襄阳守军及其后来的援军外,仅用于包围蒙古军队的兵力就达到了90多万,堪称空前。战斗结果,除了投降的四万多名汉人士兵和最后剩下的不到2000名蒙古士兵外,蒙古大军几乎被全部歼灭。而南方军队虽然人多势众,而且一开始就处于防守状态,仍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守卫襄阳的军队牺牲近四万多人,至于包围蒙古军队的南方士兵更伤亡了15万人之巨,与蒙古人的损失几乎是一比一的水平,这还是在自己一方装备优良,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且多数时间是处于防守状态下发生的。看来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还是远远超过了自己一方,这也是难怪后世中正规军在和土匪作战时一般情况下总占不到便宜的原因。

  胜利了!而且是彻底的胜利!这对于饱经战乱的襄阳人民来说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从1235年蒙古人第一次入侵被击退开始,南方人和蒙古人的战争进行了已经进行了整整24年,以往每次战争充其量是把蒙古人击退,丢城失地、损兵折将是免不了的,而蒙古人也只是暂时退却,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再次卷土重来。现在不一样了,继四川之后,襄阳再胜,蒙古的精锐几乎殆尽。南方人几乎是一劳永逸地解除了蒙古人的威胁。饱受战乱的南方军民自然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特备是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襄阳人民和那些为此场战争付出了亲人生命的家庭更是感同身受,留下了滚烫的热泪,是高兴?是悲痛?抑或是兼而有之,可谓一言难尽!

  “胜利了,没有想到我们还能看到这一天!”黄药师、洪七公、一灯大师每一个人眼中都饱含热泪,年纪大了,眼泪就是多。尽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武功盖世,叱咤风云,但是面对汉人被蒙古大军像羔羊一样屠杀殆尽,他们也是束手无策。现在有了这种结局,老人们确实是喜出望外,大有可以瞑目之感觉。

  “胜利了,彻底的胜利了!”郭靖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大喊大叫,一手拉着黄蓉,一手拿着酒杯,酩酊大醉,憨态可掬。是啊!谁能想到,这个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侠,最后的结局不是与襄阳城一起丧命,而是亲眼看到了人们庆祝胜利的喜庆,听到震天的欢庆的锣鼓声。你说谁还能抑制住自己的内心喜悦。

  “靖哥哥,真是太好了!咱们终于可以回桃花岛过自己的日子了了!再也不用为这些军旅之事犯愁了!”黄蓉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看得出她是出自内心的兴奋和高兴,像个十几岁的孩子。

  终于如愿以偿了,穆青长出了一口气。他知道,对蒙古的作战的第一阶段战役算是结束了,但是南方还面临着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欣喜若狂之余,他可不敢懈怠,立即着手进行下一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