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汉传 第四十回 高桥马鞍与马镫
作者:鼓舌裂石.QD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晚稻有这样的产量,不下居功至伟,居功至伟啊。”刘备毫不吝啬地赞美起来。

  肖七呵呵笑道:“主公太夸奖了,这全是主公鸿福所致。”谦让一下后,肖七话锋一转道:“其实今天我来是有更重要的事的。”

  听肖七这么说,刘备‘哦’的一声,道:“不下,什么重要的事?”

  肖七道:“元直先生,你看再过半个月,是否是我军夺取樊城的良机到拉?”

  “半个月?”望着肖七淡淡的微笑,徐庶脑筋急转,良久,徐庶道:“樊城守将于禁,持军严谨。曹操每次出征,不是用为先锋,就是作为后拒,可见倚见之重。如今探子回报,樊城守军一万,我军能战之士不足两万,还要留兵守汝南,那么最多只能出动一万人攻樊城。”

  抬头望眼肖七,徐庶道终于:“不下可是想从晚稻收割入手?”

  “啪啪啪,……”肖七双手啪掌,笑道:“徐先生果然知微见著,只要给半点提示,就能举一反三。”

  走到地图旁边,肖七向刘备、徐庶缓缓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徐庶听毕,嘘了口气,对刘备道:“主公,不下此计,我看已是百无一失了。”

  心中细细一思量,刘备道:“既然如此,那离出征樊城就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了,不下你不要再去各县田间,就留在汝南与元直一起,督办各种出征事宜吧。”

  第二天,肖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徐庶来到赵云的骑军训练场。

  见到徐庶与肖七来到,赵云赶紧过来。校场上,骑兵们正在进行障碍训练。

  每五名骑兵骑在马上,手持武器,跃马跨过一根根横在前方的栏木,三人看了约半个时辰,就有骑兵由于控马劳累,跨栏时从马上跌了下来。

  徐庶叹了口气,道:“这些新兵离曹操的虎豹骑还是有很大差距啊。他们现在也只能象孙膑所言‘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这样的骑兵在近战中,骑手难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啊。做做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还是可以的,但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啊。更不用提独立承担整个战役了。

  赵云道:“军师放心,云会督促他们加紧练习的。现已有一百老兵能在飞奔的马上,控弦拉弓了。”

  “子龙还能让他们骑射?”徐庶不禁惊奇地问道。

  赵云道:“以前某在幽州公孙瓒处效力时,向乌恒人学习过骑射。只是普通士兵难以在飞奔的马上,控制胯下马匹,否则骑射还是比较好学的。”

  肖七神迷一笑,道:“子龙,我送给你一个大礼物,包你的士兵能在数天内,将骑射掌握好。如果你的骑兵多拉,真能起到左右战局的作用呢。”

  赵云半信半疑道:“真的?什么礼物?”旁边徐庶也不禁睁大双眼,看着肖七。

  肖七道:“军师,子龙,你们看,子龙现在坐的马鞍。”

  “马鞍?”徐庶、赵云疑惑地向赵云座下马鞍看去。

  肖七道:“对,就是马鞍。你们看,我们现在坐的这个马鞍,前后两端是平的,左右两侧向下滑下。骑得久拉,人容易疲劳是一回事。如果对战,双方兵刃相交时,一个力度控制不好,人就容易从马上滑下来。如果我们能将这个马鞍的前后形状改变一下。……”

  听了肖七所言,徐庶马上领悟过来,大喜道:“肖七是不是想将马鞍的前后做成高桥状?”

  肖七不禁佩服万分,这徐庶的智慧真是强啊。自己能想到‘高桥马鞍’,那是自己以前在游乐玩所,陪女朋友骑马时看到的。如今自己到三国已经一年多拉,骑马也不止几十次,可自己以前根本就没能想到将马鞍改进过。只是昨天听赵云说到骑军时,自己突然醍醐灌顶,才能够‘灵光一现’,想起后世的‘高桥马鞍来。

  徐庶在旁喃喃自语:“前后做成高桥状,人就不会前后滑动。那左右呢?难道也做成高桥状?可那样的话,人怎么能够骑上去呢?”

  皱紧眉头,徐庶在旁,不停地来回度步,一边自言自语。来到赵云所骑马旁,徐庶对赵云道:“子龙,你先下来,让我骑骑。”

  接过赵云递过来的马缰,徐庶抓紧马鞍,毫不费力地翻身就骑了上去,双腿一夹马腹,徐庶打马飞奔出去。

  飞速跑了回来,徐庶跳下马,在马前后左右,来来回回地看了起来。

  徐庶道:“前后滑动的问题解决了。但左右滑动的问题难啊。”

  赵云在旁道:“要不,打仗时用绳子将大腿绑在马身上,或者两旁做成高桥状,中间开个洞,让脚能垂下去。”

  徐庶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人是固定了,可下马难啊,长时间这样,人太容易疲劳,更别提在远离战场下马休息会了。”

  肖七在旁,恨不得将马镫一词说出,可那样,自己是否锋芒太露,不是好事啊。

  徐庶在旁,喃喃道:“子龙所想,也是一种方法,但能找到更好的么?机动些,上马、下马快些。……”

  募地,徐庶一拍脑袋,大声道:“有啦,有啦,有办法啦。”

  赵云、肖七忙问道:“军师,什么好办法?

  徐庶大喜道:“开始我只想到,如何在马上固定骑兵?但固定后人就不灵活机动了,那样还是不太好。现在我想到的是在马鞍上系上绷带、皮带或者用粗麻布织成腿带,再用一根粗大的绳子垂下去,在末端做一个象鞋子一样的物品,这样骑兵可以将脚放进去,近战时,两只脚略微用力就可以平衡身体的左右两侧。”

  “啪啪啪啪……”肖七、赵云拍手称妙。肖七道:“徐先生,真有你的,开始我想的也和子龙一样,真的没你的妙啊。”

  “哈哈哈……”三人相视,一起大笑起来。笑完后,三人连忙各骑一马,向内务府跑去。将其他人遣开,三人忙了整整一天,一个高桥马鞍和马镫终于做好。

  (附:2005年春,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合作举办的《走向盛唐》文物精品展览中,据学者考察验证,中国高桥马鞍的发明后汉时只是有朦胧的影子而已,而马镫的发明约在公元500的西魏,中国晋代以后也不乏表现没有鞍镫或有鞍无镫之骑手和马匹的作品,真正金属马镫的应用在唐时才是骑军的必备之物。证据或许有出人,但小说言之,不必太多计较。多谢先)